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衣磅礴,演绎旷世传奇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_be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钱瘦铁(1897~1967年),中国近现代书画篆刻史上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艺术大家。
  日本绘画大家桥本关雪(1883~1945年)与钱瘦铁的交往,是中日艺术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话。
  由浙江美术馆主办的“解衣磅礴——钱瘦铁、桥本关雪交流回顾展”于2020年8月在浙江美术馆展出。在中国,这是首度将两位书画史大家兼挚友的作品合展呈现,这场展览,无论是作品的展现、文献的钩沉都极具匠心,见证了中日艺术交流史上的一段旷世传奇。
  旷世奇缘
  钱瘦铁与吴昌硕(苦铁)、王冠山(冰铁)并称“江南三铁”。
  1922年,有“日本关东画派领袖”之称的桥本关雪到上海访问,见钱瘦铁画作及篆刻后,为其苍劲老辣的刀笔、雄浑豪放的气魄所震撼,即请刻“诗砚家风”印,惊呼为“东亚奇才”。桥本关雪邀钱瘦铁于1923年访日,在京都、明石两市为钱举办了个人金石书画展,出版了书籍,从而使钱瘦铁在日本艺名大振。
  1923年至1949年前后26年间,钱瘦铁曾长期在日本从事书画篆刻活动,影响甚大。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他因力助郭沫若秘密回国,被日本当局拘捕入狱,在被审讯时,他用烟灰缸之铁盖打击日审讯人员,并自戕欲以身殉国。后经多方救治,方转危为安,但仍以扰乱治安罪及杀人未遂罪,被判有期徒刑4年。后由于日本友人营救,钱瘦铁于1941年6月在日本提前出狱。
  钱瘦铁曾评价自己说:“书第一,印第二,画第三。”钱瘦铁书法兼擅篆隶行草,作篆或拟石鼓文,或师秦诏版,皆奔放苍古。篆刻初学缶翁,后致力于汉印及《天发神谶碑》等,章法跌宕纵横。钱瘦铁的山水取法石涛,笔墨苍深;花卉蔬果学沈周、徐渭,着墨沉着,设色秀丽。
  桥本关雪,日本知名画家,大正昭和年间关西画坛泰斗。1913年起,先后30余次来中国,与吴昌硕、钱瘦铁、王一亭等中国艺术家交往雅集,深入考察中国风土人情。他痴迷中国文化,深为中国传统水墨技法所吸引,感叹“恨不生长在中国为中国人”,在中国文人圈广为留传。
  据桥本关雪之孙桥本归一先生介绍,桥本关雪与钱瘦铁先生两人于1922年通过潘琳(1887~1960年)的介绍相识。当时钱瘦铁26岁,任教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桥本关雪39岁。在1945年桥本关雪去世之前,两人的交往交流一直持续着。
  据日本学者堀川英嗣考证,桥本关雪一直很憧憬中国,他一生共到访中国几十次,尤其是与中国南方的书画家交流频繁。与钱瘦铁相识后,桥本关雪几次邀请他到自己的府邸京都白沙村,为钱瘦铁提供房间作为工作室,让他长期留在那里作书画篆刻。
  钱瘦铁在1923年到1941年以及1947年到1949年间频繁前往日本。在日期间,他在桥本关雪、谷崎润一郎、会津八一等的援助下,多次举办展览会和作品分发会,与以桥本为首的很多日本文化人进行了交流。桥本关雪的家乡白沙村等地收藏了很多钱瘦铁当年的作品,如他给桥本关雪刻的60多方印章及大量书画等。
  钱瘦铁生前对于自己与日本文化人的交流留下这样的话:“我到日本……使他们知道我国故有的艺术,由此并可知道我们是酷爱和平崇高伟大的国家。故到日本治艺是很有意义的。”“我对美术的信念是,美术是安慰人生的高贵之物,也是和平博爱的根源。因此我坚信,同种、同文、同佛的中日两国民族,通过文化、美术来亲善、提携,才能保持东西方的和平。”
  对于此次展览的缘起,浙江美术馆典藏部主任、展览策展人陈纬说:“去年春,我到日本京都访银阁寺时,曾与白沙村擦身而过。”通过微信朋友圈,钱瘦铁先生的侄孙钱维多知陈纬在京都,便聊起白沙村,聊起桥本关雪,自然聊到桥本关雪与钱瘦铁的交往。从1922年他们两人相识结缘,近一百年过去了,这段奇缘一直持续至今,两家的后人已到第三代了,仍然继续呵护着这段感情,一直保持着往来,他们珍藏着两位先人大量的作品与文献。
  策展过程得到钱维多的大量帮助,他提供的展览作品以及这些作品与文献背后的故事,让人在感动之余又有诸多的思考。
  桥本关雪生前那么热爱中国,而如今已很少有中国人知道他,因此这个展览就显得特别有意义——不但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桥本关雪这位一生有着中国情结的日本大画家,再现两位来自不同国度艺术家的旷世奇缘,而且对钩沉20世纪前半叶中日两国书画家交流的历史、深入认识中日文化之间的渊源关系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首次合展
  钱维多介绍说,日本曾举办过两人的合展,桥本后人很多年前就曾希望在中国举办两人的合展,这次举办这样的展览,筹备策划极久。最初的缘起,是多年前读到桥本关雪之子桥本节哉在他父亲辞世后的1947年,为“钱瘦铁匾额书法”展而作的一篇序言,文中说:“好久不见的钱先生来了。日本战败了,作为这次战胜国代表团的一员,钱先生又回来了。同过去一样,丝毫没有改变,反而显得更加忠厚,依然笑眯眯的和蔼可亲。只是父亲去世了,对钱先生来说是巨大的失落。如果父亲还活着,该有多好。‘当中国的传统文化需要更进一步融入的时候,(钱先生)离开了日本。我总觉得哪天他还会回来,跟我们一起,围在桌边朗声谈笑。’父亲生前留下了这样的文字。‘围在桌边朗声谈笑’,父亲没有等到这一天,实在是一种遗憾;不过,对活着的钱先生和死去的父亲来说,日中的文化交流并不会有什么障碍。”
  钱维多说:“读这一段文字让人很是感动。两人以文化艺术为桥梁……在两个邻国间以艺术互相欣赏,相识相携长达二十多年。钱瘦铁和桥本关雪像战争年代里的一对和平邻居。战争年代都可以有这样的和平邻居,而和平年代不應该催生更多这样的和平邻居吗?这或许也是办这个画展的现实意义。”
  此次展览展出的100多件作品中,钱瘦铁的作品多来自钱家珍藏,部分作品来自日本;桥本关雪的作品则多来自日本。
  展览分为三大板块,其一是“宿情中国”。通过作品与文献展示,反映桥本关雪钟情中国文化,深受中国书画艺术影响的宿世情缘。   1883年11月,桥本关雪出生在日本神户的一个汉学世家,祖父母都是儒官,精通中国诗文古籍;父亲继承家学,教授汉语,母亲也擅中国经文书画。他从小受家庭熏陶,痴迷中国文化,多次来中国访问交流,一生创作了大量中国传统特色的书画诗赋。20世纪二三十年代,桥本关雪多次来杭州旅游写生,此次展览展出一组桥本关雪近100年前所作的杭州写生,有倒塌前的雷峰塔、石屋洞中石窟雕像,还有留下、五老峰等今天人们依然熟悉的地方。
  第二板块“白沙艺缘”。这一板块展出桥本关雪绘画作品,这些作品既有传统的挂轴、册页,也有木版雕刻、陶瓷雕塑,更有日本传统风格的屏风、短尺、纨扇等;同时展出钱瘦铁旅居日本时期的作品与文献。
  第三板块“郁勃纵横”,展出的是钱瘦铁的书、画、印作品和文献。钱瘦铁的艺术风格深受吴昌硕的影响,作品强悍雄健,磅礴酣畅。钱瘦铁热爱祖国,晚年他探求国画创新,重视写生,以饱满的热情和精湛的画笔,描绘壮丽山河。
  展览以一面墙展示钱瘦铁的各类画鹰之作,无不具有超越生命的巨大艺术张力,可见其胸怀与雄强之气。
  展出的作品中,有钱瘦铁作品60多件、桥本关雪作品40多件,多数从未公开过。从作品的年款来看,钱瘦铁作品年代是从1923年的《石草仙艳图》(27岁),到1966年的《墨梅图》(70岁);桥本关雪的作品年代是从初次访华翌年的1912年(29岁),到晚年的1942年(59岁),展览展现了两位艺术家从青年时代到晚年的作品。
  从展品种类来看,钱瘦铁的作品字体包括篆隶行草,形式也涉及条屏、对联、条幅、册页、陶瓷以及印谱。绘画作品也风格多样,从纯粹的中国画风、到受到日本画影响的作品以及水彩画等,充分反映出钱瘦铁艺术创作的广度与深度。
  桥本关雪作品以绘画为主,其绘画题材有人物、山水、花鳥等。书法作品以行草书为主,作品形式有条幅、册页、屏风以及日式短册,展现出当时日本画坛的艺术高度。
  与两人交流有关的作品,除了桥本关雪作品中使用了很多钱瘦铁印之外,两人的合作还有《观瀑图》(瘦铁作、关雪题)、《牧牛图》(关雪、瘦铁合作)等,还有同样题材的绘画作品《桂鱼图小品》《兔图》,关于两人同行的钱瘦铁的《1943年与桥本关雪同游九江》及其草稿,以及桥本关雪所撰的旅行记《南清旅行记小稿》等。
  对于展览名“解衣磅礴”,策展方认为,这既是两位艺术家共同组建的艺术社团名称之来源,亦能反映两人的艺术主张,更是20世纪初中日艺术家共同的创作精神。
  两人之学养、友契与交游,映射出了清末民初中日艺术家间的风貌。可以说,钱瘦铁与桥本关雪,一位是被称为“东亚奇才”的中国书画金石大家,一位是日本关西画派大师;一位是铮然铁骨的侠义志士,一位是惜才慕道的画坛领袖;一位是举家定居日本的中国书画篆刻名家,一位是卅次游学中国的日本画坛泰斗。这一展览以详实的展品与文献记录,呈现了这样一段中日文化交流的旷世佳话。
  Qian & Hashimoto: An Exchange in Retrospect at Zhejiang Art Museum
  By Zhang Houquan
  The friendship between Chinese artist Qian Shoutie (1897-1967) and Japanese artist Hashimoto Kansetzu (1883-1945) lasted more than 20 years. Qian was a legendary artist specialized in seal engraving,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Hashimoto was educated in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from childhood, and painted in the traditional Japanese painting style. Hashimoto had a passion for China. From 1913 on, he visited China more than 30 times and as a result, his paintings related to Chinese objects and literature. Hashimoto met Qian in Shanghai in 1922 after seeing Qian’s works and seal engraving. When the two met, Qian was 26 years old, teaching at Shanghai Art School whereas Hashimoto was 39. Their friendship lasted until Hashimoto passed away in 1945.
  At Hashimoto’s invitation, Qian visited Japan in 1923, holding his solo art exhibition in both Kyoto and Akashi. From 1923 to 1941 and from 1947 to 1949, Qian visited Japan frequently and worked there. Before the full-scale outbreak of China’s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in 1937, Qian helped Guo Moruo go back to China from Japan. For this he was thrown into prison. He tried in vain to get killed by enraging Japanese police investigators. He was sentenced to jail for four years. He was set free in June 1941.   During his stay in Japan, Qian met many Japanese artists, and held his exhibitions. Many of his artworks, including more than 60 seals he engraved for Hashimoto and paintings and calligraphic works, are in collections of Japanese private collectors and institutions.
  “I visited Japan so that they would be able to know more about Chinese art and therefore learn that China is a great, noble and peace-loving country. That’s why I think my visits to Japan were meaningful,” remarked Qian Shoutie. “Art is a noble thing that reconciles one with life and is where peace and universal love shine. I firmly believe that China and Japan, two nations that share the same roots, same culture and believe in the same Buddhism, can help each other through friendly exchanges in art and culture and keep peace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Chen Wei, the producer of the retrospect exhibition and Director of the Department of Art Collections of Zhejiang Art Museum, explains how the idea of holding a retrospect exhibition on Qian and Hashimoto germinated. During his visit to Japan in the spring of 2019, he came into a chat on WeChat, a social media, with Qian Weiduo, a grand nephew of Qian Shoutie. The chat centered on Hashimoto and Qian and their friendship. The friendship is kept alive by the third-generation descendants of the two families. The two families have artworks and other documents in their respective possessions that testify to the friendship and art exchanges between the two artists.
  Chen learned that Hashimoto Kansetzu Memorial Museum had held two exhibitions featuring the friendship and art of Hashimoto and Qian. No such exhibition had been held in China, regretfully. Qian Weiduo said he had hoped that such an exhibition could be held in China. Chen thought the idea was great and submitted a plan to Zhejiang Art Museum. The plan was approved. Qian Weiduo provided quite a few exhibits for the exhibition.
  The exhibition, from August 1 to 30, 2020 at Zhejiang Art Museum, was significant because it gave the public an opportunity to learn more about Hashimoto Kansetzu, a Japanese artist who loved China so much and visited China so many times and who is little known in China, and more about the friendship between Hashimoto and Qian, a friendship that happened more than 70 years ago. The friendship of the two helped the public to peep into the close tie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其他文献
西施的故事,誕生于那段“生聚教训”的经典历史中。从顾盼生辉的浣纱女,到变身吴宫妃,关于西施的这一部分隐秘计谋,越人不会在自己的史书中记载。故纸堆里的这位美人,身影始终模糊。  大凡“美人计”中主角,都不会留下一个好的名声,西施缘何在历代都成为一个例外?千百年来,西施的传说令人津津乐道无穷期,她的形象,渐渐借由文学的想象空间和细节描写,不断地被丰富,成为了一份珍贵的越文化遗产。  本期视点从历史文献
期刊
“精美,太精美了!”金秋时节,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2020海丝之路(中国·宁波)文化和旅游博览会上,参观的市民一边发出赞叹,一边对着严海斌的朱金漆木雕“鼓亭”不停地拍照,并晒在了微信朋友圈:“阿拉宁波老底子的手艺就是精美!”  一时,宁海朱金漆木雕“鼓亭”亮相文旅博览会的内容,刷屏宁波人的微信朋友圈。朱金漆木雕是宁波传统工艺“三金”之一,严海斌这件朱金漆木雕作品“鼓亭”,是他和团队历时两年完成
期刊
一枚鸡蛋,可以做些什么?  在吃货的眼里,鸡蛋是食材;在农家的眼里,鸡蛋是收获;在艺术家的眼里,鸡蛋是雕塑。  走进杭州手工艺活态馆,一家作坊灯火通明,里外透着暖黄的光亮。展台的一排木架上,陈列着上百件整齐划一而又活色生香的蛋雕作品,像是等待检阅的礼兵。我是见过不少蛋雕图片的,至于真家伙,却是首次见到,不免生出“暂时相赏莫相违”的慨叹。  一念惊艳,一念心碎  注意到一位中年男子,正在前臺桌前手持
期刊
10年不长,能让浙江遂昌的一个寂静的小山村,变成了海内外知名的音乐村;10年不短,10多个昔日的山里娃,成为世界各地音乐院校的莘莘学子;10年不长不短,世界各地许多慕名而来的音乐人,在这里用音符逐梦绿水青山,用爱心谱写山城大爱。10年间,阿戴和他的躬耕书院有着讲不完的故事……  汤公遗梦,“世外桃园”大师来  “山也清,水也清,人在山阴道上行,春云处处生。”400多年前,明万历21至26年(159
期刊
1934年10月,杭州最好的深秋时节,梁思成、林徽因来到杭州小住了10天。他们是应当时的浙江省建设厅厅长曾养甫之约,到杭州商讨六和塔重修计划的。  曾养甫为什么要复原六和塔呢?因为他觉得这座塔难看。梁先生的愿望也很迫切,他觉得,“钱江铁桥,北岸桥头就在(六和)塔下里许,将来过江来杭的旅客,到这岸所得第一个印象就是这塔,其关系杭州风景古迹至为重要。所以我以为不修六和塔则已,若修则必须恢复初建时的原状
期刊
万年前,“巨人”的脚印落在了浙江浦江,这就是上山人。  2000年,浦江县黄宅镇上山村,上山遗址横空出世。2020年,是上山文化发现整整20周年。11月12~14日,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浦江举行。  会议认为,上山文化是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是以南方稻作文明和北方粟作文明为基础的中华文明形成过程的重要起点。上山文化万年水稻起源、发展的证据,是对世界农业起源认识的一次重要修订。  上山遗址
期刊
鄉村生活 通向远方
期刊
“西子三千个,群山已失高。峰峦成岛屿,平地卷波涛。”这是郭沫若游千岛湖所作的诗句。  3000个西湖容量的杭州千岛湖,以山清水秀闻名世界。然而,你可知否,在这万顷碧波之下,还有100多种淡水鱼类?  今天为大家揭秘的就是千岛湖水下“鱼类王国”的故事。  水下王国·百鱼迎宾  在游人如织的千岛湖旅游码头附近,有一座浙江自然博物馆分馆——千岛湖鱼博馆。  这座以中国鱼文化为创意背景,立足千岛湖文化、水
期刊
今年是浙江浦江籍現代著名画家吴茀之、张书旂诞辰120周年,为纪念这两位在现代花鸟画上作出卓越贡献的艺术家,浙江美术馆与浦江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仙华双甲——纪念吴茀之、张书旂诞辰120周年特展”于2020年8月9日在浙江美术馆开幕。该展览列入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项目。  浦江人杰地灵,风景秀丽,文风鼎盛。境内仙华山乃浙婺名山,为“浦邑第一胜景”。浦江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自
期刊
▲风物篇  西施的故乡诸暨每年推出西施故里美食节,除了这道西施舌外,还有西施豆腐、西施醉月、西施藕、西施虾仁等,一道道菜点无不洋溢着浓郁的古越遗风。  在中国人的词汇中,豆腐是颇有些可联想的,占女人的便宜叫作“吃豆腐”,而女人如果卖起豆腐来,多会被冠以“豆腐西施”之名。  豆腐与西施沾上边,是因为有“西施豆腐”这道菜肴在先。据说,西施不但美貌非凡,而且也心灵手巧,擅长烹饪,曾以故乡诸暨盛产的葛粉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