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近年来63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63例,男48例,女15例,年龄32~70岁,平均49±8.27岁,其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1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6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27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10例,其他肝硬化9例,肝功能Child Pugh分级A级7例,B级16例,C级23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诊断符合2000年9月西安全国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防案》中的诊断标准[1]。肝源性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①有慢性肝病史,肝病发生在糖尿病之前或同时发生;②有肝病的临床表现及生化检查异常或组织学依据;③糖尿病的诊断符合1999年WHO及国际糖尿病联盟公布的诊断标准;④空腹测血糖≥7.0mmol/L,或OGTT 2小时血糖≥11.1mmol/L,无垂体、肾上腺、胰腺、甲状腺疾病排除利尿剂、降压药、糖皮质激素、抗抑郁药、避孕药等引起的糖代谢紊乱。
临床表现:63例肝源性糖尿病原发肝病的表现较多,糖尿病“三多一少”相对较少,临床表现主要以肝病的临床表现为主,以乏力、纳差、腹胀为主,其中黄疸36例,腹水15例,上消化道出血13例,肝性脑病9例,肝肾综合征1例,无1例发生糖尿病的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63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43~310IU/L,平均167±83I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161~510IU/L,平均301±131IU/L,总胆红素TBIL 73.1~252.3umol/L,平均136.7±63.9umol/L,白蛋白ALB 20~35g/L,平均28±8g/L,凝血酶原时间PT 11~21秒,平均15.2±4.8秒,谷氨酰转肽酶GGT 67~501IU/L,平均288±112IU/L,血糖测定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空腹血糖>7.0mmol/L,平均11.9±2.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平均19.2±5.3mmol/L。
结 果
46例肝硬化并肝源性糖尿病按Child分级与血糖水平的比较,肝源性糖尿病明确诊断后,按糖尿病饮食,并给予保肝、抗病毒等治疗基础上,应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并严格观察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随着肝功能的好转,患者血糖控制较理想,且应用胰岛素药物剂量逐渐减少,本组病例死亡3例,死因分别为,上消化道出血2例,慢性肝功能衰竭1例,没有因糖尿病并发症死亡,见表1。
Child A、B级空腹血糖与C级的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讨 论
本组资料显示多数患者受原发肝病的影响,糖尿病症状表现很轻或不明显,因此肝源性糖尿病易被漏诊。
肝脏是调节血糖浓度的重要器官,肝功能受损则影响正常的糖代谢而导致糖尿病,肝源性糖尿病在临床各型均可发生,以肝硬化发生率最高。本组肝源性糖尿病具有以下临床特性:①肝硬化发生血糖异常在本组中<70%。②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本组患者中肝功能处于Child C级者平均血糖明显高于Child A级与Child B级。二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说明肝功能状况与糖代谢紊乱密切相关。这是由于慢性肝病时肝功能障碍,肝或周围组织胰岛素抵抗,摄取葡萄糖减低,肝糖原合成减少,血糖升高[2]。肝病患者葡萄糖耐量降低不是出于胰岛素缺乏,而是出于胰岛素抵抗。③肝细胞广泛病变时,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等灭活减少,血浆浓度升高均可使血糖升高[3]。④肝源性糖尿病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不明显,易忽視容易漏诊应引起注意。本文说明了肝病患者中易产生糖尿病,所以对于肝功能损害较严重的患者,须常规检查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做到早发现,尽早控制血糖,积极治疗原发肝病,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患者的生命。
表1 Child分级的血糖比较(mmol/L)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肝脏,2000,5:257-263.
2 刘春会,马保凤,王晓彬.肝源性糖尿病40例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实用肝脏病杂志,2005,8(5):302-303.
3 李莉,成军,纪冬.肝源性糖尿病的治疗研究进展.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4,12:1659-1662.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63例,男48例,女15例,年龄32~70岁,平均49±8.27岁,其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1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6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27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10例,其他肝硬化9例,肝功能Child Pugh分级A级7例,B级16例,C级23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诊断符合2000年9月西安全国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防案》中的诊断标准[1]。肝源性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①有慢性肝病史,肝病发生在糖尿病之前或同时发生;②有肝病的临床表现及生化检查异常或组织学依据;③糖尿病的诊断符合1999年WHO及国际糖尿病联盟公布的诊断标准;④空腹测血糖≥7.0mmol/L,或OGTT 2小时血糖≥11.1mmol/L,无垂体、肾上腺、胰腺、甲状腺疾病排除利尿剂、降压药、糖皮质激素、抗抑郁药、避孕药等引起的糖代谢紊乱。
临床表现:63例肝源性糖尿病原发肝病的表现较多,糖尿病“三多一少”相对较少,临床表现主要以肝病的临床表现为主,以乏力、纳差、腹胀为主,其中黄疸36例,腹水15例,上消化道出血13例,肝性脑病9例,肝肾综合征1例,无1例发生糖尿病的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63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43~310IU/L,平均167±83I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161~510IU/L,平均301±131IU/L,总胆红素TBIL 73.1~252.3umol/L,平均136.7±63.9umol/L,白蛋白ALB 20~35g/L,平均28±8g/L,凝血酶原时间PT 11~21秒,平均15.2±4.8秒,谷氨酰转肽酶GGT 67~501IU/L,平均288±112IU/L,血糖测定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空腹血糖>7.0mmol/L,平均11.9±2.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平均19.2±5.3mmol/L。
结 果
46例肝硬化并肝源性糖尿病按Child分级与血糖水平的比较,肝源性糖尿病明确诊断后,按糖尿病饮食,并给予保肝、抗病毒等治疗基础上,应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并严格观察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随着肝功能的好转,患者血糖控制较理想,且应用胰岛素药物剂量逐渐减少,本组病例死亡3例,死因分别为,上消化道出血2例,慢性肝功能衰竭1例,没有因糖尿病并发症死亡,见表1。
Child A、B级空腹血糖与C级的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讨 论
本组资料显示多数患者受原发肝病的影响,糖尿病症状表现很轻或不明显,因此肝源性糖尿病易被漏诊。
肝脏是调节血糖浓度的重要器官,肝功能受损则影响正常的糖代谢而导致糖尿病,肝源性糖尿病在临床各型均可发生,以肝硬化发生率最高。本组肝源性糖尿病具有以下临床特性:①肝硬化发生血糖异常在本组中<70%。②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本组患者中肝功能处于Child C级者平均血糖明显高于Child A级与Child B级。二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说明肝功能状况与糖代谢紊乱密切相关。这是由于慢性肝病时肝功能障碍,肝或周围组织胰岛素抵抗,摄取葡萄糖减低,肝糖原合成减少,血糖升高[2]。肝病患者葡萄糖耐量降低不是出于胰岛素缺乏,而是出于胰岛素抵抗。③肝细胞广泛病变时,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等灭活减少,血浆浓度升高均可使血糖升高[3]。④肝源性糖尿病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不明显,易忽視容易漏诊应引起注意。本文说明了肝病患者中易产生糖尿病,所以对于肝功能损害较严重的患者,须常规检查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做到早发现,尽早控制血糖,积极治疗原发肝病,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患者的生命。
表1 Child分级的血糖比较(mmol/L)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肝脏,2000,5:257-263.
2 刘春会,马保凤,王晓彬.肝源性糖尿病40例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实用肝脏病杂志,2005,8(5):302-303.
3 李莉,成军,纪冬.肝源性糖尿病的治疗研究进展.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4,12:1659-1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