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准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努力完成的重要任务,更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经过一年多的调查,在同事的协助下,我总结出学生计算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习惯不好,粗心大意。要么题目抄错,要么答案抄错。还有的学生书写不规范,导致数字变形,就把变形了的数字看成其他数字,以致出错。2.口算不强,基础较弱。如20以内加减口算不熟练,造成在完成进位加和退位减时出错较多。有些学生的乘法口诀还不能熟练背诵,导致试商出错。3.算理模糊,张冠李戴。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我们常强调小数点要对齐,但学生在学习小数乘法时,常常就把末位对齐变成小数点对齐了。4.态度不端正,求快出错。部分学生由于懒惰,只求完成任务,不仔细审题,从而造成错误,如单位未统一、用错公式或未挖掘题意中的隐含条件等。另有部分学生一味求快,急于求成,导致运算错误。 那么,该如何改变学生在计算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强化思想教育,重视计算错误
心理学认为,认知是情感和行为反应的中介,引起人们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们的思想,也就是说思想指挥着行为和情感。学生对计算不重视,容易产生应付的思想,总是把错因归结为“粗心”。教师应在思想上加强教育,使学生明白引起计算错误的因素有很多,并不是仅仅是“粗心”造成的,从而使学生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坚持训练,提高口算能力
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提高笔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切实加强口算基本功训练,循序渐进地达到熟练的程度。
三、强化运算能力
(1)强化运算顺序。学生的思维定势和不认真审题容易产生运算顺序的错误。要求学生遇到繁琐的题目时不要畏难,要沉着、冷静地看清题中的运算数字和符号,确定运算顺序再动笔计算。
(2)强化特殊数值的记忆。计算中的常用数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这可以大大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3)强化估算判断运算结果。验算是防止错误的重要措施。验算的方法多种多样,用估算判断运算结果的合理性是最简便的一种。诚然估算只能看出明显错误,不能代替计算和验算,但估算和多种验算方法的结合,就能提高检查的效率。
(4)强化运算技巧。简便计算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提高计算能力。强化计算技巧,要求学生在做题时,观察数字、运算符号的特征和算式的特点,合理运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自觉地进行简便计算。
四、加强对比分析,纠正认知偏差
如教学405÷3=15时,学生是这样想的:先用被除数百位上的4除以3得1,在商的百位上写1;被除数十位上的0表示没有,不好移下来,只能把个位上的5移下来,和百位上的1组成15,用15除以3得5,所以405÷3=15。学生认知上出现了明显的偏差,即认为被除数十位上的0表示没有就不可以移下来和百位上的1组成10。
针对学生出现的这种错误,我采用新旧算式对比分析的策略纠正学生的认知偏差。首先出示下面两道准备题让学生计算:30÷2=15、40÷4=10学生很容易正确算出结果,我及时引导学生思考:“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个位上的0移下来了吗?”学生经过观察发现:无论被除数十位上是否有余数,被除数个位上的0都要移下来。如果组成的数小于除数,就在商的个位上补0,如果组成的数大于除数,就要继续除。最后,我问学生:“在405÷3的竖式计算时,被除数十位上的0需要移下来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需要”我说:“是啊,即使是0,也要移下来和百位上的余数1组成10,再继续除以3。你们会算吗?试试看”学生都能正确算出结果。通过新旧算式对比分析,我很容易纠正了学生的认知偏差。
五、充分利用错例资源,进行有效分析
错误总是难免的,引导学生发现错误后应总结出错误原因并给与改正。教师应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分析、讨论,通过集体交流,达到既帮助犯错学生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又提醒其他学生防止出现类似错误的目的。
六、注重非智力因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1)审题习惯。要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字和运算符号,避免抄错数字、符号等不应该出现的错误。
(2)书写习惯。在计算过程中,要求书写整齐清洁,格式符合要求,计算正确合理。要求做到书写整洁,格式规范,计算正确、迅速,方法合理、灵活。
(3)草稿的习惯。督促学生养成做数学题一定要打草稿的习惯。草稿上竖式要书写要整齐,便于查对。
(4)检验的习惯。大部分学生的检验都是被动的,要让学生认识到检验的重要性,使检验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总之,有效地防止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错误,提高计算能力,必须重视对学生错例分析和研究,并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强化思想教育,重视计算错误
心理学认为,认知是情感和行为反应的中介,引起人们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们的思想,也就是说思想指挥着行为和情感。学生对计算不重视,容易产生应付的思想,总是把错因归结为“粗心”。教师应在思想上加强教育,使学生明白引起计算错误的因素有很多,并不是仅仅是“粗心”造成的,从而使学生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坚持训练,提高口算能力
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提高笔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切实加强口算基本功训练,循序渐进地达到熟练的程度。
三、强化运算能力
(1)强化运算顺序。学生的思维定势和不认真审题容易产生运算顺序的错误。要求学生遇到繁琐的题目时不要畏难,要沉着、冷静地看清题中的运算数字和符号,确定运算顺序再动笔计算。
(2)强化特殊数值的记忆。计算中的常用数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这可以大大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3)强化估算判断运算结果。验算是防止错误的重要措施。验算的方法多种多样,用估算判断运算结果的合理性是最简便的一种。诚然估算只能看出明显错误,不能代替计算和验算,但估算和多种验算方法的结合,就能提高检查的效率。
(4)强化运算技巧。简便计算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提高计算能力。强化计算技巧,要求学生在做题时,观察数字、运算符号的特征和算式的特点,合理运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自觉地进行简便计算。
四、加强对比分析,纠正认知偏差
如教学405÷3=15时,学生是这样想的:先用被除数百位上的4除以3得1,在商的百位上写1;被除数十位上的0表示没有,不好移下来,只能把个位上的5移下来,和百位上的1组成15,用15除以3得5,所以405÷3=15。学生认知上出现了明显的偏差,即认为被除数十位上的0表示没有就不可以移下来和百位上的1组成10。
针对学生出现的这种错误,我采用新旧算式对比分析的策略纠正学生的认知偏差。首先出示下面两道准备题让学生计算:30÷2=15、40÷4=10学生很容易正确算出结果,我及时引导学生思考:“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个位上的0移下来了吗?”学生经过观察发现:无论被除数十位上是否有余数,被除数个位上的0都要移下来。如果组成的数小于除数,就在商的个位上补0,如果组成的数大于除数,就要继续除。最后,我问学生:“在405÷3的竖式计算时,被除数十位上的0需要移下来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需要”我说:“是啊,即使是0,也要移下来和百位上的余数1组成10,再继续除以3。你们会算吗?试试看”学生都能正确算出结果。通过新旧算式对比分析,我很容易纠正了学生的认知偏差。
五、充分利用错例资源,进行有效分析
错误总是难免的,引导学生发现错误后应总结出错误原因并给与改正。教师应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分析、讨论,通过集体交流,达到既帮助犯错学生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又提醒其他学生防止出现类似错误的目的。
六、注重非智力因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1)审题习惯。要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字和运算符号,避免抄错数字、符号等不应该出现的错误。
(2)书写习惯。在计算过程中,要求书写整齐清洁,格式符合要求,计算正确合理。要求做到书写整洁,格式规范,计算正确、迅速,方法合理、灵活。
(3)草稿的习惯。督促学生养成做数学题一定要打草稿的习惯。草稿上竖式要书写要整齐,便于查对。
(4)检验的习惯。大部分学生的检验都是被动的,要让学生认识到检验的重要性,使检验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总之,有效地防止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错误,提高计算能力,必须重视对学生错例分析和研究,并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