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空气质量日益恶化,大气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日益受到重视。而通过大气环境问题,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生态观念,完成绿色化学教育,对我国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从通过化学教学如何建立绿色化学观和落实绿色化学理念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究。
【关键词】化学教育;绿色化学;大气环境
一、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素质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成绩不再是唯一的关注点,综合技能水平的提升也为广大学生和家长所关注。现今的学生乐于关注时事,关心社会发展,如若能将其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促进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健康发展。
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中学基础课程,在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学生学好化学知识,对其高考最终成绩有着重要而实际的影响。在实际生活中,利用化学知识去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的实践价值,多思考、勤使用,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化学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树立起正确的绿色环保理念,也是中学化学应当传达的理念和意识。举例来说,我国近年来雾霾天气频发,空气质量持续恶化,大气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日益受到重视。这个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从其产生、发展再到治理,就涉及了方方面面的化学知识。而如何通过大气环境问题,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挖掘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生态观念,完成绿色化学的教育,是值得每一个化学教育工作者探究的问题。
二、树立绿色化学观
要进行绿色化学教育,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绿色化学。绿色化学的核心是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环境污染,实现清洁生产,既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又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同时可以保护环境。而要从源头减少和消除环境污染,就要先了解污染的产生。
自然界是一个动态的、循环的平衡过程,本身具有自净能力。各种自然活动,如风沙尘、火山喷发、森林草原大火、植物排放、海洋溅沫等等,都会向大气中排放气态或颗粒态污染物。这些自然排放的污染物,又可以通过降尘、降水或进一步的化学反应,最终从大气中清除,完成一次自净循环后达到平衡。但当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加剧了污染物的排放,超出自然界本身的自净能力,就造成了大气环境污染。长期以来,人类一直以自我为中心,对自然环境的开发和利用都是以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为标准的,忽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这种错误价值观的指导下,导致了现在的各种生态环境危机。
大气环境中常见的气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SO■)、氮氧化物(NO■)、碳氢化合物(HC)和碳氧化合物(CO、CO■),而颗粒态的污染物则主要分为粗颗粒(沙尘)和细颗粒物(PM2.5)。颗粒物的化学组份主要包括无机组份、有机组份、微量金属元素、有机碳(OC)、元素碳(EC)和生物物质(细菌、病菌、霉菌)等。以上所提到的这些化学物质,都是中学化学教学中不同知识点所能涉及到的。教师在讲解这些化学组份的特性、化学反应等内容时,理应挖掘其中的环保内容对学生进行环境科学知识和环境道德教育。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化学问题,并非凡是化学的,就是人为的、有害的。各种自然现象,本身就存在着各种化学反应;自然界中的各个物种,都有其自身的化学组成及特性。如沙尘暴,不要一听到它就认为是灾害。千百年来沙尘暴就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重要环节,是大气物质和海洋物质交换的重要途径。中亚来的沙尘暴含有钙、铝、铁等矿物元素,这些是海洋浮游生物生长繁殖所必需的营养素。而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雾霾,其中的含碳组份、硫酸盐、硝酸盐又是成云成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凝结核。细颗粒物的“阳伞”降温效应,与温室气体的全球升温效应一样,都对全球的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根据教育体制改革和现行的化学新课改的要求,绿色化学思想应始终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全过程。首先,教师要树立起绿色化学的教育观,把绿色化学和中学化学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其次,教师要教育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认识到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非主宰者;要批判以人为中心的判断事物厉害关系的思想观念,要理解和遵从自然发展规律。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认识世界并塑造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用绿色化学思想指导化学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生态观念,塑造具有环境保护意识的高素质国民,对于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三、落实绿色化学理念
有了正确环境价值观的指导,在实施化学教育的过程中落实绿色化学理念,唤起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对教育目标的达成是至关重要的。教育本身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要落实好绿色化学理念,就必须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抓起。
(一)化学教师要积极作为,传授绿色化学理念。
首先要更新和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除了关注化学物质对人类的危害以外,还要探究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要从思想上有质的提高。要深入全面地了解绿色化学思想的内涵和重要意义,主动担负起宣传和普及绿色化学理念的使命,积极开展绿色化学研究,与学生展开多向、多层次互动。
其次,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融入绿色化学的理念,创造良好的绿色化学情景,逐渐感染学生。为达到绿色化学在基础化学教育中的渗透目标,可以选择与学生们实际生活环境相关的内容进行知识的引申和扩展。如位于工业城市的学校,可借助金属矿物冶炼或化石燃料的开发,学习工厂大气污染的控制原理和方法;位于南方的学校,因其丰富的降水资源,可以学习酸雨相关的知识;雾霾严重的城市,则可以利用光化学氧化过程学习自由基反应。针对学生的兴趣点,建设富有特色的课程,才能向学生更好地展现绿色化学理念。
再次,化学学科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用绿色化学的思想来设计实验,尽可能使用毒性和污染较小的药品试剂,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废渣要妥善处理。实验内容的设计和涉及的知识应更贴近实际生活、更开放,这样一堂实验课会比一次原理的讲授课获得更强的教育效果。
(二)学生要知行合一,用绿色化学理念助力国家绿色发展。
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了解了大气污染产生的原因,引导他们更好地约束自己,通过加强其自身的环保意识来落实绿色化学理念。从自身做起,提倡科学生活,低碳出行,减少化学污染的产生,并带领身边的亲人朋友,为环境保护做出自己的貢献。同时,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从提升化学学习能力和将化学知识与大气污染防治相结合的两个角度入手,激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实践案例,展开小组讨论,了解大气污染,了解进阶知识。
化学的学习过程中,众多理论和方程式背的再好也是纸上谈兵,作为学生,应该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的知识,提升综合能力,同时又可以向社会普及和宣传大气污染的产生、危害,增强人们对环境污染防治重要性的认识。在实践的过程让绿色化学的理念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并用绿色化学理念助力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
四、结语
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环境污染是由化学污染物造成的,而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化学的方法解决。因此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环保内容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落实绿色化学理念,寓环境保护教育于化学学科教育之中,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是中学化学教师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唐孝炎,张远航,邵敏.大气环境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68.557
[2]吕倩.基础教育应该重视生态环境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7(2):105
[3]曾森为.浅析绿色化学思想在实验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中学,2013(7):64
【关键词】化学教育;绿色化学;大气环境
一、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素质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成绩不再是唯一的关注点,综合技能水平的提升也为广大学生和家长所关注。现今的学生乐于关注时事,关心社会发展,如若能将其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促进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健康发展。
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中学基础课程,在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学生学好化学知识,对其高考最终成绩有着重要而实际的影响。在实际生活中,利用化学知识去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的实践价值,多思考、勤使用,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化学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树立起正确的绿色环保理念,也是中学化学应当传达的理念和意识。举例来说,我国近年来雾霾天气频发,空气质量持续恶化,大气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日益受到重视。这个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从其产生、发展再到治理,就涉及了方方面面的化学知识。而如何通过大气环境问题,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挖掘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生态观念,完成绿色化学的教育,是值得每一个化学教育工作者探究的问题。
二、树立绿色化学观
要进行绿色化学教育,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绿色化学。绿色化学的核心是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环境污染,实现清洁生产,既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又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同时可以保护环境。而要从源头减少和消除环境污染,就要先了解污染的产生。
自然界是一个动态的、循环的平衡过程,本身具有自净能力。各种自然活动,如风沙尘、火山喷发、森林草原大火、植物排放、海洋溅沫等等,都会向大气中排放气态或颗粒态污染物。这些自然排放的污染物,又可以通过降尘、降水或进一步的化学反应,最终从大气中清除,完成一次自净循环后达到平衡。但当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加剧了污染物的排放,超出自然界本身的自净能力,就造成了大气环境污染。长期以来,人类一直以自我为中心,对自然环境的开发和利用都是以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为标准的,忽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这种错误价值观的指导下,导致了现在的各种生态环境危机。
大气环境中常见的气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SO■)、氮氧化物(NO■)、碳氢化合物(HC)和碳氧化合物(CO、CO■),而颗粒态的污染物则主要分为粗颗粒(沙尘)和细颗粒物(PM2.5)。颗粒物的化学组份主要包括无机组份、有机组份、微量金属元素、有机碳(OC)、元素碳(EC)和生物物质(细菌、病菌、霉菌)等。以上所提到的这些化学物质,都是中学化学教学中不同知识点所能涉及到的。教师在讲解这些化学组份的特性、化学反应等内容时,理应挖掘其中的环保内容对学生进行环境科学知识和环境道德教育。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化学问题,并非凡是化学的,就是人为的、有害的。各种自然现象,本身就存在着各种化学反应;自然界中的各个物种,都有其自身的化学组成及特性。如沙尘暴,不要一听到它就认为是灾害。千百年来沙尘暴就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重要环节,是大气物质和海洋物质交换的重要途径。中亚来的沙尘暴含有钙、铝、铁等矿物元素,这些是海洋浮游生物生长繁殖所必需的营养素。而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雾霾,其中的含碳组份、硫酸盐、硝酸盐又是成云成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凝结核。细颗粒物的“阳伞”降温效应,与温室气体的全球升温效应一样,都对全球的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根据教育体制改革和现行的化学新课改的要求,绿色化学思想应始终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全过程。首先,教师要树立起绿色化学的教育观,把绿色化学和中学化学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其次,教师要教育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认识到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非主宰者;要批判以人为中心的判断事物厉害关系的思想观念,要理解和遵从自然发展规律。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认识世界并塑造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用绿色化学思想指导化学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生态观念,塑造具有环境保护意识的高素质国民,对于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三、落实绿色化学理念
有了正确环境价值观的指导,在实施化学教育的过程中落实绿色化学理念,唤起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对教育目标的达成是至关重要的。教育本身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要落实好绿色化学理念,就必须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抓起。
(一)化学教师要积极作为,传授绿色化学理念。
首先要更新和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除了关注化学物质对人类的危害以外,还要探究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要从思想上有质的提高。要深入全面地了解绿色化学思想的内涵和重要意义,主动担负起宣传和普及绿色化学理念的使命,积极开展绿色化学研究,与学生展开多向、多层次互动。
其次,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融入绿色化学的理念,创造良好的绿色化学情景,逐渐感染学生。为达到绿色化学在基础化学教育中的渗透目标,可以选择与学生们实际生活环境相关的内容进行知识的引申和扩展。如位于工业城市的学校,可借助金属矿物冶炼或化石燃料的开发,学习工厂大气污染的控制原理和方法;位于南方的学校,因其丰富的降水资源,可以学习酸雨相关的知识;雾霾严重的城市,则可以利用光化学氧化过程学习自由基反应。针对学生的兴趣点,建设富有特色的课程,才能向学生更好地展现绿色化学理念。
再次,化学学科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用绿色化学的思想来设计实验,尽可能使用毒性和污染较小的药品试剂,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废渣要妥善处理。实验内容的设计和涉及的知识应更贴近实际生活、更开放,这样一堂实验课会比一次原理的讲授课获得更强的教育效果。
(二)学生要知行合一,用绿色化学理念助力国家绿色发展。
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了解了大气污染产生的原因,引导他们更好地约束自己,通过加强其自身的环保意识来落实绿色化学理念。从自身做起,提倡科学生活,低碳出行,减少化学污染的产生,并带领身边的亲人朋友,为环境保护做出自己的貢献。同时,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从提升化学学习能力和将化学知识与大气污染防治相结合的两个角度入手,激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实践案例,展开小组讨论,了解大气污染,了解进阶知识。
化学的学习过程中,众多理论和方程式背的再好也是纸上谈兵,作为学生,应该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的知识,提升综合能力,同时又可以向社会普及和宣传大气污染的产生、危害,增强人们对环境污染防治重要性的认识。在实践的过程让绿色化学的理念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并用绿色化学理念助力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
四、结语
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环境污染是由化学污染物造成的,而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化学的方法解决。因此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环保内容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落实绿色化学理念,寓环境保护教育于化学学科教育之中,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是中学化学教师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唐孝炎,张远航,邵敏.大气环境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68.557
[2]吕倩.基础教育应该重视生态环境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7(2):105
[3]曾森为.浅析绿色化学思想在实验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中学,2013(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