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存在的灵魂和发展的动力。现在的中学生,是21世纪中国全面建设的主力军,他们肩负着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使命。在历史课教学过程中,运用中外历史上许多伟大人物的光辉事迹,讲述他们艰辛的创新道路,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历史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通过审美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也叫创新态度,是一个人对于创造活动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积极的心理倾向。具体表现为有创新的愿望和动机,对创新抱有极大的热情和兴趣,能有效地自我控制,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去积极地进行创新。创新精神的培养必须从审美教育人手。审美教育就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使他们积极地去行动,去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磨砺他们的创新意志。
中学历史教材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审美教育因素。史之所存,美之所在,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座美育的大宝库。其中更不泛富有创新精神的审美因素,这些具体的、鲜明的美的形象一旦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体现,就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心理,有助于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讲述人类创新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历史教学中讲述的人类创新成就,兼顾各个领域,可以避免学生产生只有科学技术发明才是创新的狭隘偏见,适合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各个领域的实际情况,有利于拓宽学生创新视野。
当前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历史课的教学活动,使同学们树立创新意识的同时,仍然需要有为坚持正确的创新成果而斗争的思想准备。当然,还要接受实践的检验,不能把谬误当真理而固执己见。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富于创新精神的伟大民族。万里长城、大运河、都江堰等是举世公认的伟大工程。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更是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历史课在讲述世界创新成就的同时,还要讲述我们中华民族的创新发明,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同学们认识到,要继承民族创新的光荣传统,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聪明才智。
三、讲述历史人物的光辉事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历史上具有创新精神的人物是很多的。古希腊物理学家、数学家阿基米得处在战争时期,仍然坚持科学研究,罗马士兵要杀死他时,他还喊:“我还没有做完!”诺贝尔参与“诺贝尔爆炸油”试验,造成人员伤亡。邻居下“逐客令”,最后只能在船上做实验,但他不灰心,坚持试验,终于成了“炸药大王”。李四光发现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遭到中外权威们的冷嘲热讽,但他坚持十几年实地考察,1933年发表论文《扬子江流域之第四纪冰期》,引起地质学界轰动。历史课中讲述这些历史人物的创新精神,给学生树立榜样,有助于学生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立志走创新之路。
历史教学中讲述历史人物的创新精神,要结合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从而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讲述历史创新人物的贡献,可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他们树立为中华民族再次崛起作贡献的伟大志向;讲述历史创新人物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终于到达胜利的彼岸,使学生认识到创新的道路并不是平坦、一帆风顺的,会有各种困难、险阻,教育学生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百折不挠的毅力;讲述历史创新人物艰苦奋斗、探求真理的事迹,教育学生认识到吃苦精神是事业成功的前提条件。
四、加强理论学习。探索历史规律
中学历史教材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编写的。对历史的认识贯穿了辩证法的、历史的、唯物的观点,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这些观点;另一方面更要指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正确解释历史现象和本质,全面分析历史原因和结果,阐述历史发展规律,掌握解决具体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
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精心研究历史教学方法,把能力培养落到实处,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本着素质教育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鼓励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心理调控能力,成为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一、通过审美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也叫创新态度,是一个人对于创造活动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积极的心理倾向。具体表现为有创新的愿望和动机,对创新抱有极大的热情和兴趣,能有效地自我控制,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去积极地进行创新。创新精神的培养必须从审美教育人手。审美教育就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使他们积极地去行动,去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磨砺他们的创新意志。
中学历史教材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审美教育因素。史之所存,美之所在,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座美育的大宝库。其中更不泛富有创新精神的审美因素,这些具体的、鲜明的美的形象一旦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体现,就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心理,有助于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讲述人类创新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历史教学中讲述的人类创新成就,兼顾各个领域,可以避免学生产生只有科学技术发明才是创新的狭隘偏见,适合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各个领域的实际情况,有利于拓宽学生创新视野。
当前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历史课的教学活动,使同学们树立创新意识的同时,仍然需要有为坚持正确的创新成果而斗争的思想准备。当然,还要接受实践的检验,不能把谬误当真理而固执己见。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富于创新精神的伟大民族。万里长城、大运河、都江堰等是举世公认的伟大工程。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更是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历史课在讲述世界创新成就的同时,还要讲述我们中华民族的创新发明,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同学们认识到,要继承民族创新的光荣传统,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聪明才智。
三、讲述历史人物的光辉事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历史上具有创新精神的人物是很多的。古希腊物理学家、数学家阿基米得处在战争时期,仍然坚持科学研究,罗马士兵要杀死他时,他还喊:“我还没有做完!”诺贝尔参与“诺贝尔爆炸油”试验,造成人员伤亡。邻居下“逐客令”,最后只能在船上做实验,但他不灰心,坚持试验,终于成了“炸药大王”。李四光发现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遭到中外权威们的冷嘲热讽,但他坚持十几年实地考察,1933年发表论文《扬子江流域之第四纪冰期》,引起地质学界轰动。历史课中讲述这些历史人物的创新精神,给学生树立榜样,有助于学生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立志走创新之路。
历史教学中讲述历史人物的创新精神,要结合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从而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讲述历史创新人物的贡献,可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他们树立为中华民族再次崛起作贡献的伟大志向;讲述历史创新人物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终于到达胜利的彼岸,使学生认识到创新的道路并不是平坦、一帆风顺的,会有各种困难、险阻,教育学生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百折不挠的毅力;讲述历史创新人物艰苦奋斗、探求真理的事迹,教育学生认识到吃苦精神是事业成功的前提条件。
四、加强理论学习。探索历史规律
中学历史教材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编写的。对历史的认识贯穿了辩证法的、历史的、唯物的观点,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这些观点;另一方面更要指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正确解释历史现象和本质,全面分析历史原因和结果,阐述历史发展规律,掌握解决具体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
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精心研究历史教学方法,把能力培养落到实处,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本着素质教育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鼓励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心理调控能力,成为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