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作业观的再思考

来源 :初中生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sky6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调查,我国初中学生的作业量普遍偏大,作业内容机械单调,学生苦不堪言,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作业,这个传统的话题,需要我们教师认真思考:我们给学生布置的作业,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一、作业的功能定位传统教学论把教学过程等同于知识掌握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观的指导下,作业的功能是巩固所学知识。加之应试的需要,传统的作业就成了对付考试的法宝。
其他文献
我走上教育岗位已经整整30年了。一路走来,我愈加体悟到教育的真谛,愈加明晰了教育的方向,也愈加珍惜教育的时光。教育就是打造风景教育是什么?30多年的教育历练让我愈加地明
一、问题提出传统数学教学对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习题演练、题型模仿,通过掌握证明技巧来实现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特别强调: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
一、引起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首先,要在导入新课上下功夫。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设计适宜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将他们的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节到积极状态。其次,
上学期,笔者在进行期末考试作文阅卷复审工作时发现,不少辞藻华美但思想内容肤浅、毫无真情实感的文章得了高分,而不少真实质朴的好作文却被打了低分。这反映了阅卷教师对作文的
优良的数学课堂教学状态,应彰显愉悦的情感状态、有效的思维状态和积极的交往状态,这样才能唤醒学生思维的潜力和活力,让学生的心、眼、耳、手、脑一起协调高效工作,在愉悦中
由于基桩动测技术本身在发展与应用过程中存在人为差异,从而形成了种种误解或疏忽,有必要针对如下几个方面以提高认识:明确动测目的,确定相应的动测方法;了解高应变法与低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