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管理中按大类分专业现状浅析

来源 :今日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457245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按大类招收本科生,并在低学年完成专业基础课程后划分专业的课程设置方式已经在国内普通高等院校中非常普遍。这种按大类招生分专业的方式一方面减少了由于高考填报时考虑不足而造成的专业不理想和由此产生的厌学现象,另一方面,为学生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按大类招生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中笔者将就按大类招生分专业的现状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大类招生分专业 现状 优势与不足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85(2011)06-00-02
  
  自按大类招生分专业实施以来,迅速成为很多学校的招生和培养学生的重要模式,也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本文以某高校为例,围绕按大类招生分专业的问题,提出自己观点和看法。
  1 高校按大类招生的现状
  按大类招生是指按专业类招生,招生时学生按“类”填报志愿,学校按“类”招生。专业类与专业的区别是同属于一个学科的若干个专业组成专业类,是多个专业的集合。
  近年,国内很多知名高校已开始实行“通才”教育,按大类或按院系进行招生。按大类招生是提高生源数量和质量、提高广大考生报考积极性的有效措施,是未来招生工作发展的趋势。[1]
  目前大类招生多限于数学类、物理类、化学类、海洋科学类、交通运输类、能源动力类、机械类、环境科学类、电气信息类、电子信息科学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经济学类、法学类、文学类、哲学类、材料类、工程力学类等大类学科。
  2 按大类招生分专业的优势与不足
  2.1 大类招生的优势
  2.1.1 砸实基础知识,整合教学资源,符合终身学习的理念
  目前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宗旨,即宽口径,厚基础。[2]按大类招生恰好符合了这一要求。其培养的人才首先从基础学起,先学习基础课程,再接触专业课程,这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巩固。这种宽口径的培养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为未来的自我教育和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而广泛的基础。按大类招生也有利于整合学校的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因专业设置过细而导致的教育资源分散和浪费,也便于学校对大类学生进行统一的管理和配置,学院可以统一安排学生上课,合理的配置师资力量。
  2.1.2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增强所学专业的系统性
  宽口径的学生培养模式是实施通识教育的一个好的方式。按大类招生的课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人文社科和自然类课程。这一类课程是学生得到通识类知识的重要途径;二是专业基础课,这属于专业领域内的通识课程,学生可以对整个学科发展脉络有系统性的了解,这也就避免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情况发生;三是专业课,也就是根据学生发展的方向开展的课程。这种在不同学科相互碰撞下开展的专业课程避免了传统专业课过严过死的弊端,有利于学生增强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2.1.3 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更加有效地督促学生学习
  按大类招生可以延长学生选择具体学习方向和进入专业领域的时间,并能够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有效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并且在二年级第二学期分专业二次选择时,学校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情况,对各研究方向和具体专业招收的人数和规模进行调整。据近几年一些高校的调查资料显示,学生毕业5年后,学生仍然从事原专业工作的只有50%。从2009年毕业生就业来看,95%的就业工作单位更趋向于聘用有扎实专业背景、学习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3]按大类招生正好满足了用人单位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又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
  因为按大类招生的专业还需进行二次分流,学生在进入学校后,会更加努力的进行基础课程的学习,以便在二次选择专业时时能够挑选到令自己满意的专业。在兴趣和激励的双重因素下,学生能够更上进、更理性的对自己的大学生活进行规划和安排。
  2.2 大类招生分专业的不足
  2.2.1 开展时间短,体系发展不成熟,缺乏统一的规范
  按大类招生最早起源于北京大学的“元培计划”,这一计划在2001年才开始启动,也就是说按大类招生到现在只有不到十年的发展过程。但是这一人才选拔和培养的模式却被各大学校迅速复制,时至今日已成为给大学重要甚至是主要的招生录取模式。而教育部对于这一模式只是提出了一些指导性的意见,对于什么专业可以大类招生,按大类招生的课程设置方面都没有做进一步的要求。在具体实施中,各学校也不尽相同,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并且,一些学校还出现了取消大类招生的现象,如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将原金融学以往按类招生改为分专业招生;商学院的工商管理类中的管理科学单独作为专业来招生,只招理科生。[4]这就说明我们对于按大类招生还在探索阶段,其体系发展还未成熟,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模式。
  2.2.2 专业领域学习时间短,学生负担加重,实践时间减少,大班授课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关于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讨论一直都是教育研究的重点问题。按大类招生培养学生一个很显著的弊端就是学生接触专业领域的知识比较晚。
  3 按大类招生的三个误区
  3.1 按大类招生与真正的通识教育有一定距离
  很多按大类招生的学校都以开展通识教育和培养复合型人才为荣,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大类学生所学领域还是没有跳出自身学科门类的范围,每个学生更多的还是学习了本领域的知识,而对学校的其他专业不甚了解。国外的知名高校则在入学之初不分文理,所上的科目和所学的内容相同,这就使他们毕业的学生都具有整个学校的特点,所学的知识能够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之中,继而达到通识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目的。
  3.2 按大类招生不等于摒弃学生个性发展
  我们在实施按大类招生培养的过程中,因为条件有限,很对学校为了节省教学资源,对于基础课往往采用大班授课的方式,这既是按大类招生的一个优点,同时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缺陷。入学的学生都学习统一的课程会迅速磨灭学生的个性,使学生迷失自己应该专注的领域,有可能出现“样样通样样松的”问题发生。可见,按大班上课也是对按大类招生的一种误读,是学校对学生不负责的表现,学生的对于某一领域的研究常常得不到专业知识和专家老师的认可和帮助,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按大类招生最后的结果不是培养出了综合性人才,而是泯灭了学生的个性和对某一领域天才性的创新和探索的话,那么这种培养方式肯定是失败的。
  3.3 按大类招生并不是专业的盲目融合
  我们上文提到过,并不是所有学科都适合按大类招生,也并不是所有专业都适合进行合并。这种专业间的相互融合是成体系的,是有严谨的内在逻辑的。首先,有些学校为了找到更好的生源或带动某一新开设学科的发展,把一些发展较弱的专业合并到较好的专业中,这就在暗中降低了好专业的生源水平和教学质量,考进来的学生就会产生被欺骗的感觉,失去对学校的信任感;其次,一些学校把冷门的、人数较少的或者不好就业的专业合并到较大的专业中去,在明面上有冷门专业,在实际培养中却有意无意的淡化或干脆取消了冷门专业,这显然不利于冷门专业的发展,渐渐就会是从事冷门专业研究的人员越来越少,这非常不利于一些冷门学科的发展;第三,有些学校在按大类招生时,只关心是否是在一个大类内,是否属于一个学院,而一股脑的把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融合在了一起。例如经济学虽然是一个整体的学科,但是旗下包含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有些学校就把偏重于理论的政治经济学和偏重于实践的金融学按一类,即按经济类大类招生,无论是理论课程还是实践课程都融在一起上,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培养,最后只能导致学生对于两个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都没有很好掌握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张宇,于敏,侯巍,赵宏,滕杨.按药学大类招生[J].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药学研究.2007,12:2.
  [2] 段红安,冯世斌.高校的课程设置改革与课程选修制[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2000,2:22-24.
  [3] 郑云,龚建.高职建筑设备专业大类招生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09,10:128.
  [4] 蒋秀兰,郭娜.关于高等学校大类招生政策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9,11:209.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介绍了当前国家集中支付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以更好地提高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财务和资金管理,更好地促进改革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 改革 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85(2011)06-00-02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制度改革财政支出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中国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库集中支付,其实质是
期刊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由于理论性和政治性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难度大。案例分析能够使理论知识迅速生活化、具体化、生动化,能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能够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将从教师提供案例和学生查找案例两个方面探讨案例教学在高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案例教学 高职教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随着2009年和2010年我国财政刺激计划的逐步实施和所带来经济上扬效果的减退,再加上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深层次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居高不下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在政策效果突然消失以及世界经济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是否会失去增长动力,从而走出经济二次探底的趋势?本文在分析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二次探底”的风险,如经济增速过度依赖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内生性需求潜力不足
期刊
【摘要】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已成为一种新的就业模式。本文题出要把创业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贯穿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始终,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活动。以创业精神的培养为基础,创业意识的教育为重点,以增强创业能力为核心。在高职教育中,要加强创业指导、创业实训教育。  【关键词】创业教育 基础 重点 创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85(2011)06-00-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独立学院办学特色及学生的特点,分析在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商科学生的培养目标,探讨了商科学生的核心素质及其培养路径。  【关键词】独立学院 商科 核心素质 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85(2011)06-00-02    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
期刊
【摘要】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就业指导课的开设,对大学生系统的掌握就业知识,调整良好的就业心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就业指导课在高校中正逐步走向全员化、专业化教育,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文章分析了现今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指导课 思
期刊
【摘要】随着近年来高校学生社团不断发展,呈现了数量大、涉面广、形式多等特点,有效把握、正确引导、科学管理、品质发展高校学生社团已成为高校必须思考的问题。如何探索社团管理和社团活动的新路径、新方法,寻找社团发展既能“规范运作”,又能“不断出新”的新思路,引入一个重要且可行的管理机制非常必要。  【关键词】高校 学生社团 管理机制 探究  【中图分类号】C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期刊
【摘要】要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必须重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强化实践教学,培养职业能力,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践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师资培训,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教学研究,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
期刊
【摘要】本文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问题做了系统、深入的探讨。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是其核心和灵魂的观点,其对策主要包括:一是将职业生涯规划从毕业阶段前移,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二是拓宽职业生涯规划的工作体系,解决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深度思想问题,努力构建新的更为科学、合理、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三是系统整合,动员全校教职员工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这部分是全文研究
期刊
【摘要】重庆保税港区成立以后,对外经济贸易的迅猛发展, 实用型对外经济贸易人才的需求量急增,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成为各用人单位的首选,目前重庆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与他们需求存在一定距离。本文提出了国贸专业教学改革的构想。  【关键词】国贸专业 教师团队 保税港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85(2011)06-00-02    近年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