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双证融通”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及法律依据为切入点,重点针对“双证融通”教学体系中的课程考核评价环节的相关内进行剖析,提出了新的过程考核评价与技能鉴定考核相协调的评价策略,为今后在职业教育的考核评价模式的探索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双证融通;课程考核;职业资格;职业技能鉴定
1.“双证融通”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及其法律依据
“双证融通”就是要通过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这两类证书内涵的衔接与对应,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融通,实现“一教双证”。在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明确规定“接受职业学校教育的学生,经学校考核合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学历证书。接受职业培训的学生,经培训的职业学校或者职业培训机构考核合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培训证书。学历证书、培训证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作为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的毕业生、结业生从业的凭证。”2004年7月6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下发了《关于在全国百所院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家级试点工作》的通知:应完善或新建职业技能鉴定所(站),积极帮助试点职业院校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 对试点职业院校专业的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相符合的,其毕业生理论课考试成绩合格者,可视为鉴定理论考核合格,只进行操作技能考核;对认定的试点职业院校主体专业的毕业生直接核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由此可见,“双证融通”并不是简单的“学历证书+职业技能证书”,而是涵盖了“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的融通”、“课程评价方式与职业技能鉴定方式的融通”、“学历教育管理与职业资格管理的融通”等几个方面的重要内容。按照国务院文件规定,学生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融通的条件是:“部分教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开设的主体专业,经劳动保障和教育行政部门认定,其毕业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可视同职业技能鉴定合格,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2.“双证融通”课程考核评价创新思路
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完成三年的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训练后应当具备从事与所学专业相适应的企事业单位的生产、服务第一线的相关的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生产等工作的能力,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满足所从事的行业职业资格准入条件,是一名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这就要求进行“双证融通”改革后的课程考核应当与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的相应工种及其等级相衔接,考核结果达到职业标准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在考核形式上,必须突破传统的“一张试卷定终身”的考核模式和“考前强化训练”式的应试教育,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客观的综合评价,分阶段、分过程、分项目进行考核,使学生既减轻学习的压力,又增加了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也避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前松后紧,考前突击的现象。
实施“双证融通”的教学体系不仅可以有效的避免学历教育教学和技能鉴定考核过程中出现的重复性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浪费;而且劳动部门在学校的专业教学计划制定、课程体系的重组以及考核评价等方面提前介入学校的教学活动,从而使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等方面能更好的适应基层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职业要求。此外,劳动部门对学校教学情况的过程性监控,可以保证职业资格证书的质量。
3.“双证融通”课程考核评价实施策略
首先,要深入分析“双证融通”课程在传统的教学内容上与该课程相对应鉴定工种和技能等级在鉴定内容、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要求和关系,结合相应的国家职业标准,制定相关的考核评价内容和要求,使专业课程的考核内容完全涵盖技能鉴定相关考核内容。
其次,放弃技能鉴定考评过程中的“一站式”考试模式,将鉴定内容涉及到的考核内容融进相应的专业课的考核中,确保专业课的知识点应覆盖职业鉴定的相关知识点和要求,专业业务课程的考试深度和难度不低于鉴定相关的考试的要求。
再次,综合能力测试采用理实一体的考试,打破常规的考试传统,专业业务课程广泛推行过程考核和项目综合考核,将理论知识点的考察与技能操作考核融合在一起,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考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发展。以学生的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工程实践能力来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改变传统课程评分标准,专业业务课程尝试新的课程评价标准。评定的内容包括:最终成果评价、自我认定、团队成员认可度和工作过程的考核四个方面的考核。其中:最终成果评价教师是根据学生对课题要求的完成情况而给于一个客观评定,分数占60%;自我认定是学生对自己进行反思,查找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失误,分数占10%;团队成员认可度就是学习小组中的成员之间的互评,分数占20%;工作过程考核是教师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提问问题,观察学生在现场操作的规范性、团队协作、出勤、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表现给出评价,分数占10%。
最后,认证课程考试在课程教学结束时就进行鉴定考核。鉴定考核由相关鉴定部门派出监考和督考人员,以保证考试过程的严肃性和规范性,考试结果的符合相关技能鉴定的要求。
4.结束语
“双证融通”教育模式在很多的职业院校已经进行了广泛的尝试,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应该看到还有许多方面还有待与我们进一步的完善。课程考核作为“双证融通”教育模式中的一个主要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确保课程考核的严肃性、公平公正性以及考核的质量关系到“双证融通”模式下的学生培养质量和素质,也关系到社会对“双证融通”教学模式的认可,在这方面还需要进行更加深入广泛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汪溢.高等职业院校“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简[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2]勾荣,姜春艳,刘伟彦等.高职“课证融通”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电力教育,2013(28).
[3]来建良,屠立等.高职教育“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与实施——以机械类专业为例[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5).
[4]戴茂良,顾玉娥,张伟.职业技能考证与课程教学相融通的探索与实践[J]. 职业教育研究,2013(10).
【关键词】双证融通;课程考核;职业资格;职业技能鉴定
1.“双证融通”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及其法律依据
“双证融通”就是要通过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这两类证书内涵的衔接与对应,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融通,实现“一教双证”。在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明确规定“接受职业学校教育的学生,经学校考核合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学历证书。接受职业培训的学生,经培训的职业学校或者职业培训机构考核合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培训证书。学历证书、培训证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作为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的毕业生、结业生从业的凭证。”2004年7月6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下发了《关于在全国百所院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家级试点工作》的通知:应完善或新建职业技能鉴定所(站),积极帮助试点职业院校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 对试点职业院校专业的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相符合的,其毕业生理论课考试成绩合格者,可视为鉴定理论考核合格,只进行操作技能考核;对认定的试点职业院校主体专业的毕业生直接核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由此可见,“双证融通”并不是简单的“学历证书+职业技能证书”,而是涵盖了“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的融通”、“课程评价方式与职业技能鉴定方式的融通”、“学历教育管理与职业资格管理的融通”等几个方面的重要内容。按照国务院文件规定,学生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融通的条件是:“部分教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开设的主体专业,经劳动保障和教育行政部门认定,其毕业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可视同职业技能鉴定合格,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2.“双证融通”课程考核评价创新思路
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完成三年的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训练后应当具备从事与所学专业相适应的企事业单位的生产、服务第一线的相关的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生产等工作的能力,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满足所从事的行业职业资格准入条件,是一名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这就要求进行“双证融通”改革后的课程考核应当与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的相应工种及其等级相衔接,考核结果达到职业标准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在考核形式上,必须突破传统的“一张试卷定终身”的考核模式和“考前强化训练”式的应试教育,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客观的综合评价,分阶段、分过程、分项目进行考核,使学生既减轻学习的压力,又增加了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也避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前松后紧,考前突击的现象。
实施“双证融通”的教学体系不仅可以有效的避免学历教育教学和技能鉴定考核过程中出现的重复性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浪费;而且劳动部门在学校的专业教学计划制定、课程体系的重组以及考核评价等方面提前介入学校的教学活动,从而使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等方面能更好的适应基层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职业要求。此外,劳动部门对学校教学情况的过程性监控,可以保证职业资格证书的质量。
3.“双证融通”课程考核评价实施策略
首先,要深入分析“双证融通”课程在传统的教学内容上与该课程相对应鉴定工种和技能等级在鉴定内容、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要求和关系,结合相应的国家职业标准,制定相关的考核评价内容和要求,使专业课程的考核内容完全涵盖技能鉴定相关考核内容。
其次,放弃技能鉴定考评过程中的“一站式”考试模式,将鉴定内容涉及到的考核内容融进相应的专业课的考核中,确保专业课的知识点应覆盖职业鉴定的相关知识点和要求,专业业务课程的考试深度和难度不低于鉴定相关的考试的要求。
再次,综合能力测试采用理实一体的考试,打破常规的考试传统,专业业务课程广泛推行过程考核和项目综合考核,将理论知识点的考察与技能操作考核融合在一起,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考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发展。以学生的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工程实践能力来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改变传统课程评分标准,专业业务课程尝试新的课程评价标准。评定的内容包括:最终成果评价、自我认定、团队成员认可度和工作过程的考核四个方面的考核。其中:最终成果评价教师是根据学生对课题要求的完成情况而给于一个客观评定,分数占60%;自我认定是学生对自己进行反思,查找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失误,分数占10%;团队成员认可度就是学习小组中的成员之间的互评,分数占20%;工作过程考核是教师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提问问题,观察学生在现场操作的规范性、团队协作、出勤、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表现给出评价,分数占10%。
最后,认证课程考试在课程教学结束时就进行鉴定考核。鉴定考核由相关鉴定部门派出监考和督考人员,以保证考试过程的严肃性和规范性,考试结果的符合相关技能鉴定的要求。
4.结束语
“双证融通”教育模式在很多的职业院校已经进行了广泛的尝试,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应该看到还有许多方面还有待与我们进一步的完善。课程考核作为“双证融通”教育模式中的一个主要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确保课程考核的严肃性、公平公正性以及考核的质量关系到“双证融通”模式下的学生培养质量和素质,也关系到社会对“双证融通”教学模式的认可,在这方面还需要进行更加深入广泛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汪溢.高等职业院校“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简[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2]勾荣,姜春艳,刘伟彦等.高职“课证融通”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电力教育,2013(28).
[3]来建良,屠立等.高职教育“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与实施——以机械类专业为例[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5).
[4]戴茂良,顾玉娥,张伟.职业技能考证与课程教学相融通的探索与实践[J]. 职业教育研究,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