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想象可以使儿童冲破狭小的生活领域,飞向广阔的认识世界;可以使儿童解脱经验的束缚,去追逐那富于魅力的新的知识火花;还可以使儿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游戏中模拟成人的行为,体验成人的心境。要使儿童和创造力得到良好的发展,创造想象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一、学会模仿
我国学者徐明认为,一个人的想象力的培养,模仿往往是第一步。正如我们先一笔一画地临摹一本字帖,天长日久地就会写出同样漂亮的字一样。模仿,本身就是一种“再造想象”。模仿得越像,说明再造想象能力就越强。模仿的过程就是抓住事物的外部和内部特点的联系过程。古往今来,许多有成就的人开始都是从模仿大师的长处而得到教益,然后再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走出自己的路子来的,这就是从模仿到创造想象发展的结果。因此,在各科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一些模仿练习,对其创造想象的发展相当有益。
二、丰富知识经验
创造想象是客观外界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它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以丰富的知识经验作训基础。没有以知识与经验为基地的创造想象只能空想。人们常常感叹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创造想象之丰富,殊不知爱迪生从小勤奋好学,10岁时就读了《美国史》、《罗马兴亡史》、《大英百科全书》,11岁时就阅读了牛顿的一些著作,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才为他以后发挥超常的创造想象,从事2000多项科学发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学实践证明,知识经验越广博、丰富的学生,其创造想象的驰骋面就越广阔。所以,为了培养学生丰富的创造想象,教师应指导学生努力学习,广泛涉猎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特别是基础学科,切不可偏重偏废,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想象有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文艺修养
几乎所有的心理学家都非常强调文学修养对培养、提高想象力的价值。如苏联著名心理学家捷普洛夫说:“阅读文艺作品,这是培养想象的最好学校,这是培养想象的最有力手段。”文艺作品一方面,可以给人们提供丰富的形象,特别是典型的形象;另一方面,欣赏文艺作品,又要求人们必须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是一个人智力活动的翅膀,想象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通过想象可以把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生动的情景,形象地通过大脑加工改造,形成生动的“图像”再现于大脑屏幕上。文字材料便于学生的感受和领悟。在语言中想象“画面”,在想象的“画面”中感悟语言.如《荷花》一文中,“荷花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理解这些语句,除了让学生细心观察图外,还可以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可提出如下的问题:
1、想一想“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是什么样子的?
2、想象一下“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是什么样 子的?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你还能想象出别的不同姿势吗?
3、想象一池荷花就是“一大幅活的画”是什么样子的?
这样通过想象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的画面更丰满、更鲜艳。让学生充分想象后,再以生动活泼的课件让学生在视觉上得到美的享受,此时此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刻了。并能借助画面更透彻地体悟。于是在运用想象的过程中,自然也就锻炼了我们的想象力。当然,在阅读文艺作品时,那种走马观花式的浏览作品和追求一个“知道”或“看热闹”式的阅读方法,是不能丰富想象力的。我们提倡积极的想象,也就是要在头脑中“看见”和“听见”作品中所描述的一切。这种“身临其境”的过程实际上是读者再创造想象的过程,并且也是他们进一步“创造想象”的基础。
四、善于观察
想象某事物时,就是捕捉该事物与头脑中经历过的事物之间的特征和属性的关联,而头脑中事物特征和属性的获得就得靠观察。如近代化学之父道尔顿为了创立著名的新原子论,曾进行长期观测,观测次数达2万余次,写下了20万项的各种数据。当然,在观察过程中,还要勤于思考,并进行尽可能多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观察,在观察中获得新知。如在观察文化广场的喷泉,很多学生高兴的说:“喷泉真好看,水喷得多高啊!”显然,学生对眼前景色的认识不具体,
五、丰富表象储备
创造想象的水平是依一个人所具备的表象的数量和质量为转移的。所谓表象是指当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为了培养创造想象,就必须不断丰富已有的表象储备,改善质量,充实数量。如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文艺作品,使学生接受意识形象的感染;历史和地理教学可以把学生带到古老和遥远的世界中去,让其通过想象再现古代和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等。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开拓学生视野,增加可以进行创造想象的感性材料,促进其创造想象的发展。
六、培养丰富情感
人的许多情绪和情感往往是想象活动的直接动力。捷普洛夫说:“一个的想象活动与其情绪生活是紧密联系着的……创造想象的重大创造,永远产生于丰富的感情之中。”研究也证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想象能力只有平常的一半或者更少此时人们主观上根本就不愿去多想。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历程,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使他们在情境中动情,真正让情感进入课堂。如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上课伊始,我则采用“假想旅游”的方法,先播放汽笛长鸣的声音,告诉学生现在是坐在轮船上要到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去,学生立刻精神振奋,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接着播放海面、海底、海滩景象的配乐解说录象,学生随着镜头欣赏瑰丽无比的海水、丰富的水产,海滩上美丽的贝壳和笨重的海龟,还有树林中的海岛,为伟大祖国有如此可爱的地方而欢欣鼓舞,产生了浓浓的爱国之情。总之,培养丰富的情感对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应注意“动之以情”,为学生架设起通往想象力的情感桥梁。
一、学会模仿
我国学者徐明认为,一个人的想象力的培养,模仿往往是第一步。正如我们先一笔一画地临摹一本字帖,天长日久地就会写出同样漂亮的字一样。模仿,本身就是一种“再造想象”。模仿得越像,说明再造想象能力就越强。模仿的过程就是抓住事物的外部和内部特点的联系过程。古往今来,许多有成就的人开始都是从模仿大师的长处而得到教益,然后再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走出自己的路子来的,这就是从模仿到创造想象发展的结果。因此,在各科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一些模仿练习,对其创造想象的发展相当有益。
二、丰富知识经验
创造想象是客观外界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它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以丰富的知识经验作训基础。没有以知识与经验为基地的创造想象只能空想。人们常常感叹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创造想象之丰富,殊不知爱迪生从小勤奋好学,10岁时就读了《美国史》、《罗马兴亡史》、《大英百科全书》,11岁时就阅读了牛顿的一些著作,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才为他以后发挥超常的创造想象,从事2000多项科学发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学实践证明,知识经验越广博、丰富的学生,其创造想象的驰骋面就越广阔。所以,为了培养学生丰富的创造想象,教师应指导学生努力学习,广泛涉猎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特别是基础学科,切不可偏重偏废,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想象有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文艺修养
几乎所有的心理学家都非常强调文学修养对培养、提高想象力的价值。如苏联著名心理学家捷普洛夫说:“阅读文艺作品,这是培养想象的最好学校,这是培养想象的最有力手段。”文艺作品一方面,可以给人们提供丰富的形象,特别是典型的形象;另一方面,欣赏文艺作品,又要求人们必须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是一个人智力活动的翅膀,想象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通过想象可以把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生动的情景,形象地通过大脑加工改造,形成生动的“图像”再现于大脑屏幕上。文字材料便于学生的感受和领悟。在语言中想象“画面”,在想象的“画面”中感悟语言.如《荷花》一文中,“荷花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理解这些语句,除了让学生细心观察图外,还可以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可提出如下的问题:
1、想一想“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是什么样子的?
2、想象一下“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是什么样 子的?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你还能想象出别的不同姿势吗?
3、想象一池荷花就是“一大幅活的画”是什么样子的?
这样通过想象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的画面更丰满、更鲜艳。让学生充分想象后,再以生动活泼的课件让学生在视觉上得到美的享受,此时此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刻了。并能借助画面更透彻地体悟。于是在运用想象的过程中,自然也就锻炼了我们的想象力。当然,在阅读文艺作品时,那种走马观花式的浏览作品和追求一个“知道”或“看热闹”式的阅读方法,是不能丰富想象力的。我们提倡积极的想象,也就是要在头脑中“看见”和“听见”作品中所描述的一切。这种“身临其境”的过程实际上是读者再创造想象的过程,并且也是他们进一步“创造想象”的基础。
四、善于观察
想象某事物时,就是捕捉该事物与头脑中经历过的事物之间的特征和属性的关联,而头脑中事物特征和属性的获得就得靠观察。如近代化学之父道尔顿为了创立著名的新原子论,曾进行长期观测,观测次数达2万余次,写下了20万项的各种数据。当然,在观察过程中,还要勤于思考,并进行尽可能多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观察,在观察中获得新知。如在观察文化广场的喷泉,很多学生高兴的说:“喷泉真好看,水喷得多高啊!”显然,学生对眼前景色的认识不具体,
五、丰富表象储备
创造想象的水平是依一个人所具备的表象的数量和质量为转移的。所谓表象是指当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为了培养创造想象,就必须不断丰富已有的表象储备,改善质量,充实数量。如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文艺作品,使学生接受意识形象的感染;历史和地理教学可以把学生带到古老和遥远的世界中去,让其通过想象再现古代和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等。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开拓学生视野,增加可以进行创造想象的感性材料,促进其创造想象的发展。
六、培养丰富情感
人的许多情绪和情感往往是想象活动的直接动力。捷普洛夫说:“一个的想象活动与其情绪生活是紧密联系着的……创造想象的重大创造,永远产生于丰富的感情之中。”研究也证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想象能力只有平常的一半或者更少此时人们主观上根本就不愿去多想。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历程,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使他们在情境中动情,真正让情感进入课堂。如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上课伊始,我则采用“假想旅游”的方法,先播放汽笛长鸣的声音,告诉学生现在是坐在轮船上要到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去,学生立刻精神振奋,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接着播放海面、海底、海滩景象的配乐解说录象,学生随着镜头欣赏瑰丽无比的海水、丰富的水产,海滩上美丽的贝壳和笨重的海龟,还有树林中的海岛,为伟大祖国有如此可爱的地方而欢欣鼓舞,产生了浓浓的爱国之情。总之,培养丰富的情感对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应注意“动之以情”,为学生架设起通往想象力的情感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