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技与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已经成为了我们全国人民共同关注的话题之一。因此,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育必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然而,目前计算机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有诸多问题存在,影响了教学质量。本篇文章将对于此类存在的相关问题展开分析,并对于处理方案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问题;对策
一、 引言
所谓信息技术,主要是指网络以及通信等技术的综合。因此在教学当中应用信息技术必然会有很大的优势,不仅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方便课后进行资料收集。而且也能够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使其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之中。但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往往会忽视其背后隐藏的问题。
二、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对课标的理解不足
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们自身的素养,不仅能够向学生们普及最新的信息技术知识,加强技能的掌握,而且还能够应用信息技术带来的全新交流模式,从而開阔视野,开展更多的交流工作。因此,很多教师过于注重能力培养却忽视了学生的价值观塑造。以此造成的结果是,学生们往往只是单纯地将信息技术当作一种便利的操作工具,忽略了对其内涵的理解,这与教育部发布的课程标准要求完全不符。
(二) 对学生了解不足
现阶段的信息技术教材对于学生们的基础知识掌握有一定的要求。然而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忽略了这一方面的问题。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往往计算机普及率非常低,学生们在计算机技术方面甚至可以说是零基础。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没有认识到此类问题,仍然以同一水准要求每一个学生,必然会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三) 对教材把握不准
由于信息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因此教材的更新频率也非常高,如果教师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及时巩固全新的信息技术知识,很有可能在面对新型教材时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会对于教材内容自行删减,只是单纯普及软件的具体操作步骤,甚至忽略了对于学生们的教学素养与技术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有教师只是单纯针对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完全没有加以提炼。一般而言,信息技术的内容往往都十分抽象化,如此一来,自然会增加学生们的理解难度。
(四) 选课过于形式化
尽管信息技术教学并不是一般高中的必修课,但是根据我们国家相关课标的规定,该课程仍然占有一定的学分。然而很多时候由于学校自身设备不够齐全,教师们会在课程选择时尽可能避开信息技术课程。即便一些条件符合的学校,往往也因为课程体系相对比较复杂,没有设立应有的教学目标,所以常常也很难做出最为合理的选择。如此一来,信息教学课程的时间必然会有所减少。
(五) 教学评价模糊化
教育部规定的信息课程体系要求实际教学必须将过程与总结完全结合起来,然而多数情况是教师们往往更加注重教学结果,却忽视了过程的重要性。很多学校的信息课程的表现形式与专业培训十分类似,由于学生们基础不足,自然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成果。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模糊了现有的教学评价。
三、 相关解决对策
(一) 更新教学观念
教师们应该更新自身的观念,加深对于教育部发布的新课标的研读,从而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学价值观,并且加深对于现有教学知识的理解。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所有学生的知识基础,再结合新课程的标准理念,通过自己对于教材知识的理解对学生们进行授课。如此一来,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二) 加强对于学生的了解
教师的具体工作并不仅仅是对于课本的了解,还包括对于学生的了解,了解学生们的真实知识水平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在一些学生基础水平呈现差异状态的教学环境中,可以进行课外辅导,针对技能型的知识进行集中辅导。此外,教师还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根据学生们的基础水平将其分类,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种类的教学方式。
(三) 重视教材本身
教师需要根据当地学校的教学环境以及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具体内容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展开。
第一,教师需要把握学生能力与软件实际操作之间的关系。信息技术课程重点是向学生们普及新型信息知识,并发展其相关技术的能力,并非针对单一软件的操作进行教学。因此,必须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
第二,教师需要把握知识传授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关系。因此在课堂中需要将教材中的知识贯穿起来,通过一些课堂活动加强学生们的理解。此外,还需要向学生们普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整体学习的效率。
(四) 注重实效
一般情况下,信息技术的课程往往都由选修课与必修课组成。如此方式主要是确保教师在教学中不会过分重视知识原理而忽视了软件实际操作的重要性。然而,让学生们根据自身兴趣特点去选择课程的方案又难以实现。因此,学校就需要加强此类课程的多样化表现,通过开展教学活动以及兴趣小组等方式,从不同程度上满足不同基础学生们的要求。
(五) 采用多元化的课评体系
课程评价方面,除了常见的教师评价之外,还可以实施学生的自我评价的方式,让学生们对于自己的学习成果予以评价,同时,同学之间还能够相互评价。此外,学校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采取网络考试的方式对于学生们的基础水平进行考核。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所有评价过程必须考虑到学生本身,注重其自身素养与能力的培养。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了信息技术的时代。所以,此类课程的开展必然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然而,目前我们国家绝大多数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存在着不少的缺陷,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深入理解国家课程标准的规定,因此教师在充分理解教材内容过程之外,还要加强对于学生的了解。只有从此方面入手进行改进,方才能够解决现有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绵慧.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学习,2015,(1):179.
[2]冯萍.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导学:八年级中旬,2016,(11):40.
[3]赵小波.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5,(8):27-28.
[4]朱娟.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考试周刊,2016,(78):105.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问题;对策
一、 引言
所谓信息技术,主要是指网络以及通信等技术的综合。因此在教学当中应用信息技术必然会有很大的优势,不仅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方便课后进行资料收集。而且也能够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使其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之中。但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往往会忽视其背后隐藏的问题。
二、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对课标的理解不足
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们自身的素养,不仅能够向学生们普及最新的信息技术知识,加强技能的掌握,而且还能够应用信息技术带来的全新交流模式,从而開阔视野,开展更多的交流工作。因此,很多教师过于注重能力培养却忽视了学生的价值观塑造。以此造成的结果是,学生们往往只是单纯地将信息技术当作一种便利的操作工具,忽略了对其内涵的理解,这与教育部发布的课程标准要求完全不符。
(二) 对学生了解不足
现阶段的信息技术教材对于学生们的基础知识掌握有一定的要求。然而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忽略了这一方面的问题。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往往计算机普及率非常低,学生们在计算机技术方面甚至可以说是零基础。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没有认识到此类问题,仍然以同一水准要求每一个学生,必然会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三) 对教材把握不准
由于信息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因此教材的更新频率也非常高,如果教师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及时巩固全新的信息技术知识,很有可能在面对新型教材时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会对于教材内容自行删减,只是单纯普及软件的具体操作步骤,甚至忽略了对于学生们的教学素养与技术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有教师只是单纯针对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完全没有加以提炼。一般而言,信息技术的内容往往都十分抽象化,如此一来,自然会增加学生们的理解难度。
(四) 选课过于形式化
尽管信息技术教学并不是一般高中的必修课,但是根据我们国家相关课标的规定,该课程仍然占有一定的学分。然而很多时候由于学校自身设备不够齐全,教师们会在课程选择时尽可能避开信息技术课程。即便一些条件符合的学校,往往也因为课程体系相对比较复杂,没有设立应有的教学目标,所以常常也很难做出最为合理的选择。如此一来,信息教学课程的时间必然会有所减少。
(五) 教学评价模糊化
教育部规定的信息课程体系要求实际教学必须将过程与总结完全结合起来,然而多数情况是教师们往往更加注重教学结果,却忽视了过程的重要性。很多学校的信息课程的表现形式与专业培训十分类似,由于学生们基础不足,自然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成果。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模糊了现有的教学评价。
三、 相关解决对策
(一) 更新教学观念
教师们应该更新自身的观念,加深对于教育部发布的新课标的研读,从而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学价值观,并且加深对于现有教学知识的理解。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所有学生的知识基础,再结合新课程的标准理念,通过自己对于教材知识的理解对学生们进行授课。如此一来,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二) 加强对于学生的了解
教师的具体工作并不仅仅是对于课本的了解,还包括对于学生的了解,了解学生们的真实知识水平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在一些学生基础水平呈现差异状态的教学环境中,可以进行课外辅导,针对技能型的知识进行集中辅导。此外,教师还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根据学生们的基础水平将其分类,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种类的教学方式。
(三) 重视教材本身
教师需要根据当地学校的教学环境以及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具体内容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展开。
第一,教师需要把握学生能力与软件实际操作之间的关系。信息技术课程重点是向学生们普及新型信息知识,并发展其相关技术的能力,并非针对单一软件的操作进行教学。因此,必须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
第二,教师需要把握知识传授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关系。因此在课堂中需要将教材中的知识贯穿起来,通过一些课堂活动加强学生们的理解。此外,还需要向学生们普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整体学习的效率。
(四) 注重实效
一般情况下,信息技术的课程往往都由选修课与必修课组成。如此方式主要是确保教师在教学中不会过分重视知识原理而忽视了软件实际操作的重要性。然而,让学生们根据自身兴趣特点去选择课程的方案又难以实现。因此,学校就需要加强此类课程的多样化表现,通过开展教学活动以及兴趣小组等方式,从不同程度上满足不同基础学生们的要求。
(五) 采用多元化的课评体系
课程评价方面,除了常见的教师评价之外,还可以实施学生的自我评价的方式,让学生们对于自己的学习成果予以评价,同时,同学之间还能够相互评价。此外,学校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采取网络考试的方式对于学生们的基础水平进行考核。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所有评价过程必须考虑到学生本身,注重其自身素养与能力的培养。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了信息技术的时代。所以,此类课程的开展必然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然而,目前我们国家绝大多数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存在着不少的缺陷,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深入理解国家课程标准的规定,因此教师在充分理解教材内容过程之外,还要加强对于学生的了解。只有从此方面入手进行改进,方才能够解决现有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绵慧.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学习,2015,(1):179.
[2]冯萍.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导学:八年级中旬,2016,(11):40.
[3]赵小波.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5,(8):27-28.
[4]朱娟.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考试周刊,2016,(78):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