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就像每条河流都有它的流向一样。我心怀庆幸,自从我的人生轨迹与一条河流紧密关联、交织相融后,我的世界由此色彩斑斓,情怀也变得坦荡悠远。
这条河流就是澜沧江。
一
1999年7月,我与澜沧江初次“邂逅”。那是我大学毕业进入大理州电视台工作后的第一次外出采访,目的地就是澜沧江支流黑潓江上的徐村电站。那也是我平生第一次“接触”水电,不承想后来我竟然也加入了这个行业。我总觉得自己职业生涯中那不同寻常的“第一次”,应该是我人生轨迹中的一个暗示或者注脚。
那年我24岁,青春年华,意气风发。经过激烈的考试筛选,我进入大理州电视台,成为了家乡人眼中一名“甚是风光”的电视新闻记者。靓丽清纯的主持人,灯光绚丽的演播室,各式各样的专业采、编、播设备,让我目不暇接,心花怒放。在老记者手把手的教授下,我每天待在台里练基本功:小心翼翼地将摄像机扛在肩上,拨动开关,屏住气操作“推、拉、摇、移”等动作,然后取下带子,在播放机上认真琢磨镜头画面的焦点、曝光、构图、平稳……
就这样枯燥地练习了一周后,新闻中心主任安排我和一名老记者去采访徐村电站移民安置,还说有车来接。终于可以“出台”采访了,我兴奋的心情,难以言喻。第二天一大早,我俩坐上了大理州土地局的越野车,从下关沿西洱河一路西行,然后左拐爬山,行驶了近一个小时的崎岖道路,便抵达黑潓江上的徐村电站。只见两岸陡峭,江水翻滚,一座雄伟的大坝即将形成。那天,当我们的车从一座看着就心惊肉跳的钢架桥上,摇摇晃晃驶过黑潓江的时候,我紧张而又恐惧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多年以后,我无数次乘车驶过澜沧江上的各种吊桥,心情反而变得平静而又自然多了。
在徐村电站相关人员的带领下,我们深入电站库区巍山县紫金乡和漾濞县瓦厂乡,先后对移民的旧宅和新家进行了拍摄,并采访了移民户。有一个情节至今还记得:一个年近40岁的彝族汉子很憨厚地对我说,要不是搬迁盖起了这幢新房子,他这辈子可能都讨不着媳妇!水电建设对当地群众生活的改变,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也就是在那次采访中,平时孤陋寡闻的我,知道了黑潓江是澜沧江在云南境内流域面积最大、流程最长的一级支流。我还得知,在下游的澜沧江上,有一座名为“漫湾”的水电站,在我所工作的这座风大的城市里,那个星级大酒店的名字就源自它。
二
2009年7月,我与澜沧江相依相伴,一起走过7个年头。
也许真是一种无法绕开的缘分。在我出生的时候,大字不识的父亲给我取了一个乳名叫“水山”,他的初衷是“有水有山的地方,人就不愁活不下去了”。后来,我好不容易从贫穷的小山村走进了繁华的大城市,却又选择了比我老家还要偏远落后的高山陡箐,常年驻守在江水奔流的峡谷深处。“你命中注定离不开水和山!”“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针对我的工作性质,朋友们这样说道。我默然。
2002年6月,我离开大理电视台进入澜沧江公司,工作地就是我曾经采访过三次的小湾电站。一次是国家计委史立山副司长到工地调研现场筹备进展,一次是小湾电站正式开工,一次是南涧县小湾电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命名挂牌。
经过三次近距离的接触,澜沧江小湾电站气势恢宏的施工场面和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地位深深吸引了我。我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要是能参与到这样一个世界级的工程建设之中,自己的人生一定会绽放出别样的精彩!这样的想法当然也有些天真和矫情,与其说是听从了内心的召唤,积极追求有价值的人生目标,还不如说是个人理想主义在作祟。实际上,我当年的选择多少也带有点“蒙”和“赌”的意味,毕竟谁也没有本事看到自己的未来。
在与电视台的同事辞别时,一个对我特好的老同事将我拉到一边,忧心忡忡地劝道:“那种工地上怕是别去了,说不定哪一天老板跑了,你连领工资的地方都找不到!”我故作镇定地嘴上对他说不会的,心里却也变得没有多少底了。
好在一切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到了小湾电站后,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并对比了设计、监理、施工方的条件,我才弄明白:原来我进的公司是工地上惹来很多人羡慕眼神的业主单位。起初,业主临时营地在右岸凤庆县境内的公路下边,大家每天晚饭后散步都会走到观景台的位置。我看着澜沧江河段与黑潓江交汇处,想象着将来大坝建成,蓄水后的两江就像两只张开的巨型翅膀,那是一个何等让人心潮澎湃的景象啊!
机声轰鸣,炮声隆隆,工地上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让人热血沸腾。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汇聚在小湾,他们远离基地,远离亲人,风餐露宿,长年累月,艰辛地奋战在澜沧江大峡谷,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抛洒心血和汗水,这本身就是令人感佩的建设者之歌。沉浸在感动之中的我,一边与同事组织各参建单位举行“七月飞歌” 歌咏比赛欢庆建党81周年,一边紧张地筹办面向工地建设者的澜沧江电视台。
3个月后,我们搬到了南涧县岔江村新的业主营地,澜沧江电视台很快开播了。我负责每周三期新闻节目的统筹组稿,为了避免没有内容播出导致栏目“开天窗”,我几乎每天都要拎着沉重的摄像机、头戴安全帽去工地上“找新闻”。规模庞大的工地上各个系统工程点多面广,爬坡下坎,钻山洞过廊道,跑左右岸边坡开挖点,拍导流洞掌子面施工……围绕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工地現场的好人好事好风尚,我每次出去都不会空手而返。
白天现场拍摄采访,晚上看带子写稿件,我的日子过得十分充实。“澜沧江新闻”为小湾工程建设发挥了强大的舆论监督作用,好的表扬宣传,差的批评曝光。工地上的广大建设者都爱看,各家单位之间还为了企业和集体的荣誉暗自发力较劲,形成了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的一次是:我与质安部的同事到右岸开关站交通洞现场验收混凝土质量,在摄像机的见证下,模板一块块拆除,浇筑面露出了严重的蜂眼、孔洞、残渣。那个七尺高的联营体领导顿时羞愧难当,一下子就蹲在地上抱头嚎哭:“呜呜!……你们将我的脸面丢尽了!我实在没法继续待在小湾了!呜呜!……”旁边的施工队长和工人,一个个呆若木鸡,抖抖索索……我讲这个细节想传达的一点信息就是,在小湾工程建设过程中,除了严格的工程管理制度体系外,所有参建者无时无刻不是在为荣誉而战,为使命而战。 三
2019年7月,我与澜沧江“结缘”已有20年。以澜沧江命名的公司,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走过了极不平凡的20年。太多的记忆萦绕脑海,太多的感慨埋藏心间。
每个人的一生,有太多的选择,也有太多的可能。当我遇见澜沧江,或者说对澜沧江有了一定的深入了解后,我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深深爱上了它。在某个其实不见得很适宜的场合,我会不经意地就谈起关于澜沧江的话题,从一个个如数家珍的电站,到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到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跟公司的人在一起时,更是连开个玩笑都离不开澜沧江,比如:小湾说他库容大,糯扎渡一听就笑了;景洪说他海拔高,如美一听就笑了……
我的工作也随着公司日新月异的发展不断地变化。就在我到了小湾电站一年后,2003年7月,景洪电站开始筹建。2004年4月,糯扎渡电站开始筹建。为了适应新形势,澜沧江电视台从小湾电站迁到昆明,我们几个宣传人员也采取轮流驻站的方式,定期在不同的电站上负责新闻报道。从2006年11月开始,我先后工作过的地方有:缅甸瑞丽江电站、金沙江龙开口电站、祥云风电、西藏如美电站、乌弄龙·里底电厂。有同事戏谑我是“风光水流上下游,跨流域后走出去”,我莞尔一笑,心中充满了感恩。公司因水而生,凭水而兴,像水一样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激发了员工无穷的活力与动力。多个项目点的工作经历,丰富了我的阅历,扩展了我的眼界,焕发了我的激情,让我收获了色彩斑斓的人生风景。
电站工地山高水远路迢迢。踏着月光上路,冒着风雨前行,翻过了无数座山岗,跋涉了无数条沟壑,终于看到,澜沧江畔那若隐若现,熟悉的营地灯火,疲惫的心情瞬间消融……在与澜沧江朝夕相伴的岁月中,让我对人生有了更为深刻地感悟,浮躁的心逐渐变得宁静豁达。“能源于水,有容乃大”的文化熏陶,高原的雄傲博大,雪山的冰清玉洁,藏地的神圣悲悯,雨林的婀娜柔情,让我这颗卑微而又渺小的心,就像一朵映照暖阳的欢乐浪花,始终涌动着爱,面朝大海。
当我伫立在电站大坝上,看着坝前回旋打转的江水,心中很自然地就想起“蓄势待发”这个词。奔腾不息的江水,在大坝前的停留,是一种蓄势,只待一声令下,便可奔涌而出,沖转轮机,发出源源不断的电能。人生也如这江水,或平缓沉静,或波涛汹涌,或百转千回,正是这一路的曲折、跌宕、失落,才能形成强大的内心正能量。
“突然有一天,擂起了战鼓,澜沧江岸走来了传奇的队伍……”每次听到公司的司歌《风生水起澜沧江》的时候,我都会心潮起伏,眼角湿润。一幕幕熟悉的昔日画面就像放电影一样浮现在眼前:
震撼山谷的边坡爆破,紧张忙碌的大江截流,有条不紊的大坝浇筑,众人欢腾的下闸蓄水,欢快激烈的轮机飞转,倾心尽责的值守巡检,璀璨耀眼的城市灯火……
这么几个短暂的片段,让多少澜沧江人脸庞留下了沧桑的皱纹,让多少澜沧江人头上落满了冬日的浓霜,让多少澜沧江人曾经挺拔的身板也有了弯曲的迹象……
“一江春水扬起情波,向祖国献上爱的报答……为了让你流光溢彩,我们用玉湖请你留下。当你从高处飞落,到处盛开金花银花;当你从高处飞落,大地放射日月光华……”
一路走来,我收获了数不胜数的激动与喜悦:2009年9月25日,小湾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2017年12月15日,公司成功上市,成为国内第二大水电上市公司;2019年4月29日,公司日发电量突破4亿千瓦时……
选择了一份职业,就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我也时常会被水电人的某些辛酸所纠结:小儿发高烧时自己远在深山,心急火燎却又手足无措;父母生病却无法天天守护床边悉心照顾;年轻员工神情沮丧地对我讲,好不容易才谈上的城里女朋友,因陪伴时间少又分了手……
所幸类似的纠结,很快就会成为记忆。我欣喜地期待,不久的将来,随着智慧(能)电厂的建成,无人值班模式的实现,员工都回到城里上班了,一切是多么幸福。一天,有位同事向我主动提出想去工地出趟差。我问:“去干什么?”他说:“好久不见澜沧江了,想去看看!”我心头一热:相伴的时候不觉得,才转身离别就开始想念。——原来,我身边的每个人都是那么地眷恋澜沧江……
是啊!澜沧江有几多长,我们用虔诚的脚步去丈量;澜沧江有几多美,我们用无悔的青春去装扮;澜沧江有几多爱,我们用一辈子的深情去珍藏。相信将来某一天,当苍老的我在人群中步履蹒跚,听到身后有人提及澜沧江,我一定会停下脚步,回头望一望……
这条河流就是澜沧江。
一
1999年7月,我与澜沧江初次“邂逅”。那是我大学毕业进入大理州电视台工作后的第一次外出采访,目的地就是澜沧江支流黑潓江上的徐村电站。那也是我平生第一次“接触”水电,不承想后来我竟然也加入了这个行业。我总觉得自己职业生涯中那不同寻常的“第一次”,应该是我人生轨迹中的一个暗示或者注脚。
那年我24岁,青春年华,意气风发。经过激烈的考试筛选,我进入大理州电视台,成为了家乡人眼中一名“甚是风光”的电视新闻记者。靓丽清纯的主持人,灯光绚丽的演播室,各式各样的专业采、编、播设备,让我目不暇接,心花怒放。在老记者手把手的教授下,我每天待在台里练基本功:小心翼翼地将摄像机扛在肩上,拨动开关,屏住气操作“推、拉、摇、移”等动作,然后取下带子,在播放机上认真琢磨镜头画面的焦点、曝光、构图、平稳……
就这样枯燥地练习了一周后,新闻中心主任安排我和一名老记者去采访徐村电站移民安置,还说有车来接。终于可以“出台”采访了,我兴奋的心情,难以言喻。第二天一大早,我俩坐上了大理州土地局的越野车,从下关沿西洱河一路西行,然后左拐爬山,行驶了近一个小时的崎岖道路,便抵达黑潓江上的徐村电站。只见两岸陡峭,江水翻滚,一座雄伟的大坝即将形成。那天,当我们的车从一座看着就心惊肉跳的钢架桥上,摇摇晃晃驶过黑潓江的时候,我紧张而又恐惧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多年以后,我无数次乘车驶过澜沧江上的各种吊桥,心情反而变得平静而又自然多了。
在徐村电站相关人员的带领下,我们深入电站库区巍山县紫金乡和漾濞县瓦厂乡,先后对移民的旧宅和新家进行了拍摄,并采访了移民户。有一个情节至今还记得:一个年近40岁的彝族汉子很憨厚地对我说,要不是搬迁盖起了这幢新房子,他这辈子可能都讨不着媳妇!水电建设对当地群众生活的改变,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也就是在那次采访中,平时孤陋寡闻的我,知道了黑潓江是澜沧江在云南境内流域面积最大、流程最长的一级支流。我还得知,在下游的澜沧江上,有一座名为“漫湾”的水电站,在我所工作的这座风大的城市里,那个星级大酒店的名字就源自它。
二
2009年7月,我与澜沧江相依相伴,一起走过7个年头。
也许真是一种无法绕开的缘分。在我出生的时候,大字不识的父亲给我取了一个乳名叫“水山”,他的初衷是“有水有山的地方,人就不愁活不下去了”。后来,我好不容易从贫穷的小山村走进了繁华的大城市,却又选择了比我老家还要偏远落后的高山陡箐,常年驻守在江水奔流的峡谷深处。“你命中注定离不开水和山!”“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针对我的工作性质,朋友们这样说道。我默然。
2002年6月,我离开大理电视台进入澜沧江公司,工作地就是我曾经采访过三次的小湾电站。一次是国家计委史立山副司长到工地调研现场筹备进展,一次是小湾电站正式开工,一次是南涧县小湾电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命名挂牌。
经过三次近距离的接触,澜沧江小湾电站气势恢宏的施工场面和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地位深深吸引了我。我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要是能参与到这样一个世界级的工程建设之中,自己的人生一定会绽放出别样的精彩!这样的想法当然也有些天真和矫情,与其说是听从了内心的召唤,积极追求有价值的人生目标,还不如说是个人理想主义在作祟。实际上,我当年的选择多少也带有点“蒙”和“赌”的意味,毕竟谁也没有本事看到自己的未来。
在与电视台的同事辞别时,一个对我特好的老同事将我拉到一边,忧心忡忡地劝道:“那种工地上怕是别去了,说不定哪一天老板跑了,你连领工资的地方都找不到!”我故作镇定地嘴上对他说不会的,心里却也变得没有多少底了。
好在一切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到了小湾电站后,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并对比了设计、监理、施工方的条件,我才弄明白:原来我进的公司是工地上惹来很多人羡慕眼神的业主单位。起初,业主临时营地在右岸凤庆县境内的公路下边,大家每天晚饭后散步都会走到观景台的位置。我看着澜沧江河段与黑潓江交汇处,想象着将来大坝建成,蓄水后的两江就像两只张开的巨型翅膀,那是一个何等让人心潮澎湃的景象啊!
机声轰鸣,炮声隆隆,工地上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让人热血沸腾。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汇聚在小湾,他们远离基地,远离亲人,风餐露宿,长年累月,艰辛地奋战在澜沧江大峡谷,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抛洒心血和汗水,这本身就是令人感佩的建设者之歌。沉浸在感动之中的我,一边与同事组织各参建单位举行“七月飞歌” 歌咏比赛欢庆建党81周年,一边紧张地筹办面向工地建设者的澜沧江电视台。
3个月后,我们搬到了南涧县岔江村新的业主营地,澜沧江电视台很快开播了。我负责每周三期新闻节目的统筹组稿,为了避免没有内容播出导致栏目“开天窗”,我几乎每天都要拎着沉重的摄像机、头戴安全帽去工地上“找新闻”。规模庞大的工地上各个系统工程点多面广,爬坡下坎,钻山洞过廊道,跑左右岸边坡开挖点,拍导流洞掌子面施工……围绕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工地現场的好人好事好风尚,我每次出去都不会空手而返。
白天现场拍摄采访,晚上看带子写稿件,我的日子过得十分充实。“澜沧江新闻”为小湾工程建设发挥了强大的舆论监督作用,好的表扬宣传,差的批评曝光。工地上的广大建设者都爱看,各家单位之间还为了企业和集体的荣誉暗自发力较劲,形成了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的一次是:我与质安部的同事到右岸开关站交通洞现场验收混凝土质量,在摄像机的见证下,模板一块块拆除,浇筑面露出了严重的蜂眼、孔洞、残渣。那个七尺高的联营体领导顿时羞愧难当,一下子就蹲在地上抱头嚎哭:“呜呜!……你们将我的脸面丢尽了!我实在没法继续待在小湾了!呜呜!……”旁边的施工队长和工人,一个个呆若木鸡,抖抖索索……我讲这个细节想传达的一点信息就是,在小湾工程建设过程中,除了严格的工程管理制度体系外,所有参建者无时无刻不是在为荣誉而战,为使命而战。 三
2019年7月,我与澜沧江“结缘”已有20年。以澜沧江命名的公司,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走过了极不平凡的20年。太多的记忆萦绕脑海,太多的感慨埋藏心间。
每个人的一生,有太多的选择,也有太多的可能。当我遇见澜沧江,或者说对澜沧江有了一定的深入了解后,我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深深爱上了它。在某个其实不见得很适宜的场合,我会不经意地就谈起关于澜沧江的话题,从一个个如数家珍的电站,到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到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跟公司的人在一起时,更是连开个玩笑都离不开澜沧江,比如:小湾说他库容大,糯扎渡一听就笑了;景洪说他海拔高,如美一听就笑了……
我的工作也随着公司日新月异的发展不断地变化。就在我到了小湾电站一年后,2003年7月,景洪电站开始筹建。2004年4月,糯扎渡电站开始筹建。为了适应新形势,澜沧江电视台从小湾电站迁到昆明,我们几个宣传人员也采取轮流驻站的方式,定期在不同的电站上负责新闻报道。从2006年11月开始,我先后工作过的地方有:缅甸瑞丽江电站、金沙江龙开口电站、祥云风电、西藏如美电站、乌弄龙·里底电厂。有同事戏谑我是“风光水流上下游,跨流域后走出去”,我莞尔一笑,心中充满了感恩。公司因水而生,凭水而兴,像水一样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激发了员工无穷的活力与动力。多个项目点的工作经历,丰富了我的阅历,扩展了我的眼界,焕发了我的激情,让我收获了色彩斑斓的人生风景。
电站工地山高水远路迢迢。踏着月光上路,冒着风雨前行,翻过了无数座山岗,跋涉了无数条沟壑,终于看到,澜沧江畔那若隐若现,熟悉的营地灯火,疲惫的心情瞬间消融……在与澜沧江朝夕相伴的岁月中,让我对人生有了更为深刻地感悟,浮躁的心逐渐变得宁静豁达。“能源于水,有容乃大”的文化熏陶,高原的雄傲博大,雪山的冰清玉洁,藏地的神圣悲悯,雨林的婀娜柔情,让我这颗卑微而又渺小的心,就像一朵映照暖阳的欢乐浪花,始终涌动着爱,面朝大海。
当我伫立在电站大坝上,看着坝前回旋打转的江水,心中很自然地就想起“蓄势待发”这个词。奔腾不息的江水,在大坝前的停留,是一种蓄势,只待一声令下,便可奔涌而出,沖转轮机,发出源源不断的电能。人生也如这江水,或平缓沉静,或波涛汹涌,或百转千回,正是这一路的曲折、跌宕、失落,才能形成强大的内心正能量。
“突然有一天,擂起了战鼓,澜沧江岸走来了传奇的队伍……”每次听到公司的司歌《风生水起澜沧江》的时候,我都会心潮起伏,眼角湿润。一幕幕熟悉的昔日画面就像放电影一样浮现在眼前:
震撼山谷的边坡爆破,紧张忙碌的大江截流,有条不紊的大坝浇筑,众人欢腾的下闸蓄水,欢快激烈的轮机飞转,倾心尽责的值守巡检,璀璨耀眼的城市灯火……
这么几个短暂的片段,让多少澜沧江人脸庞留下了沧桑的皱纹,让多少澜沧江人头上落满了冬日的浓霜,让多少澜沧江人曾经挺拔的身板也有了弯曲的迹象……
“一江春水扬起情波,向祖国献上爱的报答……为了让你流光溢彩,我们用玉湖请你留下。当你从高处飞落,到处盛开金花银花;当你从高处飞落,大地放射日月光华……”
一路走来,我收获了数不胜数的激动与喜悦:2009年9月25日,小湾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2017年12月15日,公司成功上市,成为国内第二大水电上市公司;2019年4月29日,公司日发电量突破4亿千瓦时……
选择了一份职业,就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我也时常会被水电人的某些辛酸所纠结:小儿发高烧时自己远在深山,心急火燎却又手足无措;父母生病却无法天天守护床边悉心照顾;年轻员工神情沮丧地对我讲,好不容易才谈上的城里女朋友,因陪伴时间少又分了手……
所幸类似的纠结,很快就会成为记忆。我欣喜地期待,不久的将来,随着智慧(能)电厂的建成,无人值班模式的实现,员工都回到城里上班了,一切是多么幸福。一天,有位同事向我主动提出想去工地出趟差。我问:“去干什么?”他说:“好久不见澜沧江了,想去看看!”我心头一热:相伴的时候不觉得,才转身离别就开始想念。——原来,我身边的每个人都是那么地眷恋澜沧江……
是啊!澜沧江有几多长,我们用虔诚的脚步去丈量;澜沧江有几多美,我们用无悔的青春去装扮;澜沧江有几多爱,我们用一辈子的深情去珍藏。相信将来某一天,当苍老的我在人群中步履蹒跚,听到身后有人提及澜沧江,我一定会停下脚步,回头望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