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生态城市的概念出发,分析了生态城市的总体规划设计的要点,并对现阶段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现状进行了探究,最后提出了加强生态城市总体规划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分析
一、生态城市的概念
在生态城市中,“生态”主要指的是包含社会、经济、自然复合协调、持续发展的含义;而“城市”则是城乡空间的融合,是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共存的复合系统。所以它不同于以往城市以掠夺其外界资源的方式来促进自身繁荣,它是非掠夺性的,既能供养人类,又能“供养”自然。可见生态城市是以一定区域社会、经济、自然持续发展为基础而存在,这是最普遍意义上的概念。从世界范围来看,相对独立的国家(地区)城市之间又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依存关系,要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共生,需要全球全人类的共同合作,因而生态城市是具有全球全人类意义的共同财富。
二、生态城市的总体规划设计的要点
1、对生态城市的区域进行整体规划
一个城市的形成主是与其所在的区域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有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联,生态城市本身就是“区域市”,其规划的地理空间从城市建设区扩大到城市的补给区,扩大到城市行政边界以外的相关地区,而且还把城市周围的农村地区也包括进来,规划强调城乡空间融合,视建设区与区域为一整体。城市单单只追求其自身繁荣而掠夺其外界资源或将污染扩散、转嫁到周边地区的时代必须终止。生态城市应当与其区域共存共荣。
2、结合空间规划、生态规划和社会经济规划
空间规划、生态规划和社会经济规划三者的结合进一步扩大了规划的内容,因此,只考虑物质环境是不够的,还要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进行结合起来考虑,三者兼顾,全面规划。
3、合理开发利用土地,保护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通过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对土地进行科学的分区,并确定土地开展顺序,保证城市的发展环境,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土地利用的功能、布局,将城乡土地及绿色空间加以统筹安排,把城市融合、组织到大自然的天然网络中去,保证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化与田园化,避免城市无限制地扩散,使其有充裕的预留空间,保护了环境,又将郊野绿地引入城市,也利于城乡空间融合,回归自然。这种“灵活性”保证了城市持续、健康地生长,又保护了已建立的使用价值。
4、规划具有持续性、动态性
生态城市建设不是一时的,而是具有持续性和动态性,是不断处在发展变化当中的。因此在城市发展规划过程中我们要从城市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加强规划的自我调节、自我维持能力,提高规划的适应性,切不可因一个时期发展目标而盲目追求导致下一时期发展的失衡。
三、现阶段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现状
结合当前我国部分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作者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其中存在的各个问题。
1、城市总体规划存在偏差。所谓城市总体规划的过程,就是指对城市规划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存储以及处理和控制的过程。因此,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充分考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但是,信息更新和变化的速度之快,导致城市的总体规划很容易与社会发展脱节,导致城市发展规划存在一定的偏差。
2、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主体较多,主体之间的矛盾较为激烈。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经济的主体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城市建设的主体也在不断增多。除了政府之外,企业或者一些海外投资也加入进来,而不同的主体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关系。这样一来,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不同的矛盾、利益与冲突等,影响城市的顺利发展。
3、我国城市总体规划的评价体系也没有建立起来,评价标准等都不完善,这也不利于我国城市的顺利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4、城市总体规划的科学性、规范性都较差。当前大部分规划着眼于从各方面不断完善内容,而忽视了城市发展规划实施后的评价过程,导致实施过程中的很多问题不容易被发现。城市总体规划中也没有制定规范化的实施程序。很多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过程,并没有经过认真地研究与试验,而是在国家政策的限制下进行相应的发展。这样一来,城市发展很容易被限定于某一特定的范围,也不利于城市的长远发展。
四、生态城市总体规划优化措施
1、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定位
城市,在根本上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作为人类最重要的聚居环境,城镇的存在和发展以满足人类各项生产和生活需要为最根本的目的。因此,城市-区域内城镇与城镇之间的竞争关系,与人类的各项生产和生活活动是息息相关的。一方面,城镇必须从周边的区域中获取其自身生存和发展所需的食物、原料、燃料和劳动力等,另一方面,作为人类所控制的场所,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的人们之间的竞争,也是导致城市-区域内城镇与城镇之间的竞争的重要方面。和国家竞争、产业竞争、企业竞争一样,城镇竞争始终贯穿于城镇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就生物群落而言,其竞争主要表现为对阳光、水份、土壤及食物等自然资源的争夺,相比较而言,城市-区域内城镇之间的竞争关系则耍复杂得多。同时,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城镇竞争的方式和机制也会存在显著的差异。
2、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方向,是一切城市建设活动的核心,所以,编制科学的城市规划是改善城市發展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在制定新时代背景下的城市规划方案的时候,应该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制定一个生态城市规划。这其中不仅包括经济总量的提高和生态经济的发展,还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在现代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要始终兼顾环境、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的要素,使三者协调起来共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提高用地布局的科学性
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对以后各项专题的规划、城市的整体布局、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在城市总体规划中,首先要搜集、检阅大量的基础资料,从自然条件、环境条件、社会条件等几个方面综合分析规划区范围内土地的适宜性,初步决定土地的可利用情况,为进一步的规划分析提供依据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建设用地布局。城市规划工作最核心的问题即土地使用。基于生态城市理念,应当从更大范围内的城市 区域生态系统出发,强化城市内部生态结构与区域生态格局网络的衔接,包括湿地空间与区域湿地空间的联通、水域特征的保存与延续、生态廊道的构建、以及城市防洪防暴和大气流动的生态流的控制等。
4、加强城市交通规划建设水平
城市交通是影响城市规划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城市人口多、人均拥有道路量低、私家车发展迅速等因素,加剧了城市交通拥挤和空气严重污染等问题。因此,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生态化的首要措施,树立公共交通优先意识,在发展规划中优先考虑公共交通,加强法规与经济支持,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地位。同时,应研发新技术、新能源交通工具,为未来城市交通打下基础。
五、结束语
总之,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步伐正在不断加快,生态城市的目标和内容正在不断充实,因此,建设生态城市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通过对生态城市总体规划的探讨,做好生态城市总体规划加强措施,将生态思想、低碳经济理念充分地融汇到城市规划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提高我国生态城市规划水平,从而为创造安全、高效、便捷、舒适、和谐的生态城市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沈德熙.对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思考[J].城市规划汇刊.2011,(05).
[2] 何耀龙. 浅议建立科学的城市规划管理体系[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09).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分析
一、生态城市的概念
在生态城市中,“生态”主要指的是包含社会、经济、自然复合协调、持续发展的含义;而“城市”则是城乡空间的融合,是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共存的复合系统。所以它不同于以往城市以掠夺其外界资源的方式来促进自身繁荣,它是非掠夺性的,既能供养人类,又能“供养”自然。可见生态城市是以一定区域社会、经济、自然持续发展为基础而存在,这是最普遍意义上的概念。从世界范围来看,相对独立的国家(地区)城市之间又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依存关系,要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共生,需要全球全人类的共同合作,因而生态城市是具有全球全人类意义的共同财富。
二、生态城市的总体规划设计的要点
1、对生态城市的区域进行整体规划
一个城市的形成主是与其所在的区域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有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联,生态城市本身就是“区域市”,其规划的地理空间从城市建设区扩大到城市的补给区,扩大到城市行政边界以外的相关地区,而且还把城市周围的农村地区也包括进来,规划强调城乡空间融合,视建设区与区域为一整体。城市单单只追求其自身繁荣而掠夺其外界资源或将污染扩散、转嫁到周边地区的时代必须终止。生态城市应当与其区域共存共荣。
2、结合空间规划、生态规划和社会经济规划
空间规划、生态规划和社会经济规划三者的结合进一步扩大了规划的内容,因此,只考虑物质环境是不够的,还要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进行结合起来考虑,三者兼顾,全面规划。
3、合理开发利用土地,保护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通过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对土地进行科学的分区,并确定土地开展顺序,保证城市的发展环境,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土地利用的功能、布局,将城乡土地及绿色空间加以统筹安排,把城市融合、组织到大自然的天然网络中去,保证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化与田园化,避免城市无限制地扩散,使其有充裕的预留空间,保护了环境,又将郊野绿地引入城市,也利于城乡空间融合,回归自然。这种“灵活性”保证了城市持续、健康地生长,又保护了已建立的使用价值。
4、规划具有持续性、动态性
生态城市建设不是一时的,而是具有持续性和动态性,是不断处在发展变化当中的。因此在城市发展规划过程中我们要从城市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加强规划的自我调节、自我维持能力,提高规划的适应性,切不可因一个时期发展目标而盲目追求导致下一时期发展的失衡。
三、现阶段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现状
结合当前我国部分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作者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其中存在的各个问题。
1、城市总体规划存在偏差。所谓城市总体规划的过程,就是指对城市规划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存储以及处理和控制的过程。因此,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充分考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但是,信息更新和变化的速度之快,导致城市的总体规划很容易与社会发展脱节,导致城市发展规划存在一定的偏差。
2、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主体较多,主体之间的矛盾较为激烈。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经济的主体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城市建设的主体也在不断增多。除了政府之外,企业或者一些海外投资也加入进来,而不同的主体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关系。这样一来,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不同的矛盾、利益与冲突等,影响城市的顺利发展。
3、我国城市总体规划的评价体系也没有建立起来,评价标准等都不完善,这也不利于我国城市的顺利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4、城市总体规划的科学性、规范性都较差。当前大部分规划着眼于从各方面不断完善内容,而忽视了城市发展规划实施后的评价过程,导致实施过程中的很多问题不容易被发现。城市总体规划中也没有制定规范化的实施程序。很多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过程,并没有经过认真地研究与试验,而是在国家政策的限制下进行相应的发展。这样一来,城市发展很容易被限定于某一特定的范围,也不利于城市的长远发展。
四、生态城市总体规划优化措施
1、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定位
城市,在根本上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作为人类最重要的聚居环境,城镇的存在和发展以满足人类各项生产和生活需要为最根本的目的。因此,城市-区域内城镇与城镇之间的竞争关系,与人类的各项生产和生活活动是息息相关的。一方面,城镇必须从周边的区域中获取其自身生存和发展所需的食物、原料、燃料和劳动力等,另一方面,作为人类所控制的场所,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的人们之间的竞争,也是导致城市-区域内城镇与城镇之间的竞争的重要方面。和国家竞争、产业竞争、企业竞争一样,城镇竞争始终贯穿于城镇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就生物群落而言,其竞争主要表现为对阳光、水份、土壤及食物等自然资源的争夺,相比较而言,城市-区域内城镇之间的竞争关系则耍复杂得多。同时,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城镇竞争的方式和机制也会存在显著的差异。
2、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方向,是一切城市建设活动的核心,所以,编制科学的城市规划是改善城市發展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在制定新时代背景下的城市规划方案的时候,应该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制定一个生态城市规划。这其中不仅包括经济总量的提高和生态经济的发展,还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在现代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要始终兼顾环境、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的要素,使三者协调起来共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提高用地布局的科学性
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对以后各项专题的规划、城市的整体布局、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在城市总体规划中,首先要搜集、检阅大量的基础资料,从自然条件、环境条件、社会条件等几个方面综合分析规划区范围内土地的适宜性,初步决定土地的可利用情况,为进一步的规划分析提供依据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建设用地布局。城市规划工作最核心的问题即土地使用。基于生态城市理念,应当从更大范围内的城市 区域生态系统出发,强化城市内部生态结构与区域生态格局网络的衔接,包括湿地空间与区域湿地空间的联通、水域特征的保存与延续、生态廊道的构建、以及城市防洪防暴和大气流动的生态流的控制等。
4、加强城市交通规划建设水平
城市交通是影响城市规划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城市人口多、人均拥有道路量低、私家车发展迅速等因素,加剧了城市交通拥挤和空气严重污染等问题。因此,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生态化的首要措施,树立公共交通优先意识,在发展规划中优先考虑公共交通,加强法规与经济支持,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地位。同时,应研发新技术、新能源交通工具,为未来城市交通打下基础。
五、结束语
总之,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步伐正在不断加快,生态城市的目标和内容正在不断充实,因此,建设生态城市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通过对生态城市总体规划的探讨,做好生态城市总体规划加强措施,将生态思想、低碳经济理念充分地融汇到城市规划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提高我国生态城市规划水平,从而为创造安全、高效、便捷、舒适、和谐的生态城市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沈德熙.对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思考[J].城市规划汇刊.2011,(05).
[2] 何耀龙. 浅议建立科学的城市规划管理体系[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