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对环境保护过程中的博弈及对策分析研究中,主要对工业污染作为研究切入点,借助博弈论理论,分析政府、企业、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进而提出针对性意见,希望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一定依据。
【关键词】:环境保护;博弈;对策
【前言】:環境作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基础条件。现阶段,我国生态破坏及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无法避免,森林数量大幅度减少,沙漠化问题严峻,水土流失严重等,这些问题都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人民健康也受到威胁。提升环境保护工作质量,改善环境,人们都可以收益,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减少人们经济收益,主要原因是由于环境保护需要成本。在这种情况之下,政府就需要发挥出自身宏观调控作用,对污染源进行控制。环境保护工作在开展过程中,政府、企业、个人都存在不同选择,进而出现相互博弈现象。
1、政府未干预情况下博弈
要是政府对于环境保护不采取任何干预手段,环境保护工作处于无政府情况之下。企业及个人在博弈过程中都是决定理性的,可以获取对象信息,并且自身也具有自主决策权。企业可以控制污染源,并且对环境进行保护。个人也可以采取不予关注态度,或者是对环境污染问题有效制止。假设本文将具有较强经济实力但是高污染企业看成大型企业,较弱经济实力但是低污染企业看成小型企业,可以得到实际经济生活存在的博弈关系。实际上,小型企业对环境污染不一定低于大型企业,本文仅仅是为了理论分析方便,才做出上述假设。
1.1大型企业之间博弈
假设X、Y两个大型企业经济实力相当,污染能力也基本相同,生产建设并不受到环境因素影响。在这两企业在环境保护上都具有两种选择,也就是保护及不保护。要是大型企业不保护环境,所获取的经济收益为Z1和Z2;要是大型企业保护环境,所获取的经济收益为P1和P2。环境保护工作在开展之后,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改善,但是由于环境保护收益周期较长,进而大型企业无法在短时间获取环境保护收益。也就是说,Z1>Z1,P2>P2。
按照上述分析显示,大型企业想要获取最高经济效益,最佳策略就是不保护环境,这样也就出现了“囚徒囚境”情况。X、Y两个大型企业都不保护环境,必然加剧环境恶化。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政府部门干预。
1.2企业和居民之间博弈
假设有企业及居民两个主体,企业在开展生产活动过程中,具有保护环境及不保护环境两种选择,要是选择保护环境时,自身经济收益为Q,要是选择不保护环境时,自身经济收益为M,这样可以直观判断M>Q。居民也同样具有两种选择,第一种就是听之任之,并不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列中,第二种就是向相关部门投诉,或者是自己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列。要是环境保护之后人们可以获取的经济收益为K,周围一共具有L个居民,每一个居民所获取的经济收益也就为K/L,参与环境保护所付出的成本为V。
正常情况下,居民参与环境保护所付出的成本都要高于自身经济收益,居民想要实现自效益最大化,最有可能选择不保护环境。
按照上述分析显示,环境保护在缺少政府部门干预之下,环境保护市场化运行,整个保护工作效率十分低下。处于对自身利益追求,企业及居民基本上采取听之任之观念。长久以往,必然就会造成环境恶化情况,政府部门需要对环境保护宏观调控[1]。
2、政府干预下博弈
政府干预主要就是对污染源企业收取一定费用,惩处严重违规企业。政府在行使监督管理职权中,也需要付出一定成本,同时政府部门监督效率也存在一定偏差,也存在随机性。
2.1企业之间博弈
假设X、Y企业经济实力相似,排污数量相同。政府在干扰污染问题情况下,企业排污必须缴纳一定费用,要是企业依旧不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列,就必须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费用,这样均衡也就发生变化。
要是X、Y企业都参与环境保护行列,同时符合有关标准,在环境保护上收入为30,自身投入成本为28,这样还具有净收益2。要是一个企业选择不参与环境保护,这样两个企业都需要承受罚款或者是排污费用。
按照企业收益情况显示,任何企业都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列中,属于最为理想形式。该结果也可以验证几点结论:(1)企业在不治理污染源,必须按照规定缴纳排污费用,同时还需要接受经济处罚,这样也就容易出现“公用地悲剧。”(2)促进治污技术发展,在降低环境保护成本情况下,还可以提升环境效益,促进环境保护良性化建设。
2.2企业和政府之间博弈
政府在干预到环境保护之后,政府主要借助激励及税收等形式,推动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政府干预环境保护时,具有成本及监督效率职责。企业在保护环境时,主要受到两个因素影响,分别为成本支出及罚金支出。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对企业参与环境保护造成一定影响,主要原因是由于并不是全部企业都愿意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列中。所以,政府部门和企业之间的博弈,属于混合策略博弈。
按照企业和政府之间博弈情况可知,(1)政府在加强污染惩处强度,企业躲避环境责任可能性会大幅度降低;(2)政府适当降低环境保护检查成本,企业参与环境保护可能性会大幅度增加;(3)要是企业在环境保护上的投资受到企业规模转变影响。也就是说,大型企业在环境保护上投入比例较高,小型企业在环境保护上投入比例较低。由此可以发现,和大型企业相比较,小型企业不参与环境保护可能性较高[2]。
结论:按照博弈分析结果可以发现,政府在不干预环境保护情况下,在理性支配状态下,企业和居民参与环境保护积极性较低,这也是现阶段环境保护首要问题。这也就表明,政府部门必须参与到环境保护上,借助宏观调控手段,环境保护工作才可以处于有序状态下开展。
【参考文献】:
[1]贾德友.基于环境保护问题的政府与企业博弈优化分析及对策建议[J].科技和产业,2015,15(04):61-65.
[2]张芳芳,俞雅乖.环境保护中政府规制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及其博弈分析[J].科技与管理,2014,16(03):100-105.
[3]刘英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三方博弈及对策研究——基于粮食安全视角的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4):3110-3113.
[4]吴艳,宋健峰.旅游景区环境保护博弈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600-20601+20610.
作者简介:王刚(1988.5-),男,籍贯:江苏连云港人,江苏金海园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关键词】:环境保护;博弈;对策
【前言】:環境作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基础条件。现阶段,我国生态破坏及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无法避免,森林数量大幅度减少,沙漠化问题严峻,水土流失严重等,这些问题都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人民健康也受到威胁。提升环境保护工作质量,改善环境,人们都可以收益,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减少人们经济收益,主要原因是由于环境保护需要成本。在这种情况之下,政府就需要发挥出自身宏观调控作用,对污染源进行控制。环境保护工作在开展过程中,政府、企业、个人都存在不同选择,进而出现相互博弈现象。
1、政府未干预情况下博弈
要是政府对于环境保护不采取任何干预手段,环境保护工作处于无政府情况之下。企业及个人在博弈过程中都是决定理性的,可以获取对象信息,并且自身也具有自主决策权。企业可以控制污染源,并且对环境进行保护。个人也可以采取不予关注态度,或者是对环境污染问题有效制止。假设本文将具有较强经济实力但是高污染企业看成大型企业,较弱经济实力但是低污染企业看成小型企业,可以得到实际经济生活存在的博弈关系。实际上,小型企业对环境污染不一定低于大型企业,本文仅仅是为了理论分析方便,才做出上述假设。
1.1大型企业之间博弈
假设X、Y两个大型企业经济实力相当,污染能力也基本相同,生产建设并不受到环境因素影响。在这两企业在环境保护上都具有两种选择,也就是保护及不保护。要是大型企业不保护环境,所获取的经济收益为Z1和Z2;要是大型企业保护环境,所获取的经济收益为P1和P2。环境保护工作在开展之后,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改善,但是由于环境保护收益周期较长,进而大型企业无法在短时间获取环境保护收益。也就是说,Z1>Z1,P2>P2。
按照上述分析显示,大型企业想要获取最高经济效益,最佳策略就是不保护环境,这样也就出现了“囚徒囚境”情况。X、Y两个大型企业都不保护环境,必然加剧环境恶化。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政府部门干预。
1.2企业和居民之间博弈
假设有企业及居民两个主体,企业在开展生产活动过程中,具有保护环境及不保护环境两种选择,要是选择保护环境时,自身经济收益为Q,要是选择不保护环境时,自身经济收益为M,这样可以直观判断M>Q。居民也同样具有两种选择,第一种就是听之任之,并不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列中,第二种就是向相关部门投诉,或者是自己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列。要是环境保护之后人们可以获取的经济收益为K,周围一共具有L个居民,每一个居民所获取的经济收益也就为K/L,参与环境保护所付出的成本为V。
正常情况下,居民参与环境保护所付出的成本都要高于自身经济收益,居民想要实现自效益最大化,最有可能选择不保护环境。
按照上述分析显示,环境保护在缺少政府部门干预之下,环境保护市场化运行,整个保护工作效率十分低下。处于对自身利益追求,企业及居民基本上采取听之任之观念。长久以往,必然就会造成环境恶化情况,政府部门需要对环境保护宏观调控[1]。
2、政府干预下博弈
政府干预主要就是对污染源企业收取一定费用,惩处严重违规企业。政府在行使监督管理职权中,也需要付出一定成本,同时政府部门监督效率也存在一定偏差,也存在随机性。
2.1企业之间博弈
假设X、Y企业经济实力相似,排污数量相同。政府在干扰污染问题情况下,企业排污必须缴纳一定费用,要是企业依旧不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列,就必须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费用,这样均衡也就发生变化。
要是X、Y企业都参与环境保护行列,同时符合有关标准,在环境保护上收入为30,自身投入成本为28,这样还具有净收益2。要是一个企业选择不参与环境保护,这样两个企业都需要承受罚款或者是排污费用。
按照企业收益情况显示,任何企业都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列中,属于最为理想形式。该结果也可以验证几点结论:(1)企业在不治理污染源,必须按照规定缴纳排污费用,同时还需要接受经济处罚,这样也就容易出现“公用地悲剧。”(2)促进治污技术发展,在降低环境保护成本情况下,还可以提升环境效益,促进环境保护良性化建设。
2.2企业和政府之间博弈
政府在干预到环境保护之后,政府主要借助激励及税收等形式,推动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政府干预环境保护时,具有成本及监督效率职责。企业在保护环境时,主要受到两个因素影响,分别为成本支出及罚金支出。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对企业参与环境保护造成一定影响,主要原因是由于并不是全部企业都愿意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列中。所以,政府部门和企业之间的博弈,属于混合策略博弈。
按照企业和政府之间博弈情况可知,(1)政府在加强污染惩处强度,企业躲避环境责任可能性会大幅度降低;(2)政府适当降低环境保护检查成本,企业参与环境保护可能性会大幅度增加;(3)要是企业在环境保护上的投资受到企业规模转变影响。也就是说,大型企业在环境保护上投入比例较高,小型企业在环境保护上投入比例较低。由此可以发现,和大型企业相比较,小型企业不参与环境保护可能性较高[2]。
结论:按照博弈分析结果可以发现,政府在不干预环境保护情况下,在理性支配状态下,企业和居民参与环境保护积极性较低,这也是现阶段环境保护首要问题。这也就表明,政府部门必须参与到环境保护上,借助宏观调控手段,环境保护工作才可以处于有序状态下开展。
【参考文献】:
[1]贾德友.基于环境保护问题的政府与企业博弈优化分析及对策建议[J].科技和产业,2015,15(04):61-65.
[2]张芳芳,俞雅乖.环境保护中政府规制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及其博弈分析[J].科技与管理,2014,16(03):100-105.
[3]刘英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三方博弈及对策研究——基于粮食安全视角的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4):3110-3113.
[4]吴艳,宋健峰.旅游景区环境保护博弈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600-20601+20610.
作者简介:王刚(1988.5-),男,籍贯:江苏连云港人,江苏金海园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