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上市公司越来越多,外部的报表使用者和上市公司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因此很难了解到公司的具体经营情况。面对形形色色的企业,即使我们看好一个行业,对主营该行业的多家上市公司,我们该如何选择投资对象?本文从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无形资产,以及资产重组等方面重新评估公司经营业绩,让投资者对公司的经营业绩有一个更为直观的判断(本文研究对象主要为信息技术)。
关键词:经营业绩;财务报表分析;业绩解读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9-0000-03
一、经营业绩以及分析指标
经营业绩是企业已经发生的经营活动发生的结果,它以财务报告作为依据,我们可以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以及财务报表附注作为评估的基础。
经营业绩也是以前年度公司赚取利润的能力体现,一般上市公司利润表里面净利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经常性损益,一部分是非经常性损益,非经常性损益是不常发生的业务,例如政府补贴,自然灾害,债务重组,资产重组等发生损益(非经常性损益界定见证监会公告(〔2008〕43号)号文),本文所说的净利润全部为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经营业绩评价指标有多种,常用的评价指标有2类,一类为企业发展能力指标,常用的有销售收入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另外一类为企业的盈利能力指标,常用的有销售净利率,市净率,市
盈率。
但是随着我国上市公司越来越多,而且从2013年起并购重组的爆发式发生,企业会计准则颁布时间的延长,企业对准则的深度把握,普通投资者对财务报表以及公布的PE(市盈率)等表面信息很难得出企业的真实业绩情况,”我该如何选择企业投资?”这是很多人的疑问,本文从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无形资产,以及资产重组等方面重新评估公司经营业绩,让投资者对公司的经营业绩有一个更为直观的判断
二、影响经营业绩的几个因素
经营业绩大多数情况下可以以净利润来表示,但是公告上的净利润会被边缘化或者难以界定的手段调整到面目全非,具有很大的欺骗性。直观表现为经营现金流极其差,但是净利润很高。从财务管理角度来分析,资产负债表的左边是公司的投资和运营情况,公司经营业绩很大程度上都在这些资产里面做文章,具体来说,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存货,无形资产,开发支出,长期待摊费用,等等都是重灾区。
并购重组是公司的重大事项,近年来并购重组表现最多的是业绩对赌,用很高的溢价收购一部分资产换取利润,这很大程度上迷惑了投资者,因此在评估企业当年经营业绩以及成长性时候,需要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
(一)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应的同时应向购买方收取的款项,应收账款通常是与销售收入同时确认,因此在评估企业经营业绩的时候,不但要关注利润表里的主营业务收入指标,更要关注应收账款指标。
本文两个方面解读应收账款对经营业绩影响。首先,应收账款的存在,它有到期不能偿付风险,也就是坏账的风险,根据追账公司商账成功率的统计数据显示,逾期6个月的应收账款回款概率为80%,逾期12个月的应收账款回款概率为26%,逾期24个月应收账款回款为13%。一般销售企业应收账款的信用额度不会超过6个月,上市公司通用坏账计提比例为1年以内为5%,1-2年为15%,2-3年为30%,3-4年为50%,4-5年为80%,5年以上为100%,因此根据收账公司统计,调整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比例为,1年以内为5%,1-2年为20%,2-3年为74%,3-4年为83%,4-5年为100%,5年以上为100%。其次,大量的应收账款也有提前确认收入之嫌疑,我国的会计记账基础为权责发生制,以商品已发出,项目已验收为标准,但是在审计事务所审计过程中,通常是以合同签订以及拿到验收单为审计证据,这不能证明企业实际已完成了销售,收回货款才是王道。
同理,其他应收款根据准则也需要计提坏账准备金,一般企业的其他应收款应该金额不大,超过2年的应收款基本无法收回。应该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二)预付账款
预付账款是指在买卖过程中,买方向卖方支付的一部分货款,包括支付的货款,定金,施工款等等,预付账款是企业的一项债权,预付账款对企业业绩的影响主要在于成本费用类。
预付账款的分析评估分为两方面,首先是预付账款的账龄,预付账款在上市公司财务政策中是不需要计提坏账的,但是根据大量的统计数据表示,1年以上的预付账款基本是不可以收回,大多是未取得发票的费用类预付账款或者为呆账坏账,这部分的预付账款如无特殊原因可以确认为费用。
对于1年以内的预付账款,要考虑预付账款的性质,对于非实物购买类预付账款基本可以参考为成本费用,例如施工合同,开发合同等等。
(三)存货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准备销售的材料,物料,商品等,存货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出售取得现金流入,为企业赚取利润。
存货对于经营业绩的影响主要在于价值和兑现两方面,存货价值方面体现在于,会计中是存货是以可变现净值计量,当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得,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审计师在做审计的时候,取得可变现净值资料是以市价来衡量,但是很多存货本身是特定的存货,尤其是信息技术类企业,存货为外购的软件,本身价值难以衡量,也无市价,即使有市价也难以衡量软件的价值,存货的价值也就牵涉到存货跌价准备金的问题,影响利润。存货兑现方面体现,需要从存货的取得时间以及存货的类别来权衡,对于信息技术类公司来说,存货超过1年,虽然不存在存货变质风险,但是存货的更新换代如此迅速,是否能够卖出存在很大的争议性,很多产品变成了有价无市,例如有一款台式机电脑存货,2年的时间让这款电脑虽然价格还是高于成本价,但是市场上已经无人选择这款产品。这就是存货的变现影响,因此在解读财务报告时候,笔者认为应该把超过2年的存货跌价准备金全额计提,这将极大影响该公司的资产价值。 (四)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为企业没有实物状态的资产,资本化的开发支出未来年度要结转为无形资产,因此无形资产和开发支出有着紧密联系。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无形资产的确认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1,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第2无形资产的成本可以可靠计量。无形资产来源于两方便,一为研发支出开发阶段资本化形成的无形资产,二为外购无形资产。企业会计准则对资本化条件还是比较严格的,不但从技术方面,财务方面,开发能力方面,会计计量方面,最主要是持有意图以及未来带来经济收益方面都做了详细规定,但是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判断标准难以量化,很容易被人为操控。这就对经营业绩产生了影响。很多公司都用无形资产,研发费用,作为盈余管理工具。
无形的资产的价值判断很困难,笔者认为,要判断无形资产的价值首先需要判断该无形资产是否出售,如果在1-2年内没有出售,基本可以判断该无形资产是无效资产,投资者可以把外购的无形资产调整为成本,内部自主研发的无形资产调整为费用。同时无形资产的价值确认也很简单,外购无形资产根据市场同类产品重置成本计量,自主研发无形资产费用化。
但是在无形资产根据以上原则调整成本费用的同时,同时也需要对本来已经计入业绩中的折旧摊销额进行还原,最大程度上还原企业真实的业绩。
(五)并购重组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伴随着是很多行业出现了巨大的产能过剩,产能浪费,随着而来的是为了消除产能过剩的资料整合,资源整合带来并购浪潮。并购重组风从2013年起持续扩大,到2015年已经可以说是席卷狂潮整个中国股市。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每季度平均并购为151起,至下半年单季并购就达到2起,2014年每季度并购平均数量已高达578.3起。从参与主体来看,2014年全国并购事件中由A股上市公司参与的已占国内并购比重的四分之三。目前中国股市常年处于停牌待重组的上市公司超过200家。
并购是带来资源整合的,而中国式并购大多是与被并购公司签订所谓的对赌协议,以及盈利补偿协议,获取短期的利润,并购大概是三年一期盈利补偿,公司通过这种利润承诺完成业绩指标,很多企业不经营主业而大量进行并购,报表看起来很美,但是等到3年1期后被并购公司业绩大幅下滑,周而复始。因此我们在考虑公司本身业绩和成长性时要把并购带来的利润剥离掉,才能还原当期企业的真实业绩情况。
三、经营业绩解读举例分析
在上文已经谈论了影响经营业绩的一些因素,笔者从巨潮资讯网的公开信息中挑选了2家单位进行分析,A视讯公司和B视讯公司。这两家企业具有都是创业板上市公司,并且产品类型相近,因此拿来作为对比分析,。
A视讯2014年报表摘要:2014年年报显示应收账款为期末余额37247万元,年初余额16029万元,预付账款期末余额2635万元,期初余额1877万元,其他应收款期末余额5319万元,期初余额为4834万元,无形资产期末余额5161万元,期初余额6321万元,开发支出706万元,期初为47万元,营业收入本期30024万元,上期20016万元,管理费用本期5463万元,上期3987万元,资产减值本期1784万元,上期346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亏损688万元,去年同期为328.84万元。2014年的销售净利率为-0.02939,现根据财务报告及附注笔者重新解读2014年A视讯的经营业绩。
首先是应收账款,根据财务报告附注披露信息,根据本文提到的计提比例计算,2014年应该计提的坏账准备金为5139万元,实际计提为2391.50万元,需要补提为2747万元,同理,2013年如果也按照收回率比例计提,2013年已计提1786万元,应该计提3273万元,1487万元应该影响的是2013年的利润,因此应收账款影响2014年利润额为1260万。同理,其他应收款超过2年的应收款无法收回,因此2014年应该计提减值损失557万元,其中185万元属于2013年损益部分,其他应收款影响利润额为372万元。(详见表1)
其次是预付账款,预付账款也同样需要2年一起考虑,2014年预付账款1年以上账龄为234万,2013年为212万。影响经营利润为22万。
再次是存货,因为A视讯的存货没有没披露账龄信息,也没有对存货进行细分,因此无法确认存货里面包含多少无效资产。
A视讯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5161万元,审计事务所未披露无形资产具体名称,通过公开信息无法具体根据产品核算市场,但是投资者应该看到,如此巨大的无形资产,它能对企业产生多少经济效益值得我们去深思。从开发支出披露信息可以了解到,开发支出期末金额706,期初金额47万,本年开发支出转入无形资产92.8万,根据上文讨论,因为开发支出未来现金流入难以估计以及资本化费用化人为操纵问题,自主开发应该费用化,因此研发支出影响利润额为706 92-47=751万。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A视讯一共影响业绩为2405万。其中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影响资产减值损失1632万,预付账款影响主营业务成本22万,开发支出影响管理费用751万元。销售净利率由-0.02至-0.10。
B视讯2014年报表摘要:2014年年报显示应收账款为期末余额27234万元,年初余额30685万元,预付账款期末余额7487万元,期初余额2579万元,其他应收款期末余额7481万元,期初余额为3832万元,无形资产期末余额24014万元,期初余额12739万元,开发支出11324万元,期初为8487万元,营业收入本期54732,去年同期为38655万元。管理费用本期18158万元,上期13450万元,资产减值本期1913万元,上期2120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15953万元。2014年的销售净利率为0.29。
根据相同方法分析,可以看到B视讯业绩影响数据为,应收账款影响资产减值损失-96万,其他应收款影响资产减值损失为30万,预付账款影响成本费用为7万,B视讯公司本期发生的资本化研发费用影响利润额为2641万,共发生业绩影响额为2582万元。销售净利率由0.29下降至0.24。
从两家公司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A公司经营业绩的调整主要是应收款的账龄比较长产生,B公司的经营业绩影响额主要是开发支出导致,从投资的角度来看,B公司经营业绩比A公司好,同时应收账款账龄短,现金流等财务风险小。
四、结语
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是乱花迷人眼,接近200页的财报让人无所适从,但是财报上对风险的描述很少,通过上文的一些基本方法,投资者能够分析出公司的更为真实更为谨慎的经营状况,能降低部分投资风险。最后希望未来信息披露层面上,能够更加详尽而具体。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S].2006
[2]单喆敏.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 2004:75-142.
[3]阮永平.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解读[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25-98.
[4]俞铁成.中国坑爹式并购大爆发:地雷已埋好!两三年内必引爆[N].金融圈
[5]陈蔚主编.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与核算实务[M].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3:14-85.
作者简介:邹玲 (1983–),女,湖南怀化,会计中级职称,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关键词:经营业绩;财务报表分析;业绩解读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9-0000-03
一、经营业绩以及分析指标
经营业绩是企业已经发生的经营活动发生的结果,它以财务报告作为依据,我们可以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以及财务报表附注作为评估的基础。
经营业绩也是以前年度公司赚取利润的能力体现,一般上市公司利润表里面净利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经常性损益,一部分是非经常性损益,非经常性损益是不常发生的业务,例如政府补贴,自然灾害,债务重组,资产重组等发生损益(非经常性损益界定见证监会公告(〔2008〕43号)号文),本文所说的净利润全部为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经营业绩评价指标有多种,常用的评价指标有2类,一类为企业发展能力指标,常用的有销售收入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另外一类为企业的盈利能力指标,常用的有销售净利率,市净率,市
盈率。
但是随着我国上市公司越来越多,而且从2013年起并购重组的爆发式发生,企业会计准则颁布时间的延长,企业对准则的深度把握,普通投资者对财务报表以及公布的PE(市盈率)等表面信息很难得出企业的真实业绩情况,”我该如何选择企业投资?”这是很多人的疑问,本文从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无形资产,以及资产重组等方面重新评估公司经营业绩,让投资者对公司的经营业绩有一个更为直观的判断
二、影响经营业绩的几个因素
经营业绩大多数情况下可以以净利润来表示,但是公告上的净利润会被边缘化或者难以界定的手段调整到面目全非,具有很大的欺骗性。直观表现为经营现金流极其差,但是净利润很高。从财务管理角度来分析,资产负债表的左边是公司的投资和运营情况,公司经营业绩很大程度上都在这些资产里面做文章,具体来说,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存货,无形资产,开发支出,长期待摊费用,等等都是重灾区。
并购重组是公司的重大事项,近年来并购重组表现最多的是业绩对赌,用很高的溢价收购一部分资产换取利润,这很大程度上迷惑了投资者,因此在评估企业当年经营业绩以及成长性时候,需要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
(一)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应的同时应向购买方收取的款项,应收账款通常是与销售收入同时确认,因此在评估企业经营业绩的时候,不但要关注利润表里的主营业务收入指标,更要关注应收账款指标。
本文两个方面解读应收账款对经营业绩影响。首先,应收账款的存在,它有到期不能偿付风险,也就是坏账的风险,根据追账公司商账成功率的统计数据显示,逾期6个月的应收账款回款概率为80%,逾期12个月的应收账款回款概率为26%,逾期24个月应收账款回款为13%。一般销售企业应收账款的信用额度不会超过6个月,上市公司通用坏账计提比例为1年以内为5%,1-2年为15%,2-3年为30%,3-4年为50%,4-5年为80%,5年以上为100%,因此根据收账公司统计,调整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比例为,1年以内为5%,1-2年为20%,2-3年为74%,3-4年为83%,4-5年为100%,5年以上为100%。其次,大量的应收账款也有提前确认收入之嫌疑,我国的会计记账基础为权责发生制,以商品已发出,项目已验收为标准,但是在审计事务所审计过程中,通常是以合同签订以及拿到验收单为审计证据,这不能证明企业实际已完成了销售,收回货款才是王道。
同理,其他应收款根据准则也需要计提坏账准备金,一般企业的其他应收款应该金额不大,超过2年的应收款基本无法收回。应该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二)预付账款
预付账款是指在买卖过程中,买方向卖方支付的一部分货款,包括支付的货款,定金,施工款等等,预付账款是企业的一项债权,预付账款对企业业绩的影响主要在于成本费用类。
预付账款的分析评估分为两方面,首先是预付账款的账龄,预付账款在上市公司财务政策中是不需要计提坏账的,但是根据大量的统计数据表示,1年以上的预付账款基本是不可以收回,大多是未取得发票的费用类预付账款或者为呆账坏账,这部分的预付账款如无特殊原因可以确认为费用。
对于1年以内的预付账款,要考虑预付账款的性质,对于非实物购买类预付账款基本可以参考为成本费用,例如施工合同,开发合同等等。
(三)存货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准备销售的材料,物料,商品等,存货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出售取得现金流入,为企业赚取利润。
存货对于经营业绩的影响主要在于价值和兑现两方面,存货价值方面体现在于,会计中是存货是以可变现净值计量,当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得,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审计师在做审计的时候,取得可变现净值资料是以市价来衡量,但是很多存货本身是特定的存货,尤其是信息技术类企业,存货为外购的软件,本身价值难以衡量,也无市价,即使有市价也难以衡量软件的价值,存货的价值也就牵涉到存货跌价准备金的问题,影响利润。存货兑现方面体现,需要从存货的取得时间以及存货的类别来权衡,对于信息技术类公司来说,存货超过1年,虽然不存在存货变质风险,但是存货的更新换代如此迅速,是否能够卖出存在很大的争议性,很多产品变成了有价无市,例如有一款台式机电脑存货,2年的时间让这款电脑虽然价格还是高于成本价,但是市场上已经无人选择这款产品。这就是存货的变现影响,因此在解读财务报告时候,笔者认为应该把超过2年的存货跌价准备金全额计提,这将极大影响该公司的资产价值。 (四)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为企业没有实物状态的资产,资本化的开发支出未来年度要结转为无形资产,因此无形资产和开发支出有着紧密联系。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无形资产的确认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1,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第2无形资产的成本可以可靠计量。无形资产来源于两方便,一为研发支出开发阶段资本化形成的无形资产,二为外购无形资产。企业会计准则对资本化条件还是比较严格的,不但从技术方面,财务方面,开发能力方面,会计计量方面,最主要是持有意图以及未来带来经济收益方面都做了详细规定,但是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判断标准难以量化,很容易被人为操控。这就对经营业绩产生了影响。很多公司都用无形资产,研发费用,作为盈余管理工具。
无形的资产的价值判断很困难,笔者认为,要判断无形资产的价值首先需要判断该无形资产是否出售,如果在1-2年内没有出售,基本可以判断该无形资产是无效资产,投资者可以把外购的无形资产调整为成本,内部自主研发的无形资产调整为费用。同时无形资产的价值确认也很简单,外购无形资产根据市场同类产品重置成本计量,自主研发无形资产费用化。
但是在无形资产根据以上原则调整成本费用的同时,同时也需要对本来已经计入业绩中的折旧摊销额进行还原,最大程度上还原企业真实的业绩。
(五)并购重组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伴随着是很多行业出现了巨大的产能过剩,产能浪费,随着而来的是为了消除产能过剩的资料整合,资源整合带来并购浪潮。并购重组风从2013年起持续扩大,到2015年已经可以说是席卷狂潮整个中国股市。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每季度平均并购为151起,至下半年单季并购就达到2起,2014年每季度并购平均数量已高达578.3起。从参与主体来看,2014年全国并购事件中由A股上市公司参与的已占国内并购比重的四分之三。目前中国股市常年处于停牌待重组的上市公司超过200家。
并购是带来资源整合的,而中国式并购大多是与被并购公司签订所谓的对赌协议,以及盈利补偿协议,获取短期的利润,并购大概是三年一期盈利补偿,公司通过这种利润承诺完成业绩指标,很多企业不经营主业而大量进行并购,报表看起来很美,但是等到3年1期后被并购公司业绩大幅下滑,周而复始。因此我们在考虑公司本身业绩和成长性时要把并购带来的利润剥离掉,才能还原当期企业的真实业绩情况。
三、经营业绩解读举例分析
在上文已经谈论了影响经营业绩的一些因素,笔者从巨潮资讯网的公开信息中挑选了2家单位进行分析,A视讯公司和B视讯公司。这两家企业具有都是创业板上市公司,并且产品类型相近,因此拿来作为对比分析,。
A视讯2014年报表摘要:2014年年报显示应收账款为期末余额37247万元,年初余额16029万元,预付账款期末余额2635万元,期初余额1877万元,其他应收款期末余额5319万元,期初余额为4834万元,无形资产期末余额5161万元,期初余额6321万元,开发支出706万元,期初为47万元,营业收入本期30024万元,上期20016万元,管理费用本期5463万元,上期3987万元,资产减值本期1784万元,上期346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亏损688万元,去年同期为328.84万元。2014年的销售净利率为-0.02939,现根据财务报告及附注笔者重新解读2014年A视讯的经营业绩。
首先是应收账款,根据财务报告附注披露信息,根据本文提到的计提比例计算,2014年应该计提的坏账准备金为5139万元,实际计提为2391.50万元,需要补提为2747万元,同理,2013年如果也按照收回率比例计提,2013年已计提1786万元,应该计提3273万元,1487万元应该影响的是2013年的利润,因此应收账款影响2014年利润额为1260万。同理,其他应收款超过2年的应收款无法收回,因此2014年应该计提减值损失557万元,其中185万元属于2013年损益部分,其他应收款影响利润额为372万元。(详见表1)
其次是预付账款,预付账款也同样需要2年一起考虑,2014年预付账款1年以上账龄为234万,2013年为212万。影响经营利润为22万。
再次是存货,因为A视讯的存货没有没披露账龄信息,也没有对存货进行细分,因此无法确认存货里面包含多少无效资产。
A视讯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5161万元,审计事务所未披露无形资产具体名称,通过公开信息无法具体根据产品核算市场,但是投资者应该看到,如此巨大的无形资产,它能对企业产生多少经济效益值得我们去深思。从开发支出披露信息可以了解到,开发支出期末金额706,期初金额47万,本年开发支出转入无形资产92.8万,根据上文讨论,因为开发支出未来现金流入难以估计以及资本化费用化人为操纵问题,自主开发应该费用化,因此研发支出影响利润额为706 92-47=751万。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A视讯一共影响业绩为2405万。其中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影响资产减值损失1632万,预付账款影响主营业务成本22万,开发支出影响管理费用751万元。销售净利率由-0.02至-0.10。
B视讯2014年报表摘要:2014年年报显示应收账款为期末余额27234万元,年初余额30685万元,预付账款期末余额7487万元,期初余额2579万元,其他应收款期末余额7481万元,期初余额为3832万元,无形资产期末余额24014万元,期初余额12739万元,开发支出11324万元,期初为8487万元,营业收入本期54732,去年同期为38655万元。管理费用本期18158万元,上期13450万元,资产减值本期1913万元,上期2120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15953万元。2014年的销售净利率为0.29。
根据相同方法分析,可以看到B视讯业绩影响数据为,应收账款影响资产减值损失-96万,其他应收款影响资产减值损失为30万,预付账款影响成本费用为7万,B视讯公司本期发生的资本化研发费用影响利润额为2641万,共发生业绩影响额为2582万元。销售净利率由0.29下降至0.24。
从两家公司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A公司经营业绩的调整主要是应收款的账龄比较长产生,B公司的经营业绩影响额主要是开发支出导致,从投资的角度来看,B公司经营业绩比A公司好,同时应收账款账龄短,现金流等财务风险小。
四、结语
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是乱花迷人眼,接近200页的财报让人无所适从,但是财报上对风险的描述很少,通过上文的一些基本方法,投资者能够分析出公司的更为真实更为谨慎的经营状况,能降低部分投资风险。最后希望未来信息披露层面上,能够更加详尽而具体。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S].2006
[2]单喆敏.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 2004:75-142.
[3]阮永平.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解读[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25-98.
[4]俞铁成.中国坑爹式并购大爆发:地雷已埋好!两三年内必引爆[N].金融圈
[5]陈蔚主编.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与核算实务[M].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3:14-85.
作者简介:邹玲 (1983–),女,湖南怀化,会计中级职称,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