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将立德树人作为首要任务,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将品德与社会教学与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实效性;立德树人;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1;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21-0009-01
品德与社会教学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挥的空间;要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质疑,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追求;要促进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开展合作学习;要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一、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树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核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首要任务。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创新人才成长的根基,是创新人才成长的动力。因此,品德与社会教师要准确把握立德树人的思想内涵,对立德树人目标实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方法和机制,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遵纪守法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为学生未来成长为优秀的创新人才打好基础。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随着国际化思想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人们的思想意识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关系到公民高尚道德品质与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小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键时期,更是为学生奠定人生基础的关键时期。而品德与社会作为德育的主要学科,应担负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与教材内容有着许多的契合之处,其中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每一个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因此,教师要将教材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地结合起来,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学生行动的重要准则。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教育时机,如学习和生活中的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社会交往中的互敬互让、诚实守信,运动竞技中的尊重对手、公平竞争,等等。
三、将品德与社会教学与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 行为习惯
1.将现实生活引进课程资源
教材不是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已有的生活经验等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为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克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学方式,真正做到将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相联系,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实效性。例如,教学“家长关爱我成长”一课时,教师课前可先把一名学生在婴儿时、幼儿时、小学时的照片做成课件。上课时,教师展示课件,并让照片中的学生谈一谈自己成长中的感受,讲一讲与自己成长有关的故事。这样,会引起同学们的情感共鸣,让他们从自己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到父母所付出的艰辛,从而懂得感恩父母,养成帮助父母分担家务的好习惯。
2.教学方式生活化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可以在各种活动中进行培养。例如,在教学“寸金难买寸光阴”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事例与故事情节,让学生进行表演,从而培养他们珍惜时间的行为习惯。再如,教学“遵守交通规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校园内模拟过人行横道的情境,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习惯。
3.将课堂延伸至课外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将课堂延伸至课外,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历练,不断成长。同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行自我教育。例如,在教学“保护环境”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自己生活的周边的环境。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通过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和反思,能自觉爱护环境,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综上所述,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品德与社会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将品德与社会教学与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未来成长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万秀英.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活动课的实施策略分析[J].黑龙江教育,2014(08).
[2]靖婷婷.基于情境创设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实效性;立德树人;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1;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21-0009-01
品德与社会教学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挥的空间;要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质疑,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追求;要促进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开展合作学习;要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一、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树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核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首要任务。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创新人才成长的根基,是创新人才成长的动力。因此,品德与社会教师要准确把握立德树人的思想内涵,对立德树人目标实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方法和机制,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遵纪守法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为学生未来成长为优秀的创新人才打好基础。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随着国际化思想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人们的思想意识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关系到公民高尚道德品质与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小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键时期,更是为学生奠定人生基础的关键时期。而品德与社会作为德育的主要学科,应担负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与教材内容有着许多的契合之处,其中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每一个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因此,教师要将教材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地结合起来,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学生行动的重要准则。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教育时机,如学习和生活中的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社会交往中的互敬互让、诚实守信,运动竞技中的尊重对手、公平竞争,等等。
三、将品德与社会教学与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 行为习惯
1.将现实生活引进课程资源
教材不是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已有的生活经验等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为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克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学方式,真正做到将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相联系,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实效性。例如,教学“家长关爱我成长”一课时,教师课前可先把一名学生在婴儿时、幼儿时、小学时的照片做成课件。上课时,教师展示课件,并让照片中的学生谈一谈自己成长中的感受,讲一讲与自己成长有关的故事。这样,会引起同学们的情感共鸣,让他们从自己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到父母所付出的艰辛,从而懂得感恩父母,养成帮助父母分担家务的好习惯。
2.教学方式生活化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可以在各种活动中进行培养。例如,在教学“寸金难买寸光阴”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事例与故事情节,让学生进行表演,从而培养他们珍惜时间的行为习惯。再如,教学“遵守交通规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校园内模拟过人行横道的情境,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习惯。
3.将课堂延伸至课外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将课堂延伸至课外,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历练,不断成长。同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行自我教育。例如,在教学“保护环境”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自己生活的周边的环境。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通过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和反思,能自觉爱护环境,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综上所述,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品德与社会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将品德与社会教学与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未来成长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万秀英.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活动课的实施策略分析[J].黑龙江教育,2014(08).
[2]靖婷婷.基于情境创设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