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农村中学体育教师,从教多少年以来我全身心地投入,结合自己的所学,努力把体育相关的技能更多更好地传给自己学生,为的就是让学生对体育锻炼有更好的认识。要上好体育课,提高教学质量并不是很容易的。况且农村体育的发展不尽人意,体育教学滞后性日益明显,其主要原因是教学改革进展缓慢,学校体育功能严重减弱,体育场地及器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以及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不高等。因此,要重视加强对农村中学体育的管理,应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地开展体育教学改革,以适合学生的需求,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个人认为农村的现状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传统教育观的影响。受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很多学校把素质教育停留在口头上,在行动上还是以应试教育评价学生,导致了师生只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由于学生有自已的专业课程,而觉得其他课程无关紧要,因而对其他课程没有太大的热情。学校、教师、家长对文化成绩优秀者偏爱有加,很多学校在初三年级甚至不开设体育课。
第二,家庭教育和电脑网络的影响。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溺爱,造成很多学生有怕吃苦、怕困难的不良习惯。随着电脑的普及,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网上聊天。在体育学习和体育竞赛中,多数农村学校学生进取动机差,对集体活动缺乏热情,自控能力差,如在中长跑测试中,大部分学生缺乏耐力和毅力,表现出一种怕苦怕累的厌烦心理。
第三,学校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在农村学校,文化课是放在首要位置的,而体育课是相对次要的。每周课时量少,还常被占用,这也影响了体育教学;体育教学无位置,教师无活力,学生无兴趣,使中等职业学校体育功能严重弱化。加上体育经费、场地、器材缺乏,这是影响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关键原因。
第四,体育教学质量下降的影响。目前多数中学生只重视文化课学习,大多数学生以求毕业时很快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而不重视体育课。老师也在这种氛围和体制中失去了应有的动力,很少去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业务水平,平时教学采用灌输式、单一教学等方法,泯灭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而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原因是教学内容陈旧、单一;教学思想注重教法,忽视学法,缺少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从而造成了学生的厌学情绪;体育教学一般都在室外进行,老师怕学生出现伤害事故,心理压力加大,使得学生只为应试而锻炼。而不是为“健康第一”而学习,更难享受体育锻炼所带来的心理和生理的快乐。因此,在农村中小学进行体育教学的深化改革是尤为迫切的。这里就谈几点对策:
1.教师要从实际出发,端正教学思想。摒弃世俗偏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作正面引导,给学生讲体育课的重要性,并且要争取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支持,目的就是把体育摆在学校教学的重要位置上,增大对体育教学的投入。
2.教师要提高业务水平。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教师尤其是体育教师,他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很大,这就要求每位体育教师在课堂上精神饱满,言于律己,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正确的示范与清晰的讲解。教师的示范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必须对体育相关的基本技能进行研究,做好示范,确保动作的正确性,规范化。否则会造成事与愿违,影响教学效果。用好讲解时的语言,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水平、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体育项目的理解程度等方面都有相应的较高要求。在讲授技术动作要领时或清脆有力,或深沉浑厚,而且具有平易新切之感。只有形象生动和富于文采的语言,使讲解润色生辉形成独特的魅力,才可以让学生全神贯注。
3.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开展针对性教学。作为老师,充分了解了学生的生理特点,这样才能决定一堂体育课的运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老师才能钻研业务,更好的借鉴新的信息和科研成果。也只有充分了解了学生,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针对性,根据学生的基础,作出不同的安排,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偏远农村的孩子,对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不高,当然对体育的爱好也就千差万别的,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显然就是体育教师在选择和运用教法上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教师在上课时要非常注意言谈举止,做到教态大方亲切,要求严格,教学规范,同时讲究教学方法,尽量做到趣味性,游戏性,竞赛性等,有效地传授知识。这样一来,学生自觉学习与教师多样的教学很好的配合,在体育课中保持积极高涨的学习兴趣,教学质量自然也就提高了。
5.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所有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老化的过程,知识也不例外,一旦老化,就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做得好,,就必须跟得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作为教师就必须不断地学习新观念,新知识、新技能、并充分运用到教学中去。
实践证明,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是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分析原因,做出相应的调整,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就能够上好体育课。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以适合学生的需求,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也是我作为一名体育老师的愿望。
参考文献:
[1]曹贵昊.偏远地区学校体育教育的困境与出路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04).
[2]李进军.西部农村高三学生体育锻炼现状与对策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12).
第一,传统教育观的影响。受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很多学校把素质教育停留在口头上,在行动上还是以应试教育评价学生,导致了师生只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由于学生有自已的专业课程,而觉得其他课程无关紧要,因而对其他课程没有太大的热情。学校、教师、家长对文化成绩优秀者偏爱有加,很多学校在初三年级甚至不开设体育课。
第二,家庭教育和电脑网络的影响。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溺爱,造成很多学生有怕吃苦、怕困难的不良习惯。随着电脑的普及,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网上聊天。在体育学习和体育竞赛中,多数农村学校学生进取动机差,对集体活动缺乏热情,自控能力差,如在中长跑测试中,大部分学生缺乏耐力和毅力,表现出一种怕苦怕累的厌烦心理。
第三,学校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在农村学校,文化课是放在首要位置的,而体育课是相对次要的。每周课时量少,还常被占用,这也影响了体育教学;体育教学无位置,教师无活力,学生无兴趣,使中等职业学校体育功能严重弱化。加上体育经费、场地、器材缺乏,这是影响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关键原因。
第四,体育教学质量下降的影响。目前多数中学生只重视文化课学习,大多数学生以求毕业时很快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而不重视体育课。老师也在这种氛围和体制中失去了应有的动力,很少去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业务水平,平时教学采用灌输式、单一教学等方法,泯灭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而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原因是教学内容陈旧、单一;教学思想注重教法,忽视学法,缺少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从而造成了学生的厌学情绪;体育教学一般都在室外进行,老师怕学生出现伤害事故,心理压力加大,使得学生只为应试而锻炼。而不是为“健康第一”而学习,更难享受体育锻炼所带来的心理和生理的快乐。因此,在农村中小学进行体育教学的深化改革是尤为迫切的。这里就谈几点对策:
1.教师要从实际出发,端正教学思想。摒弃世俗偏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作正面引导,给学生讲体育课的重要性,并且要争取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支持,目的就是把体育摆在学校教学的重要位置上,增大对体育教学的投入。
2.教师要提高业务水平。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教师尤其是体育教师,他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很大,这就要求每位体育教师在课堂上精神饱满,言于律己,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正确的示范与清晰的讲解。教师的示范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必须对体育相关的基本技能进行研究,做好示范,确保动作的正确性,规范化。否则会造成事与愿违,影响教学效果。用好讲解时的语言,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水平、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体育项目的理解程度等方面都有相应的较高要求。在讲授技术动作要领时或清脆有力,或深沉浑厚,而且具有平易新切之感。只有形象生动和富于文采的语言,使讲解润色生辉形成独特的魅力,才可以让学生全神贯注。
3.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开展针对性教学。作为老师,充分了解了学生的生理特点,这样才能决定一堂体育课的运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老师才能钻研业务,更好的借鉴新的信息和科研成果。也只有充分了解了学生,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针对性,根据学生的基础,作出不同的安排,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偏远农村的孩子,对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不高,当然对体育的爱好也就千差万别的,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显然就是体育教师在选择和运用教法上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教师在上课时要非常注意言谈举止,做到教态大方亲切,要求严格,教学规范,同时讲究教学方法,尽量做到趣味性,游戏性,竞赛性等,有效地传授知识。这样一来,学生自觉学习与教师多样的教学很好的配合,在体育课中保持积极高涨的学习兴趣,教学质量自然也就提高了。
5.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所有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老化的过程,知识也不例外,一旦老化,就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做得好,,就必须跟得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作为教师就必须不断地学习新观念,新知识、新技能、并充分运用到教学中去。
实践证明,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是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分析原因,做出相应的调整,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就能够上好体育课。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以适合学生的需求,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也是我作为一名体育老师的愿望。
参考文献:
[1]曹贵昊.偏远地区学校体育教育的困境与出路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04).
[2]李进军.西部农村高三学生体育锻炼现状与对策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