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码纯电动,新能源汽车“开路”

来源 :产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mm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全球汽车市场的核心增量主要聚集在中国市场,目前已占全球汽车市场约三成的份额。“未来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广应用促进会秘书长范永军指出,到今年6月底,中国每千人拥有汽车超过200辆,仅为同等经济水平国家的一半左右,而发达国家最多有800辆。即使考虑到人口密度、交通承载力等因素影响,中国汽车千人保有量依然会大幅增加。
  从目前国内汽车市场中的汽车类型来看,新能源所占份额持续上涨。去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提到,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应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按照“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路径,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增长尤为重要。
  从终端入手
  在六类主要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占比超过80%,是“碳达峰”“碳中和”中的主要角色。《中国汽车低碳行动计划研究报告2021》显示,2020年,我国乘用车全产业链碳排放总量约为6.7亿吨二氧化碳,其中74%的碳排放来自汽车的使用环节,26%的碳排放来自上游产业链制造环节。范永军表示,“从终端入手,比如提高新能源汽车使用比例,能降低化石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量,很好地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以纯电动汽车为例,其所依靠的能源,虽大多经过由一次能源的石油,变成二次能源的电力的过程,但随着电力结构向清洁可再生能源逐步优化,实际的碳排放量将大大降低。在目前的主流观点中,即便是考虑70%的火电,纯电动车依然是优于燃油车碳排放的存在。
  当新能源汽车使用比例提高,还会触发更多的潜在协同效应。范永军认为,纯电动汽车可为电力系统提供更可观的灵活性资源,为风电、太阳能、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重要的储能支撑。比如四川可再生资源虽丰富,占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超十分之一,但由于可再生能源波峰波谷差异较大,每年产生大量弃水、弃风、弃光。“如果有足够多的纯电动汽车作为分布式储能,就能有效提升电网对波动性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
  纯电动车将迎来快速成长期
  自2017年以来,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销量持续增加。据有关数据表明,截至2020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492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75%。有意思的是,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400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32%。范永军认为,在2020年渗透率达5.4%的基础上,今年纯电动车仅用了1个季度的时间,就已将渗透率快速提升至7.9%,未来纯电动车将迎来快速成长期。
  根据《中国汽车低碳行动计划研究报告2021》分析,纯电动乘用车生命周期碳减排潜力较大,到2025年可实现减排至72%(以2020年为基准),到2060年可实现碳减排至2020年的17%。“纯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一个分支。基于双碳目标、能源安全等多方面考虑,也是汽车产业碳减排必须坚持的方向。”范永军认为,在目前新能源汽车主要的三个类型中,属于过渡性产品的混合动力电动车在碳排放上的优势没有纯电动汽车突出,氢燃料电池汽车因采购成本高与运营成本高的”双高“因素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难以商业化,而纯电动汽车除节能减排外,其核心三电技术我国位居世界前列,可以在配合碳排放减量的同时,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的弯道超车。
  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加快核心技术攻关
  “双碳”目标下,新能源汽车这片蓝海固然诱人,但在产业发展向好的形势下,这一领域依然存在诸多痛点。“目前需要解决充电便利性问题,提升相关核心技术水平。”在范永军看来,当下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的销量还在持续刷新历史纪录,抓住机遇积极培养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可加速新能源汽车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尽管全国充电桩保有量从2015年的6.6万台,一路增加至2020年的168.1万台,显著改善充电配套设施,但据《中国主要城市充电基础设施监测报告》显示,目前平均桩数利用率超过40%的城市仅有9座,多数城市公用桩的日平均周转率偏低,桩均服务车辆数不足2辆。未来需要基于城市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的现状,规范相关标准与建设,不断促进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健康发展。以成都为例,8月18日,成都发布《成都市居民小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管理实施细则》,提出统筹推进新建及既有居民小区充电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安全智能、经济便捷”的居民小区充电服务模式,而这将为消费者创造更加优良的电动汽车使用条件。


  除充电便利性外,电池的优劣依然是紧紧系在纯电动汽车消费者头上的“出行焦虑”。7月29日,动力电池代表企业宁德时代用一场10分钟的线上发布会,推出第一代钠离子电池,一时间被认为是继锂离子电池之后左右新能源市场的又一大杀器。“其最大意义是电池产品和原材料供应的多元化,更多是带来成本上的影响。”范永军认为,在目前的动力电池产业中,各类电池有着各自的局限。经过30多年的发展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已达到理论极限,也面临着原料供应紧缺,成本日益增加;钠离子电池虽具有资源丰富、成本较低、稳定性較高的优势,但能量密度较低。如何在高性能、高能量密度的基础上实现高稳定性,或许是当下电池技术领域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其他文献
2020年11月15日,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国家等15国正式签署全球最大规模的自由贸易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RCEP的签订将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重大机遇。  贸易层面:结合RCEP重塑产业链  截至2019年,东盟10国已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中国、日本和德国。自2000年以来,亚洲区域内贸易比重呈现上升趋势,而欧盟则呈现出持续
期刊
人工智能能做什么,取决于人的需求以及对它的规划和设计,人工智能对于产业的赋能,亦取决于产业领域对该项技术的深度解析与现实需求。汰弱留强的产业发展逻辑从未失效,人工智能产业同样如此,技术演进与落地加速的助推之下产业格局亟待焕新。  锚定老赛道,抢滩新赛道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演进,作为重要的时新技术,人工智能在其间作用匪浅,数字经济浪潮中,人工智能带来的价值得到越来越多的凸显。人工智能
期刊
数字贸易作为服务贸易的新引擎,通过数字化赋能传统贸易升级、催生贸易新业态发展,正加速重构全球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成为构建双循环的关键力量。成都市紧抓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重大机遇,大力发展软件服务、数字内容、跨境电商等重点领域,成为西部唯一获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的城市。本文梳理数字贸易内涵,以贸易内容数字化为研究重点,分析国内数字贸易发展总体情况,并结
期刊
“蓝天、白云、朝霞、落日、繁星;公园、绿道、森林、雪山、溪流……”随着成都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深入推进,“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场景早已从奢望变成现实。作为一个人口超过2000万的国际化大都市,这与成都倡导健康的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推进城市“碳达峰”和“碳中和”息息相关。  “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当下热议的焦点话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我国已全面确立要实现“碳达峰、碳中
期刊
成都新经济总量指数位列全国第二  2月2日,财新智库和BBD联合发布《万事达卡财新BBD中国新经济指数》2021年1月数据。数据显示,今年1月,万事达卡财新BBD中国新经济指数为27.3,即新经济投入占整个经济投入的比重为27.3%。本月综合成本调整后的新经济总量指数城市排名中,成都排在第二位,仅次于北京。据悉这也是成都连续6个月排名全国第二。  杭州人才净流入率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据2月3日召开
期刊
自“碳中和”“碳达峰”被列为重点工作以来,各行各业以政策为导向,紧跟“双碳”主题,大力挖掘自身切入点。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时表示,推动实现工业绿色发展,是兑现碳达峰、碳中和承诺的积极有效举措。  同月,产业互联网公司成都积微物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积微物联)旗下西昌积微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宣布正式启动运营,以“一总部、多基地、线上线下联
期刊
处理一吨污泥要花多少钱?2015年,E20研究院的一项调研显示,当时污泥处理处置全成本区间为150-500元/吨,政府在污泥处理处置问题上的支付意愿平均为100-150元/吨。  随着碳减排观念的逐步确立,这一环保产业的细枝末节在近年来经历着悄无声息的变化。E20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污泥处理处置行业市场分析报告(2020版)》显示,政府在污泥处理上的支付意愿逐年提高,当前达到300-500元/吨,推
期刊
细数世界科技的发展,实验室与研究中心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既是科学理论的摇篮,更是科学应用的基地。享有盛誉的著名实验室与研究中心更被视为科研领域的先发地,已成为众多科技工作者向往的地方。  从德国KIT能源实验室,到加拿大UBC量子物质研究所……这些充满创造性的实验室与研究中心,代表着世界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平,亦使高能物理、环境科学、能源科学等多个學科在新时代持续探行。
期刊
首破1000亿美元  2月4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商务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0年,我国与中东欧17国贸易额达到1034.5亿美元,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增长8.4%,高于同期我国对外贸易增幅和中欧贸易的增幅。2012年以来,我国与中东欧17国贸易年均增速8%,是我国对外贸易增速的三倍以上,我国与欧盟贸易增速的两倍以上。  5.17万亿元  2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1月金融统计数据。初步统计,
期刊
国内首台水下无线光通信商用设备试验取得成功  2月4日,国内首台水下无线光通信商用设备在湖北武汉进行试验并取得成功,远通信距离达到50米,速率可达3Mbps,在20米距离时通信速率可达50Mbps。  我國计算力指数居全球第二  2月5日,浪潮信息联合全球知名科技市场研究机构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全球首个计算力指数的研究成果《2020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美国以75分位列国家计算力指数排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