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新技术对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的影响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数字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促进了数字化技术与音乐的创新融合,让很多大胆的、创新的作曲内容、形式和技术得以应用到音乐创作当中,拓宽了现代音乐作曲的专业视野。蒋长清编著的《数字化音乐平台下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的分解与融合研究》(2015年1月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是以数字化技术为研究视野,探讨当下创新性的作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专著。该书对当下新技术下的音乐创作方式、过程、弊端等进行了具体化的分析与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电脑作曲技术人性化的问题,以期数字时代的电脑作曲技术能够获得高水准的发展与进步。
  该书包括上下两篇,共计八章。上篇是电脑作曲技术的理论研究内容:第一章探讨了电脑音乐与作曲技术相结合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并在指出传统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不足之处的基础上,分析了电脑作曲技术的技術基础和实践可行性。第二章论述了作曲技术理论课程与电脑音乐相结合的可行性和创作方式,并分析了电脑音乐制作的过程。第三章进一步反思电脑音乐的发展对高校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的影响,并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不断探索电脑音乐制作的发展方向与路径。下篇是电脑作曲技术的实践研究内容,分别论述了Sibelius软件、Cubase软件等在作曲技术理论课程中的应用,TT作曲家软件在音乐编曲、配器中的应用,Bandina Box软件在配器写作中的应用等,充分突出了电脑作曲技术软件的特点、功能以及应用方法。不仅如此,该书的实践研究部分还分析了电脑音乐平台下民乐配器与合奏课程的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情况,突出了民乐配器与合奏课程的重要性。在数字时代,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的教学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引进新的音乐制作技术、音乐硬件和软件,促进现代音乐的长效进步与发展。
  一、传统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作曲是音乐创作中的重要一环,是作曲者利用音乐语言来进行创造与表现的结果,作曲技术理论则是包含音乐作曲的技术、方法、原则、一般规律等。在当前的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中,旋律学、和声学、曲式学、器乐曲的编写与创作等都是该理论课程教学的关键内容。着眼于当下传统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的实践,笔者认为,传统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知识与技术的教学主要以照本宣科为主,强调教学的专业性和系统性,但同时,单一输入的教学方式并未起到良好的教学引导作用,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作曲经验的积累和独创性音乐创作方面成长不足。一方面,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互动还停留在较为陈旧的模式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没能形成良好的互动,尤其是在课堂之外,学生的问题和疑惑很难得到及时的解答,学习效果不佳。另一方面,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育有其普遍性的一面,但也有其独创性的一面,学生需要从自身的基础、个性和需求出发,结合现有的作曲技术经验与理论成果,积极探索独创性的作曲技术理论与实践体系,进而促进自身作曲技术能力的提升。
  第二,囿于师资力量及其他教学资源的限制,学生在作曲经验的积累和作曲技术理论的反思过程中,明显缺乏科学性和及时性的指导,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未能达到理想的标准。我国的音乐教育发展较为迟缓,除了教学研究成果的不足以外,社会与学校所能够集中的教学资源、师资力量也明显不足,阻滞了作曲技术理论课程质量的提升。
  第三,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与音乐市场最新的音乐创作与作曲技术发展动态存在客观的差距,不利于有效提高学生在音乐市场中的作曲创作竞争力。对此,学校及教师需要在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研究与音乐市场的最新发展趋势中架起沟通的桥梁,了解音乐市场与音乐创作的创新发展变化,并及时根据新时代的变化,推进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的改革创新,确立新的课程教学目标、内容、模式与评价体系,提高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二、数字时代新技术对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的影响
  从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的角度来看,数字时代新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加快了音乐创作思维方式、工作方式、教育教学方式、音乐消费方式的变化与发展。要想更好地把握数字时代音乐创作的创新发展趋势,解决传统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应当重点关注数字时代下新技术的发展,并利用新技术来科学促进作曲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其一,数字时代新技术对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发挥了积极影响。借助数字技术或平台进行音乐作曲与编曲的实践活动正日益普遍化,数字化中许多电子音色、声响效果、音源素材等都给作曲者带来了更大的创意创作空间。不仅如此,技术的创新进步打开了作曲者的创意思维,让作曲者的奇思妙想得以在技术的支持下变成现实,不断刺激作曲者的创意灵感,让作曲者迸发出更多的创新热情。在信息网络的支持下,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的教学将能够最大化地集中线上和线下的优质教学资源,实现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的共建共享,让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得以在技术的支持下和资源的保障下获得创新性的进步与发展。
  其二,数字时代新技术在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的实践中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数字时代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和学生越来越多地接触网络化、电子化和现代化的音乐内容与形式,新技术与新技术媒体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因此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技术被滥用的情况,作曲者过于依赖新技术在作曲中的应用,大量借用、分析和借鉴前人的作曲或编曲成果,未能真正沉下心来全方位考虑作曲技术理论中的独创性的审美内涵、审美形式和创作规律,进而导致作曲或编曲的作品在质量上不尽如人意。由此可见,数字时代,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当有所发展和有所规避,促进新技术与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并在强调技术作用与价值的同时,科学兼顾作曲技术的科学理论、一般原则与规律。
  三、数字时代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的创新路径
  传统的作曲技术主要是通过作曲者对旋律、和声、配器、密度、层次、结构等要素的分析和感知来进行创作,在逻辑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上存在着明显的主观色彩。不仅如此,作曲者依靠自身的专业力量,很难处理过多的细节,运用过多的创新创意,很多想法只能会因为技术、成果与效率的原因而不得不妥协放弃。而数字时代新技术与新技术媒体的发展可以为作曲技术的发展提供创新动力,转变作曲技术的思维模式,丰富作曲的技术手段,降低作曲与编曲的难度与成本,提高作曲与编曲的效率。
  第一,数字时代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正在加快教学理念的创新,并通过教学目标的设置和教学评价体系的优化,有力促进作曲技术理论研究与课程教学实践的数字化发展。立足当下,数字时代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的教学与传统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的教学有明显的差别,为了更好地把握新时代音乐创作的发展趋势与需求,音乐教育需要与时俱进地推进课程体系的改革创新,树立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让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的教学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
  第二,数字时代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正在积极引进多元化的作曲、编曲软件,增进学生对不同作曲、编曲软件的认识、理解与应用,保证学生能够熟练应用数字化的技术手段来进行音乐创作,提高作曲技术的数字化水平,以及音乐作曲与编曲的创作效率。Sibelius软件、Cubase软件等的技术应用是数字时代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需要高度重视的组成部分,对作曲者来说,掌握专业的数字作曲技术能够让他们更好地借助技术的突破来实现自身作曲能力的拓展,开阔音乐创作的思维,降低音乐创作的成本,提高音乐创作的效率。
  第三,数字时代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正在更多地与作曲技术应用实践结合起来,并在音乐作曲教学与音乐市场需求之间形成了密切的互动沟通,让作曲技术人才的培养能够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满足当下音乐作曲创作市场的客观需求,提高音乐作曲人才的竞争力,促进音乐数字化和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数字时代,教育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所以在作曲专业人才的培养中,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需要紧密联系数字时代音乐创作的发展需求,健全和完善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作曲技术教学的有效性,为市场输入更多高素质的现代作曲技术人才。
  以上就是笔者在研读《数字化音乐平台下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的分解与融合研究》一书之后,对数字时代新技术对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的影响的分析与总结。数字时代,音乐作曲的思维方式、技术手段、工作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受新技术对音乐作曲的影响,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的教学需要与时俱进地探讨新技术的特点、功能以及应用路径,加快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的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促进音乐创作与制作的现代化发展。
  (孙倩/硕士,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
其他文献
【摘要】黄河文化历史悠久,历来被中外研究者所关注。“外国人讲黄河故事”在当下主要表现为有关黄河的媒介产品。纪录片《中国黄河源之旅》作为他者视角的个案,其建构出的黄河存在共性与差异;并通过内外叙事视角的互补、线性叙事结构的强调、对叙事对象的观照等共同勾勒出此形象。超越个案反思他者视角偏见与误读等问题有助于建构积极对话的黄河文化主体性传播范式。  【关键词】他者视角;黄河;媒介叙事;纪录片  华夏文明
期刊
声乐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内容之一,声乐艺术的传承、传播及发展都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审美性和现实性,是艺术创作探索与实践的结合,既蕴含着传统文化,又凝练着时代精神。在声乐艺术的发展演进中都烙着深深的时代印记,教育传承由传统的口耳相传发展至专业化培训,由民间传唱发展至专门的教育机构或部门。形成了民间与官方共同传承教育的发展格局。从传播模式看。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声乐艺术教育传承及传播模式更加丰富多
期刊
培养学生听写说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对学生阅读能力、听力水平和词汇积累来说,英语视听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但视听课程的教学方法仍是以教材为中心,反复地听音频看视频,而后由教师讲解分析。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机械式的视听学习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影响教学效果。网络技术的应用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新手段,短视频教学模式引入到
期刊
当前。外语教育主要侧重于外语能力教育和语言与社会文化相结合等层面,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外语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发展提供语言支持,工具性比较强;新时期的外语教育则是培养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回归直接关系到外语教育对国家治理能力及治理体系的构建。在外语教育中,思辨素养的发展能够促进正确学习观的培养,为“全人”发展和立德树人提供活力。而互联网传媒的发展也为外语教育提供了新思路,利用互联网传媒开展再教育,能够
期刊
【摘要】通过对为文化意义生成机制提供了符号学分析范式的《神话修辞术》的重新阅读和分析,可以发现,意识形态在通过意指作用劫掠语言、扭曲意义,使传播意图自然化的过程中,对语言系统产生了依赖性。语言系统能够掌握事物本身,且事物具有具体的历史的特征。语言系统及其指事成为神话直观且可辨识的材料,使神话的确认贯穿于信息告知过程,神话呈现为“事实”而获得了理据性。神话生成及其有效传播的条件,是语言系统能够传播事
期刊
近代社会与封建社会本质的不同,就是确立人的主体性、将人置于文化的中心地位。自我言说成为近代文学之所以被称之为近代文学的中轴观念。浪漫主义作为日本近代文学的开端。追求自我和个人情绪的完全解放,奠定了近代日本的思想基础,发展了文艺上的自由主义思想。《舞姬》(森欧外著,赵玉皎译,2017年6月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是日本近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是由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与夏目漱石齐名的文学巨擘森鸥外在留德
期刊
新媒体技术的应用重构了英语学习方法。借助互联网平台“短视频+”生动地呈现英语语音教学。为英语初学者构建完整语音学习模式和方法。众所周知,英语学习的关键点和难点是语音学习。尤其初学者对英语发音不了解,在英语学习中困难重重,而“短视频+”和《英语语音(2020)》一书则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具和方法。若将“短视频+”融入英语培训中,对创新教学模式和提高英语教学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英语语音(202
期刊
【摘要】中国社会正在经历复杂的媒介化过程,人们已经越发清楚地看到视频网站的出现带来媒介环境的多维变化。在5G商用的推动之下,VR终端产业与内容制作领域日趋成熟,其也同时促使我国网络视频平台采取跟进行动策略应对媒介环境的纷繁突变,基于这一前提,媒介环境学的视角引入和系统考察尤为必要,为前瞻大视频行业的发展趋势提供观察思考的节点性方向。  【关键词】VR;媒介环境学;数字文娱业态;网络视频平台  电视
期刊
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无论何时在何条件下,都以不断推进对外文化传播、提高对外影响力为己任,以着力增加国际话语权、助力提升国家软实力为目标。中华文明是世界唯一没有断层的文明,汉语虽然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却并不能算强势语言。我国是处于全面复兴伟大历史关头、加速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发展中国家,要把对外文化传播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大历史任务,努力做细做实。文学翻译是文化输出的主要方式,对提升
期刊
【摘要】河南都市報的开创者、“范长江新闻奖”首届提名奖的获得者王继兴,在36年的新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新闻采访和写作经验。王继兴的新闻实践主要分为两个部分:新闻采编和报业经营。王继兴在实践中将新闻思想理论化,在新闻采访、新闻写作、记者素养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新闻理念。  【关键词】王继兴;新闻实践;新闻思想;《大河报》  梳理当代河南传媒史,有许多闪光的媒体人。他们创新性的新闻实践和新闻理念,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