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融合教育方式是以经过特别设计的环境和教学方法适应不同特质孩子的学习,其最终目的是将特殊孩子包含在教育、物理环境及社会生活主流之内。我国融合教育发展至今,仍有近50%的特殊儿童在特殊学校进行学习,而目前我国特殊学校教师存在着融合教育知识技能不足、实践不够等问题,由此本文就特殊学校融合教学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特殊学校;融合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6-0033-02
我国特殊学校大多都是独立建设,具有单独的教学体系,这也使之形成了“隔离式”管理教育。其优点是更便于特殊需求的孩子们进行针对性教育规划,其不足则是不利于这些特殊孩子们更好的去适应社会,并在一定程度上给部分特殊孩子未来回归社会带来困扰。融合教育的实施,是在不断完善特殊学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重视学生与社会融合问题。只有做好特殊学生的融合教育,特殊教育才能展现出其真正教学价值。
1.融合教育的重要意义
融合教育是指将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放在一起进行学习的教育方式,它强调为特殊儿童提供一切正常化的教育环境。即在普通班级中提供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措施,使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融合成为一个教育体系。
当今社会发展,融合教育已经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有效的融合教育,可以让更多人来接受这些特殊儿童,由此为这些特殊儿童提供一个情感通道及交往空间,使特殊儿童脱离自我限制空间状态。教育目的是最大限度的去改变每一个特殊儿童,为他们营造一个和谐良好的教学环境。融合教育旨在让特殊儿童走出自我空间,有效融入社会,形成健康、正确的人格品质,使每个特殊儿童在康复过程中接触社会规律与法则,学习与人交往、交流、自理、自立能力,从而得以健康成長。
2.特殊学校融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特殊儿童在我国占有一定比例,因其心理与生理方面都与普通儿童具有一定差异,由此不能完全以普通方式对待,而是根据特殊儿童的特殊性采取针对性教育,我国融合教育自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一定教学成果,但仍难充分发挥其教育效力,特殊儿童教育也一直未得到完全保证。
(1)教师融合知识技能不足
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教师自身的认知程度,决定了教育质量。1993年联合国教科组织即提出了“包容性教育”概念,至今已有20多年时间,融合教育推行至今,仍有部分特教教师对这一理念不够了解,在早些年针对特教教师进行调查后结果显示,只有一半左右的特教教师了解“融合教育”,其中极少数的参与过融合教育技能培训。后又有调查显示,绝大部分特殊学校中的教师认为融合教育不属于其工作范畴,认为融合教育仅限于普通学校。特殊学校教师对融合教育的偏执认知,直接阻碍了特殊学生接受融合教育机会,影响了教师融合教育教学实践。
(2)特殊学校太具“特殊性”
第一,入学率偏低。残障儿童属于弱势群体,他们大多在生活上都存在一定困难,严重的甚至不能自理,这是造成特殊儿童入学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再者就是,大多特殊学校在招生时多有限制。如培智学校在招生时只招收本地区,生活可以自理的轻度智力障碍儿童,这使得多数中、重度残疾及偏远地区儿童没有获得教育、学习的机会,这是影响入学率的主要原因,非常不利于教育公平、平等的实现。
第二,民办与公办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公办学校不论从经费还是在软件、硬件上来说,都具有优越条件,公办学校教学资金由国家负担,压力小、师资强、占地面积广、基础设施完善。民办学校则恰恰相反,资金不足使得软、硬件设施都配备不足,师资较弱,办校资金来源不确定,学生资源不确定等存在一系列弊端。
第三,特殊教育机构自身宣传不到位。很多特殊学校并未注重去宣传校园体系,我国科技发展至今,特殊教育学校还在采用人们口口相传的方式进行信息传播,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特殊学校的入学率。而即使在网络或其他途径做了一些宣传,由于一些特殊教育学校信息相对落后,也使得人们无法寻得特殊教育学校所在。
(3)以融合理念为指导的教学实践不足
近几年我国特殊学校为谋求自身发展也在不断进行课程探索与教学改革,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针对学生特殊性规划了课程标准,还在校本课程上做了相应的开发,并在环境生态观念、未来生活质量导向观念等做了大量教学课堂实践,这对特殊学校的融合教育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实施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使用同一课程标准上,我国特殊学校教育课程仍主要停留在视障、听障、智障三类儿童上,依旧是分别制定课程标准,分别进行“隔离”教育,使得特殊学校课程与普通学校课程标准形成了“对立”。
3.特殊学校教学改革对策
特殊儿童如何才能与普通儿童一样平等教育?这是我国融合教育实施以来一直在研究并探讨的问题。笔者在此就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相关建议,望为我们特殊教育长远发展拟以参考。
(1)加强教师融合教育理念与技能
教师是学生们学习活动中的主导,提高特殊学校教师融合教育意识和教育技能,加强特殊学校教师技能培训势在必行。我国融合教育培训是有很多方式可以选择的,如参加校外专题讨论、专家讲座、教研活动等,还可以“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方式培养教师技能水平。“以老带薪”即以老教师带动新教师来培养新型教育人才,如老教师开展融合教育示范课,新教师以旁听形式来增加实践经验。“以新带老”是院校引进高质量教学“新血液”,这些“新血液”自身已经具备一定融合教学经验,由他们进行融合教学经验分享来带动校院内“老”教师们的融合教育思想理念及技能。 (2)特殊学校教育应以“融合”为目标
融合教育的三个核心:一是多样性。二是对多样性的接纳和包容。三是每个人的责任,不应区分是特教还是普教。融合教育核心理念应在每一门课程中体现,而非单指哪一项或哪一门课程。学习成果可以反映出一个学生在知识认知、情感交流、动作技能等方面行为变化,特殊学校的教学目标应综合考虑特殊儿童未来学习、生活及社会发展所需知识和情感等,而不是单一依靠课程本身逻辑体系。例如,特殊教学中,能在别人对自己讲话时注意倾听、能听懂常用词语、能听懂他人问询、耐心倾听、听懂与生活相关话题等等,这些课程是以智障儿童为教学目标的,同时是以融合教育为根本理念的,这些课程不仅需要很好的去执行,还需要很好的去利用,教师要将生活中的具体细节规划到课堂当中,将这些融合教育教学知识体现在教学课堂上。
(3)合理选择融合性教学内容
特殊学校课程选择应是以课程目标为指导的,融合教育教学内容应是传授综合化的技能知识,教师应结合特殊儿童身心特点,将所要教授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生活环境进行紧密联系,课程内容可以从学生生活中发展到课堂教学主题上来。例如,根据教学内容与家长沟通,找到学生生活中与教学内容的切合点,以学生生活中某一主题为引导,逐渐引入教学课堂中来(这一生活主题可以是技能常识的,也可以是语言表达的,更可以是精细动作的)。融合教育的有效进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打开心扉,接受教学,虽然不一定立刻见效,但在教师与学生逐渐熟悉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或多或少的学习到一定的知识。
(4)教学中注重环境“融合”
特殊儿童与环境关系的调节也应被采用到教学当中,部分特殊儿童具有一定身体障碍或心理障碍,使得他们很容易将自己封闭起来,教师们应针对这些学生,打造一个轻松、休闲、娱乐的学习状态,帮助学生消除障碍,促使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向他人求助的技巧,由此达到培养学生可以自我满足生活基本所需的能力。通過调节学生们与环境的关系,有效降低学生知识迁移的难度,提升学生技能掌握,促进学生身心向良好方向发展。
(5)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都应符合“融合教育”需求
融合教育强调特殊儿童应在最少限制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应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由此,特殊学校教育方式也应积极采用当前普通学校实践效果较好的教学方法,其中情境教学就是个不错的教学方法,它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或创建一个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环境,实现教学内容的真实化、生活化、可视化及正常化。以具体形象为主体的教学内容,可以加深学生体验度,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知识内容,同时可以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心理机能,有效的知识学习和心理机能锻炼,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情境教学法有多种方式可以选择,如动画展示、生活情景展示、实物演示、图片演示、音乐渲染等等,特殊教育的教师只有打破传统课堂显示,采用更多教学方法到教学课堂中,才能制造一个将特殊儿童融合到课堂环境中进行学习的机会。
(6)完善考评机构
任何一种教育都应有一个完整的评价机制,考评不仅是衡量一个教育是否成功的依据,也是衡量学习是否有效的依据,那么融合教育是否实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就需要有一个完整的评价机制对其进行评价。有专家指出:融合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可以从残疾学生学习发展、普通学生学习发展、教师教学成果及发展等要素来进行评价。而针对特殊学校的融合教育质量评价,就主要看特殊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及教师教学质量及教学发展情况进行评价了。特殊学校融合教育评价要素为:社会适应能力、满足、自信、调整、问题、行为控制、学业成绩和生活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价,由这些评价来评定特殊学校教学质量。
(7)做好长期“融合”打算
融合教育需要时间和精力,需要时常沟通和协调,它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中,遇到障碍较大的学生,教师完全可以鼓励家长参与,让学生在熟悉的亲情围绕下打开内心的那扇大门,当然,教师也需与家长和学生都合作无间,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成长。除此之外,教师还应鼓励同学之间相互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进一步交流,即使他们在交流中产生一定障碍,也应耐心引导和鼓励学生,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打开自我封闭的大门。
(8)全面发展教育机制
残疾儿童也有他们的特长之处,我们更应关注学生的能力,而非他们的障碍。首先我们政府要在教学政策及教育资金上给与一定支持,其次特殊教学机构还应综合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与培训能力,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措施来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最后还需全国人民的支持与参与,只有全体人们做到了“不歧视”“不排斥”才能让特殊学校的融合教育与普通学校一样生存与发展下去。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特殊学校融合教育未能全面深入展开,各级部门及学校都有一定原因,就当前我国教育发展而言,除特殊学校自身原因之外,同时希望国家充分重视特殊学校融合教育发展情况,帮助特殊学校解决部分难题,加强监制管理及考评工作,通过各部门及社会各层力量支持与帮助下共同实现特殊教育的公平化,让每一个特殊儿童都能拥有一个接受平等教育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许萍.两位随班就读\"问题学生\"的融合教育策略研究[J].教师,2019(06):20-23.
[2]姚郑芳,查姚卫,黄德聪.澳大利亚融合教育的政策及启示[J].浙江教学研究,2018(02):P.8-9.
[3]夏学楠,刘春燕,张婷.山东省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融合教育的现状及建议[J].绥化学院学报,2018.38(07):14-18.
[4]胡智锋,樊小敏.中国融合教育的发展、困境与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20(02):1-7.
关键词:特殊学校;融合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6-0033-02
我国特殊学校大多都是独立建设,具有单独的教学体系,这也使之形成了“隔离式”管理教育。其优点是更便于特殊需求的孩子们进行针对性教育规划,其不足则是不利于这些特殊孩子们更好的去适应社会,并在一定程度上给部分特殊孩子未来回归社会带来困扰。融合教育的实施,是在不断完善特殊学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重视学生与社会融合问题。只有做好特殊学生的融合教育,特殊教育才能展现出其真正教学价值。
1.融合教育的重要意义
融合教育是指将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放在一起进行学习的教育方式,它强调为特殊儿童提供一切正常化的教育环境。即在普通班级中提供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措施,使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融合成为一个教育体系。
当今社会发展,融合教育已经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有效的融合教育,可以让更多人来接受这些特殊儿童,由此为这些特殊儿童提供一个情感通道及交往空间,使特殊儿童脱离自我限制空间状态。教育目的是最大限度的去改变每一个特殊儿童,为他们营造一个和谐良好的教学环境。融合教育旨在让特殊儿童走出自我空间,有效融入社会,形成健康、正确的人格品质,使每个特殊儿童在康复过程中接触社会规律与法则,学习与人交往、交流、自理、自立能力,从而得以健康成長。
2.特殊学校融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特殊儿童在我国占有一定比例,因其心理与生理方面都与普通儿童具有一定差异,由此不能完全以普通方式对待,而是根据特殊儿童的特殊性采取针对性教育,我国融合教育自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一定教学成果,但仍难充分发挥其教育效力,特殊儿童教育也一直未得到完全保证。
(1)教师融合知识技能不足
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教师自身的认知程度,决定了教育质量。1993年联合国教科组织即提出了“包容性教育”概念,至今已有20多年时间,融合教育推行至今,仍有部分特教教师对这一理念不够了解,在早些年针对特教教师进行调查后结果显示,只有一半左右的特教教师了解“融合教育”,其中极少数的参与过融合教育技能培训。后又有调查显示,绝大部分特殊学校中的教师认为融合教育不属于其工作范畴,认为融合教育仅限于普通学校。特殊学校教师对融合教育的偏执认知,直接阻碍了特殊学生接受融合教育机会,影响了教师融合教育教学实践。
(2)特殊学校太具“特殊性”
第一,入学率偏低。残障儿童属于弱势群体,他们大多在生活上都存在一定困难,严重的甚至不能自理,这是造成特殊儿童入学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再者就是,大多特殊学校在招生时多有限制。如培智学校在招生时只招收本地区,生活可以自理的轻度智力障碍儿童,这使得多数中、重度残疾及偏远地区儿童没有获得教育、学习的机会,这是影响入学率的主要原因,非常不利于教育公平、平等的实现。
第二,民办与公办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公办学校不论从经费还是在软件、硬件上来说,都具有优越条件,公办学校教学资金由国家负担,压力小、师资强、占地面积广、基础设施完善。民办学校则恰恰相反,资金不足使得软、硬件设施都配备不足,师资较弱,办校资金来源不确定,学生资源不确定等存在一系列弊端。
第三,特殊教育机构自身宣传不到位。很多特殊学校并未注重去宣传校园体系,我国科技发展至今,特殊教育学校还在采用人们口口相传的方式进行信息传播,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特殊学校的入学率。而即使在网络或其他途径做了一些宣传,由于一些特殊教育学校信息相对落后,也使得人们无法寻得特殊教育学校所在。
(3)以融合理念为指导的教学实践不足
近几年我国特殊学校为谋求自身发展也在不断进行课程探索与教学改革,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针对学生特殊性规划了课程标准,还在校本课程上做了相应的开发,并在环境生态观念、未来生活质量导向观念等做了大量教学课堂实践,这对特殊学校的融合教育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实施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使用同一课程标准上,我国特殊学校教育课程仍主要停留在视障、听障、智障三类儿童上,依旧是分别制定课程标准,分别进行“隔离”教育,使得特殊学校课程与普通学校课程标准形成了“对立”。
3.特殊学校教学改革对策
特殊儿童如何才能与普通儿童一样平等教育?这是我国融合教育实施以来一直在研究并探讨的问题。笔者在此就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相关建议,望为我们特殊教育长远发展拟以参考。
(1)加强教师融合教育理念与技能
教师是学生们学习活动中的主导,提高特殊学校教师融合教育意识和教育技能,加强特殊学校教师技能培训势在必行。我国融合教育培训是有很多方式可以选择的,如参加校外专题讨论、专家讲座、教研活动等,还可以“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方式培养教师技能水平。“以老带薪”即以老教师带动新教师来培养新型教育人才,如老教师开展融合教育示范课,新教师以旁听形式来增加实践经验。“以新带老”是院校引进高质量教学“新血液”,这些“新血液”自身已经具备一定融合教学经验,由他们进行融合教学经验分享来带动校院内“老”教师们的融合教育思想理念及技能。 (2)特殊学校教育应以“融合”为目标
融合教育的三个核心:一是多样性。二是对多样性的接纳和包容。三是每个人的责任,不应区分是特教还是普教。融合教育核心理念应在每一门课程中体现,而非单指哪一项或哪一门课程。学习成果可以反映出一个学生在知识认知、情感交流、动作技能等方面行为变化,特殊学校的教学目标应综合考虑特殊儿童未来学习、生活及社会发展所需知识和情感等,而不是单一依靠课程本身逻辑体系。例如,特殊教学中,能在别人对自己讲话时注意倾听、能听懂常用词语、能听懂他人问询、耐心倾听、听懂与生活相关话题等等,这些课程是以智障儿童为教学目标的,同时是以融合教育为根本理念的,这些课程不仅需要很好的去执行,还需要很好的去利用,教师要将生活中的具体细节规划到课堂当中,将这些融合教育教学知识体现在教学课堂上。
(3)合理选择融合性教学内容
特殊学校课程选择应是以课程目标为指导的,融合教育教学内容应是传授综合化的技能知识,教师应结合特殊儿童身心特点,将所要教授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生活环境进行紧密联系,课程内容可以从学生生活中发展到课堂教学主题上来。例如,根据教学内容与家长沟通,找到学生生活中与教学内容的切合点,以学生生活中某一主题为引导,逐渐引入教学课堂中来(这一生活主题可以是技能常识的,也可以是语言表达的,更可以是精细动作的)。融合教育的有效进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打开心扉,接受教学,虽然不一定立刻见效,但在教师与学生逐渐熟悉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或多或少的学习到一定的知识。
(4)教学中注重环境“融合”
特殊儿童与环境关系的调节也应被采用到教学当中,部分特殊儿童具有一定身体障碍或心理障碍,使得他们很容易将自己封闭起来,教师们应针对这些学生,打造一个轻松、休闲、娱乐的学习状态,帮助学生消除障碍,促使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向他人求助的技巧,由此达到培养学生可以自我满足生活基本所需的能力。通過调节学生们与环境的关系,有效降低学生知识迁移的难度,提升学生技能掌握,促进学生身心向良好方向发展。
(5)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都应符合“融合教育”需求
融合教育强调特殊儿童应在最少限制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应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由此,特殊学校教育方式也应积极采用当前普通学校实践效果较好的教学方法,其中情境教学就是个不错的教学方法,它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或创建一个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环境,实现教学内容的真实化、生活化、可视化及正常化。以具体形象为主体的教学内容,可以加深学生体验度,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知识内容,同时可以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心理机能,有效的知识学习和心理机能锻炼,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情境教学法有多种方式可以选择,如动画展示、生活情景展示、实物演示、图片演示、音乐渲染等等,特殊教育的教师只有打破传统课堂显示,采用更多教学方法到教学课堂中,才能制造一个将特殊儿童融合到课堂环境中进行学习的机会。
(6)完善考评机构
任何一种教育都应有一个完整的评价机制,考评不仅是衡量一个教育是否成功的依据,也是衡量学习是否有效的依据,那么融合教育是否实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就需要有一个完整的评价机制对其进行评价。有专家指出:融合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可以从残疾学生学习发展、普通学生学习发展、教师教学成果及发展等要素来进行评价。而针对特殊学校的融合教育质量评价,就主要看特殊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及教师教学质量及教学发展情况进行评价了。特殊学校融合教育评价要素为:社会适应能力、满足、自信、调整、问题、行为控制、学业成绩和生活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价,由这些评价来评定特殊学校教学质量。
(7)做好长期“融合”打算
融合教育需要时间和精力,需要时常沟通和协调,它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中,遇到障碍较大的学生,教师完全可以鼓励家长参与,让学生在熟悉的亲情围绕下打开内心的那扇大门,当然,教师也需与家长和学生都合作无间,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成长。除此之外,教师还应鼓励同学之间相互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进一步交流,即使他们在交流中产生一定障碍,也应耐心引导和鼓励学生,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打开自我封闭的大门。
(8)全面发展教育机制
残疾儿童也有他们的特长之处,我们更应关注学生的能力,而非他们的障碍。首先我们政府要在教学政策及教育资金上给与一定支持,其次特殊教学机构还应综合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与培训能力,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措施来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最后还需全国人民的支持与参与,只有全体人们做到了“不歧视”“不排斥”才能让特殊学校的融合教育与普通学校一样生存与发展下去。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特殊学校融合教育未能全面深入展开,各级部门及学校都有一定原因,就当前我国教育发展而言,除特殊学校自身原因之外,同时希望国家充分重视特殊学校融合教育发展情况,帮助特殊学校解决部分难题,加强监制管理及考评工作,通过各部门及社会各层力量支持与帮助下共同实现特殊教育的公平化,让每一个特殊儿童都能拥有一个接受平等教育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许萍.两位随班就读\"问题学生\"的融合教育策略研究[J].教师,2019(06):20-23.
[2]姚郑芳,查姚卫,黄德聪.澳大利亚融合教育的政策及启示[J].浙江教学研究,2018(02):P.8-9.
[3]夏学楠,刘春燕,张婷.山东省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融合教育的现状及建议[J].绥化学院学报,2018.38(07):14-18.
[4]胡智锋,樊小敏.中国融合教育的发展、困境与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20(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