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一轮的课改将教育的总目标落实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本文撷取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中 “信息社会责任”模块分析探讨,以期培养学生基本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核心素养;信息社会责任
信息技术学科素养有四大模块: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信息社会责任,为信息技术教学起到指导性作用。对信息社会责任提出两层次的要求,第一层次要求学生具有信息安全意识,能够遵守信息法律法规,信守信息社会的道德伦理准则;第二层次要求学生对信息技术创新所产生的新观念和新事物,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理性的价值判断能力和负责的行动能力。鉴于小学生知识理解判断能力所限,我把目标聚焦在第一层次的培养落实。南师大李艺教授在《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描述》做出了细致的说明,小学阶段是让学生感受网络社会中不道德和不符合技术伦理的行为,懂得基本的网络社交礼仪。鉴于有此提纲挈领的指导性意见,在教学中面临着学生意识行为缺失的困惑,思考实践着信息责任教育。
一、落实各种规则意识,遵规遵章自由学习。
规则意识,是指是发自内心以规则自己行为准则的意识。大到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公德。细化到学生遵守校规班规,再细化到课堂常规,规则意识需要孩子们记在心里,自然而然地表现在行动中。
1、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公约。
小学信息技术从三年级开课,此时孩子们基本课堂纪律意识已经形成,但到电脑室上课还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的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第一节就和孩子们讨论交流上机规则,爱护计算机,不能随意敲打或拿液体侵蚀,下课时正确摆放好键盘鼠标、让凳子归位营造一个规整的学习空间……用一系列的守则教育渗透,前几节反复提醒落实强调,久约定俗成的习惯养成后,也就如春风化雨般的习惯成自然了。
2、尊重他人劳动,信守成果公约。
“老师,我的文件夹不见了”、“老师,我的文件被人修改过了”……作为多人共用的电脑,这样的问题肯定在课堂被提及过。怎样避免此类事件少发生呢?就需要同学们来信守一个“成果公约”,都以“班级+自己名字”建立并有效管理好自己的文件夹,各自为阵。并请同学们换位思考下如果文件无故整丢了或破坏得面目全非,你是怎样一种心情?我们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就是尊重自 己的劳动成果,信守成果公约更是我们今后立身成人的一种优秀品质,素质道德的标准要求之一。
3、强化法律教育,恪守活动公约。
谈及信息活动的相关法律教育,孩子这么小,法律事务这么深奥,现在能懂吗?当前有必要吗?由此而论,我觉得是切不可忽视理应得以渗透宣讲。
时常接触电脑的同学们对病毒并不陌生,但对病毒的危害、防治方法和法律条例了解程度有限,信息安全教育宜早不宜迟。针对病毒开展主题活动——《计算机病毒知多少》,结合真实案例、新闻报道理解病毒知识。有此次活动为基础,让孩子们学以致用,做好家里电脑病毒的防治工作,把病毒的危害性和不能制作传播病毒的重要性跟父母说说,来当他们的小老师,强化了教育也满足了极大的成就感。
还可对学生们普及有关于知识产权的法律常识设计一些话题和案例,进行知识抢答和游戏活动,寓教于乐。从小在他们心中种下法律的种子,慢慢地生根发芽、开枝散叶,让它为自己的一生保驾护航。
二、明白网络社交礼仪,有礼有识遨游网海。
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交活动有约定俗成的礼仪,在虚拟世界中,也同样有一套网络社交礼仪,这些礼仪重要吗?需要我们去遵守吗?我如此问着,他们也思考着……
1、擦亮双眼用心辨别,增强自护意识。
“请判别下列网络信息哪条是不可信的?”“请大家观看一个视频案例(某中学生会见QQ好友被骗取钱财的真实故事)说说你的看法。”……诸如此类的知识问答、案例讨论在教学中有效地开展着。归根结底一个目的,落实信息真伪安全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用有趣的抢答游戏进行比赛互动,用真实的生活案例现身说法,加以提醒加深印象,借用生动的漫画形象,创编的顺口溜让他们读一读,想一想,谈一谈,寓教于乐的同时也必定能起到一定的教育效果。
2、礼貌评论友好交流,学会尊重他人。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参与到群体生活接受的教育是懂得交往礼仪。在虚拟世界中,网络交流隐姓埋名带有隐藏性,匿名评论可以随意说些不文明,甚至是攻击侮辱性的语言吗?显然不行,必须明确且坚决地告诉同学们:我们要做到网上网下语言行为一致,网络上的道德和法律与现实生活中是相同的,也有一套法律和道德标准规范着自己的言行。网络社会大家互为网友,拥有个人社交平台,注意使用礼貌用语和合适的表情符号;注意不说脏话和挑衅性语言;注意不攻击他人进行人格侮辱等等,是一道严格的道德标准底线,必须遵守不得触碰。
3、有序传播谨慎转发,保护个人隐私。
网上并非全都好,乌七八糟掺其中,不良信息不传播,不实信息不转发,个人信息保护好,网上冲浪安全行。让同学们明白一个比喻,网络就如同一个社会,社会鱼龙混杂,网络也和种信息相互混淆,带着一定的警惕性不良信息决不看,更不能传播,带着一定的自觉性不实信息决不信,更不能转发,带着强烈的抵制意识指导自身的网络活动。用一则真实案例:一名小学生因随意在网上泄露家庭个人隐私,发图晒富,引来歹徒绑架之祸。
三、掌握伦理道德规范,有理有德快乐生活。
人是社会的一份子,以伦理道德规范为准绳约束自己的言行。在人机交互日益频繁的今天,针对出现的若干问题,加以教育解决。
1、“恶搞”照片不提倡,道德准则需遵守。
“哈哈,某某成这样了”犹如一记响雷,大家纷纷把目光聚集到他的屏幕上,引发哄堂大笑!只见他把照片中某个同学五官进行了扭曲变形,搞得是面目狰狞。所以每每进行图片处理教学时,这教育实例必先引入,让同学们说说故意丑化形象的行为可取吗?你不能图一时的好玩去降低自己的道德素质,道德准则是一条不可随意逾越的黄线,必须予以遵守,才能成为一个文明有礼的社会人。
2、“人肉”搜索不可取,信息暴力须禁止。
记得不久前的一天,有一同学跑来问我“老师,什么是‘人肉’搜索?为什么网上会有这些行为?”信息曝光是一把双刃剑,可以曝光黑幕,让恶人得到应有惩罚,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严重侵犯个人隐私。禁止一切信息暴力行为,不仅要还现实世界一片和谐的生活环境,更要还信息社会一片洁净的天空,这是我们必须做到的,让我们一起行动吧!我如是对孩子们说。
结束语:本文就“信息社会责任”这一核心素养第一层次的要求,阐述如何就此核心素养引导、培养和發展,这是一个永久的课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讨和研究。我们的教育本质和教育目的是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且努力着!
参考资料:
[1]《中国学生六大核心素养》人民网教育http://edu. people.com.cn/n1/2016/0914/c1053-28714231.html
[2]《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描述》南京师范大学李艺http://www.docin.com/p-1140194536.html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核心素养;信息社会责任
信息技术学科素养有四大模块: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信息社会责任,为信息技术教学起到指导性作用。对信息社会责任提出两层次的要求,第一层次要求学生具有信息安全意识,能够遵守信息法律法规,信守信息社会的道德伦理准则;第二层次要求学生对信息技术创新所产生的新观念和新事物,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理性的价值判断能力和负责的行动能力。鉴于小学生知识理解判断能力所限,我把目标聚焦在第一层次的培养落实。南师大李艺教授在《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描述》做出了细致的说明,小学阶段是让学生感受网络社会中不道德和不符合技术伦理的行为,懂得基本的网络社交礼仪。鉴于有此提纲挈领的指导性意见,在教学中面临着学生意识行为缺失的困惑,思考实践着信息责任教育。
一、落实各种规则意识,遵规遵章自由学习。
规则意识,是指是发自内心以规则自己行为准则的意识。大到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公德。细化到学生遵守校规班规,再细化到课堂常规,规则意识需要孩子们记在心里,自然而然地表现在行动中。
1、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公约。
小学信息技术从三年级开课,此时孩子们基本课堂纪律意识已经形成,但到电脑室上课还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的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第一节就和孩子们讨论交流上机规则,爱护计算机,不能随意敲打或拿液体侵蚀,下课时正确摆放好键盘鼠标、让凳子归位营造一个规整的学习空间……用一系列的守则教育渗透,前几节反复提醒落实强调,久约定俗成的习惯养成后,也就如春风化雨般的习惯成自然了。
2、尊重他人劳动,信守成果公约。
“老师,我的文件夹不见了”、“老师,我的文件被人修改过了”……作为多人共用的电脑,这样的问题肯定在课堂被提及过。怎样避免此类事件少发生呢?就需要同学们来信守一个“成果公约”,都以“班级+自己名字”建立并有效管理好自己的文件夹,各自为阵。并请同学们换位思考下如果文件无故整丢了或破坏得面目全非,你是怎样一种心情?我们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就是尊重自 己的劳动成果,信守成果公约更是我们今后立身成人的一种优秀品质,素质道德的标准要求之一。
3、强化法律教育,恪守活动公约。
谈及信息活动的相关法律教育,孩子这么小,法律事务这么深奥,现在能懂吗?当前有必要吗?由此而论,我觉得是切不可忽视理应得以渗透宣讲。
时常接触电脑的同学们对病毒并不陌生,但对病毒的危害、防治方法和法律条例了解程度有限,信息安全教育宜早不宜迟。针对病毒开展主题活动——《计算机病毒知多少》,结合真实案例、新闻报道理解病毒知识。有此次活动为基础,让孩子们学以致用,做好家里电脑病毒的防治工作,把病毒的危害性和不能制作传播病毒的重要性跟父母说说,来当他们的小老师,强化了教育也满足了极大的成就感。
还可对学生们普及有关于知识产权的法律常识设计一些话题和案例,进行知识抢答和游戏活动,寓教于乐。从小在他们心中种下法律的种子,慢慢地生根发芽、开枝散叶,让它为自己的一生保驾护航。
二、明白网络社交礼仪,有礼有识遨游网海。
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交活动有约定俗成的礼仪,在虚拟世界中,也同样有一套网络社交礼仪,这些礼仪重要吗?需要我们去遵守吗?我如此问着,他们也思考着……
1、擦亮双眼用心辨别,增强自护意识。
“请判别下列网络信息哪条是不可信的?”“请大家观看一个视频案例(某中学生会见QQ好友被骗取钱财的真实故事)说说你的看法。”……诸如此类的知识问答、案例讨论在教学中有效地开展着。归根结底一个目的,落实信息真伪安全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用有趣的抢答游戏进行比赛互动,用真实的生活案例现身说法,加以提醒加深印象,借用生动的漫画形象,创编的顺口溜让他们读一读,想一想,谈一谈,寓教于乐的同时也必定能起到一定的教育效果。
2、礼貌评论友好交流,学会尊重他人。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参与到群体生活接受的教育是懂得交往礼仪。在虚拟世界中,网络交流隐姓埋名带有隐藏性,匿名评论可以随意说些不文明,甚至是攻击侮辱性的语言吗?显然不行,必须明确且坚决地告诉同学们:我们要做到网上网下语言行为一致,网络上的道德和法律与现实生活中是相同的,也有一套法律和道德标准规范着自己的言行。网络社会大家互为网友,拥有个人社交平台,注意使用礼貌用语和合适的表情符号;注意不说脏话和挑衅性语言;注意不攻击他人进行人格侮辱等等,是一道严格的道德标准底线,必须遵守不得触碰。
3、有序传播谨慎转发,保护个人隐私。
网上并非全都好,乌七八糟掺其中,不良信息不传播,不实信息不转发,个人信息保护好,网上冲浪安全行。让同学们明白一个比喻,网络就如同一个社会,社会鱼龙混杂,网络也和种信息相互混淆,带着一定的警惕性不良信息决不看,更不能传播,带着一定的自觉性不实信息决不信,更不能转发,带着强烈的抵制意识指导自身的网络活动。用一则真实案例:一名小学生因随意在网上泄露家庭个人隐私,发图晒富,引来歹徒绑架之祸。
三、掌握伦理道德规范,有理有德快乐生活。
人是社会的一份子,以伦理道德规范为准绳约束自己的言行。在人机交互日益频繁的今天,针对出现的若干问题,加以教育解决。
1、“恶搞”照片不提倡,道德准则需遵守。
“哈哈,某某成这样了”犹如一记响雷,大家纷纷把目光聚集到他的屏幕上,引发哄堂大笑!只见他把照片中某个同学五官进行了扭曲变形,搞得是面目狰狞。所以每每进行图片处理教学时,这教育实例必先引入,让同学们说说故意丑化形象的行为可取吗?你不能图一时的好玩去降低自己的道德素质,道德准则是一条不可随意逾越的黄线,必须予以遵守,才能成为一个文明有礼的社会人。
2、“人肉”搜索不可取,信息暴力须禁止。
记得不久前的一天,有一同学跑来问我“老师,什么是‘人肉’搜索?为什么网上会有这些行为?”信息曝光是一把双刃剑,可以曝光黑幕,让恶人得到应有惩罚,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严重侵犯个人隐私。禁止一切信息暴力行为,不仅要还现实世界一片和谐的生活环境,更要还信息社会一片洁净的天空,这是我们必须做到的,让我们一起行动吧!我如是对孩子们说。
结束语:本文就“信息社会责任”这一核心素养第一层次的要求,阐述如何就此核心素养引导、培养和發展,这是一个永久的课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讨和研究。我们的教育本质和教育目的是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且努力着!
参考资料:
[1]《中国学生六大核心素养》人民网教育http://edu. people.com.cn/n1/2016/0914/c1053-28714231.html
[2]《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描述》南京师范大学李艺http://www.docin.com/p-1140194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