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根据新课改的基本要求,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本文就地理生活化问题探究教学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阐明了地理生活化问题探究教学实施的背景及实施的意义,结合有关理论分析和阐释了地理生活化问题探究教学的基本教学流程,即唤醒生活体验、创设生活情境、引领生活探究、激活创新思维和回归生活实践,并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地理生活化问题 探究教学 基本流程
一、地理生活化问题探究教学的实施的背景
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呈现出培养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时代需要,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加强地理课程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而约翰·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我们面向地理生活问题探究教学有很大启发,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地理教学回归生活的主题日益明确。结合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对地理知识的需求以及新课改的要求,我们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贯彻“学习对生活中有用地理”的教学理念,同时也初步构建了地理生活化问题探究教学的基本流程。
二、地理生活化问题探究教学的基本流程
1、唤醒生活体验 地理教材知识都是对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有关规律的抽象高度概括,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直接讲授新课,学生思维从抽象到抽象,那对于学生来说理解难度就太大了,所以不少学生总是感觉地理难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搭建起课本知识和学生实际生活体验的桥梁,让学生在已有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去认识和理解书本知识,那学生就有了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势必得到质的提升。
作为高中生来说并非完成缺少生活体验,而是我们平常在教学中缺少对学生生活体验的唤醒。在地理生活化问题探究教学中应如何去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呢?我认为教师应寻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案例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启发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体验。最终用已有的生活体验去理解课本知识,用所学的知识再去体验生活,体验到地理教学即生活,生活即地理教学。
2、创设问题情景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罗杰斯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探索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使学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建构主义的研究也表明,所有的知识都是从情景和活动中产生的,而人类的很多学习是在真实的活动和社会性的互动中发生的。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如果能设计和真实日常生活一样的情境和活动,就能抓住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就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那如何创设生活情景呢?我认为首先从众多的生活情景中选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事件,最好是学生生活中真实发生的生活情景,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创设生活情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一幅漫画、一个小品、一段视频、一组材料或召开民主垦谈会等,只要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那就是好情景。教师在创设生活情景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生活情景的选择要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有利于教学中落实重点和突破难点。二是一定要选择适应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个性特征的真实生活材料。
3、引领生活探究 生活情景的创设也只是教学的一个过程,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才是学习的目的,所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又是新课程理念下地理教学又一重要内容。探究教学大师施瓦布认为,仅仅向学生提供情景并指望他们自己发现和学习是不够的。所以生活化地理探究教学是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合作交流并对某些地理问题的深入探讨,目的是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理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进一步去解决这些的问题,增加学生应用地理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选择的探究问题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能力的基础上为学生所了解和熟悉,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水平和能力,是让学生通过一定思考和实践探究后,就能付诸行动,并能取得一定的探究成果。在探究方法上不是单一,而是多渠道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思维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可通过实验、观察、推理甚至猜测等各种方式或各种方式的组合得出结论。因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探究能力,所以在探究过程和探究结论上有层次性,要让学生获得探究成功的体验,作为我们必须树立在人格上是人人平等,且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的见解的权利和耐心倾听他人意见的义务,这一点,对于教师特别重要。
4、激活创新思维 21世纪是一个注重创新意识的世纪,新一轮课程改革也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具有一定创造力,有一定探究精神。这里所说的“创造”和科学家的创造性活动有很大的不同,对于中学生来说对是新鲜的能拓展他们生活视野的,这就是一种“创造”。正如教育家刘弗年所说:“只要有点新意思、新思想、新观念、新意图、新方法,就称得上创造”。因此,在地理生活化问题探究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要教给学生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教其科学的探究的思维方法。学生在掌握课本中的知识后,教师要再创设新的生活情景或者在已有生成情景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类似问题,实现認知的迁移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反复熟练应用。
三、地理生活化问题探究教学的实施的意义
1、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思想教学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而传统教学普遍存在教师讲、学生听的现象,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学生自己会学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而地理生活化问题探究教学中的教师由传统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导师,组织学生以熟悉的生活案例作为探究背景,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形式进行学习,学生在教学中始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改变了以前学生学习地理枯燥乏味的境况,从而提高了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人类有八种不同的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而对于学生来说每一个人都有相对优势智能领域,所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智能特点。
3、提升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只是注重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不注重与学生密切联系的社会生活的联系,忽视了学生生活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地理生活化问题探究教学使学生“领悟”出地理知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地理这门功课在现实的生产和生活中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经过教学实践证明,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实行地理生活化问题探究教学,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适应并改造社会的生存技能是新课程背景下素质教育的核心。虽然在地理生活化问题探究教学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学生评价机制等还有待完善,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 地理生活化问题 探究教学 基本流程
一、地理生活化问题探究教学的实施的背景
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呈现出培养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时代需要,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加强地理课程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而约翰·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我们面向地理生活问题探究教学有很大启发,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地理教学回归生活的主题日益明确。结合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对地理知识的需求以及新课改的要求,我们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贯彻“学习对生活中有用地理”的教学理念,同时也初步构建了地理生活化问题探究教学的基本流程。
二、地理生活化问题探究教学的基本流程
1、唤醒生活体验 地理教材知识都是对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有关规律的抽象高度概括,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直接讲授新课,学生思维从抽象到抽象,那对于学生来说理解难度就太大了,所以不少学生总是感觉地理难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搭建起课本知识和学生实际生活体验的桥梁,让学生在已有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去认识和理解书本知识,那学生就有了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势必得到质的提升。
作为高中生来说并非完成缺少生活体验,而是我们平常在教学中缺少对学生生活体验的唤醒。在地理生活化问题探究教学中应如何去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呢?我认为教师应寻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案例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启发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体验。最终用已有的生活体验去理解课本知识,用所学的知识再去体验生活,体验到地理教学即生活,生活即地理教学。
2、创设问题情景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罗杰斯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探索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使学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建构主义的研究也表明,所有的知识都是从情景和活动中产生的,而人类的很多学习是在真实的活动和社会性的互动中发生的。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如果能设计和真实日常生活一样的情境和活动,就能抓住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就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那如何创设生活情景呢?我认为首先从众多的生活情景中选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事件,最好是学生生活中真实发生的生活情景,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创设生活情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一幅漫画、一个小品、一段视频、一组材料或召开民主垦谈会等,只要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那就是好情景。教师在创设生活情景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生活情景的选择要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有利于教学中落实重点和突破难点。二是一定要选择适应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个性特征的真实生活材料。
3、引领生活探究 生活情景的创设也只是教学的一个过程,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才是学习的目的,所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又是新课程理念下地理教学又一重要内容。探究教学大师施瓦布认为,仅仅向学生提供情景并指望他们自己发现和学习是不够的。所以生活化地理探究教学是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合作交流并对某些地理问题的深入探讨,目的是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理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进一步去解决这些的问题,增加学生应用地理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选择的探究问题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能力的基础上为学生所了解和熟悉,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水平和能力,是让学生通过一定思考和实践探究后,就能付诸行动,并能取得一定的探究成果。在探究方法上不是单一,而是多渠道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思维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可通过实验、观察、推理甚至猜测等各种方式或各种方式的组合得出结论。因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探究能力,所以在探究过程和探究结论上有层次性,要让学生获得探究成功的体验,作为我们必须树立在人格上是人人平等,且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的见解的权利和耐心倾听他人意见的义务,这一点,对于教师特别重要。
4、激活创新思维 21世纪是一个注重创新意识的世纪,新一轮课程改革也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具有一定创造力,有一定探究精神。这里所说的“创造”和科学家的创造性活动有很大的不同,对于中学生来说对是新鲜的能拓展他们生活视野的,这就是一种“创造”。正如教育家刘弗年所说:“只要有点新意思、新思想、新观念、新意图、新方法,就称得上创造”。因此,在地理生活化问题探究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要教给学生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教其科学的探究的思维方法。学生在掌握课本中的知识后,教师要再创设新的生活情景或者在已有生成情景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类似问题,实现認知的迁移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反复熟练应用。
三、地理生活化问题探究教学的实施的意义
1、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思想教学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而传统教学普遍存在教师讲、学生听的现象,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学生自己会学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而地理生活化问题探究教学中的教师由传统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导师,组织学生以熟悉的生活案例作为探究背景,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形式进行学习,学生在教学中始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改变了以前学生学习地理枯燥乏味的境况,从而提高了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人类有八种不同的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而对于学生来说每一个人都有相对优势智能领域,所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智能特点。
3、提升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只是注重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不注重与学生密切联系的社会生活的联系,忽视了学生生活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地理生活化问题探究教学使学生“领悟”出地理知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地理这门功课在现实的生产和生活中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经过教学实践证明,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实行地理生活化问题探究教学,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适应并改造社会的生存技能是新课程背景下素质教育的核心。虽然在地理生活化问题探究教学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学生评价机制等还有待完善,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