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留守儿童是伴随农村乡镇流动人口而产生的一个社会群体,是一个复杂而又综合性的社会问题,而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最亲近的人,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本文中笔者将从乡镇留守儿童学生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出发,对乡镇小学班主任对留守儿童学生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提出以下建议。
【關键词】班主任 班级管理 常见问题 对策分析
近些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有越来越多的农村乡镇人群到城市外出务工,这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致富机会,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个社会矛盾问题就是“留守儿童”问题,这些被称之为留守儿童的学生,由于缺乏家庭关怀,在学习、生活以及心理上都和同龄正常家庭学生有所区别,因此作为乡镇小学班主任加强对留守儿童学生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一、乡镇留守儿童学生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乡镇留守儿童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因素,在学习、生活以及心理方面都与正常家庭的学生有所区别,面对于此作为乡镇小学班主任应给予这些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怀,同时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教育,但是很显然现下的乡镇小学班主任并没有做到这一点,致使留守儿童学生的教育问题以及心理问题不断加剧,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具体而言笔者认为这种问题主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考虑不周全,近些年随着九年义务教育在城乡城镇的不断普及,乡镇小学生源数量不断提升,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这就使得一些留守儿童感觉自己被忽视,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其次乡镇小学班主任素质有待提升,很多班主任在面对留守儿童的贫困与缺陷时不但不能给予足够的关怀,反而做出了一些言行相悖的事情,对学生心理造成了严重的打击,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最后无法解决留守儿童学生的根本问题,利用心理教育方法去对学生进行帮助时只能缓解学生的一些表面问题,真正的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学生自己努力克服,而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与教育思考程度还不够。
二、乡镇小学班主任对留守儿童学生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加强留守儿童心理沟通
对于很多留守儿童而言,缺乏父母的关爱,这使得学生在心理上是比较孤寂的,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就应该弥补父母这个缺口,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2]。但是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班主任总是带有一种师为尊的传统思想,因此在面对学生时总是很难放下身价,将自身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为此班主任必须要转变自身这种思想,能够把学生当成朋友一样去看待,主动接近他们,与他们进行沟通对话,同时创造更多的机会,给予学生精神需求以及道德发展方面的指引,学生才能在爱的滋润中健康成长。其次要真正的把留守儿童学生的困难放在心上,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给予他们更多特殊的照顾,同时可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组织一些活动,如游戏或者集体劳动等,在活动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联系,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关爱学生健康成长。
2.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沟通
作为一名乡镇班主任除了要加强与留守儿童学生之间的沟通联系,还要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之间的沟通,这样才能帮助学生与家长之间建立沟通桥梁。对于很多留守儿童学生而言,他们与父母之间的接触时间比较短,但是父母对于学生的影响却是十分大的,因此作为班主任能够抓好监护人这一环节,会成为留守儿童学生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成功的关键[3]。而随着近些年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班主任与留守儿童学生父母之间可以建立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处手机电话联系外,还可以建立微信、QQ方面的联系,这样通过班主任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班主任可以了解到这些留守儿童以往在家时的情况,同时更好的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而使自身的教育以及心理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同时班主任还可以在与家长的对话中了解学生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从而更好的对监护人的教育管理方法进行指导,并且班主任也可以将学生日常的表现及时的告知学生父母,这样既可以减少留守儿童父母对子女的牵挂,也可以减少今后他们与子女之间的代沟。
3.针对留守儿童开设相关课程
农村乡镇留守儿童作为社会中的一个弱势群体,所产生的社会矛盾问题将伴随城市化进程长期存在,而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家庭、教育等多个方面的矛盾,因此近些年社会对于留守儿童学生的教育问题越发关注,而乡镇留守儿童学生教育以及心理教育是一个长期且又复杂的问题,除了班主任要对这些学生注入足够多的爱以外,还必须要找对方法。为此笔者认为乡镇学校以及班主任可以从留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出发,有针对性的对这学生开设一些心理课程,同时学校要从班主任的素质出发,对班主任展开培训,让班主任学习更多的儿童心理学知识,从而掌握儿童显性以及隐性方面的心理问题疏导方法,并将这些方法运用在心理课程之中,从而帮助留守儿童健康的走过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
4.建立代管家长制
乡镇小学班主任在对留守儿童学生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时采用代管家长制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所谓代管家长制,就是指班主任和留守儿童结对,以自身来代替家长的职责,从而兼顾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这种教育管理方式是对留守儿童学生帮助帮扶,以及解决家长后顾之忧最好的一种方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班主任作为代管家长,从某种程度上就是在扮演家长的角色,为此班主任应该既做到家长的义务,也能够给予学生家长所能够给予的关怀,在对留守儿童嘘寒问暖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学习上的一些交流慰藉,同时要做到管放有度,严中有爱,这样才能弥补留守儿童学生亲子教育的缺失,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更和谐的环境。
乡镇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缺失是一个长期且又复杂的问题,对于社会安定以及推动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作为乡镇小学班主任,必须要对留守儿童学生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予以重视,给予学生更多的爱与关注,进而让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海文.留守儿童认识的误区及反思[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2(01):12-14.
[2]王秋香.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9(01):112-114.
[3]王秋香.强势与弱势的错位: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分析[J].理论月刊,2015,02(01):56-57.
【關键词】班主任 班级管理 常见问题 对策分析
近些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有越来越多的农村乡镇人群到城市外出务工,这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致富机会,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个社会矛盾问题就是“留守儿童”问题,这些被称之为留守儿童的学生,由于缺乏家庭关怀,在学习、生活以及心理上都和同龄正常家庭学生有所区别,因此作为乡镇小学班主任加强对留守儿童学生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一、乡镇留守儿童学生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乡镇留守儿童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因素,在学习、生活以及心理方面都与正常家庭的学生有所区别,面对于此作为乡镇小学班主任应给予这些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怀,同时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教育,但是很显然现下的乡镇小学班主任并没有做到这一点,致使留守儿童学生的教育问题以及心理问题不断加剧,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具体而言笔者认为这种问题主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考虑不周全,近些年随着九年义务教育在城乡城镇的不断普及,乡镇小学生源数量不断提升,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这就使得一些留守儿童感觉自己被忽视,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其次乡镇小学班主任素质有待提升,很多班主任在面对留守儿童的贫困与缺陷时不但不能给予足够的关怀,反而做出了一些言行相悖的事情,对学生心理造成了严重的打击,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最后无法解决留守儿童学生的根本问题,利用心理教育方法去对学生进行帮助时只能缓解学生的一些表面问题,真正的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学生自己努力克服,而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与教育思考程度还不够。
二、乡镇小学班主任对留守儿童学生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加强留守儿童心理沟通
对于很多留守儿童而言,缺乏父母的关爱,这使得学生在心理上是比较孤寂的,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就应该弥补父母这个缺口,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2]。但是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班主任总是带有一种师为尊的传统思想,因此在面对学生时总是很难放下身价,将自身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为此班主任必须要转变自身这种思想,能够把学生当成朋友一样去看待,主动接近他们,与他们进行沟通对话,同时创造更多的机会,给予学生精神需求以及道德发展方面的指引,学生才能在爱的滋润中健康成长。其次要真正的把留守儿童学生的困难放在心上,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给予他们更多特殊的照顾,同时可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组织一些活动,如游戏或者集体劳动等,在活动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联系,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关爱学生健康成长。
2.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沟通
作为一名乡镇班主任除了要加强与留守儿童学生之间的沟通联系,还要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之间的沟通,这样才能帮助学生与家长之间建立沟通桥梁。对于很多留守儿童学生而言,他们与父母之间的接触时间比较短,但是父母对于学生的影响却是十分大的,因此作为班主任能够抓好监护人这一环节,会成为留守儿童学生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成功的关键[3]。而随着近些年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班主任与留守儿童学生父母之间可以建立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处手机电话联系外,还可以建立微信、QQ方面的联系,这样通过班主任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班主任可以了解到这些留守儿童以往在家时的情况,同时更好的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而使自身的教育以及心理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同时班主任还可以在与家长的对话中了解学生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从而更好的对监护人的教育管理方法进行指导,并且班主任也可以将学生日常的表现及时的告知学生父母,这样既可以减少留守儿童父母对子女的牵挂,也可以减少今后他们与子女之间的代沟。
3.针对留守儿童开设相关课程
农村乡镇留守儿童作为社会中的一个弱势群体,所产生的社会矛盾问题将伴随城市化进程长期存在,而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家庭、教育等多个方面的矛盾,因此近些年社会对于留守儿童学生的教育问题越发关注,而乡镇留守儿童学生教育以及心理教育是一个长期且又复杂的问题,除了班主任要对这些学生注入足够多的爱以外,还必须要找对方法。为此笔者认为乡镇学校以及班主任可以从留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出发,有针对性的对这学生开设一些心理课程,同时学校要从班主任的素质出发,对班主任展开培训,让班主任学习更多的儿童心理学知识,从而掌握儿童显性以及隐性方面的心理问题疏导方法,并将这些方法运用在心理课程之中,从而帮助留守儿童健康的走过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
4.建立代管家长制
乡镇小学班主任在对留守儿童学生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时采用代管家长制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所谓代管家长制,就是指班主任和留守儿童结对,以自身来代替家长的职责,从而兼顾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这种教育管理方式是对留守儿童学生帮助帮扶,以及解决家长后顾之忧最好的一种方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班主任作为代管家长,从某种程度上就是在扮演家长的角色,为此班主任应该既做到家长的义务,也能够给予学生家长所能够给予的关怀,在对留守儿童嘘寒问暖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学习上的一些交流慰藉,同时要做到管放有度,严中有爱,这样才能弥补留守儿童学生亲子教育的缺失,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更和谐的环境。
乡镇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缺失是一个长期且又复杂的问题,对于社会安定以及推动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作为乡镇小学班主任,必须要对留守儿童学生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予以重视,给予学生更多的爱与关注,进而让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海文.留守儿童认识的误区及反思[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2(01):12-14.
[2]王秋香.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9(01):112-114.
[3]王秋香.强势与弱势的错位: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分析[J].理论月刊,2015,02(0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