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人文关怀除了强调人的价值、尊严和人格完整以外,还明确地把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联系起来,既扩展了人文关怀的科学内涵,又为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关键字:人文关怀 心里疏导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一、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内涵
现代意义的人文关怀是指以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个性及其社会特征为基础的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与需求的尊重和关切。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并逐步深入人心,以人为本、人文关怀也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理念。思想政治工作视野中的人文关怀一般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心理疏导源于心理学概念。狭义的心理疏导是指建立在心理咨询与治疗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咨询师或专家,运用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相关理论缓解或消除求治者的心理问题,促使其人格向健康、协调方向发展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所提出的心理疏导则是广义的概念,即心理、观念或思想方法层面上的疏通和引导。具体来说,疏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通过解释、说明、教育、支持、帮助,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改善或改变受众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和行为等,达到降低、消除不良心理状态,培育健康心理状态的目的。疏导不同于教导和指导,更加注重对人性的审视、对对象的尊重和对现实的关切,是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
不难看出,人文关怀统摄心理疏导,心理疏导体现人文关怀。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内涵丰富,贴近时代、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具有很强的科学依据和理论意义,应予充分重视。
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现实意义
1、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高校的重大任务。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基本价值取向,是构建和谐校园贯穿始终的红线和内在价值诉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和实现途径之一就是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及时疏通、化解学生内心深处、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和学生与学校之间存在的隔阂、误解和矛盾等,从而有效防止校园纠纷、极端行为和群体事件等的发生,有力维护安全稳定的校园秩序,积极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2、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
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存在着从学校及社会道德规范方面要求多,从人的个体需求及权利方面考虑比较少;关心群体思想状况多,关注个体精神活动比较少;生硬的教导、指导和灌输多,科学的渗透、引导和疏导比较少等情况,这影响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及时、高效地进行心理疏导,处处体现人文关怀,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说服力。
3、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应对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多发现状的现实要求
当前,一方面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另一方面大学生身心发展还未成熟,自我调控能力相对较弱,处理复杂的自身和社会问题的经验和办法不多,因此大学生心理问题呈现多发的趋势。高达六成以上的大学生感到压力大而又有相当一部分未能采取正确的排解途径,这种状况应当引起重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关注他们的深层感受和发展诉求,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学习、就业的困难和挫折,正确对待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有助于大学生塑造自信、理性、积极、向上的心态,构建健康、和谐的精神家园。
三、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对策研究
1、树立一个理念,切实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贯穿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工作思路。要坚持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至关重要的是树立人本意识,在工作中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在具体的工作中,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渗透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需要注重三个方面。一要充分考虑共性个性。胡锦涛总书记曾强调指出:“做思想政治工作,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能千篇一律”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要全面掌握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特征,又要深入了解大学生个体的思想及心理状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方法上有所调整。
二要积极开展预防工作。各校应建立“心理资料库”,详细记录学生的学习态度、生活观念、性格特征和人生信仰等情况,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提供现实依据。要认真分析心理资料库的信息,尽早排查出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并给予他们相应的帮助。防患于未然,有利于避免不良心态积累恶变,引导大学生心态发生良性变化,逐步达到心理和谐。
2、尊重两类主体,积极促进师生思想情感的有效沟通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实现学生主体性的回归,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在思想、情感上平等交流。心理壓力应对研究的结果表明,大学生在面临一定压力时自行解决是可以的,但若遇到相对严重的压力事件,不去寻求专业援助是有害的。这就要求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主动地了解学生,在学生遇到思想困惑时与之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充分体现教育者的主体性;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小事中给予其细致入微的关怀,籍以赢得学生的信赖,使其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自觉主动地寻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帮助,从而把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 罗会德.人文关怀:当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视角[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
[2] 朱冬梅.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探析[J].世纪桥,2008
作者简介:赵有梅(1976-),女,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保定学院人事处,政工师,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字:人文关怀 心里疏导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一、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内涵
现代意义的人文关怀是指以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个性及其社会特征为基础的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与需求的尊重和关切。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并逐步深入人心,以人为本、人文关怀也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理念。思想政治工作视野中的人文关怀一般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心理疏导源于心理学概念。狭义的心理疏导是指建立在心理咨询与治疗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咨询师或专家,运用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相关理论缓解或消除求治者的心理问题,促使其人格向健康、协调方向发展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所提出的心理疏导则是广义的概念,即心理、观念或思想方法层面上的疏通和引导。具体来说,疏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通过解释、说明、教育、支持、帮助,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改善或改变受众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和行为等,达到降低、消除不良心理状态,培育健康心理状态的目的。疏导不同于教导和指导,更加注重对人性的审视、对对象的尊重和对现实的关切,是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
不难看出,人文关怀统摄心理疏导,心理疏导体现人文关怀。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内涵丰富,贴近时代、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具有很强的科学依据和理论意义,应予充分重视。
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现实意义
1、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高校的重大任务。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基本价值取向,是构建和谐校园贯穿始终的红线和内在价值诉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和实现途径之一就是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及时疏通、化解学生内心深处、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和学生与学校之间存在的隔阂、误解和矛盾等,从而有效防止校园纠纷、极端行为和群体事件等的发生,有力维护安全稳定的校园秩序,积极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2、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
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存在着从学校及社会道德规范方面要求多,从人的个体需求及权利方面考虑比较少;关心群体思想状况多,关注个体精神活动比较少;生硬的教导、指导和灌输多,科学的渗透、引导和疏导比较少等情况,这影响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及时、高效地进行心理疏导,处处体现人文关怀,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说服力。
3、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应对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多发现状的现实要求
当前,一方面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另一方面大学生身心发展还未成熟,自我调控能力相对较弱,处理复杂的自身和社会问题的经验和办法不多,因此大学生心理问题呈现多发的趋势。高达六成以上的大学生感到压力大而又有相当一部分未能采取正确的排解途径,这种状况应当引起重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关注他们的深层感受和发展诉求,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学习、就业的困难和挫折,正确对待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有助于大学生塑造自信、理性、积极、向上的心态,构建健康、和谐的精神家园。
三、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对策研究
1、树立一个理念,切实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贯穿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工作思路。要坚持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至关重要的是树立人本意识,在工作中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在具体的工作中,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渗透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需要注重三个方面。一要充分考虑共性个性。胡锦涛总书记曾强调指出:“做思想政治工作,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能千篇一律”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要全面掌握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特征,又要深入了解大学生个体的思想及心理状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方法上有所调整。
二要积极开展预防工作。各校应建立“心理资料库”,详细记录学生的学习态度、生活观念、性格特征和人生信仰等情况,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提供现实依据。要认真分析心理资料库的信息,尽早排查出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并给予他们相应的帮助。防患于未然,有利于避免不良心态积累恶变,引导大学生心态发生良性变化,逐步达到心理和谐。
2、尊重两类主体,积极促进师生思想情感的有效沟通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实现学生主体性的回归,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在思想、情感上平等交流。心理壓力应对研究的结果表明,大学生在面临一定压力时自行解决是可以的,但若遇到相对严重的压力事件,不去寻求专业援助是有害的。这就要求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主动地了解学生,在学生遇到思想困惑时与之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充分体现教育者的主体性;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小事中给予其细致入微的关怀,籍以赢得学生的信赖,使其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自觉主动地寻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帮助,从而把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 罗会德.人文关怀:当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视角[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
[2] 朱冬梅.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探析[J].世纪桥,2008
作者简介:赵有梅(1976-),女,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保定学院人事处,政工师,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