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以舒兰市农广校为例,介绍新时期农广校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农广校;教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040-1
舒兰市农广校成立30年来,因具有独特的办学特点和优势得到社会认可,在科教兴农和推进农村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特别在贯彻和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强调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势下,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已成为农广校谋求自身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新时期,农广校必须抓住机遇,与时俱进,立足发展之机,谋求自身改革创新。
1 发挥农广校自身优势,加大科教兴农力度,在市场竞争中寻求立足点
1.1 以农广校办学特色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农广校以广播电视为媒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教学活动,具有授课水平高、声像并茂、时效性强、知识新、传递快、投资少、分布广、效益高、不受时空限制、方便灵活的特点,使广大农民在家里就能通过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接受教育,获得知识,为提高农民素质,为科技兴农,提供了保证,为现代农业科学知识在农村推广应用提供了保证,是适应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教学模式。
1.2 科教兴农是农广校的重要工作任务,是农广校办学活动的特点所要求,也是农广校存在和发展的先决条件
“十一五”期间要体现农广校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必须进一步加大科教兴农力度。农广校办学同普通教学的不同点就在于“多”字和“广”字上,农广校属于开放式教学,开设专业多、学员数量多、分布范围广,当前,农村基层干部、后备干部、有志青年农民大部分参加了农广校学习,他们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致富带头人,成为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先锋,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中起到了带动、帮扶、示范作用。
1.3 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提高学员基本文化素质、实践应用能力和技术操作水平
农广校能紧紧抓住市场经济脉搏,提高辦学的实效性,在实施过程中能围绕当地的农业产业化主导项目,开办短期培训,实用技术讲座等,把知识教育与生产实践更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员在提高基本文化素质的前提下,在实践应用能力和技术操作水平上得到提高。也使农广校自身在适应经济发展和满足农村社会需求中得到完善和发展。
2 立足发展,谋求农广校深层次发展
2.1 以推进农广校教育体制改革为保证,全面提高农广校办学质量
组建一支高素质和教师队伍。高素质教师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物质基础,要注重教师业务水平、实践能力、政治素质、品德修养等方面的培养坚持每周4小时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每年举办两次教学竞赛活动,定期参加生产实践,从而提高整体素质;继续推进岗位评聘制。推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岗位竞争机制,择优录用、定岗定位、达到精简、效能和统一的原则;待遇和贡献相统一。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体制,按岗定资,报酬与能力贡献相符,充分调动在岗教师工作积极性;是鼓励专职教师与学员共同承包一些涉农项目,加速新技术推广应用。
2.2 以配备现代化教学设施为手段,提高农广校办学条件
改善农广校办学条件,增强农广校发展的实力和后劲,加快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现代教学的硬件建设,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武装农广校,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要加速计算机网络体系的发展及配套建设,推进网络教学在农广校办学上的普及应用,使农广校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促进农业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从而大幅度提高农广校办学效率和效益,使农广校办学优势得到更充分发挥。
2.3 深化改革,转换机制,立足创办特色农广校
通过开展设不定期的各类专业培训,有计划、有组织地提高广大农村青年的农业技术水平;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方向,学员的知识需求需要,合理开设专业课程;教学方法要做到灵活多样,坚持从实际出发,从讲究实用着手,达到实效的目的;要结合农广校的自身优势、发挥最大潜力、克服重重困难、采取有效措施,找准问题,明确目标,大力改革,才能推动农业广播电视教育事业的发展。
3 实现办学思路和方向创新
3.1 转变观念,实现工作思路创新
要树立新形势下的现代教育观,要充分发挥农广校办学的特点和优势,特别要注意学员能力的培养,为农村输送对路的人才。在办学形式、专业设置、工作方式、教学服务、教材内容等方面,要大力改革,要推行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并举的双证制度。
3.2 要坚持“立足农业、走出农业、面向农业、面向市场”实现办学方向的创新
农业生产是农村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涉及面都很广,农业广播电视教育事业又与农村经济紧密联系,因此,要坚持立足农业,走出农业、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才能把农广校办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办学灵活的学校。
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十一五”期农业和农村发展目标的确定,农民整体素质提高势在必行。我们要抓住这一契机,把提高素质教育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目标作为农广校未来工作的核心内容,最大限度挖掘自身潜力,发挥自身优势,在不断创新和逐步完善中求得深层次的发展壮大。
作者简介:宁国华(1962-),女,吉林省舒兰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师,研究方向:农业教育。
关键词:农广校;教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040-1
舒兰市农广校成立30年来,因具有独特的办学特点和优势得到社会认可,在科教兴农和推进农村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特别在贯彻和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强调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势下,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已成为农广校谋求自身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新时期,农广校必须抓住机遇,与时俱进,立足发展之机,谋求自身改革创新。
1 发挥农广校自身优势,加大科教兴农力度,在市场竞争中寻求立足点
1.1 以农广校办学特色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农广校以广播电视为媒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教学活动,具有授课水平高、声像并茂、时效性强、知识新、传递快、投资少、分布广、效益高、不受时空限制、方便灵活的特点,使广大农民在家里就能通过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接受教育,获得知识,为提高农民素质,为科技兴农,提供了保证,为现代农业科学知识在农村推广应用提供了保证,是适应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教学模式。
1.2 科教兴农是农广校的重要工作任务,是农广校办学活动的特点所要求,也是农广校存在和发展的先决条件
“十一五”期间要体现农广校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必须进一步加大科教兴农力度。农广校办学同普通教学的不同点就在于“多”字和“广”字上,农广校属于开放式教学,开设专业多、学员数量多、分布范围广,当前,农村基层干部、后备干部、有志青年农民大部分参加了农广校学习,他们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致富带头人,成为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先锋,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中起到了带动、帮扶、示范作用。
1.3 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提高学员基本文化素质、实践应用能力和技术操作水平
农广校能紧紧抓住市场经济脉搏,提高辦学的实效性,在实施过程中能围绕当地的农业产业化主导项目,开办短期培训,实用技术讲座等,把知识教育与生产实践更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员在提高基本文化素质的前提下,在实践应用能力和技术操作水平上得到提高。也使农广校自身在适应经济发展和满足农村社会需求中得到完善和发展。
2 立足发展,谋求农广校深层次发展
2.1 以推进农广校教育体制改革为保证,全面提高农广校办学质量
组建一支高素质和教师队伍。高素质教师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物质基础,要注重教师业务水平、实践能力、政治素质、品德修养等方面的培养坚持每周4小时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每年举办两次教学竞赛活动,定期参加生产实践,从而提高整体素质;继续推进岗位评聘制。推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岗位竞争机制,择优录用、定岗定位、达到精简、效能和统一的原则;待遇和贡献相统一。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体制,按岗定资,报酬与能力贡献相符,充分调动在岗教师工作积极性;是鼓励专职教师与学员共同承包一些涉农项目,加速新技术推广应用。
2.2 以配备现代化教学设施为手段,提高农广校办学条件
改善农广校办学条件,增强农广校发展的实力和后劲,加快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现代教学的硬件建设,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武装农广校,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要加速计算机网络体系的发展及配套建设,推进网络教学在农广校办学上的普及应用,使农广校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促进农业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从而大幅度提高农广校办学效率和效益,使农广校办学优势得到更充分发挥。
2.3 深化改革,转换机制,立足创办特色农广校
通过开展设不定期的各类专业培训,有计划、有组织地提高广大农村青年的农业技术水平;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方向,学员的知识需求需要,合理开设专业课程;教学方法要做到灵活多样,坚持从实际出发,从讲究实用着手,达到实效的目的;要结合农广校的自身优势、发挥最大潜力、克服重重困难、采取有效措施,找准问题,明确目标,大力改革,才能推动农业广播电视教育事业的发展。
3 实现办学思路和方向创新
3.1 转变观念,实现工作思路创新
要树立新形势下的现代教育观,要充分发挥农广校办学的特点和优势,特别要注意学员能力的培养,为农村输送对路的人才。在办学形式、专业设置、工作方式、教学服务、教材内容等方面,要大力改革,要推行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并举的双证制度。
3.2 要坚持“立足农业、走出农业、面向农业、面向市场”实现办学方向的创新
农业生产是农村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涉及面都很广,农业广播电视教育事业又与农村经济紧密联系,因此,要坚持立足农业,走出农业、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才能把农广校办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办学灵活的学校。
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十一五”期农业和农村发展目标的确定,农民整体素质提高势在必行。我们要抓住这一契机,把提高素质教育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目标作为农广校未来工作的核心内容,最大限度挖掘自身潜力,发挥自身优势,在不断创新和逐步完善中求得深层次的发展壮大。
作者简介:宁国华(1962-),女,吉林省舒兰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师,研究方向:农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