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社会历史发展的纵向和国际与社会经济的现实性和联系的广泛性、关联性出发,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实现从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到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向,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观念,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布局和挑战的适应和回答。
一、在价值取向上,从狭隘视野到重新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变
大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是从无知到有知,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个体本位走向集体本位,从关注自身到国家以至国际的演进过程。在这个身心共同发展,知识和能力共同进步,思想和政治意识逐渐成熟,学识和思想道德共同养成的阶段,对于大学生而言,确立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大的意义。
“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他的特殊性使他成为一个个体,成为一个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同样地他也是总体、观念的总体、被思考和被感知的社会的主体的自为存在,正如他在现实中既作为社会存在的直观和现实享受而存在,又作为人的生命表现的总体而存在一样。”从整体角度看,大学生在大学时期所确定的方向和目标,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他们所具有的理想、信念、意志,对于他对社会的贡献和价值具有深远影响。从个体角度看,个人的价值,无论是物质意义还是精神意义上,都在于自我的把握,在于不断的发展、发现。所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要的是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乃至整个中国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能否真正地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是事关中国教育全局和中国教育改革全局的大事。因此,根本上看,尊重大学生的价值,尊重他们的个性人格修养,高扬自主、自立和自强精神,尊重他们的选择权,尤其是依据社会要求、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兴趣、爱好,对于德育的内容、方式、途径、手段等的自由选择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价值取向。
二、在工作重点上,从重视理论建树到面向大学生生活实际的转变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等看似无形的东西,实际上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不是抽象的,而是社会的、具体的、历史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要改造和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根本的出路在于加强实践。
在社会和现实的校园生活中,大学生面对一个不同于书本知识的新的条件和环境,当他们已有的知识和观念在社会生活中遇到实践的“验金石”而被检验的时候,会有两种情况出现。如果一种理论或者是观念被检验为正确的,这些知识和观念就会得到强化,并且会不断地得到关注,建立在这种理论之上的信念也会得到不断地增强,与此相关的思想政治理论也会不断地深化;反之,大学生就会产生思想冲突和斗争,对某种理论提出质疑,逐渐产生动摇,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定位。这个过程的进行和完成,从整体看,是复杂、多向和曲折的,会有反复出现。但是,从根本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的确立,是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及积极的社会舆论的引导,能帮助大学生对信息进行鉴别、比较、选择,从而进一步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
三、在目的上,从“知之”到大学生“笃行”的转变
传统德育方式侧重的是单纯的“灌输”,采用的是以教师、课本、课堂为主和中心的集中式教育方式。在传统思想教育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如同被针钉住的蝴蝶一样被钉在各自的座位上,钉在课桌旁,张开着他们所得到的乏味的、没有意义的知识的翅膀,然而这种翅膀已失去了作用。”因此,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据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和规律,在启发和引导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参与中发挥主体性作用。
“任何一种力求满足高度的道德要求和人的一般精神需要(即只属于人和构成人性特征的那些需要)的实践活动,就已经是艺术了。就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学当然就成了最高级的一种艺术,因为它力求满足人类最伟大的要求——人的本性的完善。”一方面,要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另一方面,更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所有这些工作的目的,不是简单地让大学生知道一些现成的结论,而是知道这些结论的背景、原因和应用;不仅仅是让其知其然,而是让其明白之所以然;不是简单地让大学生知道事实是什么,而是给他们一个进行是非曲直评判的标准,让他们进行判断。
在实施这三个转变中,要加强理论的探讨和工作推进的互动作用。一方面,用新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另一方面,用新的实践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并且,用卓有成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大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
一、在价值取向上,从狭隘视野到重新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变
大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是从无知到有知,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个体本位走向集体本位,从关注自身到国家以至国际的演进过程。在这个身心共同发展,知识和能力共同进步,思想和政治意识逐渐成熟,学识和思想道德共同养成的阶段,对于大学生而言,确立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大的意义。
“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他的特殊性使他成为一个个体,成为一个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同样地他也是总体、观念的总体、被思考和被感知的社会的主体的自为存在,正如他在现实中既作为社会存在的直观和现实享受而存在,又作为人的生命表现的总体而存在一样。”从整体角度看,大学生在大学时期所确定的方向和目标,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他们所具有的理想、信念、意志,对于他对社会的贡献和价值具有深远影响。从个体角度看,个人的价值,无论是物质意义还是精神意义上,都在于自我的把握,在于不断的发展、发现。所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要的是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乃至整个中国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能否真正地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是事关中国教育全局和中国教育改革全局的大事。因此,根本上看,尊重大学生的价值,尊重他们的个性人格修养,高扬自主、自立和自强精神,尊重他们的选择权,尤其是依据社会要求、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兴趣、爱好,对于德育的内容、方式、途径、手段等的自由选择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价值取向。
二、在工作重点上,从重视理论建树到面向大学生生活实际的转变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等看似无形的东西,实际上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不是抽象的,而是社会的、具体的、历史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要改造和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根本的出路在于加强实践。
在社会和现实的校园生活中,大学生面对一个不同于书本知识的新的条件和环境,当他们已有的知识和观念在社会生活中遇到实践的“验金石”而被检验的时候,会有两种情况出现。如果一种理论或者是观念被检验为正确的,这些知识和观念就会得到强化,并且会不断地得到关注,建立在这种理论之上的信念也会得到不断地增强,与此相关的思想政治理论也会不断地深化;反之,大学生就会产生思想冲突和斗争,对某种理论提出质疑,逐渐产生动摇,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定位。这个过程的进行和完成,从整体看,是复杂、多向和曲折的,会有反复出现。但是,从根本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的确立,是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及积极的社会舆论的引导,能帮助大学生对信息进行鉴别、比较、选择,从而进一步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
三、在目的上,从“知之”到大学生“笃行”的转变
传统德育方式侧重的是单纯的“灌输”,采用的是以教师、课本、课堂为主和中心的集中式教育方式。在传统思想教育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如同被针钉住的蝴蝶一样被钉在各自的座位上,钉在课桌旁,张开着他们所得到的乏味的、没有意义的知识的翅膀,然而这种翅膀已失去了作用。”因此,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据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和规律,在启发和引导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参与中发挥主体性作用。
“任何一种力求满足高度的道德要求和人的一般精神需要(即只属于人和构成人性特征的那些需要)的实践活动,就已经是艺术了。就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学当然就成了最高级的一种艺术,因为它力求满足人类最伟大的要求——人的本性的完善。”一方面,要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另一方面,更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所有这些工作的目的,不是简单地让大学生知道一些现成的结论,而是知道这些结论的背景、原因和应用;不仅仅是让其知其然,而是让其明白之所以然;不是简单地让大学生知道事实是什么,而是给他们一个进行是非曲直评判的标准,让他们进行判断。
在实施这三个转变中,要加强理论的探讨和工作推进的互动作用。一方面,用新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另一方面,用新的实践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并且,用卓有成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大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