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能够将学生的多方面感官调动起来,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最佳的氛围与环境中去感受和理解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而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文章将先揭示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存在的弊端,然后在此基础上在探讨新课改理念下的情境教学开展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新课改理念
为更好地适应教育发展需求,新课改理念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因此,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以及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个小学数学教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存在的弊端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获得了广泛应用。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情境教学却存在一些弊端,制约了其更好地为数学课堂教学服务。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情境内容华而不实。部分教师认为情境教学只有具备精彩、鲜明、生动等特色才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事实上如果情境教学过于华丽,反而容易起到反效果。二是情境教学形式化,部分教师认为只要戴上了情境创设这顶帽子,就算遵循了新课改的要求,但事实上在进行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而进行创设,存在着为了创设而创设的情况,很难想象这样的情境教学能够发挥出其应有作用。三是在情境教学的开展过程中,部分教师过于追求情境的细节化、真实化,学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情境教学的其他内容了,反而削弱了数学知识的教授效果。
二、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开展策略
1.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开展情境教学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教学而服务的,因此不但要结合小学生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知识水平,还应当针对教学重点、难点知识开展情境教学,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知识,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比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学生已经学过的图形,然后通过找关系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来。数学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首先,出示主题图。请学生观察主题图并思考:你发现了哪些图形?你会计算它们的面积吗?其次,通过操作,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①每个平行四边形只准剪一下,试一试被剪下的两部分能拼成已学过的什么图形?学生自己剪、拼。②互相讨论。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通过操作讨论得出:只有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才能拼成一个我们会计算的图形——长方形。追问:为什么要转化成长方形?为什么要沿高剪开?不沿高剪开行不行?最后,归纳总结公式。比较变化前的两个图形,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互相讨论,汇报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明确:①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后,面积没有改变。②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相等。根据这些关系,你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怎样推导出来?强化理解推导过程。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就这样,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小心实验,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来了,不仅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多向思维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还帮助学生实现了对数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2.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情境教学
数学教师还应当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来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且体会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让单调、枯燥的数学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活泼的同时,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这节内容的时候,数学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又到了六一儿童节,老师特意买来了彩色纸来装饰教室,其中有一张长方形彩色纸长60厘米,宽24厘米,如果要在不能剩余的前提下将其剪成面积尽可能大的正方形,那么最多可以剪多少个正方形?随后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彩色纸拿出来,分发给各个小组,让学生们自行去探究其中隐藏的规律。在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进行探究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出示这样的问题来对学生进行巧妙的引导:所剪面积最大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彩色纸的边长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最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正方形的边长即长方形彩色纸宽的因数,同时也是大的因数,那么正方形的边长其实就是长方形彩色纸长与宽的最大公因数。
综上,虽然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拥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等诸多益处,然而小学数学教师还需要看到,情境教学法毕竟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因此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不能为了创设而创设,必须与教学内容充分联系起来,必须与学生的学情充分联系起来。
参考文獻:
[1]董 杰.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探讨[J].学周刊,2016(28):74-75.
[2]姜立刚.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课堂结构重建[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5):61-63.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新课改理念
为更好地适应教育发展需求,新课改理念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因此,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以及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个小学数学教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存在的弊端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获得了广泛应用。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情境教学却存在一些弊端,制约了其更好地为数学课堂教学服务。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情境内容华而不实。部分教师认为情境教学只有具备精彩、鲜明、生动等特色才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事实上如果情境教学过于华丽,反而容易起到反效果。二是情境教学形式化,部分教师认为只要戴上了情境创设这顶帽子,就算遵循了新课改的要求,但事实上在进行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而进行创设,存在着为了创设而创设的情况,很难想象这样的情境教学能够发挥出其应有作用。三是在情境教学的开展过程中,部分教师过于追求情境的细节化、真实化,学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情境教学的其他内容了,反而削弱了数学知识的教授效果。
二、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开展策略
1.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开展情境教学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教学而服务的,因此不但要结合小学生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知识水平,还应当针对教学重点、难点知识开展情境教学,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知识,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比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学生已经学过的图形,然后通过找关系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来。数学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首先,出示主题图。请学生观察主题图并思考:你发现了哪些图形?你会计算它们的面积吗?其次,通过操作,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①每个平行四边形只准剪一下,试一试被剪下的两部分能拼成已学过的什么图形?学生自己剪、拼。②互相讨论。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通过操作讨论得出:只有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才能拼成一个我们会计算的图形——长方形。追问:为什么要转化成长方形?为什么要沿高剪开?不沿高剪开行不行?最后,归纳总结公式。比较变化前的两个图形,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互相讨论,汇报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明确:①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后,面积没有改变。②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相等。根据这些关系,你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怎样推导出来?强化理解推导过程。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就这样,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小心实验,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来了,不仅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多向思维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还帮助学生实现了对数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2.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情境教学
数学教师还应当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来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且体会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让单调、枯燥的数学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活泼的同时,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这节内容的时候,数学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又到了六一儿童节,老师特意买来了彩色纸来装饰教室,其中有一张长方形彩色纸长60厘米,宽24厘米,如果要在不能剩余的前提下将其剪成面积尽可能大的正方形,那么最多可以剪多少个正方形?随后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彩色纸拿出来,分发给各个小组,让学生们自行去探究其中隐藏的规律。在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进行探究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出示这样的问题来对学生进行巧妙的引导:所剪面积最大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彩色纸的边长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最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正方形的边长即长方形彩色纸宽的因数,同时也是大的因数,那么正方形的边长其实就是长方形彩色纸长与宽的最大公因数。
综上,虽然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拥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等诸多益处,然而小学数学教师还需要看到,情境教学法毕竟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因此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不能为了创设而创设,必须与教学内容充分联系起来,必须与学生的学情充分联系起来。
参考文獻:
[1]董 杰.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探讨[J].学周刊,2016(28):74-75.
[2]姜立刚.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课堂结构重建[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5):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