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双修”背景下植物配置调查与生态优化策略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y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以丹陽市万善公园改造设计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采用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的方法,旨在探讨城市公园植物配置应用效果和生态稳定性。结合“城市双修”建设需要,利用城市生态学原理和中国植物文化,增加乡土植物、地被植物和水生植物的种类,扩大边缘植物景观尺度,优化植物群落和生态结构,提出植物配置可行性优化建议,促进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关键词 “城市双修”;城市公园;植物配置;生态保护;调查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0)11-0127-04
  Abstract Taking the reconstruction design of Wanshan Park in Danyang, Jiangsu as an example,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methods of quantitative statistics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were adopted,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lant configuration and ecological stability in urban parks. To meet the needs of “urban doublemaintenance” construction, the principles of urban ecology and Chinese plant culture were used to increase the species of native plant,ground cover plant and hydrophyte, to expand the scale of marginal plant landscape, and to optimize the plant community and ecological structure. The feasibility optimization of plant configuration was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city and nature.
  Key words Urban doublerepair;Urban park;Plant configuration;Ecological protection;Investigation
  
  党的“十八大”提出城市建设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将“城市修复”和“生态恢复”作为城市发展建设的主要任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打造成为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1-3]。举措之一是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推进生态廊道建设,因地制宜建设湿地公园、雨水花园等海绵绿地,推广老旧公园改造,提升存量绿地品质和功能[4-7]。推行生态绿化方式,提高乡土植物和地被植物的应用比例,优化植物群落结构。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加快,广大市民对“城市双修”有了更多的关注,特别是城市旧公园的改造与生态修复。丹阳市万善公园是最好的历史见证,在新一轮“城市双修”建设中,拆除了厚重的建筑围墙,通过合理设计增加了大量的绿色植被,恢复了滨水绿地生态系统,打通了与运河的“有机对话”,扩大了景观视野范围,从而更好地发挥万善公园的生态环境效益和公共绿地的有效使用率。以丹阳市万善公园改造设计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采用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的方法,旨在探讨城市公园植物配置应用效果和生态稳定性。
  1 研究对象与调查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万善公园是一座位于江苏丹阳市区东南角的综合性公园,始建于1996年,占地约8.9万m2(图1、2)。公园规划定位“简洁、大气、舒畅、生态”,富有历史文化底蕴,可以给广大市民提供游览、休憩的场所。万善公园原被厚重的围墙包围,属于封闭式公园,园内缺乏足量的活动场地以及服务、游憩设施,对游人的吸引性不足。
  万善公园所在城市位于中纬度北亚热带,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全年以偏东风占主导,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5 ℃左右。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按照万善公园的万善文化区、民俗商业区、儿童活动区、历史文化区、生态休闲区、万善湖水区6个功能区(图3),对区域范围内所有植物种类和应用效果进行实测、询问和采访,发放问卷146份,有效问卷138份,有效率达94.52%。主要对不同年龄段和文化层次的附近居民展开调查,从而确保最终结果更富准确性。利用互联网等手段补充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万善公园的情况和城市公园绿地常用植物种类等相关信息。开展现场调查,记录各功能分区绿化景观所应用的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种类,进行相关数据分析与统计,运用“城市双修”原理和生态策略,探索适合本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植物配置模式。
  2 调查结果
  2.1 植物种类调查
  2.1.1 植物的类别。经过对万善公园6个功能分区的调查与统计,共有园林植物140种,其中乔木有40种,灌木有50种,棕榈和竹类植物有3种,针叶树和藤本类植物有9种,水生植物有5种,草坪与地被植物有33种。乔木、灌木、棕榈和竹类、针叶树和藤本类、水生植物、草坪与地被植物种类占调查总数的比例分别为28.6%、35.7%、2.1%、6.4%、3.6%、23.6%(图4)。   2.1.2 植物的科属。按照植物分类法,万善公园140种植物分属于52科111属,其中40种乔木类植物分别属于26科35属(常绿乔木11科9属;落叶乔木15科26属);50种灌木类植物分别属于34科44属(常绿灌木21科25属;落叶灌木13科19属);3种棕榈和竹类植物分别属于2科3属;9种针叶树和藤本类植物分别属于6科8属;5种水生植物分别属于5科5属;草坪与地被植物分别属于18科32属。
  在这些植物中,蔷薇科、木犀科、菊科的植物种类(如樱花、桂花、菊花等)大多在8种以上,禾本科、唇形科、百合科植物种类(如毛竹、迷迭香、玉簪等)为5~6种,卫矛科、夹竹桃科、松科、槭树科和豆科(如大叶黄杨、夹竹桃、五针松、鸡爪槭、紫荆等)种类为4~5种,其余植物种类科和属的分布较为散乱,少数为1~2种,多数都只有1种。
  2.1.3 植物的乔灌比例。140种植物中乔木类植物共有40种,其中常绿植物有11种,占乔木类植物的27.5%,落叶植物有29种,占乔木类植物的72.5%;灌木类植物共有50种,其中常绿植物有29种,占灌木类植物的58.0%,落叶植物有21种,占灌木类植物的42.0%。说明该公园树种以常绿的灌木树种为主,但是落叶的乔木较多,常绿乔木的使用频率也是比较单一的,公园整体上四季皆绿色的植物较少,各种草本的花卉数量适中。
  2.2 植物群落调查
  园林植物的配置方式应舒朗有致、单群结合,通常采用的方式有列植、片植、孤植和群植等,还要突显其相应的美学功能,比如季相之美、层次之美和群体之美等[8]。在对丹阳万善公园植物种类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出各功能区代表性植物群落组合模式(表1)。
  3 改造前发现的问题
  3.1 植物配置形式比较简单
  万善公园中植物种类多,但是乔、灌、草的搭配形式还是比较传统单一,大部分的配置形式还是两层结构。园路或者湖边的植物为了追求对称整齐的效果,常常使用相同的植物,用重复造景的手法进行种植,这样会造成植物因为生存空间相似而相互争夺,降低植物群落的稳定性。这种造景方式相对较简单,空间上层次感不强,应该适当增加群落种植的方式,突出植物的景观效果,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
  3.2 各功能区植物景观缺乏特色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每个分区中的植物有明显的随意性,比如在儿童活动区的植物应该无毒无刺,避免儿童在游玩中受伤,但是在儿童活动区发现了枸骨树,颜色艳丽的果实能吸引儿童的注意,但是很危险。所以在进行植物景观配置的时候要注意各个方面,烘托出各个功能分区的景观背景和特色。
  3.3 设计上没能很好解决后期养护带来的问题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部分植物群落的搭配和选择比较合适,但是后期由于养护管理的力度跟不上,导致景观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在公园景观中除了前期植物的设计和种植很重要,更应该要加强后期的养护管理制度,及时做好修剪、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等措施。
  4 萬善公园植物选择与配置优化策略
  万善公园还存在重美化、轻生态,公共绿地分布不均匀,绿化造景手法简单、单调等问题,建设追求“一次成型”的做法,忽视了部分植物的生长空间和后期养护管理,现利用生态学原理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4.1 构建“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植物群落关系
  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季相变化的特点是很重要的。植物通过春花、夏叶、秋实、冬干的合理搭配,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图5)。季相变化丰富,春、夏季里花开不断,丁香、桃花、紫薇等相继开放,秋季里变色树种由绿变红如枫香、鸡爪槭,搭配常绿乔木,别有一番意味,即所谓“春意早临花争艳,夏季浓苍不萧条”。低密度的乔木种植,结合观赏性较高的花灌木,适合花灌木对于阳光的要求,常绿乔木与之相配恰到好处,使人们漫步在林荫道上感受满目青翠,心旷神怡而流连忘返。
   万善公园的植物设计不仅有良好的文化环境和视觉效果,而且还有一定的群落规律,包括合理的群落结构,适地生长的树种和良好的种间关系。植物群落在经过长期的交替演变之后,逐渐稳定。垂直结构主要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如万善文化区,该区植物从上到下主要有无患子、鸡爪槭、三色堇、阔叶麦冬等。由于分层明显合理,各层的生长势良好;在历史文化区,这部分是以滨水植物为主,通过岸边的垂柳以及矮小的灌木和地被植物,柔化驳岸边生硬的线条,突出植物的美感;在儿童活动区,利用高大的乔木香樟、银杏与结果实物、开花植物进行搭配,引起儿童的注意。这些植物搭配构成了良好的植物群落结构,提升了公园生态环境。
  4.2 优化“高低错落,自然和谐”的林冠线
  随着公园原有建筑以及周围建筑物的不断增加,植物的生长态势较差。适当增补一些大规格的苗木,使之与建筑物比例调和,并考虑植物与建筑的搭配效果。建议在其附近片植或者群植高大的乔木、灌木,还可以突出公园的林冠线特征。万善公园中乔木有40种,注重选用不同形状的植物如圆球形、柱形、垂枝形等,构成了高低错落的林冠线,打破了植物群体的单调与呆板感。不同层次的植物构成变化适中的林冠线,有一种独特的美感。优美动感的林冠线是一个重要的植物景观,给游人们创造了一种静谧、舒适的空间,使其回归自然[9]。
  4.3 营造“因地制宜,人与天调”的生态境域
  公园在树种选择上应该尽量以乡土树种为主,优良的乡土树种对环境的适应良好,生长势旺,有利于造景需要,后期维护较为方便,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的地方铺装面积过大,游人在游玩的时候无法遮阳,在公共绿地分布不均匀的地方应该尽量减少硬质铺装而采用过渡铺装的方法,在无法种植高大乔木的地方应该增加灌木,或者使用一些攀缘植物作为垂直绿化来增加绿化面积。同时可以在公园四周墙壁、大门处挖掘出更多的绿量。植物布置同时应该适应周围环境,做到因地制宜、因时造境。在重视陆地植物的同时,还应该增加水生植物的种类和搭配效果,好的水生植物景观可以使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顺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潮流,紧跟社会进步发展的步伐,将“城市双修”理念贯彻于规划设计的始终,促进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发扬绿色生态设计的理念[10]。万善公园改造中,尝试用自然生态修复和人本设计手法,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效果,大大提升了城市公园的综合效益,使城市公共空间和场地精神得以高质量开发与利用。
  参考文献
  [1] 雷雅玲.“城市双修”背景下的城市公园绿地修复设计:以苏州市桐泾公园改造设计为例[J].居舍,2018(21):130-131.
  [2]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实施意见[J].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公报,2018(18):13-17.
  [3] 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德市城市双修工作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J].常德市人民政府公报,2018(7):5-11.
  [4]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深化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A].2018-06-19.
  [5] 秦莉萍.长江首城绽放美丽之花[N].宜宾日报,2019-04-11(001).
  [6] 江悦,李倩楠,柯璞,等.浅析雨洪管理理论在溧水道路景观中的应用[J].建筑与文化,2019(2):158-159.
  [7] 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海南省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A].2018-11-16.
  [8] 刘慧民,韩翠香,蓝晓娟.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造景理论基础[J].北方园艺,2001(2):45-46.
  [9] 关美,关佳丽,吴慧英,等.沈阳市公园植物配置现状调查与分析[J].南方农机,2016(4):37-38,43.
  [10] 申晓婧,刘宁,庄晓培,等.基于“城市双修”背景下的三亚绿地使用评价研究:以月川生态绿道和丰兴隆生态公园为例[J].绿色科技,2018(5):12-14.
其他文献
摘要为实现全面脱贫和全面小康,必须深化农业改革,走产业化、科技化、绿色化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农林高校必须以“新农科”建设为契机,构建全产业链育人体系,培养新型农业人才,推动农业内涵式发展。以“一村一品”农业产业模式为例,探讨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应解决的核心问题和依托条件,提出“企业下单、高校培养”的育人思路,建立政产学研用多方联动的教学团队和平台,制定岗位差异化的培养目标,培养一专多能的“T”字型新农
期刊
摘要北海市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规划建设的核心地区以及海岸带生态环境脆弱的典型地区,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导致海岸带生态环境恶化、海水入侵与地下水污染等地质环境问题愈发严重,而开展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对促进当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基于MapGIS平台,分别建立生态用地、农业用地与建设用地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变权层次分析-综合指数法模型对北海市土地利用展开规划研究。规划结
期刊
摘要 以普洱市16个最具代表性的景区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的旅游环境承载力包括生态环境承载力、空间环境承载力、设施环境承载力和旅游者和居民心理环境承载力分别进行量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普洱市旅游资源利用率较低,景区建设不够完善,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对此提出一些开发性建议。  关键词 旅游环境;承载力;普洱市  中图分类号 F5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24-0078
期刊
摘要 从休闲农业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河北省石家庄市为例,论述休闲农业发展成效,提出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供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及相关部门借鉴参考,促进休闲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0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24-0152-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
期刊
摘要农民专业合作社一体化发展是实现规模经济、降低交易成本、带动农民增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以陕西省咸阳市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结合不同产业的特点,总结出了蔬菜类、水果类、大蒜辣椒类、食用菌类等4种合作社一体化模式。咸阳市合作社一体化发展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农民收入增加、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等方面成效显著。但是仍然存在资金缺乏、人才不足、政府推动不够、合作意识淡薄等问题,不利于合作社一体
期刊
摘要 分析了农业大学资源环境类本科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科教融合提升资源环境类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践,介绍了本科生导师制、依托企业强化实践教学、搭建创新平台等有效措施,旨在为同类高校提供借鉴。  关键词 科教融合;资源环境类本科生;培养模式;实践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24-0278-02  doi:10.3
期刊
摘要 分析了西藏高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西藏农牧学院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该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对问卷调查及学生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新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好,实际操作能力更强,成绩得到提升,因此可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植物组织培养;教学改革;实验改革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以东北林业大学材料化学专业的专业课为依托,分析了材料化学专业2015—2018年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平均成绩和成绩分布,研究了考核模式与成绩分布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对于含实验课的专业必修课,课程考试方法改革中的非卷面成绩对最终成绩的区分度不明显,课程的最终成绩主要受卷面成绩的影响。对于纯理论教学的课程,非卷面成绩对最终成绩的影响较大,与最终成绩呈正相关。  关键词材料化学;专业核心课程;考
期刊
摘要 农业生产托管作为一种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对于整合农村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宁晋县垄上行土地托管协会,在不断强化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过程中,探索出了“粮食产业联盟+服务产业园+市场化运作”的“垄上行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模式”。对垄上行土地托管协会的组织管理体系、运行模式、管理机制等成功因素和取得的成效进行探讨,以期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推广和其他农业社会化服
期刊
摘要 [目的]以农户是否参与土地流转为研究对象,抽取新疆386份农户为样本获取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新疆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因素。[方法]从户主基本特征、家庭基本特征、土地流转基本特征和农户自身特征4个方面选取了10个影响因素,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选取因素的显著性。[结果]影响农户土地转入的显著性因素有户主年龄、对农业风险的感知、耕地面积、年流转租金、流转年限和对土地流转政策的满意程度;影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