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在2015年 11 月颁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这代表着“双一流”建设方案正式出炉。但我国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应根据国情需要进行建设,同时要有我们国家的特色,而不是一味照搬国外的版本。以下是笔者根据我国国情和借鉴外国的建设经验对“双一流”背景下高校转型发展进行的思考。
一、“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意义
“双一流”建设方案的推进势必会突破历史的局限,为地方高校进行良好转型发展提供契机。
不管是从宏观的政策层面还是从院校的主体层面,都会促使当地高校在各自的领域中追求卓越和争创一流,从而以创造出优秀成绩作为杠杆,充分激发高校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发展的活力,以提高当地高校教育的竞争力与综合实力,同时也能防止课程和知识的重复交叉。“双一流”建设方案对当地高校的分类管理、分类评估和分类发展进行改革创新,为当地高校的转型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并进行大胆的探索,让各个领域、类别和层次创新出高水平的教学模式,以达到百花齐放、争创一流的良好竞争局面。
“双一流”的政策给地方院校的转型发展带来了多样性的发展机遇,而且主导着未来五十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方向,让地方高校得以抓住良好机遇,并乘势而起,追求卓越、跨越式发展。
二、“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创新能力的建设
1.树立起创新意识和创业型理念
随着经济时代的高度发展,“双一流”将地方高校推向全新的时代。在区域性创新总体系中,地方高校是主体,已不再是简单地向社会提供人才资源。创业和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当下高校拓展的新使命,为国家与区域的经济发展带来强大的创新作用。创业型大学具有浓烈的创新创业精神,是一种全新式的教育模范,不仅能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而且有着强大的商业和成果转化能力,是推进区域经济更好发展的发动机,是当下“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需求。知识资源向知识资本转化是创业型高校典型的特征,只有满足社会主体的需求才能体现出市场的价值,才能转换成资本的形态。同时,创业型高校要树立起先进的办学理念,在创造知识、传播知识与应用知识等过程中,让知识资源得以资本化,形成创新创业的精神。
2.创新地方高校科技与能力建设
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地方高校对原始知识的创造和基础的研究等应有突破性的创新。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教育和科研经费的投入都处在比较低的水平,造成原始知识的创造并不活跃。为解决这一矛盾,政府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应有所提高,并对科研经费进行合理的安排。而地方高校则应根据市场的需求增强横向的科研合作,这不仅将筹集科研经费的渠道丰富化,而且有利于走出科研经费短缺的困境。同时,地方高校应对奖励的体制和评价机构进行改革研究,以改变以往只注重数量和形式却忽略质量和实际应用价值的现象,并加强国家的重点实验室建设,鼓励跨国际的科技合作,以寻得国际科研合作的机遇,从而提高高校原始知识的创造能力。
3.地方高校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应以培养具有开拓素质的人才作为最终教育目标,不应再局限于以往只为求得安稳工作的狭隘思想。所以,地方高校要将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培养出来,使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地方高校应把学生的批判思维、观察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培养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当下创业的优势和风险,并能把握住创业的机会。
三、“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高层次的人才是高校高水平教学质量的保障,最近这几年,为了改变缺乏高层次人才的局面,各所高校加大了培养人才的力度,制定出引进人才的新机制,为地方高校实现“双一流”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但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对比海外一流大学,我国高校的人才队伍建设水平仍需提高。
1.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制度不完善
在“双一流”背景和时代发展的影响下,市场的竞争环境日益激烈,高校对高层次教学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加大,传统等待式的招聘模式已不能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注意力。地方高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虽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政策,为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所制定出的相关政策并没有考虑到长远发展的需要。如一些地方高校在引进高层次人才进行培养的时候盲目效仿海外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方案,这与我国的时代发展不能很好地契合,毫无自身特色。近年来,我国高校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制度并不全面,从而导致高层次人才严重流失。如一些教师通过高校提供海外培养的机会出国留学,但待自身专业知识提升后便另寻出路,这为高校的高层次人才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2.对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不重视
要在高校中建立具有高文化素养和专业资质的人才队伍,就必须要求高校的管理层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要有足够的重视,并有鼓励创新、超越自我的观念。但从目前的发展状态来看,高校的管理层并没有意识到建立高层次人才队伍的重要性,所以导致在实际引进人才的时候没有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也没有为高层次的人才创造出优良的工作条件,使得我国引进人才的数量远远无法满足高校的需求。
3. 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培养模式单一
我国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战略并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引进人才的过程十分被动。在当下,人才的竞争十分激烈,一些高校因自身原因难以通过招聘的形式获得高层次的人才,即使能成功引进少量人才,但在进一步培养方面仍会存在困难。虽然高校近年来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数量有所提升,但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一些高校仍未很好地结合新时代的发展特点,而且培养模式比较单一,没有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这对高校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且也极不利于我国高校“双一流”的建设。
四、“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转型的有效对策
1. 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制度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只有通过交流合作才能保证高校人才的持续发展,尤其“双一流”政策推出后,地方高校要进行转型以实现持续发展,就必须扩大高层次人才的数量,提高其专业素质。在地方高校之间建立起共同发展的理念是十分重要的途径,建立互联网平台是当下最便捷的方式。地方高校可以充分运用网络信息传播快速、信息资源丰富等优势招聘高层次人才。同时地方高校应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可以通过微博、官方网站和公众号等先进的新媒体平台,对自身的办校优势和发展状况进行合理的宣传,并开设交流的平台,使高校与社会中高层次的人才进行交流。同时,地方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把高校发展的状况和教师的特点相结合,以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模式与先进的网络技术相结合,不仅能使高校的教学资源得以丰富化,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高校的影响力,为在“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只有通过建立起完善的奖励制度来提升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才能保证我国高校人才可持续化发展的良好局面。
2. 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
政府部门应根据地方高校的发展制定出相关的政策,并充分发挥出政策的导向作用,使高校的管理者重视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在国际化环境影响下,世界各地高校对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扩大,再加上相关的政策出台,使得高校传统的招聘人才模式被打破,而且基于转型发展的需求,高校的管理者会主动与具有高素质、高科研成就的人才进行联系。成功引进高层次的人才后,高校应从满足人才的相关利益作为出发点,提供具有吸引力的相关条件,并打造出优良的工作环境。同时,在成功引进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后,不能忽略对他们的进一步的培养,高校应鼓励教师到海外进修,并为他们提供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支持。
3.建设多种引进培养人才的渠道
通过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丰富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渠道。高校对所引进人才给予足够重视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高校教师的培养。高校应利用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进行教师的培养,比如可通过校企合作和当地企业共同开发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实践平台,让高校教师得以向企业优秀的管理者进行学习,与他们多交流,以丰富自身的专业技能,使高校教师的视野得以开阔,这对提升高校教师的科技创新能力可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建立校企合作学习的实践平台,对丰富高校培养人才渠道也起到了促进作用,使高校不再局限于单一理论式的培养模式。同时,要提高高校教师的外语水平,让高校与国际进行对接,在“双一流”背景下实现高校的国际化转型发展,也能为建设“双一流”高校提供更多的人才。
五、总结
地方高校作为知识创新培养的主体,是技术创新的领头人和人力资源的培养基地。 在“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应吸收西方高校的成功经验,让我国高校的创新能力得以大幅度提高。通过完善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制度来保证高校人才的可持续化发展,并发挥政策的指导作用,让高校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通过校企合作方式来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为“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提供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参考文献:
[1]蔡宗模,吴朝平,杨慷慨.全球化视野下的“双一流”战略与地方院校的抉择[J].重庆高教研究,2016(1):24-32.
[2]王錢永,任丽清.“双一流”建设视角下地方高校区域创新能力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16(10):38-42.
[3]瞿祥华,蔡楚元,江 琼.适应“双一流”建设需要 优化高校后勤队伍管理[J].中国高等教育,2016(17):48-50.
[4]邹艳辉.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 助力“双一流”建设[J].中国高校科技,2016(4):52-53.
[5]肖起清.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的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
一、“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意义
“双一流”建设方案的推进势必会突破历史的局限,为地方高校进行良好转型发展提供契机。
不管是从宏观的政策层面还是从院校的主体层面,都会促使当地高校在各自的领域中追求卓越和争创一流,从而以创造出优秀成绩作为杠杆,充分激发高校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发展的活力,以提高当地高校教育的竞争力与综合实力,同时也能防止课程和知识的重复交叉。“双一流”建设方案对当地高校的分类管理、分类评估和分类发展进行改革创新,为当地高校的转型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并进行大胆的探索,让各个领域、类别和层次创新出高水平的教学模式,以达到百花齐放、争创一流的良好竞争局面。
“双一流”的政策给地方院校的转型发展带来了多样性的发展机遇,而且主导着未来五十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方向,让地方高校得以抓住良好机遇,并乘势而起,追求卓越、跨越式发展。
二、“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创新能力的建设
1.树立起创新意识和创业型理念
随着经济时代的高度发展,“双一流”将地方高校推向全新的时代。在区域性创新总体系中,地方高校是主体,已不再是简单地向社会提供人才资源。创业和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当下高校拓展的新使命,为国家与区域的经济发展带来强大的创新作用。创业型大学具有浓烈的创新创业精神,是一种全新式的教育模范,不仅能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而且有着强大的商业和成果转化能力,是推进区域经济更好发展的发动机,是当下“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需求。知识资源向知识资本转化是创业型高校典型的特征,只有满足社会主体的需求才能体现出市场的价值,才能转换成资本的形态。同时,创业型高校要树立起先进的办学理念,在创造知识、传播知识与应用知识等过程中,让知识资源得以资本化,形成创新创业的精神。
2.创新地方高校科技与能力建设
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地方高校对原始知识的创造和基础的研究等应有突破性的创新。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教育和科研经费的投入都处在比较低的水平,造成原始知识的创造并不活跃。为解决这一矛盾,政府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应有所提高,并对科研经费进行合理的安排。而地方高校则应根据市场的需求增强横向的科研合作,这不仅将筹集科研经费的渠道丰富化,而且有利于走出科研经费短缺的困境。同时,地方高校应对奖励的体制和评价机构进行改革研究,以改变以往只注重数量和形式却忽略质量和实际应用价值的现象,并加强国家的重点实验室建设,鼓励跨国际的科技合作,以寻得国际科研合作的机遇,从而提高高校原始知识的创造能力。
3.地方高校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应以培养具有开拓素质的人才作为最终教育目标,不应再局限于以往只为求得安稳工作的狭隘思想。所以,地方高校要将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培养出来,使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地方高校应把学生的批判思维、观察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培养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当下创业的优势和风险,并能把握住创业的机会。
三、“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高层次的人才是高校高水平教学质量的保障,最近这几年,为了改变缺乏高层次人才的局面,各所高校加大了培养人才的力度,制定出引进人才的新机制,为地方高校实现“双一流”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但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对比海外一流大学,我国高校的人才队伍建设水平仍需提高。
1.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制度不完善
在“双一流”背景和时代发展的影响下,市场的竞争环境日益激烈,高校对高层次教学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加大,传统等待式的招聘模式已不能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注意力。地方高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虽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政策,为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所制定出的相关政策并没有考虑到长远发展的需要。如一些地方高校在引进高层次人才进行培养的时候盲目效仿海外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方案,这与我国的时代发展不能很好地契合,毫无自身特色。近年来,我国高校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制度并不全面,从而导致高层次人才严重流失。如一些教师通过高校提供海外培养的机会出国留学,但待自身专业知识提升后便另寻出路,这为高校的高层次人才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2.对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不重视
要在高校中建立具有高文化素养和专业资质的人才队伍,就必须要求高校的管理层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要有足够的重视,并有鼓励创新、超越自我的观念。但从目前的发展状态来看,高校的管理层并没有意识到建立高层次人才队伍的重要性,所以导致在实际引进人才的时候没有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也没有为高层次的人才创造出优良的工作条件,使得我国引进人才的数量远远无法满足高校的需求。
3. 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培养模式单一
我国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战略并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引进人才的过程十分被动。在当下,人才的竞争十分激烈,一些高校因自身原因难以通过招聘的形式获得高层次的人才,即使能成功引进少量人才,但在进一步培养方面仍会存在困难。虽然高校近年来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数量有所提升,但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一些高校仍未很好地结合新时代的发展特点,而且培养模式比较单一,没有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这对高校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且也极不利于我国高校“双一流”的建设。
四、“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转型的有效对策
1. 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制度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只有通过交流合作才能保证高校人才的持续发展,尤其“双一流”政策推出后,地方高校要进行转型以实现持续发展,就必须扩大高层次人才的数量,提高其专业素质。在地方高校之间建立起共同发展的理念是十分重要的途径,建立互联网平台是当下最便捷的方式。地方高校可以充分运用网络信息传播快速、信息资源丰富等优势招聘高层次人才。同时地方高校应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可以通过微博、官方网站和公众号等先进的新媒体平台,对自身的办校优势和发展状况进行合理的宣传,并开设交流的平台,使高校与社会中高层次的人才进行交流。同时,地方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把高校发展的状况和教师的特点相结合,以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模式与先进的网络技术相结合,不仅能使高校的教学资源得以丰富化,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高校的影响力,为在“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只有通过建立起完善的奖励制度来提升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才能保证我国高校人才可持续化发展的良好局面。
2. 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
政府部门应根据地方高校的发展制定出相关的政策,并充分发挥出政策的导向作用,使高校的管理者重视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在国际化环境影响下,世界各地高校对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扩大,再加上相关的政策出台,使得高校传统的招聘人才模式被打破,而且基于转型发展的需求,高校的管理者会主动与具有高素质、高科研成就的人才进行联系。成功引进高层次的人才后,高校应从满足人才的相关利益作为出发点,提供具有吸引力的相关条件,并打造出优良的工作环境。同时,在成功引进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后,不能忽略对他们的进一步的培养,高校应鼓励教师到海外进修,并为他们提供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支持。
3.建设多种引进培养人才的渠道
通过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丰富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渠道。高校对所引进人才给予足够重视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高校教师的培养。高校应利用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进行教师的培养,比如可通过校企合作和当地企业共同开发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实践平台,让高校教师得以向企业优秀的管理者进行学习,与他们多交流,以丰富自身的专业技能,使高校教师的视野得以开阔,这对提升高校教师的科技创新能力可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建立校企合作学习的实践平台,对丰富高校培养人才渠道也起到了促进作用,使高校不再局限于单一理论式的培养模式。同时,要提高高校教师的外语水平,让高校与国际进行对接,在“双一流”背景下实现高校的国际化转型发展,也能为建设“双一流”高校提供更多的人才。
五、总结
地方高校作为知识创新培养的主体,是技术创新的领头人和人力资源的培养基地。 在“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应吸收西方高校的成功经验,让我国高校的创新能力得以大幅度提高。通过完善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制度来保证高校人才的可持续化发展,并发挥政策的指导作用,让高校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通过校企合作方式来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为“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提供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参考文献:
[1]蔡宗模,吴朝平,杨慷慨.全球化视野下的“双一流”战略与地方院校的抉择[J].重庆高教研究,2016(1):24-32.
[2]王錢永,任丽清.“双一流”建设视角下地方高校区域创新能力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16(10):38-42.
[3]瞿祥华,蔡楚元,江 琼.适应“双一流”建设需要 优化高校后勤队伍管理[J].中国高等教育,2016(17):48-50.
[4]邹艳辉.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 助力“双一流”建设[J].中国高校科技,2016(4):52-53.
[5]肖起清.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的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