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绵延百余公里的唐布拉大草原犹如一席绿毯舒展于伊犁河谷,无数白色的毡房星罗棋布,点缀其间。在这广袤的碧野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个身背摄像机的青年,骑着马辗转于一道道山梁、一座座毡房,为时代记录影像,为牧民传播科技。他就是新疆尼勒克县委组织部电教办主任李胜武。
何妨从零开始
工作七年来,李胜武走过了三个单位。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已经习惯了从头做起。而“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通一行”,也是曾经的领导和同事们对他的一致评价。2004年5月,由于工作出色,李胜武被选调到县委组织部电教办工作。当朋友们纷纷祝贺他高升的时候,李胜武却没有表现出过分的欣喜。他深知电教工作的专业性强,对业务技能要求很高,要适应并胜任这项工作,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了尽快进入角色,最初的三个月,李胜武干脆把家搬到了办公室。他整个人几乎是连轴转,困了靠在办公室的沙发上打个盹,起来就接着学,连周末和节假日也变成了工作日。制作室的电脑前,他度过了不知多少个不眠的夜晚。有人劝他不要太玩命,注意劳逸结合。可李胜武总是说:“业务不熟,工作效率低,急啊。”
一天午休的时候,电教办的办公室里突然传出一阵金属敲打地面的动静,其间还伴着“大伙加油干啊……”的吆喝声。路过的同事闻声进去一瞧,只见李胜武正专注地喊着号子,手握铁锨,一下一下地往地上戳着。“胜武,你这是练的什么功啊?”有同事不解地开口问道。李胜武抬起头,发现大家正惊诧地看着自己,这才停了下来,不好意思地憨笑了几声。原来他上午到一个村里试拍了一组村干部和党员们带领群众施工的镜头,可回来一播却发现同期声没录上,于是就想出了这招练习给画面配音呢。听了他的解释,众人恍然大悟。李胜武随即调侃说:“广告上不是常讲,没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嘛,这回我彻底弄明白是啥意思了。”一句话把大家全逗乐了。就这样近乎痴狂地钻研了三个月,李胜武终于摆脱了电教“门外汉”的尴尬,初步掌握了基础的拍摄和制片技术。他开始渴望能在实战中检验自己之所学。
机会很快到来了。2004年8月,县委要召开农村工作经验推介会,急需制作一部反映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专题片。由于当时的电教办负责人刚好外出学习,就只剩李胜武一个人,这次的制片任务自然落在了他的肩上。虽说是第一次独立拍片,但李胜武没有丝毫怯意。他很快拟定了拍摄计划,此后一连五天泡在观摩点取镜头。上山、下河、爬坡、入田,一双崭新的皮鞋也在水里泡出了蛤蟆嘴。收集好素材,他把自己关在制作室里没日没夜地剪辑制作。工夫不负有心人,李胜武的专题片处女作在推介会上播出后,受到了县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将生命融入拍片
透过镜头,李胜武捕捉到震撼人心的光影和故事,同时也在不断定位着自己的人生坐标。2006年,尼勒克县木斯乡牧业队的哈萨克族支部书记赛旦·沙比提同志获得了“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为了扩大学习和宣传效应,县委决定拍摄一部反映赛旦同志先进事迹的专题片。接到任务后,李胜武二话没说,卷起行囊,背上设备就加入到了牧民转场的队伍中。牧民转场就是一次大迁徙,每年初夏,牧民们都会带上家眷、帐篷,赶上成群的牛羊,从定居点向大山深处的夏季草场转移。一路上,李胜武跟随浩浩荡荡的转场大军,骑马往返于崎岖的山路进行拍摄。饿了啃点干馕,渴了饮口山泉,夜晚休息也常常席地而卧,身上的皮大衣就成了他御寒的被褥。拍摄的条件虽然艰苦,但是李胜武的心里却是充实而快乐的。
一次,为了抓拍一组赛旦指挥羊群翻越山梁的镜头,李胜武独自骑马跑到了队伍的前面。不料他的马突然受惊,前蹄高高跃起,李胜武一下失去了重心,眼看就要从马上坠落。危难之际,他不顾个人安危,一手紧紧地抱住摄像机,一手使劲地扯住缰绳,整个人侧挂在了马肚子上。好在附近的牧民及时上前拉住惊马,才化解了险情。可李胜武的左脚却由于在马镫上别了一下,扭伤了脚踝,动弹不得;他的右手被缰绳勒出一条很深的口子,鲜血直流。见惯了马撒欢儿的牧民也不免惊出一身冷汗:“你这人不要命了,落马了还死命抱着机器,刚才要是马拖着你跑出去可就坏了。”李胜武笑笑说:“我皮糙肉厚经折腾,这家伙别看是铁做的,可娇贵得很呢,它要是摔坏了,就误了大事喽!”说完他让人撕了一块布条往手上一缠,简单止了血,便又跨上马背走进了牧民的队伍。
短短几年下来,李胜武拍摄、剪辑的资料片足有四十余盒,其中《草原牧歌》、《小康路上党旗红》等多部电教片分别获得了州、区乃至国家级的奖项。曾经有人问他,得了这么多荣誉,最深的感触是什么。他回答说:“电教工作干久了,拍片已经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是真的爱上了这个事业。”
牧民的贴心人
走上电教岗位后,李胜武与牧民的接触增多了,他越来越了解牧民的生产和生活需求,并努力通过电教手段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服务。日子久了,只要李胜武带着电教设备来到哪个毡房,牧民们便像见到亲人一样,上前握手、拥抱、帮他拿东西。送别时,牧民们都会追着他的马喊:“李电教,欢迎再来啊。”每当此时,李胜斌总是激动地答道:“一定、一定……”
2007年,为了响应县委建立“牧区党员流动播放点”的决定,李胜武准备了半个月的干粮,从一个牧业村借了一匹马,带上雨具和棉被就出发了。山里的天气瞬息万变,刚刚还晴空万里,转脸却又风雨交加,建点工作常常在雨中进行。那段时间李胜武的衣服总是湿漉漉地贴在身上,深夜躺在帐篷里,山风那么一吹,浑身直哆嗦。实在冷得受不了,他就从包里拿出酒壶,灌上一大口暖暖身子。他常对大伙说:“牧民的生活环境太苦了,我们一年才来这么几次,而他们常年过着这样的日子,一定要快些把站点建成,这样牧民们就能看到大山外面的世界了。”
在李胜武的带领下,同志们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提前完成了三个流动播放点的建设任务。站点建好后还需要有人来管理。接下来的三个月,为了让流动播放员熟悉业务,李胜武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操作使用,一遍一遍地帮他们调试设备。由于工作繁忙,李胜武跟妻子商量,让她带着尚在襁褓中的儿子先回岳母家,也好有个照应。临行前,妻子一边哭着埋怨他心狠,不顾家,一边又叮嘱他多注意身体。听着妻子的话,李胜武的心里也不禁有些发酸,几年来他用镜头记录下多少精彩的画面,可至今连一张照片都没为家里人拍过。
“感谢共产党,派来李主任,为我们送电教,幸福的生活一天更比一天好……”这是牧民们为李胜武深情弹唱的歌曲,它流淌出的是真挚的情谊和长久的感激。李胜武把科技的火种播撒在伊犁河谷,根植在牧民心里,他用热爱和信念为我们诠释出奉献的真谛。
(作者为新疆尼勒克县委组织部干部)
何妨从零开始
工作七年来,李胜武走过了三个单位。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已经习惯了从头做起。而“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通一行”,也是曾经的领导和同事们对他的一致评价。2004年5月,由于工作出色,李胜武被选调到县委组织部电教办工作。当朋友们纷纷祝贺他高升的时候,李胜武却没有表现出过分的欣喜。他深知电教工作的专业性强,对业务技能要求很高,要适应并胜任这项工作,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了尽快进入角色,最初的三个月,李胜武干脆把家搬到了办公室。他整个人几乎是连轴转,困了靠在办公室的沙发上打个盹,起来就接着学,连周末和节假日也变成了工作日。制作室的电脑前,他度过了不知多少个不眠的夜晚。有人劝他不要太玩命,注意劳逸结合。可李胜武总是说:“业务不熟,工作效率低,急啊。”
一天午休的时候,电教办的办公室里突然传出一阵金属敲打地面的动静,其间还伴着“大伙加油干啊……”的吆喝声。路过的同事闻声进去一瞧,只见李胜武正专注地喊着号子,手握铁锨,一下一下地往地上戳着。“胜武,你这是练的什么功啊?”有同事不解地开口问道。李胜武抬起头,发现大家正惊诧地看着自己,这才停了下来,不好意思地憨笑了几声。原来他上午到一个村里试拍了一组村干部和党员们带领群众施工的镜头,可回来一播却发现同期声没录上,于是就想出了这招练习给画面配音呢。听了他的解释,众人恍然大悟。李胜武随即调侃说:“广告上不是常讲,没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嘛,这回我彻底弄明白是啥意思了。”一句话把大家全逗乐了。就这样近乎痴狂地钻研了三个月,李胜武终于摆脱了电教“门外汉”的尴尬,初步掌握了基础的拍摄和制片技术。他开始渴望能在实战中检验自己之所学。
机会很快到来了。2004年8月,县委要召开农村工作经验推介会,急需制作一部反映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专题片。由于当时的电教办负责人刚好外出学习,就只剩李胜武一个人,这次的制片任务自然落在了他的肩上。虽说是第一次独立拍片,但李胜武没有丝毫怯意。他很快拟定了拍摄计划,此后一连五天泡在观摩点取镜头。上山、下河、爬坡、入田,一双崭新的皮鞋也在水里泡出了蛤蟆嘴。收集好素材,他把自己关在制作室里没日没夜地剪辑制作。工夫不负有心人,李胜武的专题片处女作在推介会上播出后,受到了县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将生命融入拍片
透过镜头,李胜武捕捉到震撼人心的光影和故事,同时也在不断定位着自己的人生坐标。2006年,尼勒克县木斯乡牧业队的哈萨克族支部书记赛旦·沙比提同志获得了“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为了扩大学习和宣传效应,县委决定拍摄一部反映赛旦同志先进事迹的专题片。接到任务后,李胜武二话没说,卷起行囊,背上设备就加入到了牧民转场的队伍中。牧民转场就是一次大迁徙,每年初夏,牧民们都会带上家眷、帐篷,赶上成群的牛羊,从定居点向大山深处的夏季草场转移。一路上,李胜武跟随浩浩荡荡的转场大军,骑马往返于崎岖的山路进行拍摄。饿了啃点干馕,渴了饮口山泉,夜晚休息也常常席地而卧,身上的皮大衣就成了他御寒的被褥。拍摄的条件虽然艰苦,但是李胜武的心里却是充实而快乐的。
一次,为了抓拍一组赛旦指挥羊群翻越山梁的镜头,李胜武独自骑马跑到了队伍的前面。不料他的马突然受惊,前蹄高高跃起,李胜武一下失去了重心,眼看就要从马上坠落。危难之际,他不顾个人安危,一手紧紧地抱住摄像机,一手使劲地扯住缰绳,整个人侧挂在了马肚子上。好在附近的牧民及时上前拉住惊马,才化解了险情。可李胜武的左脚却由于在马镫上别了一下,扭伤了脚踝,动弹不得;他的右手被缰绳勒出一条很深的口子,鲜血直流。见惯了马撒欢儿的牧民也不免惊出一身冷汗:“你这人不要命了,落马了还死命抱着机器,刚才要是马拖着你跑出去可就坏了。”李胜武笑笑说:“我皮糙肉厚经折腾,这家伙别看是铁做的,可娇贵得很呢,它要是摔坏了,就误了大事喽!”说完他让人撕了一块布条往手上一缠,简单止了血,便又跨上马背走进了牧民的队伍。
短短几年下来,李胜武拍摄、剪辑的资料片足有四十余盒,其中《草原牧歌》、《小康路上党旗红》等多部电教片分别获得了州、区乃至国家级的奖项。曾经有人问他,得了这么多荣誉,最深的感触是什么。他回答说:“电教工作干久了,拍片已经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是真的爱上了这个事业。”
牧民的贴心人
走上电教岗位后,李胜武与牧民的接触增多了,他越来越了解牧民的生产和生活需求,并努力通过电教手段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服务。日子久了,只要李胜武带着电教设备来到哪个毡房,牧民们便像见到亲人一样,上前握手、拥抱、帮他拿东西。送别时,牧民们都会追着他的马喊:“李电教,欢迎再来啊。”每当此时,李胜斌总是激动地答道:“一定、一定……”
2007年,为了响应县委建立“牧区党员流动播放点”的决定,李胜武准备了半个月的干粮,从一个牧业村借了一匹马,带上雨具和棉被就出发了。山里的天气瞬息万变,刚刚还晴空万里,转脸却又风雨交加,建点工作常常在雨中进行。那段时间李胜武的衣服总是湿漉漉地贴在身上,深夜躺在帐篷里,山风那么一吹,浑身直哆嗦。实在冷得受不了,他就从包里拿出酒壶,灌上一大口暖暖身子。他常对大伙说:“牧民的生活环境太苦了,我们一年才来这么几次,而他们常年过着这样的日子,一定要快些把站点建成,这样牧民们就能看到大山外面的世界了。”
在李胜武的带领下,同志们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提前完成了三个流动播放点的建设任务。站点建好后还需要有人来管理。接下来的三个月,为了让流动播放员熟悉业务,李胜武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操作使用,一遍一遍地帮他们调试设备。由于工作繁忙,李胜武跟妻子商量,让她带着尚在襁褓中的儿子先回岳母家,也好有个照应。临行前,妻子一边哭着埋怨他心狠,不顾家,一边又叮嘱他多注意身体。听着妻子的话,李胜武的心里也不禁有些发酸,几年来他用镜头记录下多少精彩的画面,可至今连一张照片都没为家里人拍过。
“感谢共产党,派来李主任,为我们送电教,幸福的生活一天更比一天好……”这是牧民们为李胜武深情弹唱的歌曲,它流淌出的是真挚的情谊和长久的感激。李胜武把科技的火种播撒在伊犁河谷,根植在牧民心里,他用热爱和信念为我们诠释出奉献的真谛。
(作者为新疆尼勒克县委组织部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