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政夫:信用是重要原则迈向国际化差距几何?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cade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政夫:信用是重要原则迈向国际化差距几何?
  参加论坛的嘉宾有很多都是我的老师,这些老师对我们文物艺术品拍卖和收藏贡献良多,首届艺术品投资国际高峰论坛是我所参加过的会议里最高峰的会议,几乎将海内外我们所认识、所崇拜、所喜好的老师都请到了,比如黄君实老师,中国书画有今天这么一天,黄老师是最重要的领袖人物,二三十年前,黄君实老师已经在美国、在佳士得将很多收藏家的画集中然后回流到台湾去。现在很多朋友又从台湾拿到大陆来,这个最重要的收集者、收藏家们所信任的大家就是黄老师,包括大家所熟悉的张学良先生。
  我来自台湾,在大学教摄影和美学,我做过古董店老板,观想画廊老板,收藏者协会负责人,画廊协会负责人,也办过拍卖公司和国际性展览,今天的题目正是我的写照,我认为中国的收藏应该开始进入国际化。如果没有国际化,那么今天中国的拍卖公司不会远赴欧洲和美国收东西。欧洲在一二百年前大量收藏中国艺术品,其中那些犀角杯就是我们广东制作的,现在犀角杯每个价格500万至1000万都很正常,所以国际化是一个趋势,没有国际化就没有中国艺术品在当今全世界的流行。
  现在一张齐白石精品的价格已经相当于梵高作品的价格,甚至还可以再买一张毕加索。我好多次在北大演讲就曾说过,如果中国的买家懂得用1亿美金去购买梵高或者毕加索的作品,相信全世界都将擦亮眼睛看中国。18世纪的法国因为有“国际观”才有了现在的罗浮宫和奇美博物馆;19世纪的大英帝国因为有“国际观”才有了大英图书馆和大英博物馆;20世纪是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所以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会去巴黎、伦敦和纽约攻读艺术学位,世界各国的人都要去这些地方学习艺术。如果我们要在21世纪树立自己的国际观,那就要从现在开始。
  拍卖行业在中国能够大展身手,我在其中也发挥了临门一脚的作用,当时的国家文物局局长张德勤先生一直在犹豫是不是要将拍卖行业的许可批下来。此时,我跟张局长说可以陪他去英国去看看古董店、拍卖行等等,并且告诉张局长中国的拍卖行一定要赶快开,不然所有的市场都是在桌面下进行,真真假假的问题会更加严重;而且有一个好的拍卖行就可以在国际化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而这在20年之后也得到了印证。
  但中国要进入国际艺术品市场还有很多事情要注意,需要对国际市场制度进行了解,包括进出口关税、运费、进出海关程序等等。今天的国内市场还有些不太规范,以前我去拍卖行只要签名就可以拿到竞买号牌,而拍卖公司现在会询问你来自哪里,如果来自中国大陆就要先交保证金以防止竞拍之后不付款的行为,因此,信用是艺术品市场中的重要原则。
  现在每次拍卖会都会有三五百人参加,而以前的拍卖场上很少超过一百人,因为收藏家都会付一些佣金请专业经理人来替自己购买艺术作品。这些经理人知道上拍的拍品有没有修补过,看过图录之后也知道背后的情况如何,懂得这件拍品存世量和价值有多少,知道什么价位购买合适。在纽约、伦敦的大拍卖行中,我们经常看到有这样的三四十人在购买拍品,他们都是玉器、瓷器、书画的专家。
  在中国,拍卖行取代了古董店的作用,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没有古董店的培养和教育就直接进入了拍卖,这是我们现在需要加强的,如果我们要购买国外的作品,就更需要了解这些制度,知道怎么购买才不会失败。
  我们经常会听说很多做艺术品投资的朋友不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只是听说某位画家不错,而且很多人向他介绍过就购买了作品。我认为投资和收藏有很大的区别,收藏是需要闲钱并富有感性认识的爱好;但当今的拍卖市场已经成为资本市场,但是最可怕的是现在投入的资本根本不懂怎么投,不知道哪些作品可以买哪些不可以买,这个部分我们一定要特别注意,收藏和投资是要分开的。
  刚才也提到价格与价值,有些收藏家买了很多作品,在学术和展览上是非常有价值的作品,但是价格就不一样了。例如张大千的画是最贵的但是流标也是最多的,这就需要收藏家清楚张大干哪一张是好画,哪一张是重要作品,价格和价值的区分要特别注意。例如我们认为西周的青铜器铭文越多越贵,而欧洲则更加看重器物的造型和图像,这就是不同,宋元明清的艺术品也是如此。简单来说,很多中国古代艺术品在国外博物馆里我们可以看到而国内看不到,例如在波士顿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可以看到很多石刻、石像、唐三彩而国内没有,外国人收中国瓷器、青铜器等等,这可能是我们中国收藏家要开始注意的了。
  我觉得有一点要注意,现在买卖的中国书画都是进口转内销市场,也就是说在国内流来流去。中国当代艺术是“外销的”,可以走进世界的艺术门类,但很多人不知道,我认为将来的当代艺术我认为是很有机会的投机股,而中国古董艺术品是投资股,它可以长期持有,千万不要买来买去,中国的古董艺术品只要买对了睡一觉都会涨价,而中国的当代艺术只要买好了也可能一飞冲天。
其他文献
黄永年(1925-2007),江苏江阴人,当代古籍版本学大家,藏书界亦仰之如泰山北斗。15岁开始购藏版刻古籍。民国时期旧家故物流出,价格低廉,永年先生虽囊中羞涩,亦得以逐渐购藏。1952年黄先生转为薪给制,开始有余钱买书,后来曾得意地说“我当时只有86元的工资,但是敢于与上海图书馆竞争”。上世纪50年代前期,先生奠定了其藏书规模。  和四五十年代一元几角就能买宋版书的市道相比,如今的宋版书已贵至“
期刊
潘天寿(1897—1971)是现代中国画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与黄宾虹、齐白石同被誉为传统派四大家。潘天寿的书画是自学成家的,他继承传统个性派和金石派,融花鸟、山水于一体,用笔生辣、构图大气磅礴,展现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赋予作品强烈的现代格调。他对中国艺术传统的提升,影响深远。  潘氏毕业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其后历任上海美专国画系教授、上海新华艺术学院教育系主任、杭州国立艺术院中国画主任教授、国立艺
期刊
洛阳纸贵,原指洛阳之纸,一时求多于供,货缺而贵。而用其形容近期宣纸的暴涨再合适不过了。虽然其中不乏有炒作因素,但自古以来,就有“书画易得佳纸难求”之说,从在纸上书写到在纸上拓画、作画,画材底子的变化为绘画追求笔墨表现效果开辟了新的天地。  名家爱纸催生精品  张大千对书画用纸可谓痴迷,他经常在画中题有“试乾隆内库纸”、“偶得宣德纸一番”、“明纸一页”等。在2008年中国嘉德的拍卖会上,张大千在19
期刊
罗曼·阿布拉莫维奇(Roman Abramovich),俄罗斯寡头,英格兰球会切尔西足球俱乐部老板。根据《福布斯》杂志的统计,他的资产约有250亿美元,他使用了一个白手起家的富豪特有的方式来宣布他进入了艺术收藏领域,2008年,在纽约的两场艺术拍卖上,阿布拉莫维奇在24小时内豪掷6000万英镑。他先花费1700万英镑购买了卢两恩·弗洛伊德的一张绘画作品,这是当时在世艺术家单件作品的最高价格纪录;就
期刊
广东青瓷的起源,目前最早的实物资料证实是始于西晋。从出土的情况看,西晋至南朝时期,广东青瓷处于起始和初步发展的阶段,其分布覆盖了今天全省的范围。从粤北的韶关市(包括始兴县、曲江区等地)、清远市(英德、连县等地),到粤东的梅县、揭阳县、潮阳县,至粤西的高要市、四会市、德庆县、阳江市、遂溪县、化州市,以及珠三角如广州市等地,均有出土,数量共有数百件。  广东晋代青瓷的火候经测定在1200cC~1300
期刊
香港张宗宪先生,原籍苏州,出生上海,是一位在海内外文物收藏界和拍卖界享有盛誉和威望的鉴藏巨擘。六十年来藏运亨通,张宗宪先生遍游世界各地搜集法帖书画、赏玩杂件和瓷器精品,几以机舱为家,游走于伦敦、巴黎、纽约、香港等各大拍卖行之间,遂把自己居住的姑苏“张园”颜日“云海阁”,“云海阁”所藏,既富且精。近年来张先生在藏界和拍卖界可谓老当益壮,2012年吉春对于张宗宪先生来说更是三喜临门:其一,入住位于苏州
期刊
北京匡时2011秋季拍卖会经过连续4天的鏖战圆满收官。中国书画、瓷器杂项、油画雕塑、当代工艺品等各门类2524件拍品总成交额18.15亿元,总成交率71.95%,并缔造了4个白手套专场,24件超千万拍品,更有元《崇真万寿宫瑞鹤诗唱和卷》破亿元大关。  古代书画成交7.76亿元行情稳升  古代书画资源稀缺,行情受市场影响较小,近年来一直以相对稳定的态势逐步上升。此次匡时秋拍古代书画7个专场430多件
期刊
盘子小,更容易操作  主持人:陈东升先生在演讲中并没有直接谈艺术品市场,而是从经济史发展过程中梳理经济与文化发展之间内在的关联,您提出这个市场太快了,“太快了”是什么概念?  陈东升:艺术品市场它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一个健康的市场应该跟经济增长的速度、财富增长速度相匹配,你超越了价格,甚至是几百倍的翻上去,它是不会长久的,它是会歇下来的。纵观中国拍卖20年,过去的10年,基本上还是以收藏为主的拍卖市
期刊
最后一届的Art HK刚刚结束,不少内地艺术界人士就已经大呼:香港的艺博会太棒了,内地政府一没政策支持二没资源优势,亚洲艺博会老大非香港莫属了!而候任香港行政长官梁振英在观看完艺博会后也表示,香港要成为东亚文化艺术中心。这是一个与过往不同的来自政府之宣言。回看香港政府过往在艺术上的表现实在没有太大的作为,这是其积极不干预政策的结果。当我们在观望梁振英政府的文化强势政策时,也有必要回看一下香港同归前
期刊
发轫于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已经发生了剧烈的变动,艺术品市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吸引着众人的U光,如果说2010年的艺术市场是“亿元时代”,那么2011年被称为“资本时代”的艺术品市场,更足在政策、资本、投机、赝品等各种冈素的交织下,牵动着所有投资者的心。中国正在经历着从出口和投资型经济转向以消费为主的经济的关键时期,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逐步壮人,随之而来的是巨人的消费市场和中国经济繁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