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来源 :医食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yyqyy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 2010 年1 月-2012年12 月间收治的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 156 例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中青年上消化道出血 403 例病例比较。结果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胃溃疡最多见,其次为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 而中青年组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十二指肠溃疡最多见,其次为胃溃疡和食管静脉曲张;两组病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伴随疾病、并发症、再出血率和死亡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结论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以胃溃疡及胃癌的发生率高,伴随疾病及并发症多,再出血率及死亡率高。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R57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7-074-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老年组 156 例,其中男 109 例,女 47 例,年龄60 ~ 89 岁,平均年龄 71 岁; 中青年组 403 例,其中男 311 例,女 92例,年龄 16 ~59 岁,平均年龄 36 岁。所有患者根据呕血和( 或)黑便的临床表现,大便潜血试验阳性,血红蛋白下降,并均在出血72 h 内行电子胃镜检查确诊。
  1.2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比较两组病例在出血病因、伴随疾病、并发症、再出血率和死亡率等方面的异同。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 SPSS17. 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 α =0. 05,P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出血病因
  老年组和中青年组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详见表1。两组病例出血病因均以消化性溃疡为主,均占 50% 以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但老年组胃溃疡显著高于中青年组,而中青年组十二指肠溃疡显著高于老年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值均 <0. 005) ; 老年组胃癌显著高于中青年组( P < 0. 005) ,而中青年组食管静脉曲张显著高于老年组( P <0. 05) ; 在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及其他出血病因的比较,两组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
  2.2伴随疾病
  老年组中有伴随疾病者 74 例,占 47. 44% ,主要伴随疾病有: 高血压 25 例,糖尿病 14 例,冠心病 13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2 例,肝硬化 12 例,脑血管疾病 10 例,其中伴有 2 种疾病者 12 例; 中青年组中有伴随疾病者 62 例,占 15. 38%,主要伴随疾病有: 肝硬化 57 例,高血压 2 例,糖尿病 1 例,冠心病 1例,脑血管疾病 1 例。老年组伴随疾病高于中青年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05) 。
  2. 3并发症
  老年组中发生并发症者 35 例,占 22. 44% ,主要并发症有: 肺部感染 22 例,心血管疾病 5 例,多脏器功能衰竭 4 例,肝性脑病 2 例,脑梗塞 2 例; 中青年组中有并发症者 10 例,占2. 48% ,主要并发症有: 肺部感染 6 例,肝性脑病 2 例,心血管疾病 1 例,多脏器功能衰竭 1 例。老年组并发症高于中青年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05) 。
  2.4再出血率
  判断再出血以初次出血经治疗症状消失、大便潜血试验阴性后短期内再次出现呕血、黑便或大便潜血试验转阳性或再次胃镜证实有活动性出血为准。老年组再出血 23 例,再出血率为 14. 74%,其中食管静脉曲张 9 例,胃癌 8 例,胃溃疡 6例; 中青年组再出血 28 例,再出血率 6. 95%,其中食管静脉曲张24 例,胃癌 2 例,胃溃疡 2 例。老年组再出血率高于中青年组,两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05) 。见表 2。
  2.5死亡率
  老年组死亡 17 例,死亡率 10. 90% ,死亡原因为失血性休克 9 例,多脏器功能衰竭 8 例; 中青年组死亡 5 例,死亡率1. 24% ,死亡原因为失血性休克 4 例,多脏器功能衰竭 1 例。老年组死亡率高于中青年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 ( P <005) 。
  3讨论
  老年人因器官功能自然衰退,新陈代谢减慢,内环境稳定性降低,使得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具有与一般人不同的特点: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老年女性的发病率比非老年组有所上升,但仍以男性多见,与男性嗜烟酒较多及社会压力较大等因素有关;②上消化道出血是多种疾病的并发症,出血原因可有多种因素引起。本资料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出血病因均以消化性溃疡居多。老年组胃溃疡多,十二指肠球溃疡少; 肿瘤发病率显著增高,是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第二病因。近年来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增多趋势,主要是因为罹患肝硬化人数增多,因地域关系,除外乙肝后肝硬化,血吸虫肝硬化多见,此外酒精性肝硬化发病率有所上升;③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发生时临床表现不典型,出血前常无明显先兆,不少患者无腹痛,黑便数周无症状,甚至部分以贫血就诊,故采集病史要细心细致,避免误诊;④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伴随疾病多,部分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COPD、慢性肾功能不全等,这些疾病对人体凝血机制均有影响,给诊断和治疗带来难度; ⑤老年人反应性差或感觉不灵敏,主要器官的代偿能力低,并伴有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出血病情重,外周循环障碍发生率高。⑥老年患者因合并症多、出血病情重,治疗过程中易致各种并发症,病死率增高。
  老年人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吞噬细胞功能减退,因而恶性肿瘤发生率明显增高。我们的研究显示,胃癌出血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加,已成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第2位原因[1],发现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其特点为起病隐匿,出血量少,早期诊断困难,因此应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急诊胃镜或反复多次胃镜及活检有助于诊断。
  参考文献:
  [1]司国章,王海霞.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 302 例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6,13(5)
  [2]白厚喜,林鹂鸣 ,徐恩斌 ,等.老年上消化道出血 60 例分析[J].人民军医,2011,54(10)
  [3]林晓斌,王钦加 ,郑丹芸.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0)
  [4]蔡任军.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 186 例临床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6,12(13)
  [5]刘文玉 .42 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4(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 2006 年 1 月至 2008 年 12 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2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组)各 108 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 67 例,有效 34 例,总有效率为 93.5%;对照组显效 31 例,有效 57 例,总有效率为 81.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期刊
摘要:目的:对心脏超声技术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从2010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60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并选择同期的60位没有心肌疾病的患者,两组患者室间隔的厚度应用心脏超声技术进行测量。结果:在室间隔的厚度以及左室后壁厚度比值方面,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明显的要比没有心肌疾病的患者高,同时有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移征以及左室流出道梗阻的情况。结论:对于对肥厚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以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腹部外科手术患者300例,其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有16例,发生率为5.3%,对16例患者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术中操作情况、患者的基础疾病、抗生素的应用、耐药菌的出现以及患者的年龄、体征指数、手术时间等因素都与切口感染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结论:腹部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因素多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消化内科在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结肠息肉患者82例,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我院常规传统开腹手术切除;治疗组,采取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切除。对比分析两组治疗疗效的统计学差异。结果:对照组中35例痊愈,6人复发,治疗率为85.37%;治疗组中40人痊愈,1人复发,治疗率为97.56%。治疗组的治疗率明显高于对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甲强龙在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来我院儿科门诊就诊并确诊为重症手足口病的患儿96名,所有患儿均采取抗病毒和对症支持治疗,其中48名加用甲强龙治疗,其余48名未采用激素治疗,统计两组患者发热、神经受累和住院时间,以及其治愈有效率,对比得出加用甲强龙是否具有应用价值。结果:甲强龙组治疗的总成功率达95.83%,常规组治疗的总成
期刊
摘要:慢性肾功能衰竭又被称为慢性肾功能不全,主要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对肾进行慢性的实质性的伤害,从而导致肾脏萎缩,而不能够维持其原来的功能,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在多种原发和继发的肾脏病变过程中肾功能严重受损导致体内氮质及代谢产物和水盐代谢潴留、酸碱平衡紊乱及内分泌代谢失调而致胃肠、神经、循环、血液等系统出现多种症状。临床治疗慢性肾衰,需要以高效、速效保护肾脏的药物来控制病情的进展。  关键字:慢性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对原因不明消化道出血的情况进行综合治疗的效果,以供临床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内科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患者40例,对其进行综合治疗。结果:经过对所有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后,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活动性出血的情况,并且患者的病情状况全部得到了好转。结论:针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采用内科的急救措施以及与药物进行综合治疗后,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最终证明这种治疗
期刊
摘要:分析2009-2012年丹寨县涂阳病例,初治涂阴病例治疗效果,探讨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和二月末涂阳原因及耐药发生。方法:根据结核病控制策略实施方案,对可疑症状者筛查、涂片、治疗、督导管理。结果2009-2012年丹寨县疾控中心共收治涂阳病人232人,复治涂阳病人115人,初治涂阴病人394人,初治涂阳二月末未转阴23例,复治涂阳二月末未转阴4例,初治涂阴二月末涂阳病人1例,初治涂阳治愈率86.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对腹股沟疝患者应用无张力腹股沟修补术之后复发的原因以及对应的处理措施。方法:我院2009年-2011年无张力腹股沟疝修复术后复发患者共有21例,以回顾性的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找出患者复发的因素以及对应的处理方法。结果:有10例患者复发因素为自身原因,7例患者复发因素为手术原因,4例患者复发因素为混合原因,对患者进行再手术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无患者再复发。结论:无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二次肝胆道结石手术在肝胆道管结石治疗中的临床方法及疗效。方法:针对我院于2009年5月到2012年6月实施的40例肝胆道结石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并基于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症变化进行了跟踪记录,进一步总结了二次肝胆道结石手术在治疗肝胆道结石中的临床效果。结果:40例肝胆道结石患者在经过二次肝胆道结石术后均有一定的临床病症变化,二次切除术后并发症为4例,但经过及时处理都病愈出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