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龙湾桥位于南京市江宁区,因“彩色瀑布秀”“幻彩灯光带”等而火遍全国。我班很多孩子的家就在小龙湾桥的附近,孩子们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在班级建构区建构这座网红桥。于是,他们在“写画区”自主设计,用绘画表征的形式将小龙湾桥的形状、大小、结构等表现了出来,为后期的建构游戏提供了参考样式。
【案例描述一】看“图”建构,设计在前
小龙湾桥有几个桥墩?桥上的栏杆是什么样子的?有几股车道?……为了让孩子们弄清楚这些问题,在建构之前,我建议他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小龙湾桥上走一走、看一看。我给孩子们出示了网络上关于小龙湾桥的照片和视频,让他们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小龙湾桥的结构、外形等。孩子们提议用笔和纸把这座桥记录下来,这样可以一边搭一边看(见图1)。
【案例分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我让孩子们实地参观小龙湾桥,并通过图片与视频让他们鉴赏小龙湾桥,使他们对小龙湾桥的主体结构、外形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了小龙湾桥由桥墩、桥面、桥架、斜拉索等部分组成,上面还有护栏、灯光、喷泉。通过绘画设计图,小龙湾桥的形象已经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初步形成。
【案例描述二】看“图”分工,责任到人
“小龙湾桥”的建构游戏即将开始,琪琪、佳佳、涵宝和小婕是一组。他们按照之前的建构经验,先进行了讨论,然后做好了分工和记录(见图2)。
小婕:我们需要很多个四倍块积木来建构桥面,谁去取呢?
涵宝:我来吧,可是我们需要取多少块呢?
佳佳 :我估计需要10个四倍块积木,要不我们一起试一试吧。
小婕皱起了眉头:四倍块积木还是不够,而且差很多呢!我们这里就一点点。
眼看小婕无法解决难题,我提醒她:你还在哪里看到过四倍块积木?
小婕:我在隔壁班上看到过,他们有很多,整整齐齐地码在积木柜里。
佳佳:我和涵宝用筐子到隔壁班里借一些积木吧。
说完,佳佳和涵宝就抬着筐子去了隔壁班,不一会儿抬回来了满满一筐的四倍块积木。
【案例分析】建构游戏是幼儿通过回忆、再现、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活动形式。教师应引导幼儿制订建构计划,如用什么材料、谁负责什么工作等。 孩子们在建构前先商量分工,说明他们具有较强的计划性,能为后期有序的建构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当孩子们提前预设到存在的问题时,我没有直接告知解决办法,而是适当留给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支持、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社会性交往能力得到了有效发展。
【案例描述三】用“图”聚焦,解决问题
“小龙湾桥”开始建构了,孩子们先建构的是桥墩。可是搭着搭着,搭桥墩的圆柱体积木越来越少,还有一个桥墩没有搭完,怎么办呢?孩子们停了下来,商量办法。
小婕:原以为圆柱体积木够用,但是现在还差一些,怎么办呢?
佳佳:还差几个?
小婕:还差四个。
涵宝:我们用一次性纸杯代替吧!
琪琪:可是桥太重了,用纸杯容易倒的。
涵宝:我们可以用基本块积木,垒在一起,看看几块垒在一起够高。
说完,孩子们动手尝试,发现5个基本块积木垒在一起的高度刚好是一个圆柱体积木的高度。除了和之前的桥墩外形不一样外,其他都没问题,也特别牢固。
【案例分析】积木是低结构的游戏材料,孩子们在建构过程中能创造性地使用各种积木。当孩子们发现圆柱体积木不够用时,他们立刻开动脑筋想办法,以物代物,解决了这一难题。通过商量、讨论、记录,孩子们积累了解决建构过程中问题的更多经验,提升了建构技能。
“小龙湾桥”的建构游戏还在继续,在建构过程中幼儿借助“图标”的帮助,呈现出来的学习与发展处处可见。
一、运用图标,幼儿明确建构物体的特征,重现生活经验
在建构游戏中,幼儿的建构作品是他们亲身经历的生活经验的重现。经验重现是幼儿发泄情绪、肯定自我、掌握周围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比如,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乘飞机去旅行,他们在飞机场的经历往往真实而深刻,会自主在建构区建构“飞机场”。同样,孩子们在参观小龙湾桥时,会萌发建构“小龙灣桥”的想法,并在教师的支持下开始实施。
二、运用图标,幼儿协商建构物体的分工,细化社会性行为
维果斯基的社会建构论告诉我们:人类高层次心智活动是在丰富且频繁的社会与文化情境中发生的,通过不断与他人互动与对话(概念或意见上的分享、争辩、沟通与协商),内化于个体的心智结构,让原有的组织产生质的变化。在建构过程中,幼儿在同一空间中有大量的机会相互讨论、沟通意见,甚至会发生争执,但这些都是幼儿在进行表达、倾听、理解等交往技巧的练习。更重要的是,他们围绕同一建构目标而进行分工与合作,能让他们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图标因其直观性、具体性,能帮助孩子们做好分工与记录,提升了他们的合作交往能力。
三、运用图标,幼儿参与建构物体的游戏,获得能力与发展
在建构游戏中,图标对大班幼儿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和提升作用。教师在此过程中承担着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要仔细观察幼儿的建构过程,为幼儿运用图标提供材料、方法的支持,满足幼儿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体验。在遇到有挑战的建构问题时,孩子们能用图标记录下来,为自己和他人后期的建构游戏提供经验支持。
在“小龙湾桥”建构游戏中,图标使孩子们获得了如下能力和发展:
1.空间认知能力。孩子们实现了平面图与实际空间之间的转换,在实地观察小龙湾桥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设计平面图,再在此基础上进行空间建构,对空间的感知更加深刻。
2.表征能力。在画设计图时,孩子们将看到的景象在脑海中形成第1种表征,再用笔画在纸上,呈现出第2种表征,最后用立体的积木建构出来,形成第3种表征。
3.计划能力。在合作分工图的帮助下,孩子们会安排好人员数量、做好分工,提出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能够有计划地开展建构游戏。
4.合作能力。整个作品由好几名幼儿分工合作完成,在建构过程中遇到困难、分歧,大家一起协商解决,最终获得成功。
5.语言能力。在整个建构过程中,孩子们借助图标与同伴沟通和交流,倾听同伴的意见,理解别人的讲述,从而发展了语言能力。
【案例描述一】看“图”建构,设计在前
小龙湾桥有几个桥墩?桥上的栏杆是什么样子的?有几股车道?……为了让孩子们弄清楚这些问题,在建构之前,我建议他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小龙湾桥上走一走、看一看。我给孩子们出示了网络上关于小龙湾桥的照片和视频,让他们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小龙湾桥的结构、外形等。孩子们提议用笔和纸把这座桥记录下来,这样可以一边搭一边看(见图1)。
【案例分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我让孩子们实地参观小龙湾桥,并通过图片与视频让他们鉴赏小龙湾桥,使他们对小龙湾桥的主体结构、外形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了小龙湾桥由桥墩、桥面、桥架、斜拉索等部分组成,上面还有护栏、灯光、喷泉。通过绘画设计图,小龙湾桥的形象已经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初步形成。
【案例描述二】看“图”分工,责任到人
“小龙湾桥”的建构游戏即将开始,琪琪、佳佳、涵宝和小婕是一组。他们按照之前的建构经验,先进行了讨论,然后做好了分工和记录(见图2)。
小婕:我们需要很多个四倍块积木来建构桥面,谁去取呢?
涵宝:我来吧,可是我们需要取多少块呢?
佳佳 :我估计需要10个四倍块积木,要不我们一起试一试吧。
小婕皱起了眉头:四倍块积木还是不够,而且差很多呢!我们这里就一点点。
眼看小婕无法解决难题,我提醒她:你还在哪里看到过四倍块积木?
小婕:我在隔壁班上看到过,他们有很多,整整齐齐地码在积木柜里。
佳佳:我和涵宝用筐子到隔壁班里借一些积木吧。
说完,佳佳和涵宝就抬着筐子去了隔壁班,不一会儿抬回来了满满一筐的四倍块积木。
【案例分析】建构游戏是幼儿通过回忆、再现、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活动形式。教师应引导幼儿制订建构计划,如用什么材料、谁负责什么工作等。 孩子们在建构前先商量分工,说明他们具有较强的计划性,能为后期有序的建构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当孩子们提前预设到存在的问题时,我没有直接告知解决办法,而是适当留给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支持、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社会性交往能力得到了有效发展。
【案例描述三】用“图”聚焦,解决问题
“小龙湾桥”开始建构了,孩子们先建构的是桥墩。可是搭着搭着,搭桥墩的圆柱体积木越来越少,还有一个桥墩没有搭完,怎么办呢?孩子们停了下来,商量办法。
小婕:原以为圆柱体积木够用,但是现在还差一些,怎么办呢?
佳佳:还差几个?
小婕:还差四个。
涵宝:我们用一次性纸杯代替吧!
琪琪:可是桥太重了,用纸杯容易倒的。
涵宝:我们可以用基本块积木,垒在一起,看看几块垒在一起够高。
说完,孩子们动手尝试,发现5个基本块积木垒在一起的高度刚好是一个圆柱体积木的高度。除了和之前的桥墩外形不一样外,其他都没问题,也特别牢固。
【案例分析】积木是低结构的游戏材料,孩子们在建构过程中能创造性地使用各种积木。当孩子们发现圆柱体积木不够用时,他们立刻开动脑筋想办法,以物代物,解决了这一难题。通过商量、讨论、记录,孩子们积累了解决建构过程中问题的更多经验,提升了建构技能。
“小龙湾桥”的建构游戏还在继续,在建构过程中幼儿借助“图标”的帮助,呈现出来的学习与发展处处可见。
一、运用图标,幼儿明确建构物体的特征,重现生活经验
在建构游戏中,幼儿的建构作品是他们亲身经历的生活经验的重现。经验重现是幼儿发泄情绪、肯定自我、掌握周围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比如,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乘飞机去旅行,他们在飞机场的经历往往真实而深刻,会自主在建构区建构“飞机场”。同样,孩子们在参观小龙湾桥时,会萌发建构“小龙灣桥”的想法,并在教师的支持下开始实施。
二、运用图标,幼儿协商建构物体的分工,细化社会性行为
维果斯基的社会建构论告诉我们:人类高层次心智活动是在丰富且频繁的社会与文化情境中发生的,通过不断与他人互动与对话(概念或意见上的分享、争辩、沟通与协商),内化于个体的心智结构,让原有的组织产生质的变化。在建构过程中,幼儿在同一空间中有大量的机会相互讨论、沟通意见,甚至会发生争执,但这些都是幼儿在进行表达、倾听、理解等交往技巧的练习。更重要的是,他们围绕同一建构目标而进行分工与合作,能让他们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图标因其直观性、具体性,能帮助孩子们做好分工与记录,提升了他们的合作交往能力。
三、运用图标,幼儿参与建构物体的游戏,获得能力与发展
在建构游戏中,图标对大班幼儿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和提升作用。教师在此过程中承担着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要仔细观察幼儿的建构过程,为幼儿运用图标提供材料、方法的支持,满足幼儿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体验。在遇到有挑战的建构问题时,孩子们能用图标记录下来,为自己和他人后期的建构游戏提供经验支持。
在“小龙湾桥”建构游戏中,图标使孩子们获得了如下能力和发展:
1.空间认知能力。孩子们实现了平面图与实际空间之间的转换,在实地观察小龙湾桥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设计平面图,再在此基础上进行空间建构,对空间的感知更加深刻。
2.表征能力。在画设计图时,孩子们将看到的景象在脑海中形成第1种表征,再用笔画在纸上,呈现出第2种表征,最后用立体的积木建构出来,形成第3种表征。
3.计划能力。在合作分工图的帮助下,孩子们会安排好人员数量、做好分工,提出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能够有计划地开展建构游戏。
4.合作能力。整个作品由好几名幼儿分工合作完成,在建构过程中遇到困难、分歧,大家一起协商解决,最终获得成功。
5.语言能力。在整个建构过程中,孩子们借助图标与同伴沟通和交流,倾听同伴的意见,理解别人的讲述,从而发展了语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