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有效提问是小学语文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ijun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人主要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课堂有效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营造一种积极探索、求知创造的人文化的课堂氛围。那么如何设计有效提问的环节和问题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汲取他人的先进经验,谈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
  一、细读文本内涵,奠定有效提问基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不过是一个例子!”但为什么偏偏选那一篇篇课文作为例子?我们如何用好这些例子?到底要教给学生些什么?哪些地方可以设计怎样的语言训练?这些问题都要通过研读教材、细读文本来解决。
  在教人教版《长相思》一课时,我主要让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在作者细腻哀婉的人物内心世界和山高水长的场景及气势庞大的队伍的对比中,揣摩浓浓的乡愁。而他与王安石触景生情的乡愁与张籍落寞凄清的乡愁是截然不同的。在深入研读文本的同时,我不失时机地提出“故园无此声”中的“故园”,不仅要让学生联系前文,明白故园是什么地方,还要点拨学生想象:为什么他想到了“故园”?他可能想到故园的什么呢?从而使学生体会“故园”二字所承载的无穷韵味。
  二、学会倾听分享,创设积极氛围
  智慧的课堂必须基于一种思考、对话与民主的课堂文化之上,好的课堂氛围能促进课堂师生的互动。在这样的课堂中,倾听和分享应该成为其主旋律。
  在《梅花魂》一课中,我着重引导学生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从梅花是中国人最喜爱的花入手,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如梅花魂的魂是什么意思?外祖父那么喜欢梅花图,为什么送给了我?为什么送我绣梅花的手绢?……解决疑问的过程,也是深入理解、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过程。一连串的提问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他们纷纷举手回答,或深情,或幼稚,或感动,场面气氛融洽,整个课堂成了相互倾听与分享的欢乐海洋。
  三、创设问题情境,促进有效提问形成
  课堂提问是否有效与提问技巧息息相关。在课堂里,老师要善于将问题转变为陈述性的语言,将提问转化为创设情境性的语言,这样学生就不是在单纯地回答老师的提问,而是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情境中去学习。
  在教学《半截蜡烛》一课时,我从“镇定”入手,引导学生自由读文,思考文中的伯诺德一家遇到了怎样紧急的情况,适时地补充关于二战的资料,让学生对当时严峻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再引导他们想象自己遇到同样情况时的反应。通过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下面引导学生充分感知伯诺德一家的“镇定”作好铺垫。然后,我紧紧抓住了“蜡烛”这条线索,请学生默读课文,讨论伯诺德家的每个成员是如何具体地应对紧急状况的,借助这样的问题情境,进一步深入引导学生仔细读文本。
  四、把握提问时机,有效提问深入文本
  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要创设问题的情境,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选择恰当时机,采用适当的形式向学生提出问题,提高课堂发问的艺术性,以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思维。
  捕捉时机,实时追问。一个好的追问,往往能激发学生兴趣,承上启下,激发智慧火花。适当的追问要善于处理学生回答“卡壳”。学生答问“卡壳”时,可能是由于问题过大、过难或思维定式等原因。有时即便问题难易适度,学生的思路仍会出现“卡壳”。教师此时应顺着所提问题在思考方向和学习方法上加以指点,接通学生的思路,或者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提法进行疏通和引导。
  深度探问,不断升华。所谓探问,就是课堂上当学生由于知识欠缺、问题本身模糊或有一定难度等原因无法回答时,教师变换角度,或化大为小,或化难为易,或化虚为实,让学生换一个路径接近问题的答案,也就是一种问题分解的策略。通过层层探问,教师不断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文本展开更深层次的对话,不断升华学生的理解。
  适时转问,丰富对话。转问一般是在追问无效时,或为了问题得到更多学生的讨论而采用的。课堂上我们老师一般会用“谁还有补充”“谁对这句话有更深的理解”等将问题转向另一个学生,使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课堂发展性的提问要求教师能合理巧妙地运用三问,不断引导学生在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中不断推进学习。
  五、善于运用评价,积极促进生成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及时评价,通过评价及时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引领提升,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性。
  激励式。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得到肯定性评价,会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极大地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产生奋发向上的积极性,得到自我发展。
  提炼式。受年龄的制约,有时学生的回答要么是比较零散的,要么没有一定的深度。这时就需要老师进行梳理,并通过评价进行反馈,帮助学生对所提问题有一个全面的深入的理解。
  修正式。当学生回答的语言有问题时,老师可以通过修正式评价语把学生的语言纳入更准确的轨道。如:“如果你能把×××说得更具体些那就更精彩了。”“你讲得很有道理,如果能把×××讲清楚,那就更有说服力了。”
  富有智慧的教师要善于通过有效积极的提问去演绎精彩的课堂,或抛砖引玉,或画龙点睛,或点拨指示,或目示点头,或取喻明理,使学生对问题心领神会,如入幽微之境突见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其他文献
最近读了一篇文章,题目为《悬崖上的一课》,故事主要写的是主人公小亨特体弱怯懦,一次他跟随伙伴攀登悬崖,由于害怕,上不去下不来。杰利引着父亲找到了他,激励他一步一步地走下来。亨特信心大增,一步一步地爬下来,终于脱险。作者通过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一件事写出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成一个个小困难,再把这一个个小的困难解决,就解决了一大困难。于是我就在想,我们语文教师的在我们的教学中应该充当什么样
期刊
教学过程既是一个可控的信息流通过程,又是完成数学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对教学过程中各种结构形成 的优化制控与调节,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作为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就必须注重课堂教学的效果,现就目前数学课堂中存在的几点误区总结如下:  第一、教师讲得清,学生就听得懂。  讲,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教师清晰透沏且带有启发性的讲解是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先决条件
期刊
摘要:在当代中国山水画坛,卢禹舜的名字早已广为业界所知,他那清新雅致和意味隽永的水墨画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视觉印象。他的作品主要有“静观八荒”、“唐人诗意”和“域外写生”三大系列,每一系列作品虽然主题不同但内在精神和意趣却一脉相通,特别是他的“域外写生”系列作品,用笔轻松活泼,色彩清新淡雅,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研究他的水墨作品对探讨当下水墨山水画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和启发意义。  关键词:卢禹舜
期刊
语文,本来应该是最生动最有味最富情趣的一门课程。然而,这么好的一门课,在我们众多的学生眼里,它却是非常无聊的一门学科。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定位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并明确要求,要让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要想实现以上目标,让学生转变思想,重新对语文进行认识,就一定要拓宽语文学习渠道,到更广阔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去,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理
期刊
[摘 要]本文说明皇帝的制度的选择阻碍人类社会的发展。  经过文景之治,汉武帝的统一,西汉终于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帝国。七年级历史有一课的标题是“昌盛的秦汉文化”,而不是”昌盛的汉文化”。为什么要加个“秦”呢?这里秦代表战国以致春秋时期。  [关键词]选择,罢黜百家,民主  课本中介绍了秦汉的文化发展,其内容有如下。  一是纸的发明和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实际上纸,最开始是麻纸,用麻皮做的很结实的、但
期刊
[摘 要]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形成获取知识、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态。在这种心态下,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都会明显提高。在教学中,利用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一个放飞心灵的园地,把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发展、情感的升华、个性的张扬尽可能的融入精神生活之中,并为学生创设自由平等的学习空间,使他们在学习中感到心境放松心情愉快。还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
期刊
算法初步是高中课改后新加的数学内容,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要学好这部分知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学好两块内容——条件结构和循环结构,这两部分知识,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学好了这些内容,其它部分相对来说就比较简单了。  算法中的条件结构分两种,一般在遇到问题需分情况解决时使用,这两种结构分别是:  条件结构一: 对应的程序语句是:  当计算机执行上述语句时,首先对IF后的条件进行判断,如果条件满足,那么就执
期刊
今年12月到17月,我有幸参加了青海民族大学培训中心组织的青海省小学教导主任培训活动。这是我走上教导主任工作岗位以来第一次参加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培训,我和很多参训的教导主任一样,很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希望通过此次学习,不辜负上级领导对我们的信任与嘱托,认真学习、勤于思考,并且学以致用,更好地开展好我们的教学管理工作。我从中学到了许多可行的做法,收获很大,我感觉自己在今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还有许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教学案例探讨如何从参与式教学目标的设计、参与式教学活动设计、参与式活动的评价设计等方面入手,开展小学英语律动课堂的“参与式”教学,提升课堂参与度,实现人人发展。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目标 集体性活动 小组化活动 个体化活动 参与评价  英语律动课堂秉承巴蜀律动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提倡“律动课堂,人人参与”的课堂文化。英语律动课堂强调让每一位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感知、练习和运用英语
期刊
[摘 要]21世纪英语的发展特征是全球化、多样化与简易化,而现行的初中英语教材从指导思想到编排体系,已不属于原有的语法翻译的范畴,课本重视语言形式。这套教材体现了新的教学思想,其教学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的基础,它强调在情景中教,在情景中学,在情景中用,坚持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原则。它更有时代气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