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0-040-01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法等对中国乒乓球基础训练中几个问题进行反思,结论如下:打法单一与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指导思想之间存在悖论;对训练方法的肢解与科学训练之间存在悖论;忽视某些技术与遵从乒乓球每分得失分规律之间的悖论;练不为战与‘生从一大原则”之间存在悖论。
关键词 乒乓球 基础训练 问题反思
一、打法单一与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指导思想之间的悖论
“百花齐放”方针一直是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培养的指导思想,随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快、狠、准、变、转”的制胜因素没有改变,反而向着“更快、更狠、更准、更转”的方向发展,反胶胶皮具有制造这些因子的先天优势,双面反胶型的进攻打法盛极一时,而以“快”为主导的正胶、以“稳”和“守”为主导的长胶打法继续被冷落,乒乓球三大赛事的舞台上,中国队特殊打法的运动员己经屈指可数了。这与基础培养具有一定相关性,基础训练是运动员职业生涯第一次系统启蒙,启蒙打法是否齐全关系到省市级和国家级运动员的输送、挑选和培养。如果基础训练中打法配备不齐全会造成运动员对特殊打法的不熟悉和不适应,一旦在比赛中遇到,对普通打法的运动员将是极大的挑战。
二、对训练方法的肢解与科学训练之间的悖论
任何运动都需要进行系统的训练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乒乓球也不例外。新中国一代代的科学研究者不断探索创新使得中国的乒乓球拥有一套科学的培养方法。多球训练的实施、项群理论的发展,制胜因素的认识等都是科学训练的保证。近年来乒乓球运动仍处于高速发展中,但其训练方法却有所停滞,表现为训练方法没有与时俱进,尤其在基础训练阶段,训练方法多年未曾改变。
基础训练是运动员运动生涯的第一次教育,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教练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所教授技术的顺序问题,例如是从反手还是正手入手,先教攻球还是先教弧圈等等。中国教练员普遍认为正手技术是得分关键,因此训练初期教练员倾向于先教授正手攻球技术,这样做忽视了正反手技术动作的难易程度问题,正手攻球技术动作是一个动力传导的过程,其用力过程涉及脚、膝、腰、肩、手臂、手指等多个关节,技术复杂程度远难于反手推挡技术,先难后易的选择对于初学者建立信心是相对不利的。
三、忽视某些技术与遵从乒乓球每分得失分规律之间的悖论
体育竞赛的的经验告诉我们:狭路相逢勇者胜。经过国际乒联的一系列改革虽然使得速减慢、旋转减弱,但是快速仍是这项运动制胜的首要因素。乒乓球比赛讲究积极主动,讲究速度、力量,讲究抢攻在前,主动发力,尤其是11分制的实施,谁能主动上手谁就占有技术和心理上的先机。
发短球以求不被对方抢攻早己成为发球的首选,发长球位于调整节奏或者偶尔偷袭取胜的次要位置“短球先行”往往是一场比赛的开始。因为下旋球较为稳定,不易被轻易抢攻的优越性,发下旋球成为发球旋转的首选,其他旋转作为配合战术。乒乓球并不是为了控制而控制,控制只是一种手段,变下旋为上旋,变短球为长球直至得分才是最终目的。
因此,纵观一场乒乓球比赛我们不难发现,乒乓球每一分的一般顺序基本是固定的,即台内—台外;下旋—上旋;短球—长球。
在训练和比赛中,上旋球的观赏性是比较强的,尤其是弧圈球。在基础训练中,无论是教练员还是运动员,上旋球训练居多,下旋球相对较少,致使很多运动员基本技术的缺失或者基本技术不扎实,搓球技术就是其中之一。搓球技术是对付下旋球的基本技术之一,如果教练员没有很好的认识到下旋球的重要性,在训练中安排较少,一旦运动员没有很好的掌握就应用于比赛,势必导致不必要的失误甚至直接失分。
四、练不为战与“三从一大原则”之间的悖论
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训练的“三从一大”原则一直被誉为我国体育运动实践的经验总结。随着时代的变迁“三从一大”的核心己从“从实战出发”演绎为训练方法更加贴近实战,即“练为战”。但在基础训练中,练不为战的例子比比皆是。
(一)形式主义的准备活动使运动员缺乏必要的身心准备
有些基层教练员和运动员对准备活动认识不足,准备活动形同虚设,运动员动作不到位,幅度偏小、应付了事,教练员也没有制止。与国内相比,国外运动员和教练员十分重视这一环节,准备活动一般较长,而真正进入状态后每一项技术练习时间只有10分钟左右。
(二)套路守旧的训练方法,使运动员在实战中不能从容应对
基础训练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训练模式过于套路化,基础训练的一般模式是:正手定点攻球—正手两点攻—正手三点攻—反手拨球—摆速—推侧—推侧扑。这种模式化的训
练对于运动员是相当死板的,经过模式训练的运动员定点摆速较好,而实际比赛并不是按照预定模式进行的,程序化练球往往使运动员面对来球时不能从容应对。
五、建议
(一)“百花齐放”原则是中国乒乓球高人一筹的法宝,不可丢弃,在基础训练阶段要坚持这一原则,多种打法齐头并进,为中国乒乓球的长盛奠定基础。
(二)基层教练员要刻苦钻研教学教法,加强自身学习能力,切实关注运动员的成长,教授技术的顺序要得当、技术和身体训练要协调、注重身体爆发力的运用和防守技术的练习。
(三)教练员和运动员要深刻理解乒乓球每一分的特点以及整体发展趋势并进行针对性训练,使运动员扎实掌握每一项技术,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乒乓球的基础训练是中国竞技乒乓球的基础,从准备活动开始到训练后的放松都要得到足够的重视,注重实效,确保练要为战,保证训练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雪峰,张良西,汪一帆.对乒乓球接发球技术发展规律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25(4).
[2] 张瑛秋.现代乒乓球训练力法[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3] 刘远航.现今乒乓球科学化训练的主要特征[J].少年体育训练.2006(1):36.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法等对中国乒乓球基础训练中几个问题进行反思,结论如下:打法单一与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指导思想之间存在悖论;对训练方法的肢解与科学训练之间存在悖论;忽视某些技术与遵从乒乓球每分得失分规律之间的悖论;练不为战与‘生从一大原则”之间存在悖论。
关键词 乒乓球 基础训练 问题反思
一、打法单一与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指导思想之间的悖论
“百花齐放”方针一直是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培养的指导思想,随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快、狠、准、变、转”的制胜因素没有改变,反而向着“更快、更狠、更准、更转”的方向发展,反胶胶皮具有制造这些因子的先天优势,双面反胶型的进攻打法盛极一时,而以“快”为主导的正胶、以“稳”和“守”为主导的长胶打法继续被冷落,乒乓球三大赛事的舞台上,中国队特殊打法的运动员己经屈指可数了。这与基础培养具有一定相关性,基础训练是运动员职业生涯第一次系统启蒙,启蒙打法是否齐全关系到省市级和国家级运动员的输送、挑选和培养。如果基础训练中打法配备不齐全会造成运动员对特殊打法的不熟悉和不适应,一旦在比赛中遇到,对普通打法的运动员将是极大的挑战。
二、对训练方法的肢解与科学训练之间的悖论
任何运动都需要进行系统的训练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乒乓球也不例外。新中国一代代的科学研究者不断探索创新使得中国的乒乓球拥有一套科学的培养方法。多球训练的实施、项群理论的发展,制胜因素的认识等都是科学训练的保证。近年来乒乓球运动仍处于高速发展中,但其训练方法却有所停滞,表现为训练方法没有与时俱进,尤其在基础训练阶段,训练方法多年未曾改变。
基础训练是运动员运动生涯的第一次教育,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教练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所教授技术的顺序问题,例如是从反手还是正手入手,先教攻球还是先教弧圈等等。中国教练员普遍认为正手技术是得分关键,因此训练初期教练员倾向于先教授正手攻球技术,这样做忽视了正反手技术动作的难易程度问题,正手攻球技术动作是一个动力传导的过程,其用力过程涉及脚、膝、腰、肩、手臂、手指等多个关节,技术复杂程度远难于反手推挡技术,先难后易的选择对于初学者建立信心是相对不利的。
三、忽视某些技术与遵从乒乓球每分得失分规律之间的悖论
体育竞赛的的经验告诉我们:狭路相逢勇者胜。经过国际乒联的一系列改革虽然使得速减慢、旋转减弱,但是快速仍是这项运动制胜的首要因素。乒乓球比赛讲究积极主动,讲究速度、力量,讲究抢攻在前,主动发力,尤其是11分制的实施,谁能主动上手谁就占有技术和心理上的先机。
发短球以求不被对方抢攻早己成为发球的首选,发长球位于调整节奏或者偶尔偷袭取胜的次要位置“短球先行”往往是一场比赛的开始。因为下旋球较为稳定,不易被轻易抢攻的优越性,发下旋球成为发球旋转的首选,其他旋转作为配合战术。乒乓球并不是为了控制而控制,控制只是一种手段,变下旋为上旋,变短球为长球直至得分才是最终目的。
因此,纵观一场乒乓球比赛我们不难发现,乒乓球每一分的一般顺序基本是固定的,即台内—台外;下旋—上旋;短球—长球。
在训练和比赛中,上旋球的观赏性是比较强的,尤其是弧圈球。在基础训练中,无论是教练员还是运动员,上旋球训练居多,下旋球相对较少,致使很多运动员基本技术的缺失或者基本技术不扎实,搓球技术就是其中之一。搓球技术是对付下旋球的基本技术之一,如果教练员没有很好的认识到下旋球的重要性,在训练中安排较少,一旦运动员没有很好的掌握就应用于比赛,势必导致不必要的失误甚至直接失分。
四、练不为战与“三从一大原则”之间的悖论
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训练的“三从一大”原则一直被誉为我国体育运动实践的经验总结。随着时代的变迁“三从一大”的核心己从“从实战出发”演绎为训练方法更加贴近实战,即“练为战”。但在基础训练中,练不为战的例子比比皆是。
(一)形式主义的准备活动使运动员缺乏必要的身心准备
有些基层教练员和运动员对准备活动认识不足,准备活动形同虚设,运动员动作不到位,幅度偏小、应付了事,教练员也没有制止。与国内相比,国外运动员和教练员十分重视这一环节,准备活动一般较长,而真正进入状态后每一项技术练习时间只有10分钟左右。
(二)套路守旧的训练方法,使运动员在实战中不能从容应对
基础训练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训练模式过于套路化,基础训练的一般模式是:正手定点攻球—正手两点攻—正手三点攻—反手拨球—摆速—推侧—推侧扑。这种模式化的训
练对于运动员是相当死板的,经过模式训练的运动员定点摆速较好,而实际比赛并不是按照预定模式进行的,程序化练球往往使运动员面对来球时不能从容应对。
五、建议
(一)“百花齐放”原则是中国乒乓球高人一筹的法宝,不可丢弃,在基础训练阶段要坚持这一原则,多种打法齐头并进,为中国乒乓球的长盛奠定基础。
(二)基层教练员要刻苦钻研教学教法,加强自身学习能力,切实关注运动员的成长,教授技术的顺序要得当、技术和身体训练要协调、注重身体爆发力的运用和防守技术的练习。
(三)教练员和运动员要深刻理解乒乓球每一分的特点以及整体发展趋势并进行针对性训练,使运动员扎实掌握每一项技术,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乒乓球的基础训练是中国竞技乒乓球的基础,从准备活动开始到训练后的放松都要得到足够的重视,注重实效,确保练要为战,保证训练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雪峰,张良西,汪一帆.对乒乓球接发球技术发展规律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25(4).
[2] 张瑛秋.现代乒乓球训练力法[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3] 刘远航.现今乒乓球科学化训练的主要特征[J].少年体育训练.200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