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大学生的养成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根基,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和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通过对养成教育的内涵、重要性,必要性以及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提出用“三个统一”的方法促进和发展大学生养成教育,使大学生无论是在求学的过程,还是学成之后走上社会,具备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质从而实现个人的价值实现和更好的服务社会的目的。
[关键词] 养成教育 第二课堂 素质拓展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的养成教育显得尤为迫切,全面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与全面素质,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整个社会良好氛围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养成教育的定义及主要内容
“养成”本意为培养使之形成或成长。《吕氏春秋》卷十二《恃君览》中说到:“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 人的本性是自然生成的,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则是要经过人的努力的,使人形成或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真正的人才。
大学生养成教育,一般而言是指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教育。具体而言,大学生养成教育是一种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教育,是使他们具备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和基础技能的教育。它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侧重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行为训练、严格管理等各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从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思想行为特点出发,研究和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是大学生养成教育的主导脉络和基本内容,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以及大学生顽强意志的培养,是大学生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
对大学生实施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养成教育就其本质来说是塑造人格的教育,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大学生应该成为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群体。大学生作为年轻的一代,是社会注意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从校园走向社会,从事各种经济、社会活动,一切行为方式直接影响着个人、集体甚至国家的发展。
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质不容怀疑。然而,大学生在大学时期开始形成明确的人生理想,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估也变得比较具体和深刻。如果没有抓住这一时期的角色认同社会,引导好大学生走向健康、正确的人生方向,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就变得异常艰难。
因此,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养成教育,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代大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分析
当代大学生作为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群体,理应在习惯养成方面成为表率和楷模,在素质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不断推动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从总体上看健康、积极、向上,但从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深度和效果来看,仍然只是初涉浅水,部分大学生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产生错位与扭曲,出现了以“自我价值”为核心,强调个人而忽视社会、忽视集体的倾向、缺乏理想信念,胸无大志,没有目标,没有追求。根本不能适应当前社会进步和形势发展的需要。
1.社会转型对大学生教育的影响。在市场经济确立和发展的大变革时期,商品经济变换关系及规则已越出经济领域而侵入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和领域,从而引发了许多以往没有的新问题,原有的传统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已不能很好的用于解决这些新出现的问题。
2.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较为普遍。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大学生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他们远离父母,过着集体生活,十分渴望得到真正的友谊,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大学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了一定的心理障碍,有的自闭、抑郁;有的固执、偏激;有的缺乏教养,语言野蛮,行为粗俗;有的甚至不注意身体,不珍爱生命等等。
3.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大学生把上大学当成一种“谋生”渠道,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学习主动性、自觉性较差,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和勇于进取的劲头;有的缺课、逃课、甚至考试作弊,认为“可以不好好学习,不能不好好复习”, “学不在精、作弊则灵”,浪费大好时光和宝贵的青春年华,并且出现了诚实守信的严重缺失。
关于如何促进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思考与方法
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方式,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养成教育涉及德、智、体等诸多方面,要培养大学生良好地思想道德品质、学习习惯、人际交往能力与实践能力,就必须把将学生放在主动的位置上教师对其引导作为基本前提,从整体入手,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与行为习惯的改善,即所谓的“三个统一” 。
1.发挥教师正面积极引导与大学生自我修养相结合。在大学生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原则仍是关键因素。教师的主导性就在于他善于启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与创新。
2.开展素质拓展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从目前的大学教育来看,学生大都存在以学分为动力、以及格为目标的状况、‘平时不学习,期末搞突击”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方法。
3.明确规划第二课堂,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相统一。第二课堂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的养成教育一定要符合现阶段的高校教育现状和本校的实际情况,找出一条切实可行、利于改善的思路和方法,多种途径与形式相互结合,促进新时期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40
参考文献:
[1]杨勇,曹晋荣.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与艺术 [J].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1)86-89.
[2]李从浩, 徐柏才. 关于对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思考 [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2):12-13.
[3] 刘海蓉, 王改娥. 关注大学生道德与文明的养成教育 [J]. 煤炭高等教育,2002(6):115-116.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 陕西西安
[关键词] 养成教育 第二课堂 素质拓展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的养成教育显得尤为迫切,全面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与全面素质,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整个社会良好氛围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养成教育的定义及主要内容
“养成”本意为培养使之形成或成长。《吕氏春秋》卷十二《恃君览》中说到:“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 人的本性是自然生成的,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则是要经过人的努力的,使人形成或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真正的人才。
大学生养成教育,一般而言是指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教育。具体而言,大学生养成教育是一种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教育,是使他们具备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和基础技能的教育。它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侧重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行为训练、严格管理等各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从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思想行为特点出发,研究和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是大学生养成教育的主导脉络和基本内容,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以及大学生顽强意志的培养,是大学生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
对大学生实施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养成教育就其本质来说是塑造人格的教育,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大学生应该成为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群体。大学生作为年轻的一代,是社会注意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从校园走向社会,从事各种经济、社会活动,一切行为方式直接影响着个人、集体甚至国家的发展。
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质不容怀疑。然而,大学生在大学时期开始形成明确的人生理想,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估也变得比较具体和深刻。如果没有抓住这一时期的角色认同社会,引导好大学生走向健康、正确的人生方向,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就变得异常艰难。
因此,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养成教育,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代大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分析
当代大学生作为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群体,理应在习惯养成方面成为表率和楷模,在素质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不断推动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从总体上看健康、积极、向上,但从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深度和效果来看,仍然只是初涉浅水,部分大学生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产生错位与扭曲,出现了以“自我价值”为核心,强调个人而忽视社会、忽视集体的倾向、缺乏理想信念,胸无大志,没有目标,没有追求。根本不能适应当前社会进步和形势发展的需要。
1.社会转型对大学生教育的影响。在市场经济确立和发展的大变革时期,商品经济变换关系及规则已越出经济领域而侵入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和领域,从而引发了许多以往没有的新问题,原有的传统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已不能很好的用于解决这些新出现的问题。
2.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较为普遍。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大学生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他们远离父母,过着集体生活,十分渴望得到真正的友谊,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大学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了一定的心理障碍,有的自闭、抑郁;有的固执、偏激;有的缺乏教养,语言野蛮,行为粗俗;有的甚至不注意身体,不珍爱生命等等。
3.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大学生把上大学当成一种“谋生”渠道,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学习主动性、自觉性较差,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和勇于进取的劲头;有的缺课、逃课、甚至考试作弊,认为“可以不好好学习,不能不好好复习”, “学不在精、作弊则灵”,浪费大好时光和宝贵的青春年华,并且出现了诚实守信的严重缺失。
关于如何促进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思考与方法
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方式,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养成教育涉及德、智、体等诸多方面,要培养大学生良好地思想道德品质、学习习惯、人际交往能力与实践能力,就必须把将学生放在主动的位置上教师对其引导作为基本前提,从整体入手,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与行为习惯的改善,即所谓的“三个统一” 。
1.发挥教师正面积极引导与大学生自我修养相结合。在大学生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原则仍是关键因素。教师的主导性就在于他善于启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与创新。
2.开展素质拓展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从目前的大学教育来看,学生大都存在以学分为动力、以及格为目标的状况、‘平时不学习,期末搞突击”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方法。
3.明确规划第二课堂,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相统一。第二课堂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的养成教育一定要符合现阶段的高校教育现状和本校的实际情况,找出一条切实可行、利于改善的思路和方法,多种途径与形式相互结合,促进新时期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40
参考文献:
[1]杨勇,曹晋荣.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与艺术 [J].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1)86-89.
[2]李从浩, 徐柏才. 关于对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思考 [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2):12-13.
[3] 刘海蓉, 王改娥. 关注大学生道德与文明的养成教育 [J]. 煤炭高等教育,2002(6):115-116.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