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习题教学中培养 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来源 :求学·教学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5692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题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环节,文章结合实际案例从三个方面来阐述物理习题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习题教学;思维培养
  习题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环节,以习题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也是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实际案例从三个方面来阐述物理习题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方法和途径。
  一、抓住问题的本质和特征进行分析、变通、延伸、发散,培养学生善于抓住问题本质的能力
  通过深入分析问题的表象,揭示问题的本质和外延,通过“同一问题多种条件变化”的训练,培养并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例1  如图1所示,有一质量不计的杠杆OM,在杠杆的中点挂一个20N的重物,在杠杆的右端施加一个与杠杆垂直且向上的力F,使杠杆水平静止,则F = N。
  解析:当杠杆水平静止时,由杠杆平衡条件F×lF= G×lG可得:F=G=G=×20N=10N.
  变化1:在上述例1中,若F方向始终垂直于杠杆向上(也就是力F随杠杆的转动方向也发生改变,但力F始终与杠杆垂直),将重物G缓慢匀速提高的过程中,F的大小将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解析:本题设计了一个杠杆动态平衡的模型情景,当杠杆位置发生变化时,相应的动力臂、阻力臂可能随之变化。解题关键是,由平衡条件可得F=G。在杠杆转动的动态平衡过程中,通过作图可得lG在变小,而动力臂lF、物重G保持不变,从而得出动力F将变小。学生对于杠杆动态平衡过程中的力臂变化问题往往无从下手,若通过作图并结合杠杆平衡条件进行分析,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变化2:例1中,保持动力F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上,将重物G匀速缓慢提高的过程中,动力F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析:杠杆转动后,动力臂和阻力臂都变小了,但从杠杆力臂的示意图可以看出,动力臂和阻力臂之比不变,始终是=。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G=G,于是得出动力F保持不变。学生往往受到变化1中思维方式的干扰,列出式子F=G后,他们只发现图中lG变小了、lF也变小了,而没有发现lG、lF都变小的同时,其两者的比值是不变的。
  变化3: 如图2所示,例1中保持杠杆始终处于水平静止状态,动力F的方向从a位置旋转到b位置,动力F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析:本题设计了一个杠杆静止而动力方向发生改变的动态平衡模型情景,当动力F的方向发生变化时,相应的动力臂lF、阻力臂lG可能随之变化。解题关键是,由平衡条件可得F=G. 在杠杆转动的动态平衡过程中,通过作图可得物重G、阻力臂lG不变,而动力臂lF先变大后变小,从而得出动力F将先变小后变大。
  通过问题条件的改变,让学生在“一题多变”的过程中悟出问题的本质和解决该类型问题的核心思路及本质方法,扩大了视野,深化了对问题本质的理解,有效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二、引导学生回看思路,通过换角度、多方位的分析和反思,通过“同一问题多种方法对比”,培养并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2  京沪高速收费站于今年开始对超载货车实施计重收费:(1)小王结合所学物理知识设计了图3称重原理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称重表是由电压表改装的
  B.电路中的R1是没有作用的
  C.当车辆越重时,称重表的示数越小
  D. 车辆越重时,称重表的示数越大
  解析:A选项,由电路连接方式分析,串联在电路中的称重表是电流表;B选项,从极端化的角度来分析,当货车太重导致滑动变阻器R2阻值过小,R1的存在可以防止电流过大,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C、D选项,从串联电路的欧姆定律角度来分析I= ,U、R1不变,车越重,滑动变阻器R2阻值约小,电流I越大。通过回看思路,利用三个不同角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如果称重表是一个电压表,利用原来的器材,用三种方法分别设计三个电路,使得货车越重,称重表的示数越大 .
  a b c
  解析:方法1,利用原图结合串联分压的原理,车越重,滑动变阻器R2阻值越小,其两端电压U2越小,电源电压不变,R1两端电压U1越大,称重表(电压表)应该并联在R1两端(如图4a)。方法2,利用串联分压,逆向思考,改变滑动变阻器R2的接线方式,使得车越重,滑动变阻器R2阻值越大,其两端电压U2越大,电压表(称重表)应并联在滑动变阻器R2两端(如图4b)。方法3,滑动变阻器同接下接线柱,电压表并联在上、下接线柱上,使得車越重,电压表所测电压部分的电阻值越大,电压表示数越大(如图4c)。
  通过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同一问题,从而得出解决同一问题的三种方法,通过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通过对比解题思路和优化思维流程,引导学生寻找问题间的本质联系,通过“限时解决问题”的训练,培养并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例3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进一步探究电路的性质,他们选择了一个电压可调的电源进行实验.实验所用电路如图5a,但电压表位置不详,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8Ω,所用滑动变阻器R2是“10Ω2A”和“5Ω3A”中的一个。若某次实验时,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阻值为最大值的一半,两表刻度盘上的指针位置如图5b所示,请通过计算推测他们实验时所用滑动变阻器R2的规格和R2两端的电压。
   a b
  解析:按常规思路进行分类讨论,电压表所接位置分为三种可能的情形:①与R1并联;②与R2并联;③与电源并联。电流表读数分为两种可能的情形:①1A;②0.2A。电压表读数分为两种可能的情形:①13V;②2.6V。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有两种可能的情形:①2.5Ω;②5Ω。一共需要讨论24种组合的情形,分类讨论的情形过多,解决问题的过程过于烦琐,解决问题所需时间太长。如果对思维流程进行反思和优化可发现,抓住“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比值”进行分类讨论,电压表所测电阻只有三种可能:① =  = 13Ω;② = 65Ω;③  = 2.6Ω。考虑到R1=8Ω,R2 = 5Ω或2.5Ω,可排除上述②③两种可能,电压表一定接在R1、R2这个整体两端(即电压表所测电压为电源电压),电压表测电源电压,且R2 = 5Ω。这样迅速得出只有两种可能的情形:电压表并联在电源两端且R2 = 5Ω,电压表示数2.6V且电流表示数0.2A,或电压表示数13V且电流表示数1A。所以滑动变阻器R2的规格为“10Ω 2A”,R2两端的电压为“1A×5Ω=5V”或“0.2A×5Ω=1V”。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反复对比解题思路从而优化思维流程,引导学生寻找问题间的本质联系,减少不必要的冗余步骤,培养并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四、注重方法的教学
  正如教育家布鲁纳所说:“教和学从根本上讲都是为了掌握学科内容的结构。”要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学科知识且具有完整意义的认知结构,知识和方法是不可分的,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要特别注重方法的教学,学生通过学习能将教材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并形成知识的迁移。只有知识,没有方法,很难有认知的形成及知识的迁移。
  比如说学习压强时,如果不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物理概念,很难建立起压强的概念,头脑里原有的知识也就得不到迁移。那么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往往不具有条理性,不能融会贯通,也就不能称之为认知结构了。例如2001年苏州市中考第40题就是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这种科学方法。
  (2001年苏州市中考第40题)已知我国已研制成的碳纳米管的强度(可理解为“单位面积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钢的100倍,而碳纳米管的密度仅为钢的,假设有两根足够长的细绳,一根由上述碳纳米管制成,一根由钢制成,将它们分别在地面附近竖直悬挂起来,设它们能承受自身重力而不断裂时的最大长度分别为l纳米与l钢,则= 。
  本题中的“强度”的概念初中生是没有学过的,但根据题目中的定义“单位面积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与学过的压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的定义进行类比,从而发现“强度”“压强”都是比值定义法建立的物理概念,因此得出强度=,强度=。
  如果我们确认物理教学应该遵循教育的规则,接受知识的目的是建立认知结构,那么物理教学的目的不仅要用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理解科学方法。习题教学中,不能只是为了传授知识而单纯地讲解题目本身,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敏捷性,注重方法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近年来又被提上了一个议事日程,感觉知行合一的理论放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依旧是很有一席之地的。结合陶先生的理念与我们学校的文化建设,让先生的知行合一的思想开遍校园的角角落落,是我们每一个教育人应该做的事情。  关键词:知行合一 ;陶行知;文化  让一个校园生动起来,让一面墙能彰显出个性,这需要设计者有前瞻性的思考。借助陶行知先生的知行合一的理论,在校园文化的设计中种下陶先生
期刊
摘 要:作文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让教师感到既心动又头疼,心动的是能读到最真诚最灵动的文字,头疼的是批改的过程异常艰辛。作文于学生而言,是一次亲身经历的记录,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倾诉,是一份认真观察积累的报告。而作文的表达,始于他们对现实社会交际交往的潜心探究。  关键词:写作表达;潜心研究;真情实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该做到,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而且要有创意地表达。”只
期刊
摘 要:对话是人类学习语言最自然和最基本的方式。对话能使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发生互动协同效应,从而促进语言习得。本文以一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儿童在学习英语对话过程中的互动协同效果。研究显示,该生在语言结构、情景模式、信念情感和英语思维层面都取得了协同效果,对话是儿童学习英语的一种省时高效的方法。  关键词:对话;互动协同;儿童英语学习  一、引言  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众多,但是英语学习“
期刊
摘 要:每一本绘本都是孩子们的心灵鸡汤,它让孩子从中学到知识,学会真善美,懂得爱与付出。绘本中有许多画家精心设计的小细节,等待着孩子们的发现,它既培养了孩子们观察能力,给孩子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又给孩子们提供丰富的经验。这种美妙的体验会随着时间的沉淀,慢慢内化为知识和睿智。  关键词:习惯;观察;想象;滋养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许多家长找我咨询,孩子上小学了,该给孩子读什么样的书,才有利于孩子
期刊
摘 要:《红拂记》在明清戏曲各选本中入选率极高,尤其是仗策渡江、侠女私奔二出选本因其强烈的抒情性和新奇的戏剧性更是频繁入选各选本。选家在选录时曲文大致不变,却也常常改调歌之。而《红拂记》在明清散出选本中的高频选录亦对昆曲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张凤翼;《红拂记》;戏曲选本  嘉靖以降,伴随戏曲演出的繁盛,戏曲选本层出不穷。不管是剧本选集,還是散出选本,抑或是零曲选本,大抵是以大众的审美
期刊
摘 要: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內容。学生审题能力的提高主要依赖老师积极的引导,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意识地注意培养自己的审题能力。文章主要从八个方面对提高小学生的审题能力展开讨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题能力;方法;实践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每次作业,学生都会出现粗心、没读懂题意、审题不
期刊
摘 要: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英语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广泛应用的语言,很多优秀经典的书籍和文献都是用英语写成的,学习一门语言可以多掌握很多信息和资源,更不用说为世界上很多人所使用的英语,学好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小学是接触英语的萌芽时期,文章将主要围绕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进行讨论分析。  关键词:小学英语;核心素养;有效方法  一、引言  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师对英语的教学、知识的传递只是
期刊
摘 要:“超重与失重”是牛顿运动定律的重要应用。现行人教版教材对该部分内容的演示实验存在实验时间短暂且无法记录的硬伤,影响了学生对概念及本质的理解。文章利用信息化技术对传统的“超重与失重”演示实验做了一些改进,让学生学习更加直观,也让实验更有说服力。  关键词:模拟电梯运行装置;“科学日志”APP;超重;失重  高中物理必修1“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超重与失重”部分内容安排在牛顿运动定律的教学内容
期刊
摘 要:情境是“童真课堂”的现实载体,数学化是“童真课堂”的运行方式,问题是“童真课堂”的动力引擎。在构建“童真课堂”的实践中,要引导儿童真问、真探、真评,不断发掘儿童的学力、潜力,让儿童自悟自得、共悟共享。  关键词:小学数学;童真文化;童真课堂  所谓“童真课堂”,是指儿童自己的课堂。“童真课堂”的核心意思有两方面:一是儿童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主人;二是以真实为课堂的灵魂、根系。一方面,儿童为主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善和优化,英语这一门学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那么,在这样一个社会形态以及教育体制之下,英语教学就显得很重要,这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英语;渗透研究  当今,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学校教学的重点,在学校里,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更多的还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样,学生才能成为社会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