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学科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部分,它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它要求教师用心去引导,让学生们在美妙的音乐中尽情地翱翔。音乐同时又是情感的艺术,心灵的启示,极其富有感染力。美好的音乐,不仅能陶冶情操,更能放松自我,进而激发潜能。柏拉图说,“艺术是教育的基础”。如果艺术是“呈人之美”,艺术教育就是“成人之美”,那么教师就是善于“成人之美”的人。就是以自然之美滋润学生自然成长、以生活之美启迪学生自己成长、以艺术之美促进学生自由成长、以崇高之美引领学生自觉成长。下面就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听、动结合体验音乐中的节拍美
在教学中,针对低段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四二拍”、“四三拍”的拍号理解问题,我以“音乐中的节拍”为教学内容,从体验感知入手,感性与理性并用,让学生在多种学习活动中进行不同形式的体验感受。
1.初听歌曲,感性判断两种节拍情绪的异同
为了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四二和四三节拍,我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二拍子和三拍子的歌曲,并让学生聆听两首非常有特点的二拍和三拍歌曲《火车开啦》和《云》,学生在回忆歌曲的同时,感受出歌曲在情绪上存在差异:二拍子的音乐律动性更强,情绪比较活泼、欢快。三拍子的音乐比较舒展,在情绪上更加优美一些,从而判断出其所属的节拍。
2.感知强弱规律,用身体动作表现美
二拍子和三拍子既可以在情绪上帮助学生理解,同时还能通过这两种节拍在强弱规律上的不同进行判断。我让学生跟着我一起回忆二拍子和三拍子的强弱规律。二拍子的强弱规律是一拍强,一拍弱,并让学生敲击身体不同部位进行表现,比如,可以用拍手拍肩,或者拍手拍腿表示;还可以起立边拍手边踏步,还可以邀请爸爸妈妈一起拍手游戏,在愉悦的亲子游戏中进一步体验。见(图1)。
对于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我首先让学生谈一谈听到音乐时的感受,有的学生说,听到音乐会有想动的感觉,身体会不由自主的左右晃动,给人一种摇曳荡漾的感觉,于是我就让学生跟着音乐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先是手臂的晃动,然后加入身体,最后逐步加上三拍子的脚步舞动起来,让学生在韵律中明显的感受到强弱弱的变化。见(图2)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学生在聆听过程中会形成感知的判断,进而上升为体态的律动表现,在此基础上,通过趣味的音乐游戏,让学生把知识从感性认知过渡到理性判断,调动了学生参与音乐的积极性 ,发展了优异的音乐思维。多种形式、由浅入深的分层教学,成为开启学生音乐思维之门的金钥匙。
二、营造意境,展开联想,表现美
二年级音乐课《大树妈妈》是一首优美、亲切的歌曲,表达了大树妈妈对小鸟的关怀与爱护。由于歌曲的音调很高,学生唱出的音偏低,总也唱不好。于是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一棵大树图片,并以这首歌曲为背景音乐,让学生聆听音乐并启发学生思考:“今天我们要给小鸟安一个家,想一想,鸟巢是建在高处好还是低处好?”大家七嘴八舌议论起来,这个说高处好,那个说低处好,互不相让。这时有一个同学高声说:“我认为把鸟巢建在高处好,因为那样更安全,更能很好的保护小鸟。好,让我们小嘴巴张圆,想象着用高位置的声音给小鸟搭建一个家,看谁的家建的最高、最牢固。在我的启发诱导下,学生一下子把音唱准了。
但是接下来问题又出现了,由于过分关注音准,学生气息过猛,导致声音很硬,发燥,而且非常的尖锐、刺耳,一听就是挤出来的声音。于是我问:“歌曲的最后一句唱道摇篮里的小鸟睡着了,你们认为小鸟睡着了吗?学生不好意思的摇了摇头。为什么小鸟听了咱们的歌声没有入睡呢?好像我们唱的声音太大了,把小鸟给吓到了,学生说。好,那请你把声音放弱一些演唱一遍,不要惊扰到要入睡的小鸟。由于小孩子都喜欢小动物,有保护小动物的意识,所以再次演唱时音量有了明显的控制。这时我及时启发、引导:谁有办法让小鸟睡得更舒服、甜美呢?想象一下,妈妈在哄你入睡时会做什么动作?”妈妈会做轻轻拍击或者摇晃的动作哄我们睡觉,大树妈妈在风的吹拂下也会晃动身体,像摇着摇篮一样,小鸟就会睡得很舒服,学生回答。好,“回想一下你躺在妈妈怀里,妈妈摇你入睡时动作是怎样的?”“轻柔的,安静的”学生回答。“让我们用甜美的声音,加入轻柔的动作哄小鸟睡觉吧”。由于学生都有过被妈妈哄着睡觉的生活经历,再加上手上轻柔的摇晃动作,亲切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唱会并唱好歌曲的效果,让美的教育在润物无声中得到了很好的渗透。
三、多学科融合,彰显艺术魅力
1.音乐与体育相结合
音乐学科与体育学科很好的结合,娱乐健身两不误,在学生疲劳时进行音乐的欣赏,放松心情,在锻炼时加入音乐节奏,更有动感,让律与动完美结合。如,利用柯达伊手势法进行音阶的练唱,学生通过手势表现出来的不同音位,辅助唱准音准,提升了大脑反应能力,又活动了身体。又如,给学生提供奥尔夫歌曲《身体音阶歌》,在活动中先运用聆听音乐的方式,再认真观察7个小音符在身体哪些部位,结合肢体语言复习7个小音符的唱名和音名,提高学生在家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跟着音乐唱一唱,做一做,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和肢体活动能力。再如,音乐高潮时,用双手举过头顶挥舞表现;力度较强时用跺脚加以表现;用双手加身体的连续晃动,表现音乐的连贯与流畅。用身体的动作更好的表现音乐。
2.美术与音乐相结合
俗话说音美学科不分家,作为音乐老师,把音乐与美术学科的绘画相结合,增进理解,丰富表现形式。如,在聆听音乐时,用美术绘画的线条表现节奏的变化,可以是直线,曲线形,波浪线,螺旋形,;用不同颜色的色块表现不同的音乐主题,红色,激动地、高涨的;绿色,充满生机勃勃的景象;蓝色,平静、安详;用绘画的方式画出表情符号,用笑脸或者哭脸,来表现高兴地心情和悲伤地情绪。
另外,低年级孩子比较喜欢看动画片,我鼓励孩子在观看动画时,关注一下它的背景音樂,想一想为什么要加入这些背景音乐?它为画面起了什么作用?并推荐《猫和老鼠》《宝莲灯》等动画片,让学生在观看时,根据剧情的发展,理解背景音乐对烘托剧情、渲染气氛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拓展了学生的聆听视野,并以此为契机,让孩子爱听音乐,进而更加喜爱音乐。
音乐是美的化身,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既可以是内心的感知,又可以是显性的外在表达,由听觉的美产生内心情感的美,再由歌唱、舞蹈、演奏等方式达到美的呈现,让我们成为美的引导者,在审美的旅途中,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
备注:本文系北京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一般课题“基于音乐要素培养学生听觉思维的研究”(课题编号:CDEB173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通州区第一实验小学 王静
一、听、动结合体验音乐中的节拍美
在教学中,针对低段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四二拍”、“四三拍”的拍号理解问题,我以“音乐中的节拍”为教学内容,从体验感知入手,感性与理性并用,让学生在多种学习活动中进行不同形式的体验感受。
1.初听歌曲,感性判断两种节拍情绪的异同
为了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四二和四三节拍,我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二拍子和三拍子的歌曲,并让学生聆听两首非常有特点的二拍和三拍歌曲《火车开啦》和《云》,学生在回忆歌曲的同时,感受出歌曲在情绪上存在差异:二拍子的音乐律动性更强,情绪比较活泼、欢快。三拍子的音乐比较舒展,在情绪上更加优美一些,从而判断出其所属的节拍。
2.感知强弱规律,用身体动作表现美
二拍子和三拍子既可以在情绪上帮助学生理解,同时还能通过这两种节拍在强弱规律上的不同进行判断。我让学生跟着我一起回忆二拍子和三拍子的强弱规律。二拍子的强弱规律是一拍强,一拍弱,并让学生敲击身体不同部位进行表现,比如,可以用拍手拍肩,或者拍手拍腿表示;还可以起立边拍手边踏步,还可以邀请爸爸妈妈一起拍手游戏,在愉悦的亲子游戏中进一步体验。见(图1)。
对于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我首先让学生谈一谈听到音乐时的感受,有的学生说,听到音乐会有想动的感觉,身体会不由自主的左右晃动,给人一种摇曳荡漾的感觉,于是我就让学生跟着音乐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先是手臂的晃动,然后加入身体,最后逐步加上三拍子的脚步舞动起来,让学生在韵律中明显的感受到强弱弱的变化。见(图2)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学生在聆听过程中会形成感知的判断,进而上升为体态的律动表现,在此基础上,通过趣味的音乐游戏,让学生把知识从感性认知过渡到理性判断,调动了学生参与音乐的积极性 ,发展了优异的音乐思维。多种形式、由浅入深的分层教学,成为开启学生音乐思维之门的金钥匙。
二、营造意境,展开联想,表现美
二年级音乐课《大树妈妈》是一首优美、亲切的歌曲,表达了大树妈妈对小鸟的关怀与爱护。由于歌曲的音调很高,学生唱出的音偏低,总也唱不好。于是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一棵大树图片,并以这首歌曲为背景音乐,让学生聆听音乐并启发学生思考:“今天我们要给小鸟安一个家,想一想,鸟巢是建在高处好还是低处好?”大家七嘴八舌议论起来,这个说高处好,那个说低处好,互不相让。这时有一个同学高声说:“我认为把鸟巢建在高处好,因为那样更安全,更能很好的保护小鸟。好,让我们小嘴巴张圆,想象着用高位置的声音给小鸟搭建一个家,看谁的家建的最高、最牢固。在我的启发诱导下,学生一下子把音唱准了。
但是接下来问题又出现了,由于过分关注音准,学生气息过猛,导致声音很硬,发燥,而且非常的尖锐、刺耳,一听就是挤出来的声音。于是我问:“歌曲的最后一句唱道摇篮里的小鸟睡着了,你们认为小鸟睡着了吗?学生不好意思的摇了摇头。为什么小鸟听了咱们的歌声没有入睡呢?好像我们唱的声音太大了,把小鸟给吓到了,学生说。好,那请你把声音放弱一些演唱一遍,不要惊扰到要入睡的小鸟。由于小孩子都喜欢小动物,有保护小动物的意识,所以再次演唱时音量有了明显的控制。这时我及时启发、引导:谁有办法让小鸟睡得更舒服、甜美呢?想象一下,妈妈在哄你入睡时会做什么动作?”妈妈会做轻轻拍击或者摇晃的动作哄我们睡觉,大树妈妈在风的吹拂下也会晃动身体,像摇着摇篮一样,小鸟就会睡得很舒服,学生回答。好,“回想一下你躺在妈妈怀里,妈妈摇你入睡时动作是怎样的?”“轻柔的,安静的”学生回答。“让我们用甜美的声音,加入轻柔的动作哄小鸟睡觉吧”。由于学生都有过被妈妈哄着睡觉的生活经历,再加上手上轻柔的摇晃动作,亲切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唱会并唱好歌曲的效果,让美的教育在润物无声中得到了很好的渗透。
三、多学科融合,彰显艺术魅力
1.音乐与体育相结合
音乐学科与体育学科很好的结合,娱乐健身两不误,在学生疲劳时进行音乐的欣赏,放松心情,在锻炼时加入音乐节奏,更有动感,让律与动完美结合。如,利用柯达伊手势法进行音阶的练唱,学生通过手势表现出来的不同音位,辅助唱准音准,提升了大脑反应能力,又活动了身体。又如,给学生提供奥尔夫歌曲《身体音阶歌》,在活动中先运用聆听音乐的方式,再认真观察7个小音符在身体哪些部位,结合肢体语言复习7个小音符的唱名和音名,提高学生在家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跟着音乐唱一唱,做一做,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和肢体活动能力。再如,音乐高潮时,用双手举过头顶挥舞表现;力度较强时用跺脚加以表现;用双手加身体的连续晃动,表现音乐的连贯与流畅。用身体的动作更好的表现音乐。
2.美术与音乐相结合
俗话说音美学科不分家,作为音乐老师,把音乐与美术学科的绘画相结合,增进理解,丰富表现形式。如,在聆听音乐时,用美术绘画的线条表现节奏的变化,可以是直线,曲线形,波浪线,螺旋形,;用不同颜色的色块表现不同的音乐主题,红色,激动地、高涨的;绿色,充满生机勃勃的景象;蓝色,平静、安详;用绘画的方式画出表情符号,用笑脸或者哭脸,来表现高兴地心情和悲伤地情绪。
另外,低年级孩子比较喜欢看动画片,我鼓励孩子在观看动画时,关注一下它的背景音樂,想一想为什么要加入这些背景音乐?它为画面起了什么作用?并推荐《猫和老鼠》《宝莲灯》等动画片,让学生在观看时,根据剧情的发展,理解背景音乐对烘托剧情、渲染气氛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拓展了学生的聆听视野,并以此为契机,让孩子爱听音乐,进而更加喜爱音乐。
音乐是美的化身,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既可以是内心的感知,又可以是显性的外在表达,由听觉的美产生内心情感的美,再由歌唱、舞蹈、演奏等方式达到美的呈现,让我们成为美的引导者,在审美的旅途中,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
备注:本文系北京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一般课题“基于音乐要素培养学生听觉思维的研究”(课题编号:CDEB173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通州区第一实验小学 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