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声乐教学是一门集技术性、知识性、艺术性、实践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而声音、呼吸、表现是声乐教学中的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科学运用。
[关键词]:教学 呼吸 表现
声乐演唱是一种抽象的艺术表现形式,声乐教学要想让学生真正把握歌唱发声的真谛,使人的声带、气息和共鸣腔体等协调作用,相互配合,发出优美、动听、有感染力的歌声,就必须运用辩证唯物论和现代科学发声知识,树立全面、正确的整体观。声乐教学的整体观是把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科学发声方法与演唱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因而能更准确地把握歌唱的现象与本质、部分与整体的协调关系。演唱的过程是简单的,气息下沉,腔体打开,牙关积极抬起,声音自如流畅。演唱的过程也是复杂的,因为演唱中要使参与歌唱的各个器官积极合理的相互配合才能发出美妙的声音,演唱者对声乐作品的理解、感受与表现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一、歌唱者的基本条件及声音的运用
首先,歌唱者本身的嗓音条件是首要条件,歌唱者一定是具备有一个先天没有缺陷的良好嗓音、灵敏的听觉、良好的节奏感,语音表达能力、敏锐的理解力,丰富的内心情感体会能力,南方的学生尤其要注意语言的正者,要把字读得准确,比如:n→L、chen→cheng不分等等……声乐演唱不同于器乐演奏,器乐演奏不能借助于语言抒发情感,而歌唱的最有力的表现情感的优势在于我们可以借助语言表达喜、怒、哀、乐,所以语言的准确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如果天赋条件不好,往往事倍功半,有的甚至半途而废,只有具备足够的自然的条件,才能达到一定的程度的改进。通过学习,有天赋的人能有效的利用天赋条件学有所成,所以学习的程度、质量和学生所具备的条件,才能是成正比的。但是有不少学生没有学习声乐的天赋及条件,而他们却强调他们有如此的决心:“有志者事竟成”,所以一直下着苦功,追寻着梦想,想像着奇迹的出现,有的人甚至耳朵也很不敏感,而乐感的耳朵是歌唱的基石,音高、节奏在一首歌曲只是举足轻重的,想成为一名专业的歌者,还远不止这些条件,他们还须具备诸如想象力、表现力、耐心、勇气、智慧、热情、天生的音乐修养等等,缺乏这些最基本的条件对于想成为专业的人才是很难很难的,没有情感力也会使得演唱者的作品表达苍白无力,因为无论作品表达是什么不同的情绪情感,他们都会用一种感受,一种方式去表达,因此没有感染力,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逐步领悟、逐渐发掘出来,而有的学生却只能是徒劳而空。
在声音运用方面,我觉得必须保持“永不超重”,并有“弹性”的歌唱,要成为自己嗓音的主人,学会用“脑子”进行练习。仿佛能看到自己声音的方向、位置、走向等等,为了使我们的声音获得力量,音域得到扩展,我们可以多唱低音,循序渐进,由低到高,由弱到强,由易到难。在练习的过程中声音始终应该是结实、柔和的,不能唱得虚,长期虚着唱,声带容易发生病变,严重的还会造成声带小节,而冲撞的大声喊叫又容易使声带疲劳造成冲血、水肿。在练声中,还要注意情绪的合理运用,在我们用以表达悲痛、绝望时,可以用暗些的音色,表达愤怒、命令时应用硬的声音使它听起来更竖立和高傲,表达恐惧可以使声音略带嘶哑,也根据情绪带些气声,而欢快喜悦的声音应该做到有光泽明亮而生动。当然,所有这些声音的运用都是要发自内心的感触,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的表演,要有真情实感,用肺腑之声去打动观众。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深刻地体会到,声乐教学如果还只停留在从声音到声音、从技巧到技巧、从方法到方法的生理教学模式上,就会使学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误入歧途,声乐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如有的学生越学越糊涂;有的学生在一大堆呼吸方法和发声方法面前束手无策,觉得“声乐太复杂了”“声乐太难学了”,只好放弃学习声乐这门课程;有的学生中声区自然通畅,一唱高音就卡住;有的学生在琴房唱得不错,一上舞台演唱就紧张得判若两人。‘
笔者认为,这些问题仅从声音、方法、技能方面解决是不够的,而要在研究方法技能的同时,必须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即通过对学生正确思维能力、准确的鉴赏能力、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等诸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接受磨练,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并且在歌唱实践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各种能力的转换及调控,从而走进歌唱的自由王国。
二、呼吸是歌唱的灵魂
在长期的声乐教学中,我体会到,歌唱如果没有恰当的适度的气息支撑就无法完成作品的演唱,气息的多与少,是根据乐句的长与短、强与弱、高与低的不同,吸入适量适度的气息,长乐句、强乐句、高音区的乐句应尽可能多吸气,而短乐句、低音区的乐句应稍稍少吸些,以免吸得过多而不能在一个句子用完,存储了太多的气息,下一个乐句就不容易吸得深而影响到乐句的处理。比如我们吹一支竹笛,气息量太大会吹坏笛膜,可如果气息量太小吹出的声音会是颤抖、无力的,所以歌唱时我们要以最适度适量的气息支持各种句子的完成。
现在不少女学生喜欢用胸式呼吸,说话靠前,气息浅,误以为这样就可爱、单纯。这是不科学的呼吸方法。因为胸式呼吸也称“锁骨呼吸”法,它也叫“浅呼吸”,由于在吸气时,双肩与上胸明显向上抬起,气息只能吸在肺的上部,使气息无法沉下去,造成吸气量少而浅,膈肌与腹肌都不能有效的参与呼吸和失去控制呼吸的能力,所以发出逼紧、干涩、缺乏弹性而无音色变化的声音。
我们提倡胸腹式联合呼吸,气息饱满,气沉丹田,声随气出,用力均匀,尽量减轻嗓子的负担,同时要有意识地运用共鸣腔,声音才会有适宜的响度和亮度,而且发声不觉得费力。在吸气过程中,横膈膜和肋骨在弹性张力的作用下,为了不让吸进体内的空气一下泄出去,而让它能为歌曲中的长短、强弱、快慢、连跳等乐句服务,就必须要能控制住气息,使它能随人的意识有节制地徐徐呼出来冲击声带发声,是形成气息支点和掌握呼吸控制的关键。发声时要求保持吸气时那种张开的感觉,使呼吸器官充满活力,灵活自如,富有弹性,使人感觉是一种柔和舒展,通顺流畅的向前飞跃的状态。用鼻、口一起呼吸可以改进呼吸的质量。喉咙是湿润的,吸气的过程是无声的,气息消耗的很慢,这样比起单纯用嘴呼吸更科学,乐句的进行也更流畅。在教学实践中经验表明:胸腹式联合呼吸方法是较完善的呼吸方法,是科学的呼吸方法。这种呼吸动作要求平衡而轻松,柔软而富有弹性。
人的发声器大体由声带(含假声带)、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头腔构成。简单的发声原理是:声带在气体的冲击下产生振动,然后声带振动发出声音,经过胸腔、咽腔、喉腔、口腔、鼻腔、头腔的共鸣,便发出响亮和动听的声音。音质、音色和演唱能力,都是由共鸣腔体调节出的不同结果。要做到自如调节共鸣腔体,必须经过严格、正规的训练;自然的歌唱与人的情绪、心理和其他肌肉、器官积极配合、协调有极大的关系,甚至是歌唱活动“生死存亡”的关系。如:喉器的位置在哪,气息怎样 运动,路线如何,软腭在不同音高时的状态,舌根、舌头的运动,下巴如何运动,怎样张嘴,人的身体如何配合等都关系到声音的好坏。
在练习中值得注意的是:唱上行音阶时,不能往上提气,胸腔逼紧;唱下行音阶时,克服塌胸泄气,声音虚垮的毛病;唱华彩乐句时,则气息不能上下浮动忙乱不安,应体会积极灵活的气息支持和“弹性的张力”。从而获得良好的高位置声音。建议多采用以平衡、控制性练习为主。在气息练习中,有的人喜欢专门教学生先找气再发声,这样往往造成学生找到了气息,但气息疆硬、不灵活、唱歌呆板,我们不妨让学生在歌唱中找气。其实,歌唱气息是本能的,情绪有了,状态对了,激情来了。气息自然就有了,千万不可故意深呼吸。
总之,吸与呼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也有人把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在歌唱中运用概括为:“怎么吸就怎么唱,吸到哪就唱到哪。唱的过程中想到吸,吸的过程中想到唱。”声音坐在气流上。这才是歌唱时最佳的呼吸状态。
三、作品的艺术展现
在具备良好的歌唱发声方法基础上,才能运用于作品的演唱之中。当我们演唱一首问题咳咳咳之前,首先需要具体了解到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创作意图,透彻分析作品结构,只有经过细致而深入的理解才能更好的表现作品。
我在这儿首先例举一首由我们伟大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先生创作的《黄水谣》来讲解一下对于作品处理及表现。我们知道,冼星海先生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是由八个乐章组成,各乐章相互独立,相互之间表现内容、演唱、演奏形式和音乐的形象等方面构成鲜明的对比。全曲表现中华民族解放斗争,音乐语言明快简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质,是一首反映民族解放运动的史诗般的乐章,其中《黄水谣》是这首组典中的第四首,从歌曲的结构及歌词表现的内容理解来看,开始的段落从“黄水奔流向东方”一直到“男女老少喜洋洋”。是讲述黄水奔涌的气势及人们在劳动中欢快、喜悦的心情,速度应是流畅的,音色应是明快的,这是抗战之前人们生活、劳动的写照,充满幸福与快乐,不能从一开始就悲悲切切。到了中间段落,和第一段要在心情、速度及音色上做一个大的调整,形成对比。心情是沉重、悲愤的,速度稍慢下来,音色也要暗淡下来,就像一个画家作画,晴朗的天气颜色是暖的、明亮的,而雨天、阴天则会更多用到冷色。我们声音也应有如此的功能,这段的咬字字头的喷口要大些,字头稍重,“自从鬼子来”这一句要有喷口和重音,“百姓”的“百”字要有重音,“烧杀”两字上加重、加沉、加怒,在“一片凄凉”把音量收回些。“扶老携幼四处逃亡”,要带着无助的感受和一点点哭腔,这个段落的咬字及声音的位置都较之第一段落要靠后些,音色才会更贴切于所要表达的感情的需要,最后一段是开头段落的重复,但是处理却完全不同,第一段是明朗、欢快的。而最后一段面对黄河的流水,欲哭无泪,凄凉无助,唱的速度更慢,句子更加幽长,情绪更加沉重,几段不同情绪的色彩也就鲜明地展现出来了。
再比如《小小的礼品》是阿根廷民间诗人兼歌手奥拉西约·古阿拉尼根据自己童年时代所经历的贫穷生活而创的一首抒情独唱歌曲。这首歌曲不仅深受阿根廷人民所熟悉和喜爱,同时也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喜爱。部分中小学及大中专院校还将此作品编者按人音乐教材,成为当今艺术作品的代表之一。
作品主题描写的是一个穷苦孩子,在他母亲生日来临之时,因为没有钱买礼物,大清早独自一人冒着生命的危险,爬到高山上采来一束洁白美丽的鲜花,还把自己深藏在灵的话编成了一首优美动人的歌儿,作为生日礼物一同献给自己亲爱的妈妈,表达他对母亲无限爱戴的纯洁真挚的情感。这正是作者在孩提时代所经历的基难生活的真实写照,语言朴实大方,真切感人。歌曲采用“e”小调及带再现的单三部(A+B+A)曲式写成。音域为十二度。歌曲第一段和第二段是歌曲的第一部分(A),第在段和第四段是歌曲的第二部分(B,是通常所指的发展部分),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A),不同之处是结束音落在主音上,而不是属音上。并通过翻高八度的技术处理,使全曲出現了高潮部分(最高音),这不仅是曲式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作者内在情感交错的升华。
在我们演唱《小小的礼品》这首歌曲时,要特别讲究音高和节奏的准确性,以及连音、力度的处理。尤其是多次出现在变化音、增音程和减音程、休止符、八六拍子的强弱规律(强弱弱。交强弱弱)。做到始终有气息的支托,有良好的共鸣,有圆润的音质,有流畅的旋律,有清晰的语感,有内在的乐感,有深情的表现。
第一部分(A段)的演唱,应注意旋律线逐渐下行的音调,以及移高四度的严格模进的旋律处理表现,要求唱得实在、内涵、深情、质朴。
第二部分(B段)的演唱,不仅需要注意情绪上的表现之外,更耍注意旋律的美感处理,应与第一部分的演唱相比,有明显的展开感、起伏感。要求唱得更为细腻、流畅、自如、亲切。
第三部分(A段)的演唱,应注意翻高八度的演唱,这也是全曲难点之处。要求唱得平稳、深沉、欣慰、真挚,有贯通全曲之感。
不同的声乐作品有不同的思想内涵,因此,演唱者不能千篇一律,盲目演唱,只有细心分析,精心揣摩,用心歌唱,才能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声乐作品的艺术内涵,达到吸引人、感染人的艺术魅力。
总之,在声乐教学中,不但要使学生掌握歌唱生理机能、技巧的灵活运用,更要使学生学会心理、心态的调控;不仅是歌唱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更重要的是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优秀专业人才,才能真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 呼吸 表现
声乐演唱是一种抽象的艺术表现形式,声乐教学要想让学生真正把握歌唱发声的真谛,使人的声带、气息和共鸣腔体等协调作用,相互配合,发出优美、动听、有感染力的歌声,就必须运用辩证唯物论和现代科学发声知识,树立全面、正确的整体观。声乐教学的整体观是把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科学发声方法与演唱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因而能更准确地把握歌唱的现象与本质、部分与整体的协调关系。演唱的过程是简单的,气息下沉,腔体打开,牙关积极抬起,声音自如流畅。演唱的过程也是复杂的,因为演唱中要使参与歌唱的各个器官积极合理的相互配合才能发出美妙的声音,演唱者对声乐作品的理解、感受与表现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一、歌唱者的基本条件及声音的运用
首先,歌唱者本身的嗓音条件是首要条件,歌唱者一定是具备有一个先天没有缺陷的良好嗓音、灵敏的听觉、良好的节奏感,语音表达能力、敏锐的理解力,丰富的内心情感体会能力,南方的学生尤其要注意语言的正者,要把字读得准确,比如:n→L、chen→cheng不分等等……声乐演唱不同于器乐演奏,器乐演奏不能借助于语言抒发情感,而歌唱的最有力的表现情感的优势在于我们可以借助语言表达喜、怒、哀、乐,所以语言的准确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如果天赋条件不好,往往事倍功半,有的甚至半途而废,只有具备足够的自然的条件,才能达到一定的程度的改进。通过学习,有天赋的人能有效的利用天赋条件学有所成,所以学习的程度、质量和学生所具备的条件,才能是成正比的。但是有不少学生没有学习声乐的天赋及条件,而他们却强调他们有如此的决心:“有志者事竟成”,所以一直下着苦功,追寻着梦想,想像着奇迹的出现,有的人甚至耳朵也很不敏感,而乐感的耳朵是歌唱的基石,音高、节奏在一首歌曲只是举足轻重的,想成为一名专业的歌者,还远不止这些条件,他们还须具备诸如想象力、表现力、耐心、勇气、智慧、热情、天生的音乐修养等等,缺乏这些最基本的条件对于想成为专业的人才是很难很难的,没有情感力也会使得演唱者的作品表达苍白无力,因为无论作品表达是什么不同的情绪情感,他们都会用一种感受,一种方式去表达,因此没有感染力,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逐步领悟、逐渐发掘出来,而有的学生却只能是徒劳而空。
在声音运用方面,我觉得必须保持“永不超重”,并有“弹性”的歌唱,要成为自己嗓音的主人,学会用“脑子”进行练习。仿佛能看到自己声音的方向、位置、走向等等,为了使我们的声音获得力量,音域得到扩展,我们可以多唱低音,循序渐进,由低到高,由弱到强,由易到难。在练习的过程中声音始终应该是结实、柔和的,不能唱得虚,长期虚着唱,声带容易发生病变,严重的还会造成声带小节,而冲撞的大声喊叫又容易使声带疲劳造成冲血、水肿。在练声中,还要注意情绪的合理运用,在我们用以表达悲痛、绝望时,可以用暗些的音色,表达愤怒、命令时应用硬的声音使它听起来更竖立和高傲,表达恐惧可以使声音略带嘶哑,也根据情绪带些气声,而欢快喜悦的声音应该做到有光泽明亮而生动。当然,所有这些声音的运用都是要发自内心的感触,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的表演,要有真情实感,用肺腑之声去打动观众。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深刻地体会到,声乐教学如果还只停留在从声音到声音、从技巧到技巧、从方法到方法的生理教学模式上,就会使学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误入歧途,声乐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如有的学生越学越糊涂;有的学生在一大堆呼吸方法和发声方法面前束手无策,觉得“声乐太复杂了”“声乐太难学了”,只好放弃学习声乐这门课程;有的学生中声区自然通畅,一唱高音就卡住;有的学生在琴房唱得不错,一上舞台演唱就紧张得判若两人。‘
笔者认为,这些问题仅从声音、方法、技能方面解决是不够的,而要在研究方法技能的同时,必须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即通过对学生正确思维能力、准确的鉴赏能力、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等诸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接受磨练,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并且在歌唱实践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各种能力的转换及调控,从而走进歌唱的自由王国。
二、呼吸是歌唱的灵魂
在长期的声乐教学中,我体会到,歌唱如果没有恰当的适度的气息支撑就无法完成作品的演唱,气息的多与少,是根据乐句的长与短、强与弱、高与低的不同,吸入适量适度的气息,长乐句、强乐句、高音区的乐句应尽可能多吸气,而短乐句、低音区的乐句应稍稍少吸些,以免吸得过多而不能在一个句子用完,存储了太多的气息,下一个乐句就不容易吸得深而影响到乐句的处理。比如我们吹一支竹笛,气息量太大会吹坏笛膜,可如果气息量太小吹出的声音会是颤抖、无力的,所以歌唱时我们要以最适度适量的气息支持各种句子的完成。
现在不少女学生喜欢用胸式呼吸,说话靠前,气息浅,误以为这样就可爱、单纯。这是不科学的呼吸方法。因为胸式呼吸也称“锁骨呼吸”法,它也叫“浅呼吸”,由于在吸气时,双肩与上胸明显向上抬起,气息只能吸在肺的上部,使气息无法沉下去,造成吸气量少而浅,膈肌与腹肌都不能有效的参与呼吸和失去控制呼吸的能力,所以发出逼紧、干涩、缺乏弹性而无音色变化的声音。
我们提倡胸腹式联合呼吸,气息饱满,气沉丹田,声随气出,用力均匀,尽量减轻嗓子的负担,同时要有意识地运用共鸣腔,声音才会有适宜的响度和亮度,而且发声不觉得费力。在吸气过程中,横膈膜和肋骨在弹性张力的作用下,为了不让吸进体内的空气一下泄出去,而让它能为歌曲中的长短、强弱、快慢、连跳等乐句服务,就必须要能控制住气息,使它能随人的意识有节制地徐徐呼出来冲击声带发声,是形成气息支点和掌握呼吸控制的关键。发声时要求保持吸气时那种张开的感觉,使呼吸器官充满活力,灵活自如,富有弹性,使人感觉是一种柔和舒展,通顺流畅的向前飞跃的状态。用鼻、口一起呼吸可以改进呼吸的质量。喉咙是湿润的,吸气的过程是无声的,气息消耗的很慢,这样比起单纯用嘴呼吸更科学,乐句的进行也更流畅。在教学实践中经验表明:胸腹式联合呼吸方法是较完善的呼吸方法,是科学的呼吸方法。这种呼吸动作要求平衡而轻松,柔软而富有弹性。
人的发声器大体由声带(含假声带)、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头腔构成。简单的发声原理是:声带在气体的冲击下产生振动,然后声带振动发出声音,经过胸腔、咽腔、喉腔、口腔、鼻腔、头腔的共鸣,便发出响亮和动听的声音。音质、音色和演唱能力,都是由共鸣腔体调节出的不同结果。要做到自如调节共鸣腔体,必须经过严格、正规的训练;自然的歌唱与人的情绪、心理和其他肌肉、器官积极配合、协调有极大的关系,甚至是歌唱活动“生死存亡”的关系。如:喉器的位置在哪,气息怎样 运动,路线如何,软腭在不同音高时的状态,舌根、舌头的运动,下巴如何运动,怎样张嘴,人的身体如何配合等都关系到声音的好坏。
在练习中值得注意的是:唱上行音阶时,不能往上提气,胸腔逼紧;唱下行音阶时,克服塌胸泄气,声音虚垮的毛病;唱华彩乐句时,则气息不能上下浮动忙乱不安,应体会积极灵活的气息支持和“弹性的张力”。从而获得良好的高位置声音。建议多采用以平衡、控制性练习为主。在气息练习中,有的人喜欢专门教学生先找气再发声,这样往往造成学生找到了气息,但气息疆硬、不灵活、唱歌呆板,我们不妨让学生在歌唱中找气。其实,歌唱气息是本能的,情绪有了,状态对了,激情来了。气息自然就有了,千万不可故意深呼吸。
总之,吸与呼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也有人把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在歌唱中运用概括为:“怎么吸就怎么唱,吸到哪就唱到哪。唱的过程中想到吸,吸的过程中想到唱。”声音坐在气流上。这才是歌唱时最佳的呼吸状态。
三、作品的艺术展现
在具备良好的歌唱发声方法基础上,才能运用于作品的演唱之中。当我们演唱一首问题咳咳咳之前,首先需要具体了解到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创作意图,透彻分析作品结构,只有经过细致而深入的理解才能更好的表现作品。
我在这儿首先例举一首由我们伟大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先生创作的《黄水谣》来讲解一下对于作品处理及表现。我们知道,冼星海先生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是由八个乐章组成,各乐章相互独立,相互之间表现内容、演唱、演奏形式和音乐的形象等方面构成鲜明的对比。全曲表现中华民族解放斗争,音乐语言明快简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质,是一首反映民族解放运动的史诗般的乐章,其中《黄水谣》是这首组典中的第四首,从歌曲的结构及歌词表现的内容理解来看,开始的段落从“黄水奔流向东方”一直到“男女老少喜洋洋”。是讲述黄水奔涌的气势及人们在劳动中欢快、喜悦的心情,速度应是流畅的,音色应是明快的,这是抗战之前人们生活、劳动的写照,充满幸福与快乐,不能从一开始就悲悲切切。到了中间段落,和第一段要在心情、速度及音色上做一个大的调整,形成对比。心情是沉重、悲愤的,速度稍慢下来,音色也要暗淡下来,就像一个画家作画,晴朗的天气颜色是暖的、明亮的,而雨天、阴天则会更多用到冷色。我们声音也应有如此的功能,这段的咬字字头的喷口要大些,字头稍重,“自从鬼子来”这一句要有喷口和重音,“百姓”的“百”字要有重音,“烧杀”两字上加重、加沉、加怒,在“一片凄凉”把音量收回些。“扶老携幼四处逃亡”,要带着无助的感受和一点点哭腔,这个段落的咬字及声音的位置都较之第一段落要靠后些,音色才会更贴切于所要表达的感情的需要,最后一段是开头段落的重复,但是处理却完全不同,第一段是明朗、欢快的。而最后一段面对黄河的流水,欲哭无泪,凄凉无助,唱的速度更慢,句子更加幽长,情绪更加沉重,几段不同情绪的色彩也就鲜明地展现出来了。
再比如《小小的礼品》是阿根廷民间诗人兼歌手奥拉西约·古阿拉尼根据自己童年时代所经历的贫穷生活而创的一首抒情独唱歌曲。这首歌曲不仅深受阿根廷人民所熟悉和喜爱,同时也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喜爱。部分中小学及大中专院校还将此作品编者按人音乐教材,成为当今艺术作品的代表之一。
作品主题描写的是一个穷苦孩子,在他母亲生日来临之时,因为没有钱买礼物,大清早独自一人冒着生命的危险,爬到高山上采来一束洁白美丽的鲜花,还把自己深藏在灵的话编成了一首优美动人的歌儿,作为生日礼物一同献给自己亲爱的妈妈,表达他对母亲无限爱戴的纯洁真挚的情感。这正是作者在孩提时代所经历的基难生活的真实写照,语言朴实大方,真切感人。歌曲采用“e”小调及带再现的单三部(A+B+A)曲式写成。音域为十二度。歌曲第一段和第二段是歌曲的第一部分(A),第在段和第四段是歌曲的第二部分(B,是通常所指的发展部分),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A),不同之处是结束音落在主音上,而不是属音上。并通过翻高八度的技术处理,使全曲出現了高潮部分(最高音),这不仅是曲式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作者内在情感交错的升华。
在我们演唱《小小的礼品》这首歌曲时,要特别讲究音高和节奏的准确性,以及连音、力度的处理。尤其是多次出现在变化音、增音程和减音程、休止符、八六拍子的强弱规律(强弱弱。交强弱弱)。做到始终有气息的支托,有良好的共鸣,有圆润的音质,有流畅的旋律,有清晰的语感,有内在的乐感,有深情的表现。
第一部分(A段)的演唱,应注意旋律线逐渐下行的音调,以及移高四度的严格模进的旋律处理表现,要求唱得实在、内涵、深情、质朴。
第二部分(B段)的演唱,不仅需要注意情绪上的表现之外,更耍注意旋律的美感处理,应与第一部分的演唱相比,有明显的展开感、起伏感。要求唱得更为细腻、流畅、自如、亲切。
第三部分(A段)的演唱,应注意翻高八度的演唱,这也是全曲难点之处。要求唱得平稳、深沉、欣慰、真挚,有贯通全曲之感。
不同的声乐作品有不同的思想内涵,因此,演唱者不能千篇一律,盲目演唱,只有细心分析,精心揣摩,用心歌唱,才能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声乐作品的艺术内涵,达到吸引人、感染人的艺术魅力。
总之,在声乐教学中,不但要使学生掌握歌唱生理机能、技巧的灵活运用,更要使学生学会心理、心态的调控;不仅是歌唱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更重要的是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优秀专业人才,才能真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