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非理性民族主义的特征、危害与价值引导

来源 :河南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Delp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非理性民族主义是民族主义在互联网中的非理性呈现。其基本特征,从认同对象的非理性来看,以狭隘民族主义和汉民族主义为主;从表达形式来看,呈现出盲目排外和极端排外、热点敏感和情绪应激、弱国心态与沙文主义摇摆、网络集群和党同伐异等特点;从传播方式来看,滋生出粉丝民族主义、二次元民族主义、短视频民族主义等多样化面孔。网络非理性民族主义对国内民族关系和民族团结、国家外交政策、网络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了潜在危害,其与多种非主流社会思潮的紧密结合和共振效应,损害了主流意识形态。对网络非理性民族主义进行价值引导,要树立正
其他文献
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为处置不同程度的违纪违法对象,界分党纪违反、职务违法与职务犯罪的判断标尺。在实然程序运行之过程中,监督执纪“四种形态”间程序衔接客观存在裁量空间,不仅导致处置效果呈现“入罪”或“出罪”倾向,更可有碍实体公正之实现。从程序适用衔接上,监督执纪程序转换应满足“法律保留”与“程序法定”之要求。在党规与国法协调衔接过程中,党规制定与解释主体应遵照党内法规、监察法以及刑事诉讼程序的一般性规律。善化党内法规纵向的立规制定与解释权,细化监督执纪衔接监察调查过程中有权主体的程序
被誉为有灵魂的生活、有温度的住宿的民宿,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民宿业作为乡村非标准住宿的新业态,伴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已经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乡村经济的新增长点。其在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把这个新业态扶持好、发展好,则需要学界、业界基于对民宿业的起源、发展、现状等问题进行研究,以尊重市场规律为原则,积极探索民宿业可持续的健康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