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产业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载体,是当代大学生学习传播的主要路径之一,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领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未来的发展。探究文化产业对大学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文化产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1]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着文化产业多元文化价值观对主流价值观的消解、大学生自身认知差异悬殊和教育方式创新不足等挑战。大学生既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又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2]。文化产业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工具,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开展对文化产业对大学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研究已显得尤为重要。
一、文化产业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逻辑关系
(一)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媒介
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中指出,必须“着眼于满足人 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运用各类文化形式和文艺作 品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积 极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情感境界、健康的生活情趣 传递给人民,让人们在美的享受中受到鼓舞、得到 陶冶、获得启迪” [3]。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国民收入程不断上涨的趋势,人们对于文化消费占比持续提升,大众的生活需求也从解决温饱问题向逐步追求精神层面发展。一方面体现了我国社会的进步,同时也代表着文化产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这就要求文化产业作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媒介的同时,要紧贴正确的价值观发展趋势、紧贴群众日常生活、紧贴时代发展潮流才能更加有效的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文化产业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占有灵魂地位与引领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4]。文化产业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国综合实力中软实力的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占有灵魂地位与引领作用。好的文化产品的诞生与传播将为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我国软实力的提升,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产生重要意义。
二、文化产业对大学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粗放型”文化产品开发
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之中,大多文化产品处于粗放型创作层面,即过分强调当下流行的新兴事物而忽略了于对我国传统文化如: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的宣传,使受众更容易淡忘我国悠久的宝贵历史文化。其次,在当代文化产品开发过程中,存在产出与质量重视度不匹配、形式主义大于文化内涵的现象。对于当代大学生在接受文化产品过程中,出现了“走马观花”、“看热闹”的现象,虽然在短时间内接触了爆炸性的文化作品内容,但又会在短时间内被替换、淡忘和消散。部分文化产品出现了注重作品传播的频率而忽略传播效果的问题,可能在短时间内可以占据多个主流媒体或软件主页内容的出现频率,以此方法试图增加受众的接受与认可,但往往适得其反。这就是文化产品质量不精、内容缺乏内涵、追求“博人一乐”的创作风格,使其所传播的核心价值观留存时间缩短,进而削弱文化产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
(二)文化消费体量低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国民收入程不断上涨的趋势,人们对于文化消费占比有所提升,但依旧占比微小。文化产品可以通过蕴涵其中的生产者的价值观念、兴趣偏好、信息解读等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对所发生事件的理解和判断,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5]。目前,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发生着潜移默化的优化。主流的文化产品不仅可以提高大众审美观和文化素养,又能更深层次的提升民众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与此同时我们要看到我国民众文化消费体量总体偏低。文化消费中意识形态功能有时被刻意不露痕迹地消解,文化艺术产品中那些引导人们追求美的精神生活、追求社会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内容单薄了,而诱惑和刺激人们肉欲和物质欲望的东西增多了[6]。这就意味着文化产品具有导向性和渗透性,部分低俗不良的文化产品对受众精神世界以及价值观产生消极、不良影响,提升文化产品内涵已成为目前文化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受到文化产业复杂环境的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发展迅猛。但多元文化的兴起一定程度上使得文化环境发生在潜移默化的复杂变化。信息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不断充斥在大众的文化消费中,也不断抢占着各自市场与受众。不同的文化产品所体现的不同意识形态也开展着激烈的争夺。与此同时,封建的文化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资本主义文化的渗透 在加剧,自生自长的低级文化在蔓延,宗教文化随 着宗教势力在民间的兴起而有回潮之势,学术文化中的存在主义、法兰克福主义、阐释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等纷纷登场,而民间文化中庸俗、落后的成分也不断地滋生[7]。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文化产品信息化以其特有的传播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获取信息之便捷的特性,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有时消极负面的不利于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产品会严重削弱正面产品所产生的积极效应。其次,繁重的、复杂的、大量的无效信息也同时充斥在受众面前,一定程度上对大众的信息汲取、信息辨别以及信息消化增加了困难。而且,网络环境为部分有负面情绪的网民也同时提供了发泄不满情绪提供了一定平台,从而为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的传播带来不利影响。
三、文化产业对大学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和方法 (一)文化产业将抽象的核心价值观具象化、丰富化、立体化
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中指出,必须“着眼于满足人 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运用各类文化形式和文艺作 品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积极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情感境界、健康的生活情趣 传递给人民,让人们在美的享受中受到鼓舞、得到陶冶、获得启迪” [8]。华东师范大学朱贻庭教授提出“文化也是一种生命体,具有‘形神统一’的生命结构。‘神’指文化的精神本质—价值观,是文化之魂,‘形’指文化之魂的载体,即各种文化样态。”[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主体也是重要组成之一就是当代大学生,在这个群体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价值观差异、文化程度差异以及理解能力的差异,这就需要我们文化产业将抽象的核心价值观具象化、丰富化、立体化,采取灵活多样的传播路径,通俗易懂的传播内容以及契合当代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方法,将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精神平民化,更加贴合当代大學生诉求与接受能力,通过文化作品引起更广泛受众的吸收与消化、引起更广泛受众情感上的认同与共鸣。
(二)构建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针对高校,习近平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
引力。”[10]网络媒体文化的快速发展极大丰富了大学生文化摄取的广度与维度,是大学生校园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需要通过创新作品,打造符合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重要组成群体大学生的优秀文化作品,逐步培养大学生养成乐学、善学、勤学的优良学习品质,用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打磨、筛选积极向上的绿色文化作品,提升网络平台作品质量,坚决抵制暴力、低俗、对大学生精神层面产生消极负面效果的作品,努力提升文化产品质量,做到宁缺毋滥。需要加以限制的利用网络媒体进行文化传播,开展其他线下形式的文化传播以充实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如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下读书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沙龙等。文化产业需本着通过优质的线上文化作品,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培育大学生高雅的生活情趣、健康的思想品格以及培养大学生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尚情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72.
[2]郑金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校园生活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12):89-91.
[3]中共中央宣传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9:70.
[4]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 人民日报,2012-11-18( 3) .
[5]宋振文. 文化消费与核心价值认同[J]. 中国市场,2011(14):149-151.
[6]王艳. 文化消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 宁夏社会科学,2009(5):129-132.
[7]张美君.文化产业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思考[J].社科纵横,2013,28(03):126-130.
[8]中共中央宣传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9:70.
[9]朱贻庭. 论文化的“形神”结构与弘扬优秀文化传统[J].探索与争鸣,2007(4):60-63.
[1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一卷[M].北京: 外文出版社,2018.
关键词:文化产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1]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着文化产业多元文化价值观对主流价值观的消解、大学生自身认知差异悬殊和教育方式创新不足等挑战。大学生既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又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2]。文化产业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工具,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开展对文化产业对大学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研究已显得尤为重要。
一、文化产业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逻辑关系
(一)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媒介
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中指出,必须“着眼于满足人 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运用各类文化形式和文艺作 品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积 极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情感境界、健康的生活情趣 传递给人民,让人们在美的享受中受到鼓舞、得到 陶冶、获得启迪” [3]。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国民收入程不断上涨的趋势,人们对于文化消费占比持续提升,大众的生活需求也从解决温饱问题向逐步追求精神层面发展。一方面体现了我国社会的进步,同时也代表着文化产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这就要求文化产业作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媒介的同时,要紧贴正确的价值观发展趋势、紧贴群众日常生活、紧贴时代发展潮流才能更加有效的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文化产业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占有灵魂地位与引领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4]。文化产业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国综合实力中软实力的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占有灵魂地位与引领作用。好的文化产品的诞生与传播将为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我国软实力的提升,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产生重要意义。
二、文化产业对大学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粗放型”文化产品开发
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之中,大多文化产品处于粗放型创作层面,即过分强调当下流行的新兴事物而忽略了于对我国传统文化如: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的宣传,使受众更容易淡忘我国悠久的宝贵历史文化。其次,在当代文化产品开发过程中,存在产出与质量重视度不匹配、形式主义大于文化内涵的现象。对于当代大学生在接受文化产品过程中,出现了“走马观花”、“看热闹”的现象,虽然在短时间内接触了爆炸性的文化作品内容,但又会在短时间内被替换、淡忘和消散。部分文化产品出现了注重作品传播的频率而忽略传播效果的问题,可能在短时间内可以占据多个主流媒体或软件主页内容的出现频率,以此方法试图增加受众的接受与认可,但往往适得其反。这就是文化产品质量不精、内容缺乏内涵、追求“博人一乐”的创作风格,使其所传播的核心价值观留存时间缩短,进而削弱文化产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
(二)文化消费体量低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国民收入程不断上涨的趋势,人们对于文化消费占比有所提升,但依旧占比微小。文化产品可以通过蕴涵其中的生产者的价值观念、兴趣偏好、信息解读等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对所发生事件的理解和判断,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5]。目前,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发生着潜移默化的优化。主流的文化产品不仅可以提高大众审美观和文化素养,又能更深层次的提升民众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与此同时我们要看到我国民众文化消费体量总体偏低。文化消费中意识形态功能有时被刻意不露痕迹地消解,文化艺术产品中那些引导人们追求美的精神生活、追求社会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内容单薄了,而诱惑和刺激人们肉欲和物质欲望的东西增多了[6]。这就意味着文化产品具有导向性和渗透性,部分低俗不良的文化产品对受众精神世界以及价值观产生消极、不良影响,提升文化产品内涵已成为目前文化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受到文化产业复杂环境的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发展迅猛。但多元文化的兴起一定程度上使得文化环境发生在潜移默化的复杂变化。信息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不断充斥在大众的文化消费中,也不断抢占着各自市场与受众。不同的文化产品所体现的不同意识形态也开展着激烈的争夺。与此同时,封建的文化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资本主义文化的渗透 在加剧,自生自长的低级文化在蔓延,宗教文化随 着宗教势力在民间的兴起而有回潮之势,学术文化中的存在主义、法兰克福主义、阐释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等纷纷登场,而民间文化中庸俗、落后的成分也不断地滋生[7]。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文化产品信息化以其特有的传播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获取信息之便捷的特性,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有时消极负面的不利于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产品会严重削弱正面产品所产生的积极效应。其次,繁重的、复杂的、大量的无效信息也同时充斥在受众面前,一定程度上对大众的信息汲取、信息辨别以及信息消化增加了困难。而且,网络环境为部分有负面情绪的网民也同时提供了发泄不满情绪提供了一定平台,从而为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的传播带来不利影响。
三、文化产业对大学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和方法 (一)文化产业将抽象的核心价值观具象化、丰富化、立体化
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中指出,必须“着眼于满足人 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运用各类文化形式和文艺作 品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积极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情感境界、健康的生活情趣 传递给人民,让人们在美的享受中受到鼓舞、得到陶冶、获得启迪” [8]。华东师范大学朱贻庭教授提出“文化也是一种生命体,具有‘形神统一’的生命结构。‘神’指文化的精神本质—价值观,是文化之魂,‘形’指文化之魂的载体,即各种文化样态。”[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主体也是重要组成之一就是当代大学生,在这个群体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价值观差异、文化程度差异以及理解能力的差异,这就需要我们文化产业将抽象的核心价值观具象化、丰富化、立体化,采取灵活多样的传播路径,通俗易懂的传播内容以及契合当代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方法,将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精神平民化,更加贴合当代大學生诉求与接受能力,通过文化作品引起更广泛受众的吸收与消化、引起更广泛受众情感上的认同与共鸣。
(二)构建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针对高校,习近平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
引力。”[10]网络媒体文化的快速发展极大丰富了大学生文化摄取的广度与维度,是大学生校园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需要通过创新作品,打造符合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重要组成群体大学生的优秀文化作品,逐步培养大学生养成乐学、善学、勤学的优良学习品质,用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打磨、筛选积极向上的绿色文化作品,提升网络平台作品质量,坚决抵制暴力、低俗、对大学生精神层面产生消极负面效果的作品,努力提升文化产品质量,做到宁缺毋滥。需要加以限制的利用网络媒体进行文化传播,开展其他线下形式的文化传播以充实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如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下读书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沙龙等。文化产业需本着通过优质的线上文化作品,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培育大学生高雅的生活情趣、健康的思想品格以及培养大学生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尚情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72.
[2]郑金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校园生活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12):89-91.
[3]中共中央宣传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9:70.
[4]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 人民日报,2012-11-18( 3) .
[5]宋振文. 文化消费与核心价值认同[J]. 中国市场,2011(14):149-151.
[6]王艳. 文化消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 宁夏社会科学,2009(5):129-132.
[7]张美君.文化产业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思考[J].社科纵横,2013,28(03):126-130.
[8]中共中央宣传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9:70.
[9]朱贻庭. 论文化的“形神”结构与弘扬优秀文化传统[J].探索与争鸣,2007(4):60-63.
[1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一卷[M].北京: 外文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