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4年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企业的并购重组元年。从起步开始,到2012年并购交易规模屡创新高,中国企业并购重组经历了两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展阶段:首先,在1984年~1997年,引入资本化运作的企业并购重组成为中国建立市场经济的标志之一。随后,2000年以来,中国企业并购重组的基本出发点发生了改变,植根于企业自身增长与业务发展要求,而非体制转型要求。
第一阶段的重要特点是企业“关停并转”,其基本出发点在于调整计划经济遗留的资源分配问题。在第二阶段中,跨境并购交易的活跃是一大特点,根据埃森哲分析,1995年~2000年间,中国企业涉及的跨境并购案交易额占比为24%,而这一数值在2004年~2007年间飞升至70%;同时,以国内企业为并购目标的交易数量占比从85.9%下降至46.8%。跨境并购活跃,集中体现了中国企业获取新增长动力的要求。
与此同时,政府在企业并购中的角色从“主导”转变为“指导”,也是新阶段的一大转变。2008年埃森哲调研显示,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认为“获取新市场”和“实现价值链升级”是驱动中国企业参与跨境并购的重要原因,而相应仅有4%受访者选择了“政府主导”。
早期“拉郎配“是中国企业并购的一种常见方式,政府或是穿针引线、或是打包销售,通过并购实现资源重组是政府工作的任务和目标,而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手段和方式。2001年,当“走出去”被正式确认为一项国家级发展战略,政府却没有包办企业发展策略:政府提出了发展战略和指导原则、通过政策指引与激励引导企业发展,但是不会告诉某个企业“你要走到哪里去”,或是强调“你要和谁走到一起”。从主导到指导,中国政府不再是企业并购重组中的参与主导力量。
2013年12部委力推九大产业重组,同样强调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明确指出要遵循经济规律和市场准则,由企业通过平等协商、自愿自主地开展兼并重组。这一意见为本次产业资源重组提供了市场化的环境与制度保障。
但是政策搭台,企业唱戏。企业能否通过并购重组实良性发展,从而实现产业层面的结构性优化,还取决于企业自身经营管理能力。归根到底,并购重组只是企业发展的一种方式和手段,而非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如果为了并购而并购、为了重组而重组,反而会对企业长期发展与股东价值造成损害。
因此,企业并购需要坚持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立足于企业持续发展的战略与运营的要求,制定从战略到整合的全周期计划。
首先,并购重组应该是企业主动的诉求,切忌被动地响应来自各方的重组邀请,缺少预先的战略性布局。产业结构性调整势在必行,但是企业身处其中也犹如“雾里看花”。产业发展的趋势是什么?竞争格局将如何变化?我们是否需要主动寻求整合?又能获得怎样的发展机会?在大环境的变化中,企业要主动思考和策划兼并与重组的问题。
其次,并购重组切忌“贪便宜”,以量化的价值估值为依据,才能实现双赢。价格无疑是任何交易中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企业并购也不例外。但是如何计算合理的交易价格,却不是一个简单的交易估值问题。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协同效应的价值;另外,千万不要忽略并购后整合的成本支出。最佳方法是在交易启动之前,就开始筹划整合的问题,并评估潜在风险与成本的支出。
第一阶段的重要特点是企业“关停并转”,其基本出发点在于调整计划经济遗留的资源分配问题。在第二阶段中,跨境并购交易的活跃是一大特点,根据埃森哲分析,1995年~2000年间,中国企业涉及的跨境并购案交易额占比为24%,而这一数值在2004年~2007年间飞升至70%;同时,以国内企业为并购目标的交易数量占比从85.9%下降至46.8%。跨境并购活跃,集中体现了中国企业获取新增长动力的要求。
与此同时,政府在企业并购中的角色从“主导”转变为“指导”,也是新阶段的一大转变。2008年埃森哲调研显示,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认为“获取新市场”和“实现价值链升级”是驱动中国企业参与跨境并购的重要原因,而相应仅有4%受访者选择了“政府主导”。
早期“拉郎配“是中国企业并购的一种常见方式,政府或是穿针引线、或是打包销售,通过并购实现资源重组是政府工作的任务和目标,而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手段和方式。2001年,当“走出去”被正式确认为一项国家级发展战略,政府却没有包办企业发展策略:政府提出了发展战略和指导原则、通过政策指引与激励引导企业发展,但是不会告诉某个企业“你要走到哪里去”,或是强调“你要和谁走到一起”。从主导到指导,中国政府不再是企业并购重组中的参与主导力量。
2013年12部委力推九大产业重组,同样强调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明确指出要遵循经济规律和市场准则,由企业通过平等协商、自愿自主地开展兼并重组。这一意见为本次产业资源重组提供了市场化的环境与制度保障。
但是政策搭台,企业唱戏。企业能否通过并购重组实良性发展,从而实现产业层面的结构性优化,还取决于企业自身经营管理能力。归根到底,并购重组只是企业发展的一种方式和手段,而非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如果为了并购而并购、为了重组而重组,反而会对企业长期发展与股东价值造成损害。
因此,企业并购需要坚持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立足于企业持续发展的战略与运营的要求,制定从战略到整合的全周期计划。
首先,并购重组应该是企业主动的诉求,切忌被动地响应来自各方的重组邀请,缺少预先的战略性布局。产业结构性调整势在必行,但是企业身处其中也犹如“雾里看花”。产业发展的趋势是什么?竞争格局将如何变化?我们是否需要主动寻求整合?又能获得怎样的发展机会?在大环境的变化中,企业要主动思考和策划兼并与重组的问题。
其次,并购重组切忌“贪便宜”,以量化的价值估值为依据,才能实现双赢。价格无疑是任何交易中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企业并购也不例外。但是如何计算合理的交易价格,却不是一个简单的交易估值问题。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协同效应的价值;另外,千万不要忽略并购后整合的成本支出。最佳方法是在交易启动之前,就开始筹划整合的问题,并评估潜在风险与成本的支出。