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管理学原理》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建设任务,应立足现有基础、针对薄弱环节,对课程建设的总体规划、网络资源配套、教材教辅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创新等方面进行思考,以突出其专业背景课程的性质定位并达到课程培养目标。
关键词:管理学原理;课程建设;思考
《管理学原理》作为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背景必修课程,课程建设要坚持以习主席强军思想和军事管理重要论述为指导,以武警部队建设为牵引,以服务打仗、服务部队、服务人才培养为目标。既要符合三位一体军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要求,也要符合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国家质量标准和武警部队新教育大纲、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一、课程定位
课程作为专业背景课程之一、必修课程,对培养学员现代管理思维和综合管理技能具有重要作用,对学员适应未来岗位和实现初级指挥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建设目标
课程建设可以通过定性与定量的调查研究,分析当前《管理学原理》课程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矛盾;通过军内外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的比较分析,探索具有武警特色的《管理学原理》课程建设规律;适应培养目标和任务需求,从而对《管理学原理》课程结构和体系进行改革和整体优化。以达到课程的培养目标,培养学员接受现代管理基本理念,掌握管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注重管理知识的内化、管理思维的培养、管理技能的训练、管理艺术的熏陶和管理素质的养成;并养成运用科学管理思想、理念和理论理解和考察管理现象的良好思维方式,并培养学员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岗位任职奠定理论基础。
三、对课程建设的思考
对《管理学原理》课程进行建设应依托重点建设学科进行,目前已形成较为完备和成熟的具有部队特色的管理科学与工程本科培养学科体系,并搭建了合理的教研室(管理科学、管理工程等教研室)、实验室(管理实践能力拓展中心)、训练基地组织架构。注重教育规律研究,在教学和培养模式改革上力求突破,突出了课程体系建设,初步建成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形成了有效的教学管理、教学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本课程建设隶属于管理科学教研室,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作支撑,已完成相关的理论课题研究,并在这些结题的研究中均有关于《管理学原理》课程的初步研究,已积累了大量的相关研究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归纳,可以为本研究奠定一定的研究基础。课题组成员均具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研究方向与课题研究方向一致,之前一直关注教育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的教学规律和形势变化,在管理学方面有较为深入的研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该课程组曾多次获得教学能力比赛奖,能够将教学与科研进行良好结合,并期望能将研究成果用于指导以后的课程建设。
《管理学原理》的课程建设已经具备一定基础,但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是课程建设总体规划:1.必须严格按照新修订的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国家质量标准的要求,继续做好本门课程的年度和学期教学计划,并切实抓好计划的落实和执行。2.必须严格落实各项教学工作制度,按要求召开教学准备会,从课程组、教研室层面抓好新上课、上新课学员的试讲试教工作,认真落实教员间听课互评制度。3.不断补充完善课程实施计划、课件、教案,确保与新修订的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相一致,确保五案齐备。4.学期课程结束后,对教学开展情况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按要求撰写课程总结和课程考核质量分析,查缺补漏。
二是网络资源配套:1.抓住微课平台建设契机,合理学习借鉴地方高校《管理学原理》微课程建设经验,探索建设符合军校学员培养要求,具有本专业、本课程特色,同时又符合武警部队任务需要的《管理学原理》微课程。2.对现有的管理学案例进行整理、分类,及时增加补充与部队相关的实效性、影响性、借鉴性较强的管理案例,初步建成能够服务教学的管理学原理案例库。3.在现有试题题型储备的基础上,继续补充完善客观题型储备量,及时增补主观材料分析题型和题量。
三是教材教辅建设:1.在现有教材(含电子教材)和管理学科发展实际的基础上,配套建设与部队任务相关的,符合管理学科框架体系等要求的自编教材、案例集和教辅等资料,完善《管理学原理》课程教材体系建设。有配套教材和电子教材。2.针对课程特点和教学重难点内容,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开展管理论坛,形式有讨论、辩论、演讲、讲授等,要求学员以个人、小组、团队等形式加入。形式多樣,课堂互动性强,学员表现将与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挂钩,并完成管理论坛环节的教辅资料编写。
四是师资队伍建设:以多渠道培养、军民融合等立体化方式培育师资队伍。加强新教员的岗前培训,重点“锤炼”、培养青年教师骨干,要采取教学激励措施,为造就课程教学带头人积极创造条件,还应注重改善教员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等,从而形成一支结构优良的教员梯队。
五是科研创新:1.鼓励学员将学习与研究能力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学员进行系统性深入思考,并将学习思考结果以申报课题、发表论文等的形式体现出来,对学员的学习成果和创新思维加以转化。2.重视教育教学成果的培育和转化,为课程组成员提供良好的教学研究环境,鼓励课程组成员参加各项管理学研讨交流活动;鼓励以独立申报、合作共建等形式开展的各种课题申报、著作出版、论文发表等工作,力求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出版相关著作、申报相关课题、发表相关论文若干。
《管理学原理》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建设任务,应立足现有基础、针对薄弱环节,在未来两年的探索实践和调查研究中,不断总结借鉴院校间、军地间高校的有益经验,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不断加以改进,力求使本项目中薄弱环节得到实质提高和改善,以更好的实现课程的培养目标。
作者简介:
王星,四川眉山人,武警警官学院部队管理系管理科学教研室讲师,硕士研究生。
(作者单位:武警警官学院)
关键词:管理学原理;课程建设;思考
《管理学原理》作为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背景必修课程,课程建设要坚持以习主席强军思想和军事管理重要论述为指导,以武警部队建设为牵引,以服务打仗、服务部队、服务人才培养为目标。既要符合三位一体军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要求,也要符合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国家质量标准和武警部队新教育大纲、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一、课程定位
课程作为专业背景课程之一、必修课程,对培养学员现代管理思维和综合管理技能具有重要作用,对学员适应未来岗位和实现初级指挥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建设目标
课程建设可以通过定性与定量的调查研究,分析当前《管理学原理》课程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矛盾;通过军内外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的比较分析,探索具有武警特色的《管理学原理》课程建设规律;适应培养目标和任务需求,从而对《管理学原理》课程结构和体系进行改革和整体优化。以达到课程的培养目标,培养学员接受现代管理基本理念,掌握管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注重管理知识的内化、管理思维的培养、管理技能的训练、管理艺术的熏陶和管理素质的养成;并养成运用科学管理思想、理念和理论理解和考察管理现象的良好思维方式,并培养学员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岗位任职奠定理论基础。
三、对课程建设的思考
对《管理学原理》课程进行建设应依托重点建设学科进行,目前已形成较为完备和成熟的具有部队特色的管理科学与工程本科培养学科体系,并搭建了合理的教研室(管理科学、管理工程等教研室)、实验室(管理实践能力拓展中心)、训练基地组织架构。注重教育规律研究,在教学和培养模式改革上力求突破,突出了课程体系建设,初步建成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形成了有效的教学管理、教学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本课程建设隶属于管理科学教研室,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作支撑,已完成相关的理论课题研究,并在这些结题的研究中均有关于《管理学原理》课程的初步研究,已积累了大量的相关研究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归纳,可以为本研究奠定一定的研究基础。课题组成员均具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研究方向与课题研究方向一致,之前一直关注教育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的教学规律和形势变化,在管理学方面有较为深入的研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该课程组曾多次获得教学能力比赛奖,能够将教学与科研进行良好结合,并期望能将研究成果用于指导以后的课程建设。
《管理学原理》的课程建设已经具备一定基础,但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是课程建设总体规划:1.必须严格按照新修订的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国家质量标准的要求,继续做好本门课程的年度和学期教学计划,并切实抓好计划的落实和执行。2.必须严格落实各项教学工作制度,按要求召开教学准备会,从课程组、教研室层面抓好新上课、上新课学员的试讲试教工作,认真落实教员间听课互评制度。3.不断补充完善课程实施计划、课件、教案,确保与新修订的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相一致,确保五案齐备。4.学期课程结束后,对教学开展情况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按要求撰写课程总结和课程考核质量分析,查缺补漏。
二是网络资源配套:1.抓住微课平台建设契机,合理学习借鉴地方高校《管理学原理》微课程建设经验,探索建设符合军校学员培养要求,具有本专业、本课程特色,同时又符合武警部队任务需要的《管理学原理》微课程。2.对现有的管理学案例进行整理、分类,及时增加补充与部队相关的实效性、影响性、借鉴性较强的管理案例,初步建成能够服务教学的管理学原理案例库。3.在现有试题题型储备的基础上,继续补充完善客观题型储备量,及时增补主观材料分析题型和题量。
三是教材教辅建设:1.在现有教材(含电子教材)和管理学科发展实际的基础上,配套建设与部队任务相关的,符合管理学科框架体系等要求的自编教材、案例集和教辅等资料,完善《管理学原理》课程教材体系建设。有配套教材和电子教材。2.针对课程特点和教学重难点内容,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开展管理论坛,形式有讨论、辩论、演讲、讲授等,要求学员以个人、小组、团队等形式加入。形式多樣,课堂互动性强,学员表现将与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挂钩,并完成管理论坛环节的教辅资料编写。
四是师资队伍建设:以多渠道培养、军民融合等立体化方式培育师资队伍。加强新教员的岗前培训,重点“锤炼”、培养青年教师骨干,要采取教学激励措施,为造就课程教学带头人积极创造条件,还应注重改善教员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等,从而形成一支结构优良的教员梯队。
五是科研创新:1.鼓励学员将学习与研究能力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学员进行系统性深入思考,并将学习思考结果以申报课题、发表论文等的形式体现出来,对学员的学习成果和创新思维加以转化。2.重视教育教学成果的培育和转化,为课程组成员提供良好的教学研究环境,鼓励课程组成员参加各项管理学研讨交流活动;鼓励以独立申报、合作共建等形式开展的各种课题申报、著作出版、论文发表等工作,力求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出版相关著作、申报相关课题、发表相关论文若干。
《管理学原理》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建设任务,应立足现有基础、针对薄弱环节,在未来两年的探索实践和调查研究中,不断总结借鉴院校间、军地间高校的有益经验,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不断加以改进,力求使本项目中薄弱环节得到实质提高和改善,以更好的实现课程的培养目标。
作者简介:
王星,四川眉山人,武警警官学院部队管理系管理科学教研室讲师,硕士研究生。
(作者单位:武警警官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