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新课标已全面实行,让理论知识有效用于实践更是成为课堂重点,让无生气的文字渗透到社会言行当中,能够让学生牢牢记住所学知识,达到知行合一。很多的概念都成为课堂上的中心点,学生们被动的进行阅读、背诵,但是遇到实际运用的时候,却无法进行正确的使用,他们不知道这些理论的实际运用情况和正确区分,这样一来就会影响课程的进程。以道德与法治课来说,要让学生带着“疑问”面对课堂学习,让学生敢想、敢言、敢做,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突破和创新,激发学习潜能,让老师与学生们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全新的课堂氛围。本文就初中法治与道德课的创新背景下,带领学生从“疑”出发,全面落实新课标内容。
关键词:理论知识;学习潜能;课堂氛围;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科技飞速发展的现在,创新引领发展,社会在进步的同时,教育也随之改变。所以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要紧紧联系社会发展,让学生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从正确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建立起创新发展的思维体系。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扮演好掌舵者的角色,不断的对学生们进行设问,引导学生带着疑点去找寻答案,在不断解疑过程中,激发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以及求知能力。中学阶段的学生们有着巨大的潜能,而且学习能力也惊人,因此老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些优势,让学生们可以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
一、当前课堂上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传统老旧
所谓“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不论是身心健康的培养,还是人格修养的培养,都是为了让他们成为国家栋梁之才。但是许多老师会以国家希望作为约束,给予学生们一些压力,在课堂上以老师自我讲课为中心,给学生们强调精神重要性,给他们形成一个既定目标要达到,这样会让学生被动的进行接收理论知识,从而丧失创新能力和积极性。老师们的授课观念很大部分是传统的,这不太符合现代教育理念,也不能给学生树立一个宏观的理想,以此来约束他们,要鼓励他们积极创新,打开思维去看问题,循序渐进的引导才是正确的。
2.课堂氛围严肃枯燥
法治教育本身就是充满了文字内容,从专业名词到现象分析,以及到生活事例都有着大篇幅重点,而这时老师们都会自主的给学生们讲解教材内容,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少之又少,课堂上的提问环节也直接略过了,这样一来即便是学生有疑惑的地方,也不敢对老师进行提问,同时对于老师们自己讲的知识点也没有利用情景设问的情况来加以巩固,课堂的氛围比较严肃,长此以往的话,学生们就会对这种枯燥的课堂氛围感到乏味,这也导致学生经常开小差和走神,课堂质量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二、将“疑”引入课堂的策略
1.引导学生主动质疑
学习的关键并不是学生一味的被动学习,而是通过自主学习而取得进步。每一次上课之前,学生们会对即将要讲的内容进行预习,教材上面每一章节都有着课前导读和重难点概述,学生们通过这些高度概括的内容能够大致掌握要学的内容,但是这个自我理解过程当中,学生很难可以做到全面了解,只能是一知半解却又云里雾里的情况,面对很多的知识点会不明其意,这时候他们的心中就会充满疑惑,而在这个时候,正是老师引导的最佳良机。老师们要把握住这个时刻,引导并鼓励学生们主动去探索未知,进行多角度的质疑,只有提出了很多疑点,就说明学生们的思考能力在线,会自己对知识点产生问号,这就是学生们的自主求知能力。老师在收到学生們的质疑时,要适当的进行肯定,然后鼓励他们找到更多的疑点。例如,学习“学法知法”这个内容时,老师就可以上课前抛出“我们国家有哪些部门法?”这样新鲜的问题,让学生们心头一怔,并全脸带上问号,学生们会质疑什么是部门法?跟要学的内容有什么关系?法又是指什么?这样一系列的问题都会萦绕在学生们的脑海里,而这个时候,老师们不要赶急的进行自问自答,要给学生留有一个空间和时间,给他们一个缓冲的时间,让他们大胆的去进行质疑,这样的提问看起来好像跟学习内容毫不相关,但是一旦给学生抛出之后,就会形成多样的水花,让学生们对问题进行提问是培养学生们质疑能力的关键一点。以这样质疑的方式让学生们感受到新鲜课堂氛围,不仅能够思考问题,还能够创造问题,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增加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近,这也能够让学生们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2.鼓励学生勇于解疑
课堂的中心是学生,学生有课堂的主权,因此他们可以进行很多的共同讨论,通过讨论来解决问题,找到答案。在学生们有了质疑之处时,老师们要积极鼓励学生们去解疑,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们自主的进行讨论,通过讨论来找到答案。讨论结束之后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展示,展示问题以及讨论得出的答案。例如,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进行分组,然后每一组说明本组的疑点有哪些,然后再给学生们在规定的时间下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让每组选派代表来进行课堂演讲,在结束的时候,老师要对学生们的表现进行点评,并且还要给学生们的内容进行一个总结和重点的强调,这样下来,学生们不仅可以敢于质疑,还可以勇于的去解疑,独立自主的去组织语言,找寻答案,这也是一种非常大的突破,营造了一个活泼生动的课堂。
三、结语
让学生们在课堂上以“疑”为出发点,积极主动的进行创新可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探索能力、主动能力,这不仅是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也是老师的教学理念更新。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的内容和氛围固然重要,但是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更为主要,只有这样思想教育才是得到全面落实。
参考文献
[1]张定淮,涂春光《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与策略》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02期
[2]何增科《民主化:政治发展的中国道路》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2期
[3]李元书,刘昌雄 《政治参与:涵义、特征和功能》 学校流 1995年06期
关键词:理论知识;学习潜能;课堂氛围;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科技飞速发展的现在,创新引领发展,社会在进步的同时,教育也随之改变。所以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要紧紧联系社会发展,让学生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从正确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建立起创新发展的思维体系。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扮演好掌舵者的角色,不断的对学生们进行设问,引导学生带着疑点去找寻答案,在不断解疑过程中,激发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以及求知能力。中学阶段的学生们有着巨大的潜能,而且学习能力也惊人,因此老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些优势,让学生们可以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
一、当前课堂上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传统老旧
所谓“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不论是身心健康的培养,还是人格修养的培养,都是为了让他们成为国家栋梁之才。但是许多老师会以国家希望作为约束,给予学生们一些压力,在课堂上以老师自我讲课为中心,给学生们强调精神重要性,给他们形成一个既定目标要达到,这样会让学生被动的进行接收理论知识,从而丧失创新能力和积极性。老师们的授课观念很大部分是传统的,这不太符合现代教育理念,也不能给学生树立一个宏观的理想,以此来约束他们,要鼓励他们积极创新,打开思维去看问题,循序渐进的引导才是正确的。
2.课堂氛围严肃枯燥
法治教育本身就是充满了文字内容,从专业名词到现象分析,以及到生活事例都有着大篇幅重点,而这时老师们都会自主的给学生们讲解教材内容,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少之又少,课堂上的提问环节也直接略过了,这样一来即便是学生有疑惑的地方,也不敢对老师进行提问,同时对于老师们自己讲的知识点也没有利用情景设问的情况来加以巩固,课堂的氛围比较严肃,长此以往的话,学生们就会对这种枯燥的课堂氛围感到乏味,这也导致学生经常开小差和走神,课堂质量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二、将“疑”引入课堂的策略
1.引导学生主动质疑
学习的关键并不是学生一味的被动学习,而是通过自主学习而取得进步。每一次上课之前,学生们会对即将要讲的内容进行预习,教材上面每一章节都有着课前导读和重难点概述,学生们通过这些高度概括的内容能够大致掌握要学的内容,但是这个自我理解过程当中,学生很难可以做到全面了解,只能是一知半解却又云里雾里的情况,面对很多的知识点会不明其意,这时候他们的心中就会充满疑惑,而在这个时候,正是老师引导的最佳良机。老师们要把握住这个时刻,引导并鼓励学生们主动去探索未知,进行多角度的质疑,只有提出了很多疑点,就说明学生们的思考能力在线,会自己对知识点产生问号,这就是学生们的自主求知能力。老师在收到学生們的质疑时,要适当的进行肯定,然后鼓励他们找到更多的疑点。例如,学习“学法知法”这个内容时,老师就可以上课前抛出“我们国家有哪些部门法?”这样新鲜的问题,让学生们心头一怔,并全脸带上问号,学生们会质疑什么是部门法?跟要学的内容有什么关系?法又是指什么?这样一系列的问题都会萦绕在学生们的脑海里,而这个时候,老师们不要赶急的进行自问自答,要给学生留有一个空间和时间,给他们一个缓冲的时间,让他们大胆的去进行质疑,这样的提问看起来好像跟学习内容毫不相关,但是一旦给学生抛出之后,就会形成多样的水花,让学生们对问题进行提问是培养学生们质疑能力的关键一点。以这样质疑的方式让学生们感受到新鲜课堂氛围,不仅能够思考问题,还能够创造问题,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增加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近,这也能够让学生们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2.鼓励学生勇于解疑
课堂的中心是学生,学生有课堂的主权,因此他们可以进行很多的共同讨论,通过讨论来解决问题,找到答案。在学生们有了质疑之处时,老师们要积极鼓励学生们去解疑,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们自主的进行讨论,通过讨论来找到答案。讨论结束之后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展示,展示问题以及讨论得出的答案。例如,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进行分组,然后每一组说明本组的疑点有哪些,然后再给学生们在规定的时间下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让每组选派代表来进行课堂演讲,在结束的时候,老师要对学生们的表现进行点评,并且还要给学生们的内容进行一个总结和重点的强调,这样下来,学生们不仅可以敢于质疑,还可以勇于的去解疑,独立自主的去组织语言,找寻答案,这也是一种非常大的突破,营造了一个活泼生动的课堂。
三、结语
让学生们在课堂上以“疑”为出发点,积极主动的进行创新可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探索能力、主动能力,这不仅是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也是老师的教学理念更新。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的内容和氛围固然重要,但是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更为主要,只有这样思想教育才是得到全面落实。
参考文献
[1]张定淮,涂春光《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与策略》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02期
[2]何增科《民主化:政治发展的中国道路》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2期
[3]李元书,刘昌雄 《政治参与:涵义、特征和功能》 学校流 1995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