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救市”政策仍有效果

来源 :WTO经济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wan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近两年来从次贷危机发展到金融危机的全过程,美国、欧盟货币当局的一系列措施在关键时刻还是起到了“救市”作用的。
  
  10月10日,本刊常驻联合国记者珍妮就当前美国金融危机走访了联合国全球经济监测部主任洪平凡博士。
  
  《WTO经济导刊》:自美国国会批准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以来,本周股市依旧连日下挫,市场似乎还是对前景缺乏信心,这应该如何看待?
  洪平凡:目前市场的反映已经过度(Overshooting)。股市已呈现典型的恐慌,这里面恐怕还掺杂有政治因素。布什行将下台,他说的话已经没有人听,一方面大家不确定谁将上台,另一方面政府救市计划从批准到执行还需要一个过程。7000亿美元中的第一笔钱(2500亿美元)要到11月初才能筹集到并下发。
  判断市场是不是有信心,不应该看股市而要看信贷市场。最根本的要看两个指标是否会降下来:一是银行间拆借利率;二是三个月银行间拆借利率与三个月政府债券利率之间的利差,这两个指标目前都是居高不下。什么时候这两个指标降下来,才说明出现了转机。目前政府救市方案还没有具体行动,银行间拆借利率那么高,说明大家还在收紧银根;和政府债券的利差大,也说明银行都不敢出钱买政府债券。市场一片等待观望、紧缩流动性的局面。大家也都在等待一个先例或者经验。我相信在参加了政府的7000亿救市计划后,看到风险降低了、不良资产被清理了,大家会相继跟进,彼此的情况会逐步好转。
  
  《WTO经济导刊》:您认为金融危机的转机关键看信贷市场,但也有人认为更根本的是取决于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回暖。您认为房价止跌回稳和危机走势的转变之间会有什么样的互动相关性?
  洪平凡:房地产泡沫、信用过度扩张和疏于风险防范是引发危机的根源,因此房市的走势当然很重要。但要判断当前金融危机的走势,不能简单地根据房地产市场的情况;要解决这场大危机,也不能仅仅从房地产市场入手。
  从次贷危机演变到当前的金融危机已经有将近两年的时间。问题早已不是美国购房者能否按时偿还按揭贷款那么简单。当前的主要困境是,各家银行彼此互不信任,除隔夜借款外不愿以任何其他形式彼此拆借资金。这意味着资金已经停止在金融体系内流转。银行忙于屯积现金,既是为了偿还债务,也是为了使自己的账面在年底时好看些,以免遭到储户挤兑。美国财长保尔森已经看到问题的根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向银行提供债务担保和存款保险。如果问题根源在房地产市场,那么美国政府只要接管所有无法获得清偿的房产就好了,但现在这么做已经不能解决问题。
  衡量房地产市场状况主要看两方面指标:一是房价何时结束当前的下跌势头;二是房屋销量何时回升。其中房价尤其更具有金融意义上的重要性,若房价回稳,金融产品的价格就也可逐步趋稳。但是房价与金融产品价格之间并非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许多金融产品的价格具有超前性。房价下跌不一定必然带来金融产品价格的下跌;而当房价出现反弹时,金融资产的价格却可能还会再跌。总之,房价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因素,很容易受到信贷市场的流动性和信心的影响。在市场信心崩塌的情况下,房价经常矫枉过正,甚至跌到比泡沫前还低的水平。还是那句话,如果银行普遍惜贷,购房者贷不到钱,房价还会下跌。
  目前研究界比较著名的从事房价走势研究的耶鲁大学Kayse Sheiler教授等人认为,全美20个大都市的房价已从最高点下跌了20%,他们认为还将再跌10%左右,预计到2009年年中将趋于稳定。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地域差异极大,目前美国西部、南部地区因为原先房价上涨幅度较大,现在所受的影响也较大,尤其加利福尼亚州和佛罗里达州。但最近已有数据显示这两个州的房市低迷情况已有所缓和。
  从基本面上看,美国人口增长稳定、生产力旺盛,美国家庭和老百姓对拥有自己房屋的需求不会有太大变化。现在市场是处在痛苦的调整期中,如果大家都很理性,短则一年,就可能出现峰回路转;而如果大家都恐慌,见底时机的到来就会更晚些。在1929年大萧条时期,曾出现过40%的抵押贷款无力清偿的现象,当时政府被迫接手、允许购房者延期付款。最后这40%的抵押贷款中还是有80%获得了清偿。可见,房市的缓解需要时间,过度恐慌是无益的。
  
  《WTO经济导刊》:目前要求布什政府出台更多措施、补充7000亿美元救助计划的压力正在加大。您为什么认为7000亿美元救助计划的作用会比较积极?
  洪平凡:纵观近两年来从次贷危机发展到金融危机的全过程,美国、欧盟货币当局的一系列措施在关键时刻还是起到了“救市”作用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在研究历史上出现的124次银行危机的相关数据后发现,货币及政策当局对银行和金融系统的救助效果总体正面。这主要体现在,能确实减少经济产出的下降幅度,以及在危机严重时对解决流动性不足起到关键作用。当然,政府的一系列干预政策效果如何,也肯定会受到风险溢价、市场心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他文献
编者按:为加强中国、丹麦两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10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丹麦驻华大使馆共同在北京举行了“中丹气候变化论坛”。此次大会是2009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哥本哈根峰会前的一次重要的会议。大会讨论的主题是全球面临的气候变化挑战以及中丹两国为应对这些挑战所做的努力。  以下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在论坛上的讲话。    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在中国已不是政治口号,而是在脚踏实地真
期刊
NAMA非关税壁垒谈判不仅关系到我国能否通过谈判突破阻碍我国非农产品出口的国外非关税壁垒,而且关系到我国现行的非关税措施能否继续维持。通过研究正确把握NAMA非关税壁垒谈判的内容和走向,适时提出我国的立场和提案,对于切实维护我国的产业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WTO多哈回合非农产品市场准入(market access for non-agricultural products,简称NAMA)谈
期刊
“一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Butterfly Effect)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根据英国学者约翰·埃尔金顿的“三重盈余”——经济盈余、社会盈余和环境盈余的标准,我们把具有或追求影响力高且对环境(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回报率高的企业划归为“蜜蜂”型企业。  现在,美国金融危机这只“
期刊
联合主办(United-edit):  《WTO经济导刊》(CHINA WTO TRIBUNE)  商务社会责任国际协会(BSR)    联系人(Contact Us):  黄宜玲 电话(Tel):+86 20 [email protected]  崔征 电话(Tel):+86 10 62137913 [email protected]    一周要闻  奥巴马的下一步行动:履行竞
期刊
2007年4季度以来,受宏观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增加及货币紧缩等相关政策影响,中国房地产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在2008中国房地产品牌价值研究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和中国指数研究院三家单位,充分借鉴了国内专家学者以及国外著名品牌价值评估机构Interbrand和Brand Finance的研究经验和操作实务,对中国及主要区域的数百家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及项目、策划
期刊
中丹气候变化峰会在京召开      10月23日,中丹气候变化峰会在北京召开。  本次论坛由丹麦首相安德斯·拉斯穆森和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解振华副主任主持,旨在探讨气候变化带来的全球性挑战和现行解决方案存在的潜在影响,以及如何因地制宜地实施这些方案。会议主办者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指出,这次会议也将是中国与丹麦合作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里程碑之一。  世界酶制剂和微生物制剂的主要生产商诺维信公司在这
期刊
创业带动就业 “惠普微型企业发展项目中国运营中心”揭牌    2008年9月22日,“惠普微型企业发展项目”联手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成立“惠普微型企业发展项目中国运营中心”,全面负责中国大陆地区微型企业发展项目的推广和运营工作。  据了解,2007年引入中国的“惠普微型企业发展项目”是惠普全球专门针对创业者及微型企业主设立的公益社区投资项目。在短短不到两年时间里,该项目已在中国地区投入超过100
期刊
一份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必须对利益相关方的关注点、社会责任的投资要求以及证券交易指数做出回应;同时,报告还应包含社会关注点,信息披露依据透明化和负责任原则,并体现出公司的绩效和效率。    对公司管理者而言,公司治理现今已成为董事会议程的一部分。在当前投资团体对公司非财务运营情况十分关注的情况下,与利益相关者沟通企业的绩效尤为重要。  一份报告必须对利益相关方的关注点、社会责任的投资要求以及证券
期刊
2003年被称为日本企业社会责任元年。自2003年起,日本主要企业相继成立CSR(企业社会责任)专门部署,在建立CSR推进体制的同时,纷纷出版CSR报告书或可持续发展报告书(Sustainability Report),众所周知,现在的CSR与全球化进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从商品的流通市场来看,还是从供求链来看,都是跨国界的。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考虑某一特定国家的CSR,似乎意义不大。但实际上
期刊
■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贫富差距  ■ WTO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是不平等的贸易环境  ■ WTO给中国农业带来一定打击    “WTO的未来将遭遇集体瓦解还是依然裹足不前?”多哈谈判的破裂让人们对WTO的前景充满了困惑。  在此背景下,全球范围内兴起的双边和多边区域性贸易协定正在如何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弱势产业和弱势群体的利益?国际的NGO(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在进行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