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日两国是邻邦,也是亚洲乃至世界重要的两大经济体。中日两国贸易往来历史悠久,两国经贸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依存关系。此次钓鱼岛争端,从短期来看,给日本企业在华销售、中日两国间进出口贸易和日本观光旅游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中期来看,则对亚洲经贸格局、日本企业进出中国市场的进程及日本经济景气度产生影响。由于受到上述影响,日本经济在2013年后进入新一轮的衰退,年经济增长率或下降1%。
【关键词】中日经贸关系;钓岛争端;日本经济
一、钓岛争端前的中日经贸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中日经贸是在民间贸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的民间协定贸易期、60年代的友好贸易和备忘录时期。直至两国建交前,由于受两国关系非正常化的影响,双边贸易规模很小,“1971年只有8.7亿美元,而1950—1971年中日贸易额累计也仅有63.7亿美元。贸易商品主要是肉类、农副产品、化学产品、冶金产品等。”[1]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特別是1979年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在良好的外交关系的指导下,中日贸易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日本的技术、资金、设备和管理经验与中国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相结合,结出了双边经贸合作的丰硕成果。
近几年受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欧美对华投资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而日本对华投资却在不断增长。2011年,制造业的投资成为日企对华投资的一个新的特点,增幅达到78.3%。[2]不仅制造业,日本服务业也加大对华投资的力度。据《中国经济与日本企业2012年白皮书》指出,2011年,日本服务业的投资增加29.7%,增长近三成,其中,批发零售业增长63%。一些连锁药妆店在2011年进驻上海,而传统的家电量版店、百货店、便利店等也在二三线城市设立了店铺网,纷纷扩张。2011年日本在中国大陆拥有非制造企业2487家,占日本海外非制造企业24.4%,日本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因此而表现得十分紧密。
从中日两国的贸易数据来看,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发表的统计表明,2011年中日贸易额达到3448亿美元,日本对华进口额为1834亿美元,对华出口额为1614亿美元,中日贸易额占日本贸易总额的比例为20.6%,而该比例在中国为9.4%,可见,日本对中国的外贸依赖程度更高。从中日贸易结构特点来看,中国从日本进口两类最重要的货品,一是高质量金属,二是汽车零部件和电子产品。而中国对日出口商品主要是两大部分,一是原油、煤炭,二是纺织品。从投资来看,2011年日本对华投资63.5亿美元,占中国吸收外资总额的7%左右,成为中国的第一大外资来源地。[3]
二、钓岛争端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日本政府对中国领土钓鱼岛进行的所谓“国有化”行为,侵犯中国的领土主权,导致去年9月国内大规模的反日运动,以“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纪念仪式”为首的两国间官方活动相继被中止,中日两国间的紧张关系呈现出长期化的态势,催冷了之前两国间如荼的经贸往来。
以下从短期(一年以内)和中期(一年以上)两个阶段,分析此次政治争端对日本经济产生的影响。
(一)短期影响
此次钓鱼岛争端,从短期来看,给日本企业在华销售、中日两国间进出口贸易和日本观光旅游业造成了不小的创伤。
首先,日企在华销售受到影响。据日本经济产业省《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的数据显示,2010年,日本在华企业的销售额达到34.7万亿日元,占到日本海外企业总销售额的近20%,其中6.3万亿日元是向日本本国的出口,5.2万亿日元是向以亚洲其他国家为中心的第三国的出口,其余约2/3的份额是在中国本地的销售。日本在华企业的销售按行业来看,食品、纺织、电器机械、运输机械、零售等与消费相关行业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近60%。可见,日本企业在中国本地的销售中消费品占据较大份额,如果国内“抵制日货”运动进一步发展,势必会影响日企业在中国本地的销售。以汽车行业为例,去年9月日系车生产厂家的销售额比上一年减少了40%~50%。有分析机构估计,日系车厂家此次蒙受的短期损失达到2.5亿美元。[4]另外,日产电视机的销售也出现了相同的情形。
进一步分析日企在华销售的影响,可以发现,2010年日本在华企业的正常利润1.9万亿日元,仅相当于企业在母国(日本)正常利润的5%。[5]从数量上来看,其变动的宏观影响并不大。但是按行业来看,比如日本运输机械在华销售的正常利润7655亿日元,是企业在母国正常利润的35.3%(图1),如果“抵制”运动扩大,企业盈利势必会受到重挫。以上提到的是由“抵制日货”等消费者行为造成的影响,如果考虑政府采购方面,也加强对日本制品的抵制的话,资本品、中间品的销售也会受到直接影响。
图1 日本主要产业在华与在本国正常利润的比较
数据来源:经济产业省《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
其次,中日进出口贸易受到影响。中日关系的紧张局势对中日经贸活动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未来如果局势不能缓解,中日之间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双边投资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双方经济都会受到伤害。2011年日本对中国的出口额(含香港)占其出口总额的24.3%。按种类划分,资本品和中间品出口(原材料、一般机械约占50%,电子元器件约占20%)占70%(图3),即消费品出口比重不大。但是出口份额的近一半(7.3万亿日元)是向日本在华企业的出口。如前所述,在华日企的本地销售额达到23.2万亿日元,如果将制造消费品的零部件出口等也包括在内的话,对中国的出口当中约50%要受到中国本地消费者行为的约束。因此,“抵制”运动如果继续扩大,那么日本对中国的出口必然受到影响。
图2 日本对中国出口商品的种类构成(2011年)
数据来源:日本关税协会《外国贸易概况》
另外,根据反日运动后的情况,2012年,汽车、电器机械(约占日企在华销售份额的1/3)在华销售减少约50%,出口也随之减半,如果其他消费品的出口(约占日企在华销售份额的1/6)减少20%的状态持续半年的话,据粗略估计,日本年经济增长率将下降0.3~0.4%。假设这种状态持续1年的话,会使年经济增长率下降1%。① 最后,日本观光旅游业受到影响。据日本政府观光局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游客赴日旅游消费额达3000亿日元,中国游客130.5万人,占赴日游客总数的20.5%。钓岛争端发生后,国内赴日旅游急剧减少。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去年9月13至19日的一周内,日本航空公司从日本各地前往中国的航班共有4600个座位被取消,从中国飞往日本的各航班也有5300个座位被取消。平均上座率跌至六成以。在中青旅日韩部,从去年9月初开始,咨询日本线路的游客便几乎没有了。同时,中国康辉旅游集团发表声明称,其为纪念中日建交四十周年向日本输送5万游客的计划中止实施,其所属全国220家公司、5500家门店停止销售日本游产品、停止组团前往日本旅游。
(二)中期影响
从一年以上中期来看,钓岛争端对亚洲经贸格局、日本企业进出中国市场的进程及日本经济景气度造成影响。
首先,亚洲经贸格局或受波及。中国和日本是东亚地区的两个经济大国,中日经贸关系如果发生摩擦,也会波及整个亚洲的经济格局。2011年5月,中日韩三国曾达成共识,拟在年内启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但由于日本非法“购岛”行为,导致中日关系紧张,各方担忧占全球1/5经济总量的东亚三国建设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或将受到延误。对于日本制造业来说,如果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出现萎缩,那么,其制造业地位被韩国等其他国家取代也是不无可能的。
其次,日本企业进出中国市场的进程受到影响。互为重要贸易伙伴的国家间出现对峙,着实给大量被夹在中间的企业家出了一道大题。钓岛争端发生后,由于受到“抵制日货”等运动的影响,有些日企在华面临经营困难,出现利润下滑甚至亏损,有些不堪压力,被迫做出了“退出”中国市场的决定。从中期来看,日本企业进出中国市场的行为主要取决于钓鱼岛问题的发展取向。即使政治方面的紧张关系长期存在,但经济方面如果能逐渐正常化,就算是“政冷经温”,许多已经和中国市场有深层关联的日本企业也是不愿意从中国市场“退出”的。
最后,日本经济景气度受到影响。综合上述的分析,假设我国政府对日本的强硬姿态进一步加剧,经济层面的“抵制”运动和制裁进一步加深的话,由进出口的减少使日本国内的生产减少,加上以汽车产业为首,在华销售收入减少导致其基础利润锐减。另外,由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加导致企业投资行為放缓等,由此引发日本经济在2013年后经济下行的压力增大,进入新一轮真正的衰退也是不无可能。
总之,中日经贸关系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和水平,来之不易,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互利互惠合作的结果,需要双方共同精心维护。此次钓岛争端使中日外交关系已经显得十分紧张,业已影响到两国的经贸关系。如果日本方面看不到中国基本的原则立场,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行越远,那么,它终将催冷中日经贸关系。中国的经济发展固然会受到一定影响,而日本方面却注定承受更大的损失。
【关键词】中日经贸关系;钓岛争端;日本经济
一、钓岛争端前的中日经贸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中日经贸是在民间贸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的民间协定贸易期、60年代的友好贸易和备忘录时期。直至两国建交前,由于受两国关系非正常化的影响,双边贸易规模很小,“1971年只有8.7亿美元,而1950—1971年中日贸易额累计也仅有63.7亿美元。贸易商品主要是肉类、农副产品、化学产品、冶金产品等。”[1]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特別是1979年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在良好的外交关系的指导下,中日贸易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日本的技术、资金、设备和管理经验与中国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相结合,结出了双边经贸合作的丰硕成果。
近几年受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欧美对华投资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而日本对华投资却在不断增长。2011年,制造业的投资成为日企对华投资的一个新的特点,增幅达到78.3%。[2]不仅制造业,日本服务业也加大对华投资的力度。据《中国经济与日本企业2012年白皮书》指出,2011年,日本服务业的投资增加29.7%,增长近三成,其中,批发零售业增长63%。一些连锁药妆店在2011年进驻上海,而传统的家电量版店、百货店、便利店等也在二三线城市设立了店铺网,纷纷扩张。2011年日本在中国大陆拥有非制造企业2487家,占日本海外非制造企业24.4%,日本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因此而表现得十分紧密。
从中日两国的贸易数据来看,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发表的统计表明,2011年中日贸易额达到3448亿美元,日本对华进口额为1834亿美元,对华出口额为1614亿美元,中日贸易额占日本贸易总额的比例为20.6%,而该比例在中国为9.4%,可见,日本对中国的外贸依赖程度更高。从中日贸易结构特点来看,中国从日本进口两类最重要的货品,一是高质量金属,二是汽车零部件和电子产品。而中国对日出口商品主要是两大部分,一是原油、煤炭,二是纺织品。从投资来看,2011年日本对华投资63.5亿美元,占中国吸收外资总额的7%左右,成为中国的第一大外资来源地。[3]
二、钓岛争端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日本政府对中国领土钓鱼岛进行的所谓“国有化”行为,侵犯中国的领土主权,导致去年9月国内大规模的反日运动,以“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纪念仪式”为首的两国间官方活动相继被中止,中日两国间的紧张关系呈现出长期化的态势,催冷了之前两国间如荼的经贸往来。
以下从短期(一年以内)和中期(一年以上)两个阶段,分析此次政治争端对日本经济产生的影响。
(一)短期影响
此次钓鱼岛争端,从短期来看,给日本企业在华销售、中日两国间进出口贸易和日本观光旅游业造成了不小的创伤。
首先,日企在华销售受到影响。据日本经济产业省《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的数据显示,2010年,日本在华企业的销售额达到34.7万亿日元,占到日本海外企业总销售额的近20%,其中6.3万亿日元是向日本本国的出口,5.2万亿日元是向以亚洲其他国家为中心的第三国的出口,其余约2/3的份额是在中国本地的销售。日本在华企业的销售按行业来看,食品、纺织、电器机械、运输机械、零售等与消费相关行业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近60%。可见,日本企业在中国本地的销售中消费品占据较大份额,如果国内“抵制日货”运动进一步发展,势必会影响日企业在中国本地的销售。以汽车行业为例,去年9月日系车生产厂家的销售额比上一年减少了40%~50%。有分析机构估计,日系车厂家此次蒙受的短期损失达到2.5亿美元。[4]另外,日产电视机的销售也出现了相同的情形。
进一步分析日企在华销售的影响,可以发现,2010年日本在华企业的正常利润1.9万亿日元,仅相当于企业在母国(日本)正常利润的5%。[5]从数量上来看,其变动的宏观影响并不大。但是按行业来看,比如日本运输机械在华销售的正常利润7655亿日元,是企业在母国正常利润的35.3%(图1),如果“抵制”运动扩大,企业盈利势必会受到重挫。以上提到的是由“抵制日货”等消费者行为造成的影响,如果考虑政府采购方面,也加强对日本制品的抵制的话,资本品、中间品的销售也会受到直接影响。
图1 日本主要产业在华与在本国正常利润的比较
数据来源:经济产业省《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
其次,中日进出口贸易受到影响。中日关系的紧张局势对中日经贸活动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未来如果局势不能缓解,中日之间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双边投资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双方经济都会受到伤害。2011年日本对中国的出口额(含香港)占其出口总额的24.3%。按种类划分,资本品和中间品出口(原材料、一般机械约占50%,电子元器件约占20%)占70%(图3),即消费品出口比重不大。但是出口份额的近一半(7.3万亿日元)是向日本在华企业的出口。如前所述,在华日企的本地销售额达到23.2万亿日元,如果将制造消费品的零部件出口等也包括在内的话,对中国的出口当中约50%要受到中国本地消费者行为的约束。因此,“抵制”运动如果继续扩大,那么日本对中国的出口必然受到影响。
图2 日本对中国出口商品的种类构成(2011年)
数据来源:日本关税协会《外国贸易概况》
另外,根据反日运动后的情况,2012年,汽车、电器机械(约占日企在华销售份额的1/3)在华销售减少约50%,出口也随之减半,如果其他消费品的出口(约占日企在华销售份额的1/6)减少20%的状态持续半年的话,据粗略估计,日本年经济增长率将下降0.3~0.4%。假设这种状态持续1年的话,会使年经济增长率下降1%。① 最后,日本观光旅游业受到影响。据日本政府观光局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游客赴日旅游消费额达3000亿日元,中国游客130.5万人,占赴日游客总数的20.5%。钓岛争端发生后,国内赴日旅游急剧减少。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去年9月13至19日的一周内,日本航空公司从日本各地前往中国的航班共有4600个座位被取消,从中国飞往日本的各航班也有5300个座位被取消。平均上座率跌至六成以。在中青旅日韩部,从去年9月初开始,咨询日本线路的游客便几乎没有了。同时,中国康辉旅游集团发表声明称,其为纪念中日建交四十周年向日本输送5万游客的计划中止实施,其所属全国220家公司、5500家门店停止销售日本游产品、停止组团前往日本旅游。
(二)中期影响
从一年以上中期来看,钓岛争端对亚洲经贸格局、日本企业进出中国市场的进程及日本经济景气度造成影响。
首先,亚洲经贸格局或受波及。中国和日本是东亚地区的两个经济大国,中日经贸关系如果发生摩擦,也会波及整个亚洲的经济格局。2011年5月,中日韩三国曾达成共识,拟在年内启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但由于日本非法“购岛”行为,导致中日关系紧张,各方担忧占全球1/5经济总量的东亚三国建设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或将受到延误。对于日本制造业来说,如果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出现萎缩,那么,其制造业地位被韩国等其他国家取代也是不无可能的。
其次,日本企业进出中国市场的进程受到影响。互为重要贸易伙伴的国家间出现对峙,着实给大量被夹在中间的企业家出了一道大题。钓岛争端发生后,由于受到“抵制日货”等运动的影响,有些日企在华面临经营困难,出现利润下滑甚至亏损,有些不堪压力,被迫做出了“退出”中国市场的决定。从中期来看,日本企业进出中国市场的行为主要取决于钓鱼岛问题的发展取向。即使政治方面的紧张关系长期存在,但经济方面如果能逐渐正常化,就算是“政冷经温”,许多已经和中国市场有深层关联的日本企业也是不愿意从中国市场“退出”的。
最后,日本经济景气度受到影响。综合上述的分析,假设我国政府对日本的强硬姿态进一步加剧,经济层面的“抵制”运动和制裁进一步加深的话,由进出口的减少使日本国内的生产减少,加上以汽车产业为首,在华销售收入减少导致其基础利润锐减。另外,由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加导致企业投资行為放缓等,由此引发日本经济在2013年后经济下行的压力增大,进入新一轮真正的衰退也是不无可能。
总之,中日经贸关系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和水平,来之不易,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互利互惠合作的结果,需要双方共同精心维护。此次钓岛争端使中日外交关系已经显得十分紧张,业已影响到两国的经贸关系。如果日本方面看不到中国基本的原则立场,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行越远,那么,它终将催冷中日经贸关系。中国的经济发展固然会受到一定影响,而日本方面却注定承受更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