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野下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模式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be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改以来,我国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学虽取得了巨大突破,但是在一线教学中仍存在较多问题。为更好地践行立德树人,本文对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学进行反思。本文认为探究式教学不能所有问题都探究而应有所聚焦,本文还认为探究式教学不仅应注重过程和方法还应重视评价以提高学生探究活动的效率。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探究内容;探究评价
  正如《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所说,当前中小学课程改革从总体上仍然与“立德树人”的要求存在差距,即“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表现在地理学科上就是:重知识、轻能力、轻态度培养。探究活动或流于形式、或流于表演,或限于教学进度继续沦为知识的灌输。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探究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结合起来,是今后教学改革进入深水区后必须再次深入思考的问题。
  探究式教学改变了以往教师传授为主、学生被动接收信息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参与课堂,从而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课改以来,我们在探究式教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一直摸着石头过河,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部分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理解不够透彻,对课标内容把握不准等等。本文从立德树人角度出发,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对探究式教学进行思考。
  一、 探究内容空泛,未聚焦核心素养
  课改以来,初中地理教材一改以往“填鸭式”的知识灌输,以“活动”为指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这种活动式教学成果斐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但是,一些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学习存在错误认识,导致探究式教学流于形式化。
  学习“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评价”时,某教师在PPT上展示:“探究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但是,设计的教学活动却只是让学生先阅读教材内容,后介绍中国的纬度位置,在简单地对比了低纬度地区和高纬度地区后,引导学生说出我国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小部分位于低纬度地区的优越性。这位教师利用陈旧的教学方法,却美其名曰探究式教学。
  部分教师并没有深刻理解探究式教学的实质与内涵,误认为在PPT上打出几个醒目的“探究”字眼,就是探究式教学;有的教师简单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顺着他的思路把问题回答出来,竟也认为是探究式教学。学生在这样的教學活动中,并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充分融入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都得不到很好的加强。
  并不是所有地理教材的内容都适合探究式教学,只有对适合教学探究的内容进行有效地探究,才能真正发挥探究式教学的作用,也才能充分挖掘出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好学、乐学,然后学有所成,学为我用。程序性和策略性地理知识,要求学生要学会并且会学,探究性较强,较适合进行探究式教学;而陈述性地理知识,如地理术语、地理名称和地理分布等地理事实性知识,只需要学生会观察会记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低,并不适合用来探究。
  二、 仅仅是课堂热闹,地理知识没有系统性,缺乏引导评价和情感态度的升华
  一位年轻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究聚落外观与环境关系,PPT上展示了民居外观图,旁边附上当地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让学生通过材料地查阅和分析思考,说出聚落外观如何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
  课堂上,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非常激烈,小组合作探究中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展现。说到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窑洞时,一学生提出问题:7、8月份的暴雨中,窑洞不会坍塌吗?教师简单地介绍了这里是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干旱,降水较少,以此来搪塞过去。这样一来其实并没有将探究式学习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这位老师可以进行这样的引导:黄土直立性强、粘性大,干燥时坚硬牢固。7、8月份的暴雨多是短时间内的暴雨,来得快去得也快,而其他时间则较干燥。只要不让窑洞顶部和四周积水,黄土就不容易被渗水浸透,也就不容易坍塌。如果黄土被浸透,窑洞也会很快坍塌的。时至今日,已经有很多冬暖夏凉的窑洞失去了往日的风采,晚景凄凉。所以,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保护植被,人地关系和谐,才能更好地保护人类创造的文明。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兴趣,又能进一步培养其世界观和价值观,一举两得。
  笔者认为,探究式教学的实质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并从中找出原理和规律,从而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故其顺序一般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取原理、培养能力——拓展思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抓住学生激烈的讨论过程,适时地对探究结论进行科学的引导和评价。如果教师过于注重过程,只让学生体验热闹,却没有方法和价值观方面的引导和评价,学生的知识体系和价值观就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学地理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内容适应性探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0(11).
  [2]地理“探究式教学”中的四个常见误区.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8).
  作者简介:田晓玲,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康桥学校。
其他文献
本文对我国现行初中地理教学在“立德树人”方面面对的困难进行反思,认为我国在探究学习的时间安排上应更为集中,在评价考核上应加大对情感价值观、团队能力、调研能力的考察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大中学教师在教课过程中越来越能注意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在以往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采用学科课堂教学,学生所接触知识的场所大多是在教师中,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时不能很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含义,因此,改革后的课堂主要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的活动课形式进行,从地理学科教学实践出发,认真研究课堂活动教学理论和实践调查,
摘要:史料实证是学生必备的品质,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在史料搜集和整理的基础上,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利用史料来论述所探究的历史问题,用实证精神来解决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  关键词:史料实证;辨伪;互证;实证精神  梁启超先生说过“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史料是历史学的基础,当下的历史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史料的作用,高中历史课堂不仅要用好史料,更需要对学生进行史料实证意识的
润滑剂的拖动特性是高速轴承动力学设计的基本依据之一。该文针对4010航空润滑油,采用自行研制的试验台,对其非牛顿拖动特性进行了多种载荷、速度、温度下的试验。通过对结果的数学
在初中历史教材中,不仅囊括了我国民族、国家发展历程中的许多历史人物和事件,而学生亦可基于此了解我国的过去,继而由此吸取许多的经验教训,以尽可能减少自身在学习中所走的
摘要:与其他学科相比,化学具有知识比较零散的特点。在学习时如果学生只是简单机械地记忆化学知识,就不能形成知识网络。也就无法深入理解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和规律,更无法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而到了高三进行化学复习时,学生知识缺乏化,结构化,因此学生在做题时经常会出现不知如何做的现象。高三复习时,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实
摘要:实际上,初中历史教学不仅是对历代史实的弘扬,其中也包含着大量的公民综合教育课程,其中所涉及的很多人文地理、社会科学等知识都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对于提高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作用。但就目前来看,大多数的历史课堂中,都未将其与社会教学相融合,使得历史以及社会教学效果无法提升。为此,本文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就初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培养措施进行分析,希望能给
摘要:众所周知,历史是我国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重要轨迹,历史教学能够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发展流程,并且对现代化文明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初中历史教学中,塑造学生人文精神主要隐藏于隐性知识内容,只有充分挖掘,学生人文精神才具有重要的价值。文章分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期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人文精神。  关键词:初中历史;人文精神;塑造  所谓人文精神是学生人格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在一
摘要:《免疫与计划免疫》属于《课程标准》一级主题之十“健康的生活”中的二级主题“传染病和免疫”,是第五单元第一章的第二节。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传染病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传染病和免疫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如何预防疾病,增进学生健康。  关键词:《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1. 学生预习新课内容,带接种证;  2.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随堂检测等。  教学过程  一
该文描述了Y7031C航空燃油系统高低温试验室的研制过程,研究航空燃油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而采取的试验方法--油加热系统、气体浓度检测及气体排放系统、气体爆炸的能量排放系统等特殊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