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青年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路径选择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epwq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当代大学生文化在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表现出明显的双重性与矛盾性的特征,包括对传统文化的质疑甚至否定以及对现代文化的困惑,加之大学生价值观、意识形态的冲突与交融,这些问题使得大学青年文化建设困难重重。因此,本文提出要加强教育对大学青年文化的选择、构建健康的校园文化网络以及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三方面来促进大学青年文化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大学;青年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8-0275-01
  一、大学青年文化的内涵
  《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中将青年文化定义为:青年这一社会群体的亚文化,包括处于青年期的人们所有的心理、角色及其精神需求、生活方式、行为模式以及价值观念等。[1]同文化继替一样,大学青年文化是受社会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多种因素影响形成的群体文化。这种文化包含了大学生青年群体的物质标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是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在社会发展现实基础上继承、形成、传播、发展的一种与社会主流文化相对而言的、特殊的亚文化,主要包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认知、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等。
  二、大学青年文化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困境
  全球化、国际化的浪潮带来的异国文化形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与国内产生交融与冲突,异国文化在为我国民族文化发展增添活力的同时,也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大学生具有对新事物吸纳能力强、容易接受新事物的优点,同时还具有不成熟、敏感性、躁动性、缺乏思维深度等缺点。面对全球化与国际化产生的庞大的、多元的、难以分辨其良莠的信息,以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大学青年文化展现出世俗化倾向、双重性与矛盾性以及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危机等特征,给高校人才培养、大学青年文化建设带来了极大挑战。
  (一)大学青年文化的世俗化倾向
  全球化与国际化促进了文化传播,同时网络化与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扩展了信息传播渠道,网络以其虚拟性、开放性等特点,逐步改变着大学生群体的学习、交往与生活方式。在市场利益驱动下,各种消极文化、不良信息与风气借助各种途径和手段传播,对大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如精神品质弱化、审美水平低俗等,其文化价值呈现世俗化的特征。“大学青年文化价值上的世俗化主要表现为:价值主体由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转变;价值取向由重视理想信念向重视世俗功利转向 [2]”。具体表现为:生活方面赶潮流,盲目攀比,性观念解放,追求快餐文化,由高雅精神追求转向关心自身切实利益;在学校学习过程中,片面追求知识的实用性,人际交往存在功利心理等。
  (二)大学青年文化的双重性与矛盾性
  大学生青年群体处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夹击之中,既无法摆脱传统文化的影响,又受到外来思想观念的冲击,充满矛盾与冲突。这种矛盾与冲突使大学生行为表现与价值取向不相容,表现为既批评、抨击现实社会,又停留在责任意识淡薄的旁观者身份上;积极进取精神与依赖性、懒惰、拖延并存等。大学青年文化的双重性与矛盾性,使其处于一种瞬息万变、飘忽不定的状态中,外界新事物传入带来的各种“热潮”迅速崛起,但又迅速趋向冷淡。
  (三)大学青年文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危机
  全球化的浪潮帶来多种文化、多元价值,给大学青年文化群体各种视觉、听觉的冲击,同时也对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认同产生冲击。由于大学生青年群体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其思维深度不足,对外界新鲜事物具有盲目性,加之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从而产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危机。不少大学青年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落后腐朽的文化,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故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极力批判,对西方文化全盘接受、极力推崇。
  三、加强大学青年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加强教育对大学青年文化的选择
  教育过程就是一个文化选择的过程,针对大学青年文化建设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教育要加强对大学青年文化的选择功能。教育对大学青年文化的选择也就是对文化精华的自动撷取与提倡以及对文化中的糟粕进行排斥,以引导大学青年文化的健康发展。高校通过教育对大学青年文化进行选择,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自身人才培养的需要,对其文化进行一定的吸纳或拒斥,吸纳青年文化发展中的积极因素增强对青年群体积极的价值导向,拒斥与民族文化精髓相悖的低俗文化以减轻大学青年文化对大学生发展的危害。
  (二)积极构建健康的校园文化网络
  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隐秘性、多元性等特点,迎合了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青年群体的心理需求。当前网络文化不仅给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积极影响,同时也带来了消极影响。因此,针对网络文化中消极部分必须加以审查和清理,避免西方价值观念、文化理念对民族文化的冲击,以及对大学生青年群体的价值观念、行为取向的误导。此外,还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如激发大学生生活热情和审美情趣的娱乐活动,激发大学生求知欲望的文化活动、科技创新活动,以引导大学生青年群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行为取向等。
  (三)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知
  大学生青年群体盲从西方文化而否定民族传统文化,原因之一在于本土文化的缺失。因此,在西方文化进入的同时,也要加强本土文化的发展。大学青年文化构建的一个重要要素既是大学生青年群体知识体系的构建,其知识体系包括传统文化知识与域外文化知识,而非只侧重其中一个方面。因此,大学在课程设置方面,要适当开设传统民族文化,增强大学生青年群体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同时也要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理性认识,应注重优秀传统文化和优秀西方文化的磨合、结合,形成带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校园文化。以形成中西方文化正确价值判断,避免走向偏激、极端化。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社会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M].北京:中国大百全书出版社,1991:238
  [2]赵永富.觉醒与培养:全球化与中国青年文化意识[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7)
  [3]仲丽娟.大学青年文化及教育的选择[J].教育导刊,2005(1)
其他文献
摘 要:“为创造性而教”已成为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质疑,尝试自悟,赏识求异思维,多角度地解读文本,鼓励学生以个性化的方式表达对文本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创新思维;多元;个性化  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认识世界、发展
个体差异是影响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两者之间寻求一种合理、有效的途径一直是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根据认知风格结构模型的分类,着重对四种不同的认知方式与语言学习的关
摘 要:本文对学生指导的内涵和意义进行了阐述,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初步提出了学习、职业规划和心理健康三个层面的学生指导体系,并对其具体的组织形式和指导途径进行了探讨,指导三个方面对高校学生指导的组织和途径进行了探讨,以期对目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帮助。  关键词:学生指导;职业规划;心理健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9-02
摘 要:多媒体教室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高校用于教学中,而中央集控系统在多媒体教室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中央集控系统让教师操作更加的简便,并且能实现设备的远程化、网络化、智能化,推动校园数字一体化的建设。  关键词:多媒体教室;中央集控系统;特点;影响  一、网络多媒体教室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1.实现办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中心的目标。由于网络多媒体教室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教师由于有更丰富的资源
据统计,中国有2.3亿名儿童,城市家庭教育消费占家庭消费的65.5%,有56.5%的家长把孩子教育投资列为第一位,可见儿童教育市场潜力之巨大.但目前幼教现状参差不齐.有的机构租个房
"习得性无助"是指人在愿望多次受挫后,表现出来的绝望和放弃的态度."习得性无助"往往表现为厌学、学习兴趣低下,自我概念、自我效能感低下,消极的心理定势等.这一现象可以归
新时期,高等学校人事制度的改革,应以人为本,实现人力资源最大化,应创造和形成有利于人才尽快成长和发挥才干的竞争机制和良好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师爱,是最美的抒情曲——这爱从小驻我心,因我生长在教师之家;这爱伴我十几年的学习之路,一路充满着老师的爱;这爱让我无悔的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我想播散爱的种子;这曲子在黑板与粉笔的共同飞舞中,在老师的声声叮咛、无微呵护中,让多少位良师深深地印在莘莘学子心中啊!  曾经听过一位名师的讲座,讲座中谈到的许多观点与见解对我启发很大,我最喜欢其中的一段话,大意是这样的:“如果把教师当作是一种谋生的手段,那它
通过对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人才队伍现状的分析,找出在人员使用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测控技术的网络化提供了条件,传统测控设备的发展趋势是实现测控智能化、网络化。美国NI公司的DataS ocket技术基于TCP/IP协议并对其进行了高度封装,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