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根据克拉申的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理论,从影响大学英语教学的两个主体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了探讨,论证了优化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对改革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同时就如何改进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探索性研究。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输入假设;情感过滤假设;自主学习
近十年来,随着外语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大学英语教学取得了可喜成绩。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不协调,尤其是听说能力相对滞后,写作不尽人意。本文根据克拉申"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理论探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降低情感过滤作用,加大语言输入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外语教学双主体作用,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上升到教学的层次,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必然趋势。
一、克拉申的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
克拉申的"语言监控理论"由五大假设构成即习得/学得假设、自然顺序假设、监控假设、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
(一)输入假设。克拉申认为只有获得足够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才能习得语言。可理解性是指输入的语言略高于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用公式表示为"i+1",其中"i"表示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1"表示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输入。输入的语言太难,远远超出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即"i+2"他就会无法理解;输入的语言太易,低于或接近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即"i-1"或"i+0"他就没有进步的余地。
(二)情感过滤假设。克拉申指出,可理解性输入对语言习得来说是必要的,但不是足够的。在二语习得中,情感对语言的输入起着过滤作用,像一个过滤器一样控制习得者输入和吸收语言量,而语言输入只有通过过滤器才能到达语言习得机制并为大脑所吸收内化。克拉申认为影响二语习得的情感变量主要有以下三类:学习者的动机、自信心和焦虑感。学习者焦虑感强、学习动机不足、缺乏自信心,对语言输入产生很强的过滤作用,不会主动获取更多的语言输入,并使其难以进入语言习得机制,从而妨碍语言的习得;相反,学习者焦虑感弱、学习动机强烈又有自信心,其情感过滤的作用则很弱,可以获取更多的语言输入,并易于进入语言习得机制,从而加强语言的习得。
二、克氏理论下的大学英语课堂
(一)教师的教
根据克氏的输入假设理论,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获得足够的可理解性输入才能习得英语。教师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发挥着为学生输入可理解性教学内容的重要作用。在教师正确输入下,学生才能提高英语水平。输入的内容的难易度要把握正确和到位。教师课堂输入质量取决于采用何种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个体学习差异,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多元化的英语教学。在进入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后教育时代,优化教学方法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我们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即把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法有机结合,满足学生需求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语法翻译法强调对语言点、词汇和语法的教学,利于学习者充分认识两种语言间基本特征,形成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但语法翻译法缺乏交际技能的培养,而交际法很好地弥补这一弊端。交际法是通过交际活动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交流能力,体现"做中学"的原则。交际法强调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的综合循环操练;强调师生间互动和口头表达的流利性;任务型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引导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其优点是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可帮助学生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运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由于在任务型教学中有大量的小组活动,每个人都参与,这样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与关注。此外,交际能力、思考、决策、应变、领导能力及团队精神都能得到提高。缺点是任务型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法,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和能力要求非常高。设计的任务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教师应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去创设适合学生完成的任务。
(二)学生的学
克拉申指出,可理解性输入对语言习得来说是必要的,但不是足够的;认为影响二语习得的情感变量是:学习者的动机、自信心和焦虑感。霍桑效应证明:人的需要是社会需要;归属、关心、尊重和心理满足决定学习态度,学习态度决定学习成效。《大纲》指出:"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法,都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的自主学习纳入到教学的体系中来,而这恰恰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的关键所在。在英语课堂里,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需要有教师的输入,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内化。只有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才能更好学好英语。根据情感过滤假设理论,在外语学习中,动机是直接引起学习活动的一种内在动力,学生必须具有强烈的学习的动机和愿望,才会在学的过程中调动已有的语言知识、背景知识、运用各种认知策略积极获取信息,参与交际活动;相反;如果没有强烈的动机和愿望,就会被动地对待学习,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不可能获取教师输入的可理解性信息。学生有无自信心对吸收也很重要,有自信心的同学充分肯定自己的语言能力,积极参与课堂交际活动。自信心不足的学生会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影响课堂知识习得水平的发挥。在听课过程中,焦虑是学生的最大障碍。由于受到大学四六级考试的压力,学生不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学习,惟恐听不懂,学不好影响测试成绩。学习者的这种紧张焦虑情绪阻碍了他们习得水平的提高。因此课上教师要尽量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努力降低学生的焦虑程度;学生必须学会学习,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唯如此,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三、结语
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积极的启示意义。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应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化教学方法,采取各种有效方法降低情感过滤作用,加大语言输入,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吸入语言。 最近大学英语教学界提出了"课堂教学+网络课程+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把自主学习放在了应有的地位。无疑,学生的自主学习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在课堂中参与交流的积极性,帮助学生从语言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变成语言交流中的积极参与者,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国防,郭卫民.英语本体教学方法,沈阳出版社.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输入假设;情感过滤假设;自主学习
近十年来,随着外语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大学英语教学取得了可喜成绩。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不协调,尤其是听说能力相对滞后,写作不尽人意。本文根据克拉申"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理论探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降低情感过滤作用,加大语言输入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外语教学双主体作用,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上升到教学的层次,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必然趋势。
一、克拉申的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
克拉申的"语言监控理论"由五大假设构成即习得/学得假设、自然顺序假设、监控假设、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
(一)输入假设。克拉申认为只有获得足够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才能习得语言。可理解性是指输入的语言略高于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用公式表示为"i+1",其中"i"表示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1"表示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输入。输入的语言太难,远远超出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即"i+2"他就会无法理解;输入的语言太易,低于或接近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即"i-1"或"i+0"他就没有进步的余地。
(二)情感过滤假设。克拉申指出,可理解性输入对语言习得来说是必要的,但不是足够的。在二语习得中,情感对语言的输入起着过滤作用,像一个过滤器一样控制习得者输入和吸收语言量,而语言输入只有通过过滤器才能到达语言习得机制并为大脑所吸收内化。克拉申认为影响二语习得的情感变量主要有以下三类:学习者的动机、自信心和焦虑感。学习者焦虑感强、学习动机不足、缺乏自信心,对语言输入产生很强的过滤作用,不会主动获取更多的语言输入,并使其难以进入语言习得机制,从而妨碍语言的习得;相反,学习者焦虑感弱、学习动机强烈又有自信心,其情感过滤的作用则很弱,可以获取更多的语言输入,并易于进入语言习得机制,从而加强语言的习得。
二、克氏理论下的大学英语课堂
(一)教师的教
根据克氏的输入假设理论,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获得足够的可理解性输入才能习得英语。教师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发挥着为学生输入可理解性教学内容的重要作用。在教师正确输入下,学生才能提高英语水平。输入的内容的难易度要把握正确和到位。教师课堂输入质量取决于采用何种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个体学习差异,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多元化的英语教学。在进入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后教育时代,优化教学方法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我们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即把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法有机结合,满足学生需求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语法翻译法强调对语言点、词汇和语法的教学,利于学习者充分认识两种语言间基本特征,形成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但语法翻译法缺乏交际技能的培养,而交际法很好地弥补这一弊端。交际法是通过交际活动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交流能力,体现"做中学"的原则。交际法强调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的综合循环操练;强调师生间互动和口头表达的流利性;任务型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引导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其优点是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可帮助学生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运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由于在任务型教学中有大量的小组活动,每个人都参与,这样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与关注。此外,交际能力、思考、决策、应变、领导能力及团队精神都能得到提高。缺点是任务型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法,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和能力要求非常高。设计的任务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教师应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去创设适合学生完成的任务。
(二)学生的学
克拉申指出,可理解性输入对语言习得来说是必要的,但不是足够的;认为影响二语习得的情感变量是:学习者的动机、自信心和焦虑感。霍桑效应证明:人的需要是社会需要;归属、关心、尊重和心理满足决定学习态度,学习态度决定学习成效。《大纲》指出:"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法,都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的自主学习纳入到教学的体系中来,而这恰恰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的关键所在。在英语课堂里,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需要有教师的输入,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内化。只有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才能更好学好英语。根据情感过滤假设理论,在外语学习中,动机是直接引起学习活动的一种内在动力,学生必须具有强烈的学习的动机和愿望,才会在学的过程中调动已有的语言知识、背景知识、运用各种认知策略积极获取信息,参与交际活动;相反;如果没有强烈的动机和愿望,就会被动地对待学习,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不可能获取教师输入的可理解性信息。学生有无自信心对吸收也很重要,有自信心的同学充分肯定自己的语言能力,积极参与课堂交际活动。自信心不足的学生会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影响课堂知识习得水平的发挥。在听课过程中,焦虑是学生的最大障碍。由于受到大学四六级考试的压力,学生不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学习,惟恐听不懂,学不好影响测试成绩。学习者的这种紧张焦虑情绪阻碍了他们习得水平的提高。因此课上教师要尽量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努力降低学生的焦虑程度;学生必须学会学习,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唯如此,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三、结语
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积极的启示意义。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应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化教学方法,采取各种有效方法降低情感过滤作用,加大语言输入,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吸入语言。 最近大学英语教学界提出了"课堂教学+网络课程+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把自主学习放在了应有的地位。无疑,学生的自主学习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在课堂中参与交流的积极性,帮助学生从语言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变成语言交流中的积极参与者,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国防,郭卫民.英语本体教学方法,沈阳出版社.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