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的夏天,网络江湖上又冒出一部新的动画片,多雨的季节,这部《怕怕不怕》给闷热的天气带来一丝清新,就像它创作团队的名字一样——Summerplan。
怕怕是个害羞的小姑娘
《怕怕不怕》并不是当时唯一拿出来的故事,但组员们的风格却在剧本提交中体现出极高的相似性——这就叫气味相投吧。我们从这几个故事中挑中了《怕怕不怕》,然后围绕着剧本进行各种各样的设定。
在设定时,每个人都围绕着故事做出了很多有趣的设计:造型、场景和气氛图。编剧梁艺天非常擅长绘制绘本,很多《怕怕不怕》的构想都来自她的设计,然后大家再围绕这些灵感中进行调整,最后创作出剧本和一套造型的设计。
在人物造型美术设计时,我们花了不少时间将梁艺天的绘本再加工了很多版本。因为要做到既有绘本版韵味的美感,同时又要符合动画的运动美感,两者之间确实很难平衡。
对于人物的性格特征,我们也做了很多设计。就“怕怕”这个角色而言,主要的性格特征源自工作室中方梦诗同学,然而“怕怕”的那种胆小害羞的特点也是工作室每位成员的真实写照。在影片中,“怕怕”害羞得不敢去买雪糕的事情竟然在工作室每一位成员小时候都发生过。
事实上,影片中的很多配角都设计有完整的故事背景。例如怕怕的同学原型都是工作室的成员,还有那位胖胖的“猫老板”也同样有完整的设定,甚至血型和星座都有。
给大学生活一个交代
2009年的夏天,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2007届的“联合作业”开始了。对于学生而言,这是在学校证明自己的最好机会了,因为这次的作业会代表学校参加“第十届学院奖”。也因为这项荣誉,同届的同学们全部铆足了劲,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创作。但这种热潮并没有让每个人都躁动起来,六个心态平静的女生走到了一起。
“不如,我们做一个自己喜欢的片子吧,也算是大学生活的一个记忆!”仅仅抱着这样的心情,在那个夏天,我们有了计划。Summerplan工作室“非正式”地成立了。
为了表达自己的心声——让动画真正美好起来,短片创作开始了,而这也是如同西天取经般艰难困苦生活的开始。
忍痛删减剧本
然而,这毕竟是Summerplan工作室第一个作品,不可能一切都顺风顺水,有很多地方都是边摸索边创作。在写完剧本时,我们完全无法估计出全片的时间,因而当导演谭晓佳绘制完分镜剧本时,竟然发现影片时间将会达到半个小时。于是,Summerplan工作室集体作出了非常痛苦的决定——删减剧本。影片中本该还有很多塑造人物的情节都被删减,这无疑是非常遗憾的,但以工作室当时的实力确实无法完成那么长时间的制作。
战斗在工作室
在纠结的心情中删改了剧本和分镜后,设计稿和原动画的中期工作也紧锣密鼓地展开了。《怕怕不怕》既没有绚丽多彩的魔法,也没有扣人心弦的情节,但它描写的是生活。
如何可以做得更生活呢?我们认为只有把动作做得尽量生动,有细节和情趣。吴亚杰和方梦诗真的是两位强大的原动画力量,为影片付出了大把的汗水和时间。
在影片中期制作时,巨大的压力一直存在。为了让《怕怕不怕》体现出画面上的松动感和速写般的随意性。我们想让影片人物在运动时外轮廓线有更大随意性,但是随意性的线条又无法上色。于是我们做了一层“风格线”当外轮廓线,然后又做了一层严谨的线条用于上色。这样,虽然保证了短片的美感,但是工作量足足比正常动画片多了一倍。
但,为了影片,我们把工作室成了战场。
没有一笔投资的电影
严格来说整个影片足足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每天至少十小时的工作时间,时时刻刻都想着《怕怕不怕》的一切。这一年半来我们没有任何一笔投资,没有任何一点回报,甚至于连影片是什么样子都见不着。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一直在忍耐,始终没有让进度停止过。特别是在影片结尾阶段,负责场景设计兼后期的吴汀同学更是忙到低烧不退。一边打点滴一边做作业,围绕着低端配置的硬件设备,不断地重复输出影片。还有一直辛勤劳动无钱可发的制片王怡霏一直做着各种辛苦的工作,为了影片默默地付出。还有我们的音乐刘聪,以及很多帮助了《怕怕不怕》的老师同学,在这么多人的辛苦下,我们总算把《怕怕不怕》“生”出来了。
出乎意料的结果
在创作影片时我们从不奢望任何奖项,因为我们不曾考虑过市场,或迎合观众口味;我们不在乎是否在剧情中挖出了深意,或在制作工艺上是否有突破创新。我们只是讲了一个希望能有人喜欢的故事。但荣幸的是,《怕怕不怕》在随后的很多比赛中收获颇丰,影片分别在“学院奖”、“美猴奖”、“上海电视节”、“斯图加特电影节”、“土豆影像节”上获得了业内外的一致好评,大家对我们的未来也有了很高的期望。工作室的同伴们对大家如此赏识我们的作品感到非常高兴,这让我们似乎看到自己继续创作的希望。
2011年7月,工作室正式决定:继续下去,我们将创作更多自己理想中的作品。《怕怕不怕》在“土豆网”举办的“野生影像节”中成为开幕影片,我们也因此发现网络作为当下重要的传播形式之一,越来越占据观众的时间,网络宣传实在是年轻团队宣传自我的最佳途径。
我们现在开通了新浪微博“summerplan工作室”,最新的动向和作品都会及时在网络上宣传。随后我们将创作出更多的“超小短片”在网站上播放,同时也将开发衍生产品,并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资助工作室的运作。
随缘不变等待时机
然而市场并没有走出低谷,主导市场的大企业对于动画的认识并没有完全走出“只是低幼年龄段”的误区。很多原创工作室都因为在市场中无法取得自主创作的权力后沦为加工方。summerplan工作室同样会面临这个问题,面对投资方我们也很难拥有完全的创作主动权。但我们认为互相的沟通和理解才是解决事情的关键。面对商业性的项目,不能由着性子来,听听商业性意见也不是件坏事。但是工作室自己的短片创作一定要有完全自主的创作,并且保持无欲无求的状态反而能够得到好效果。在一个平衡的问题中,心态至关重要。
做工作室,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切实际的,但是这又如何呢?别人老是拿“经验”来教育我们,但是创业经验不是只能在创业当中体验出来吗?既然年轻的我们一无所有,还有什么怕失去的?
中国的原创动画一直坎坷的发展,总是雷声大雨点小,然而我们认为这就是机遇。工作室成立后,为了要更好地做原创动画,需要累积成本,所以工作室也会承接很多的项目,例如:广告 VI设计,动画前期工作,甚至动画MTV制作。现在我们也在做原创动画企划,希望能找到投资方来一起合作。
“喜欢”,就是这么简单的动力,让Summerplan工作室这群有活力的年轻人聚在一起,他们更看好工作室的前景,因为高质量的原创动画绝对会被未来中国动画产业所需。
虽说前途漫漫,路上还满是荆棘,但还好,她们还年轻!
怕怕是个害羞的小姑娘
《怕怕不怕》并不是当时唯一拿出来的故事,但组员们的风格却在剧本提交中体现出极高的相似性——这就叫气味相投吧。我们从这几个故事中挑中了《怕怕不怕》,然后围绕着剧本进行各种各样的设定。
在设定时,每个人都围绕着故事做出了很多有趣的设计:造型、场景和气氛图。编剧梁艺天非常擅长绘制绘本,很多《怕怕不怕》的构想都来自她的设计,然后大家再围绕这些灵感中进行调整,最后创作出剧本和一套造型的设计。
在人物造型美术设计时,我们花了不少时间将梁艺天的绘本再加工了很多版本。因为要做到既有绘本版韵味的美感,同时又要符合动画的运动美感,两者之间确实很难平衡。
对于人物的性格特征,我们也做了很多设计。就“怕怕”这个角色而言,主要的性格特征源自工作室中方梦诗同学,然而“怕怕”的那种胆小害羞的特点也是工作室每位成员的真实写照。在影片中,“怕怕”害羞得不敢去买雪糕的事情竟然在工作室每一位成员小时候都发生过。
事实上,影片中的很多配角都设计有完整的故事背景。例如怕怕的同学原型都是工作室的成员,还有那位胖胖的“猫老板”也同样有完整的设定,甚至血型和星座都有。
给大学生活一个交代
2009年的夏天,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2007届的“联合作业”开始了。对于学生而言,这是在学校证明自己的最好机会了,因为这次的作业会代表学校参加“第十届学院奖”。也因为这项荣誉,同届的同学们全部铆足了劲,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创作。但这种热潮并没有让每个人都躁动起来,六个心态平静的女生走到了一起。
“不如,我们做一个自己喜欢的片子吧,也算是大学生活的一个记忆!”仅仅抱着这样的心情,在那个夏天,我们有了计划。Summerplan工作室“非正式”地成立了。
为了表达自己的心声——让动画真正美好起来,短片创作开始了,而这也是如同西天取经般艰难困苦生活的开始。
忍痛删减剧本
然而,这毕竟是Summerplan工作室第一个作品,不可能一切都顺风顺水,有很多地方都是边摸索边创作。在写完剧本时,我们完全无法估计出全片的时间,因而当导演谭晓佳绘制完分镜剧本时,竟然发现影片时间将会达到半个小时。于是,Summerplan工作室集体作出了非常痛苦的决定——删减剧本。影片中本该还有很多塑造人物的情节都被删减,这无疑是非常遗憾的,但以工作室当时的实力确实无法完成那么长时间的制作。
战斗在工作室
在纠结的心情中删改了剧本和分镜后,设计稿和原动画的中期工作也紧锣密鼓地展开了。《怕怕不怕》既没有绚丽多彩的魔法,也没有扣人心弦的情节,但它描写的是生活。
如何可以做得更生活呢?我们认为只有把动作做得尽量生动,有细节和情趣。吴亚杰和方梦诗真的是两位强大的原动画力量,为影片付出了大把的汗水和时间。
在影片中期制作时,巨大的压力一直存在。为了让《怕怕不怕》体现出画面上的松动感和速写般的随意性。我们想让影片人物在运动时外轮廓线有更大随意性,但是随意性的线条又无法上色。于是我们做了一层“风格线”当外轮廓线,然后又做了一层严谨的线条用于上色。这样,虽然保证了短片的美感,但是工作量足足比正常动画片多了一倍。
但,为了影片,我们把工作室成了战场。
没有一笔投资的电影
严格来说整个影片足足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每天至少十小时的工作时间,时时刻刻都想着《怕怕不怕》的一切。这一年半来我们没有任何一笔投资,没有任何一点回报,甚至于连影片是什么样子都见不着。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一直在忍耐,始终没有让进度停止过。特别是在影片结尾阶段,负责场景设计兼后期的吴汀同学更是忙到低烧不退。一边打点滴一边做作业,围绕着低端配置的硬件设备,不断地重复输出影片。还有一直辛勤劳动无钱可发的制片王怡霏一直做着各种辛苦的工作,为了影片默默地付出。还有我们的音乐刘聪,以及很多帮助了《怕怕不怕》的老师同学,在这么多人的辛苦下,我们总算把《怕怕不怕》“生”出来了。
出乎意料的结果
在创作影片时我们从不奢望任何奖项,因为我们不曾考虑过市场,或迎合观众口味;我们不在乎是否在剧情中挖出了深意,或在制作工艺上是否有突破创新。我们只是讲了一个希望能有人喜欢的故事。但荣幸的是,《怕怕不怕》在随后的很多比赛中收获颇丰,影片分别在“学院奖”、“美猴奖”、“上海电视节”、“斯图加特电影节”、“土豆影像节”上获得了业内外的一致好评,大家对我们的未来也有了很高的期望。工作室的同伴们对大家如此赏识我们的作品感到非常高兴,这让我们似乎看到自己继续创作的希望。
2011年7月,工作室正式决定:继续下去,我们将创作更多自己理想中的作品。《怕怕不怕》在“土豆网”举办的“野生影像节”中成为开幕影片,我们也因此发现网络作为当下重要的传播形式之一,越来越占据观众的时间,网络宣传实在是年轻团队宣传自我的最佳途径。
我们现在开通了新浪微博“summerplan工作室”,最新的动向和作品都会及时在网络上宣传。随后我们将创作出更多的“超小短片”在网站上播放,同时也将开发衍生产品,并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资助工作室的运作。
随缘不变等待时机
然而市场并没有走出低谷,主导市场的大企业对于动画的认识并没有完全走出“只是低幼年龄段”的误区。很多原创工作室都因为在市场中无法取得自主创作的权力后沦为加工方。summerplan工作室同样会面临这个问题,面对投资方我们也很难拥有完全的创作主动权。但我们认为互相的沟通和理解才是解决事情的关键。面对商业性的项目,不能由着性子来,听听商业性意见也不是件坏事。但是工作室自己的短片创作一定要有完全自主的创作,并且保持无欲无求的状态反而能够得到好效果。在一个平衡的问题中,心态至关重要。
做工作室,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切实际的,但是这又如何呢?别人老是拿“经验”来教育我们,但是创业经验不是只能在创业当中体验出来吗?既然年轻的我们一无所有,还有什么怕失去的?
中国的原创动画一直坎坷的发展,总是雷声大雨点小,然而我们认为这就是机遇。工作室成立后,为了要更好地做原创动画,需要累积成本,所以工作室也会承接很多的项目,例如:广告 VI设计,动画前期工作,甚至动画MTV制作。现在我们也在做原创动画企划,希望能找到投资方来一起合作。
“喜欢”,就是这么简单的动力,让Summerplan工作室这群有活力的年轻人聚在一起,他们更看好工作室的前景,因为高质量的原创动画绝对会被未来中国动画产业所需。
虽说前途漫漫,路上还满是荆棘,但还好,她们还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