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尔基的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形象地说明了书籍对推动人类文明的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终生的宝贵财富,也是终身学习的坚实基础。阅读有益于育德、励志、启智、明史。培养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对于小学生的成長非常重要。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
叶圣陶先生曾说:养成阅读习惯是语文教学的明晰目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一辈子受用不尽。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自学能力以及后续学习起着重要作用。本人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方法与同仁分享。
一、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应从激发兴趣开始。一是故事激趣法。孩子最爱听有趣的故事,家长可选择益智、有趣、充满幻想等符合少儿年龄、心理等的故事作生动形象的讲述,在孩子听得津津有味之时,引导他们自己去看看。二是课文引趣法。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名作家及其代表作、有关的奇闻逸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去更多地了解有关知识。如上《三顾茅庐》一课时,通过向学生介绍三国形成、对峙、衰败过程以及曹操、诸葛亮、刘备等历史人物性格特点,引导他们去探究原著。三是榜样激励法。榜样能使学生产生向上心理。平时,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讲述名人阅读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如向孩子介绍名人热爱阅读的一些故事。在习作训练中,及时表扬,请孩子们谈课外阅读的收获,以激发阅读名家名著的兴趣。现在不少学生对名家名著知道的不多,有的只知其书名,不了解其内容;有的甚至连书名都不知道,但对一些漫画故事、港台小说却如数家珍。为此,语文教师很有必要向他们介绍中外名著,要使学生知道这些书的内容是健康的,语言是美的,情节也不逊于言情武打小说与漫画故事,使他们对这些书产生阅读兴趣,主动去读。
二、教授学生方法,让学生自主阅读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如果学生仅仅有了阅读的兴趣,不懂得如何去读,如何学会技巧,学以致用,阅读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课就要求教师致力于导,并且“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得教师教授之谓也”。(叶圣陶语)然后让学生用课上学到的学习方法去指导课外的阅读实践。
(一)选读法
因为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而书籍却是浩如烟海,一个人要想读完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建议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或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阅读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书多了,还要选文质兼美的书读。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网络,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二)精读法
即逐字逐句精研细读,咬文嚼字的阅读方法。小学课文大多语言隽永,文质兼美,运用典范,以这些作品为凭借,指导学生精读,引导学生抓住精要,进行圈点批画地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思考边批注,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例如学完《艾滋病小斗士》一课后,让学生去了解艾滋病的有关知识,查找有关资料来进行交流。学生到图书馆检索书目,筛选有关书籍,找到有关介绍艾滋病的书籍;再通过浏览,筛选有关章节,找到世界人民如何与艾滋病作斗争的部分,最后精读,筛选有关知识点进行交流。这样的读书活动一般都能进行得十分成功,并使学生从中掌握这种阅读方法。
(三)略读法
现今科学突飞猛进,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因此,我们还应教给学生略读法。以培养其迅速“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平时要放手让学生围绕研究主题寻找信息,利用图书馆、书籍报刊、网络、电子读物。当然,应让学生明白,略读也不等于走马观花、漫不经心,而是要集中注意力,有目的地扫视。
(四)读书笔记法
为了养成学生踏实认真的读书习惯,巩固课外阅读成果,写读书笔记是个好办法。写读书笔记的要求不求千篇一律。如:学生可摘录精彩词语,为作文积累词汇;概括故事大意,归纳写作特点,培养概括能力。如阅读议论文可要求学生摘录、评注警句、格言,用以陶冶情操,为写议论文积累论据;阅读文艺作品,则要求归纳人物性格、品质,评论艺术手法的作用,培养分析能力;还可以从一个角度,写一篇读后感,进一步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锻炼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写作的能力。读书笔记形式多样,但读一本书、一篇文章,不必面面俱到,应该重点突出、讲究实效。
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
为了使学生养成爱读书、多读书的习惯,关键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可结合阅读课文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如教《寓言二则》时推荐《寓言故事》,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推荐《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等;或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爱读书的典型事例,启发学生爱读书;或开设赏析课,介绍名家名篇,使学生领略语言的无穷魅力;或根据学生不同的爱好,分别向他们介绍各种读书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同时还可结合课外活动,经常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故事会、朗读比赛以及“我最喜爱的一本书”等活动,久而久之,学生爱读书、多读书的良好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总而言之,我们要实现我们心中的教育理想,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学到真正的知识,而且学得比我们强,我想,我们需要并且能够做到的,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他们从热爱读书和主动读书开始,从小就做一名好读书、读好书、多读书的新时代少年。
参考文献:
[1]徐暮晓.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及其培养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
[2]杨易梅.小学“经典诵读”教学策略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3]武安营.学·查·改·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四个步骤[J].初中生学习,2005(Z1).
[4]郑宝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甘肃教育,2005(Z1).
作者简介:
刘应泽,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者密镇上昂小学。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
叶圣陶先生曾说:养成阅读习惯是语文教学的明晰目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一辈子受用不尽。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自学能力以及后续学习起着重要作用。本人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方法与同仁分享。
一、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应从激发兴趣开始。一是故事激趣法。孩子最爱听有趣的故事,家长可选择益智、有趣、充满幻想等符合少儿年龄、心理等的故事作生动形象的讲述,在孩子听得津津有味之时,引导他们自己去看看。二是课文引趣法。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名作家及其代表作、有关的奇闻逸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去更多地了解有关知识。如上《三顾茅庐》一课时,通过向学生介绍三国形成、对峙、衰败过程以及曹操、诸葛亮、刘备等历史人物性格特点,引导他们去探究原著。三是榜样激励法。榜样能使学生产生向上心理。平时,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讲述名人阅读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如向孩子介绍名人热爱阅读的一些故事。在习作训练中,及时表扬,请孩子们谈课外阅读的收获,以激发阅读名家名著的兴趣。现在不少学生对名家名著知道的不多,有的只知其书名,不了解其内容;有的甚至连书名都不知道,但对一些漫画故事、港台小说却如数家珍。为此,语文教师很有必要向他们介绍中外名著,要使学生知道这些书的内容是健康的,语言是美的,情节也不逊于言情武打小说与漫画故事,使他们对这些书产生阅读兴趣,主动去读。
二、教授学生方法,让学生自主阅读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如果学生仅仅有了阅读的兴趣,不懂得如何去读,如何学会技巧,学以致用,阅读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课就要求教师致力于导,并且“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得教师教授之谓也”。(叶圣陶语)然后让学生用课上学到的学习方法去指导课外的阅读实践。
(一)选读法
因为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而书籍却是浩如烟海,一个人要想读完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建议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或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阅读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书多了,还要选文质兼美的书读。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网络,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二)精读法
即逐字逐句精研细读,咬文嚼字的阅读方法。小学课文大多语言隽永,文质兼美,运用典范,以这些作品为凭借,指导学生精读,引导学生抓住精要,进行圈点批画地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思考边批注,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例如学完《艾滋病小斗士》一课后,让学生去了解艾滋病的有关知识,查找有关资料来进行交流。学生到图书馆检索书目,筛选有关书籍,找到有关介绍艾滋病的书籍;再通过浏览,筛选有关章节,找到世界人民如何与艾滋病作斗争的部分,最后精读,筛选有关知识点进行交流。这样的读书活动一般都能进行得十分成功,并使学生从中掌握这种阅读方法。
(三)略读法
现今科学突飞猛进,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因此,我们还应教给学生略读法。以培养其迅速“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平时要放手让学生围绕研究主题寻找信息,利用图书馆、书籍报刊、网络、电子读物。当然,应让学生明白,略读也不等于走马观花、漫不经心,而是要集中注意力,有目的地扫视。
(四)读书笔记法
为了养成学生踏实认真的读书习惯,巩固课外阅读成果,写读书笔记是个好办法。写读书笔记的要求不求千篇一律。如:学生可摘录精彩词语,为作文积累词汇;概括故事大意,归纳写作特点,培养概括能力。如阅读议论文可要求学生摘录、评注警句、格言,用以陶冶情操,为写议论文积累论据;阅读文艺作品,则要求归纳人物性格、品质,评论艺术手法的作用,培养分析能力;还可以从一个角度,写一篇读后感,进一步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锻炼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写作的能力。读书笔记形式多样,但读一本书、一篇文章,不必面面俱到,应该重点突出、讲究实效。
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
为了使学生养成爱读书、多读书的习惯,关键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可结合阅读课文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如教《寓言二则》时推荐《寓言故事》,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推荐《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等;或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爱读书的典型事例,启发学生爱读书;或开设赏析课,介绍名家名篇,使学生领略语言的无穷魅力;或根据学生不同的爱好,分别向他们介绍各种读书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同时还可结合课外活动,经常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故事会、朗读比赛以及“我最喜爱的一本书”等活动,久而久之,学生爱读书、多读书的良好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总而言之,我们要实现我们心中的教育理想,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学到真正的知识,而且学得比我们强,我想,我们需要并且能够做到的,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他们从热爱读书和主动读书开始,从小就做一名好读书、读好书、多读书的新时代少年。
参考文献:
[1]徐暮晓.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及其培养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
[2]杨易梅.小学“经典诵读”教学策略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3]武安营.学·查·改·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四个步骤[J].初中生学习,2005(Z1).
[4]郑宝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甘肃教育,2005(Z1).
作者简介:
刘应泽,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者密镇上昂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